微波对舰员的影响
微波是指波长很短(1m~1mm)、频率在3×108~3×1011Hz范围的电磁波。微波作用于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程(剂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舰艇上的微波主要来源于各种雷达的振荡发生器。微波照射生物体的局部或全身而产生的影响称为微波的生物效应。大致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热效应系指微波辐射场引起生物组织的加热而产生的生理影响和伤害作用; 非热效应系指对生物组织具有的特殊影响,如电致伸缩、极化效应、光化学反应和电磁共振效应等。微波生物效应的大小决定于微波的波长、辐射强度和作用时间。
微波辐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剂量时,引起机体过热,使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和白内障; 小剂量长期作用时,可出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有的患者还出现间脑功能紊乱,例如面色苍白、全身多汗等。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血压偏低或偏高; 心电图出现心率过缓或过速,ST段压低,T波低平呈现心肌供血不足的波形。血象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偏低。
舰艇上的微波功率密度,一般不致超过卫生学标准。因为雷达的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分别安装在两个舱室内,发射机、接收机舱室通常无人,只有当机器维修时,才在其内短期停留,并且机器本体都设有屏蔽,天线位于室外。只在检修发射机、接收机,尤其开机检修 (取下机器外壳、打开波导)时或在装接波导法蓝、机器外壳屏蔽不严密、产生漏能等情况下,雷达兵才会受到微波超过容许量的照射而遭损伤。
大功率的雷达天线所造成的超高频电磁场,可对附近工作和生活的人员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各国对微波生物效应的观点不同,在制订安全标准方面,差别甚大。我国建议微波辐射标准(部标准)是平均功率密度50μW/cm2,同时相应地以每小时300μW/cm2作为1日的最大容许剂量。但最大不得超过5mW/cm2。在功率密度大于1mW/cm2的情况下工作,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要实现上述标准,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❶舰艇上各种雷达的发射机、接收机均应采取密封或反射吸收屏蔽等措施。
❷在有天线或开放波导的情况下工作,除应使用功率分配器减少直接辐射功率外,最重要的是缩短天线工作时间。在不需要使用天线进行调试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功率吸收器(等效天线),将微波功率转化为热量,从而消除雷达试验中最强的辐射源——通过天线的辐射。
❸对机器要经常检修,防止漏能。
❹在高强度微波辐射情况下,应当采用个人防护,如微波防护服和防护眼镜。微波防护服是采用在化纤织物上镀很薄一层铜或镍,屏蔽效果很好。微波防护眼镜是用铜丝网或铅玻璃,或涂有二氧化锡的玻璃制成。操纵显示机的雷达兵为防止已建立的暗适应被破坏,应戴有色眼镜。
❺加强管理,非有关人员不得在高频电流发生器舱室逗留。
❻改善工作舱室的微小气候。
❼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必要时可每天给予鱼肝油制剂。
❽对经常接触微波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年一次),重点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在选兵时尤应注意,发现问题就应列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