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系统结构
绿色企业 (群)、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系统等要素的合理构成。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需要从循环经济系统中,企业与技术、环境的协同机制、生态位机理和以系统集成的功能经济做导向,为循环经济的实践和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转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❶资源结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导致资源供给能力及价格差异,进而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影响产业结构。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要考虑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承载力; 对科技资源要创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环保和信息技术; 对劳动力资源应改变教育结构和体制,为产业升级配置人才; 对资金供给要调整政策倾向、资金回报率等因素,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技术集约化的产业聚集。
❷贸易结构。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应通过合理的区际分工合作,完成附加值的结构转换,占领价值链高端。同时,增加技术转移、知识外包等软商品贸易,优化产品和资本的流动,降低从产品需求弹性和要素供给弹性方面影响产业结构,并利用国际贸易对市场需求的改变以及国际投资对资本供给的影响,改变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调整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
❸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制约产业结构,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应以培养理性消费观念为源头,降低资源型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提高非物质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实现需求结构的绿色化。通过合理配置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比例、消费和投资比例,调控消费资料产业和生产资料产业比例,形成合理的轻重工业比例。
❹产业关联。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要重视主导产业的经济辐射作用,更应注重在资源节约和环保方面的关联效应。产业链的关联应从单向经济关联转为多维循环式生态关系,实现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共同发展。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建设,集中于价值链高端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提升产业结构高度。
❺产业政策。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政策,目标上应转为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率; 手段上通过制定技术转移标准、资源利用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出台优惠政策、限制政策引导产业结构沿循环经济模式调整; 机制上应从以增量调整为主的计划调节转变为以存量调整为主的市场调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优化应沿循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方向,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❶合理化。追求产业规模、比例、增速的动态均衡及产业素质提升。静态上数量和规模比例合理,动态上增速协调及投入产出均衡; 质量上类型恰当,关联合理,资源转换符合循环经济模式。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并能随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较好满足投资和消费需求。
❷高度化。结构规模由小到大、结构水平由低变高、结构联系由松变紧,伴随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明显的结构效益。重工业化是工业阶段结构高度化的表现,收敛性使资源消耗趋于稳定的饱和状态。高加工度化通过产业延伸,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弱化对物质资源的依赖。
❸生态化。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生态的负外部效应降低到最低。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利用层级,提高排泄物利用率和排污治理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循环化。建立生态型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配合产业的生态化调整,建立生态化技术工艺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生产或服务纳入自然生态过程,形成集群式生态组织形式,建立工业衍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