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cumulative causation theory区域累积因果理论在缪尔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的基础上,经卡尔多(N.Kaldo)等人提出具体的理论模式而形成的。1994年,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在《美国的两难处境》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以后他在《国际经济》、《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及《亚洲的戏剧》等著作中,对这一原理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运用。缪尔达尔认为,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这种演进是由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演变造成的。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各种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第二级的变化会反过来推动最初的那个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守衡或趋于均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动,但不是简单的循环流转,而是具有累积效果的。他举例说,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大众的收入,就会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营养状态的改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过来又能增加他们的收入。从最初的收入的增加,到另一次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因果循环,这种循环是上升的循环运动。缪尔达尔认为,事物之间还存在着下降的循环运动。比如,低收入阶层劳动者健康状况的恶化,就会降低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他们的工资收入,并降低其生活水平,这种状况反过来又进一步使他们的健康状况恶化。缪尔达尔在这个因果循环理论中,强调了以下三个环节:即起始的变化,第二级的强化运动,最后的上升或下降过程。他认为这个原理是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客观运动,它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正确描述,又是制定政策的可靠依据。由于缪尔达尔的理论分析运用“整体性”方法,强调经济同社会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制度经济学的价值判断标准进一步论证,他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对西方制度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 逆城市化 等费用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