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復復(复)F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大同,新疆之布尔津,湖北之利川、武昌,安徽之泾县,云南之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 部。《姓氏考略》注云: “楚有期思公复遂。见 《左传·杜注》: ‘复遂,楚期思邑公。’ 其后或以为氏。”期思故址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北。
春秋时卫有复涂祯; 元代有复见心; 明代有复扬清,扶风尉。

復fù

❶還,返回。《文選》張衡《思玄賦》:“有無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復。”蔡邕《述行賦》:“爰結蹤而迴軌兮,復邦族以自綏。”
❷還原。見“恢復”。
❸告,回答。司馬相如《子虛賦》:“是以王辭不復,何爲無以應哉。”崔篆《慰志賦》:“乃稱疾而屢復兮,歷三祀而見許。”
❹通“覆”。覆蓋。劉歆《遂初賦》:“揚雹霰之復陸兮,慨原泉之凌陰。”
❺再,又。枚乘《梁王菟園賦》:“復取其次,顧賜從者。”杜篤《論都賦》:“臣聞知而復知,是爲重知。”

读音f·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房六切,入,屋韵。
❶“复”的繁体字。反复;恢复;报复;再;又;更;还;答复。
❷卦名,震下坤上。

上一条: 下一条:

“复”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複、復{}4210核对;复查。西南官话。湖北武汉〖〗。算盘打了再~一遍‖~秤。闽语。广东揭阳〖〗。你算□(〖〗)鬼条数伊~着呾有一二二条差错你算的那儿笔账,他复查了说有一两笔错。吃药。粤语。广东。木鱼书《金钗记》:「呢个定心丸散病,交付妻房要小心,佢话四更时后四更时候~。」病复发。古北方方言。《方言》第三:「瘼、癁,病也。东齐海岱之间曰瘼,或曰癁。」清钱绎笺疏:「癁,通作𤸑…《玉篇》:『𤸑,扶又切,劳也,再病也。字亦作~。』」又。闽语。福建莆田〖〗。~好~便宜。

復复

(7次)
❶回复;返回。回朕车以~路兮《离》 至今九年而不~《章·哀》
❷再。退将~修吾初服《离》 三年不得~见《卜》 遂去不~与言《渔》 不能~用《魂》
❸曲。此指曲流。川谷径~《魂》

❶反也。《詩經·小雅·黄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鄭玄箋: “復,反也。” 《儀禮·士喪禮》: “曰皐某復。” 鄭玄注: “復,反也。” 《禮記·玉藻》: “親走,出不易方,復不過時。” 鄭玄注:“復,反也。” 《禮記·喪服大記》: “君弔,則復殯服。” 鄭玄注: “復,反也。” 《易·復》: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鄭玄注:“復,反也,還也。” (《通德堂經解》)《尚書大傳》: “是故祀禮有讓,德施有復,義之至也。” 鄭玄注: “復,反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傳》: “是故祀禮有讓,德施有復,義之至也。” 鄭玄注:“復,反也。” (《鄭氏佚書》)《春秋傳服氏注八》: “其封過復。” 注: “復,反也。”(《鄭氏佚書》) 《易·復》: “復,享。” 鄭玄注: “復,反也,還也。” (《鄭氏佚書》)
❷反覆也。《詩經·小雅·蓼莪》: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鄭玄箋: “復,反覆也。”
❸復于土上鑿地曰穴。《詩經·大雅·緜》: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鄭玄箋: “復者,復于土上鑿地曰穴。”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復,音福,注同,累土於地上也。《説文》 作覆。”
❹請也。《周禮·天官·宰夫》: “叙群吏之治,以待賓客之令,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鄭玄注: “鄭司農云: 復,請也。”
❺招魂也。《周禮·天官·玉府》: “大喪,共含玉,復衣裳,角枕,角柶。” 鄭玄注:“鄭司農云: 復,招魂也。” 《儀禮·士喪禮》: “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鄭玄注: “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禮記·檀弓下》: “復,盡愛之道也,有禱祠之心焉。” 鄭玄注: “復,謂招魂也。” 《禮記·曾子問》: “曾子問曰:爲君使而卒於舍,禮曰公館復,私館不復。” 鄭玄注:“復,始死招魂。” 《禮記·雜記》: “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 鄭玄注:“復,招魂復魄也。”陸德明 《經典釋文》:“復,音伏,下同。” 《禮記·雜記》:“復,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 鄭玄注:“復,招魂復魄也。” 《禮記·喪大記》:“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 鄭玄注: “復,招魂復魄也。”
❻謂“奏事” 也。《周禮·夏官·大僕》:“掌諸侯之復逆。” 鄭玄注: “鄭司農云:復,謂奏事也。”
❼猶“報”也。《周禮·秋官·大司寇》: “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鄭玄注: “復,猶報也。”
❽白也。《禮記·曲禮上》: “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間,願有復也,則左右屏而待。” 鄭玄注:“復,白也。”
❾猶“償” 也。《禮記·曾子問》: “曾子問曰: 除喪,則不復昏禮乎?” 鄭玄注: “復,猶償也。”
❿覆也。《論語·學而》: “言可復也。” 鄭玄注:“復,覆也,言語之信,可反覆。” (《通德堂經解》)
⓫歸也。《尚書古文·舜典》:“卒乃復。” 鄭玄注: “復,歸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堯典》: “卒乃復。” 鄭玄注: “復,歸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復
復  fù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地雷復,䷗。《序卦》:“剥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雜卦》:“復反也。”《易·復》:“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彖》:“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力。”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復爲坤宫八卦中一世卦,五行屬土。在十二消息卦中配十一月,地支配子,律吕配黄鐘。小周天火候圖中主十一日夜。

復fu

8FCD
“复(反复,回复,收复,报复,死灰复燃)”的繁体。

復fù

F085
“复”的繁体。与“複”不同。返回;还原;回答;重复;又,再:~工/~活/~旧/~辟/~刊/~学/~仇/~命/~函/~信/~员/~原/~婚/~古/~职/~查/~赛/~诊/~审/~土/~旦/~作/~政/~社/~育/~思/~逆/~除/~陶/~议/~权/~试/~述/~学/~次/~命/~圆/~制(製)/~壮/~籍/~胙/~业/~苏(甦)/禀~/驳~/答~/回~(指恢复到从前状态;答复、复信义作“回覆”)/批~/光~/克~/书~/反~/往~/报~/重~/恢~/康~/匡~/平~/起~/修~/周而~始/死灰~燃。△~州/~县/~社/鱼~。另见“複”。

〖復〗 粵 fuk6〔服〕普 fù

❶ 回來,回去。許慎《說文解字》:「〜,往來也。」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昭王:指周昭王姬瑕【粵 gei1haa4〔基霞〕普 jī xiá】。)
❷ 回復,恢復。荀況《荀子.勸學》:「不〜挺者,輮使之然也。」(挺:挺直。輮【粵 jau4〔柔〕普 róu】:扭曲。)諸葛亮《出師表》:「興〜漢室,還於舊都。」(舊都:指東漢首都洛陽。)
❸ 收復。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孝愍皇帝上》:「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中原。」(逖【粵 tik1〔愓〕普 tì】:指祖逖。)
❹ 報復,報仇。桓寬《鹽鐵論.本議》:「有北面〜匈奴之志。」
❺ 副詞,又,再,有成語「死灰〜燃」。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明年,〜攻趙,殺二萬人。」
❻ 通「覆」,回覆,報告,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覆」。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有〜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復复,甲骨文;金文;篆fù

[彳(示動符)+复(復本字,聲意符)→復(《説文》:“復,往來也。從彳,复聲。”復:往返重復。引申爲回答〈答復〉;再次〈重復〉,報仇〈復仇、報復〉。)]
《詩經·衛風·氓》:“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既然見你回關來,有談有説笑颜開。)
《老子·第十四章》:“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綿延不斷,不可名狀,萬事萬物,還原無狀。)
《楚辭·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掉轉我車往回走,迷途知返尚及時。“朕”在先秦時代,尚屬普通人的自稱。秦始皇後,“朕”成了帝王專用的自稱。)
[西漢] 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未被暴秦抄出一一焚毀。)

復()


復鼎,殷周金文集成2507,西周早期
𥎦(侯)(賞)復貝三朋, 復用乍(作)父乙寶(尊)彝。

復作父乙尊,殷周金文集成5978,西周早期
匽(燕)𥎦(侯)(賞)復冂衣臣妾貝。

曶鼎,殷周金文集成2838,西周中期
效[父]則卑(俾)復氒絲束。

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2824, 西周中期
氒復亯(享)于天子。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復涉

黄子壺,殷周金文集成9664,春秋早期
霝(令)冬(終)霝(令)復。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早期
先王之𢛳(德)弗可復(得)。

古璽彙編509,戰國
王復。

古璽彙編2042,戰國
復。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2,戰國
(復)衆之所(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8,戰國
(宿)於埜(野), (復)(穀)(换)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性情論31,戰國
句(苟)母(毋)害,少枉内(納)之可也, 已, 則勿(復)言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85,戰國至秦
甲到室即病復(腹)痛,自宵子變出。

張家山漢簡·引書64,西漢
鳧沃卅,虎雇(顧)卅,有(又)復炎(倓)臥如前,廿而休。

漢印文字徵
魚復長印。

漢印文字徵
李復。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光和六年,復舉孝廉。

徐君妻管洛墓誌陰,晉
千秋萬嵗,何時復形。

元悌墓誌,北魏
復增安南將軍。

胡明相墓誌,北魏
故以備諸史册,不復詳載焉。

元熙墓誌,北魏
孝昌元年,追復王封,迎喪還洛陽。

竇泰墓誌,北齊
雖將相無種,而公侯必復。

馬龜墓誌,北周
復除清河郡守。

蕭瑾墓誌,隋
乳雉復馴,災蝗更遠。

任軌墓誌,隋
復授揚州總管府録事參軍事。
按:“𣸪”乃“復”之異寫, 此與“得”又作“淂”相似。

張喬墓誌,隋
雖復應王多藝,匹此非儔。

馬少敏墓誌,隋
復以悟雞林之妙灋,達鹿野之微言。

羊本墓誌,隋
復除襄國郡賛治,又改襄國郡丞君。

韋士逸墓誌,唐
千百年後,陵谷迭更,誰復知韋氏之有貞士乎?

張季戎墓誌,唐
詔加公銀青光禄大夫兼太子賔客,專勾當移造宫使,復領街務。

楊乾光墓誌,唐
討伐姦黨,人户却復。

石經周易,唐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説文》: “復,往來也。从彳复聲。”
“復”爲 “复”之繁文。 《説文》: “复, 行故道也。 从, 畗省聲。”古文字或作“” (楚簡習用)、 “”。 彳、 辵、 止, 義近形旁可通用。
從出土材料看, 兩周時“復”的意義已多樣化。 如復鼎: “𥎦(侯)(賞)復貝三朋。”“復”爲人名。曶鼎中“復”爲回復義。此外還有報復、傾覆(通覆)、重、再次等義用例。
《説文》 中同時收録 “复”、“復”二字,本義相同。後來 “復”行而 “复”廢。現在簡化字以 “复”代 “復”,又恢復了最初的用法。參見“复”字。
《説文》另有 “複”,“重衣皃。从衣复聲。一曰褚衣”。簡化以後也作 “复”。“復”、“複”二字本義不同,引申義有交叉,古代用法有同有異。

☚ 徑   往 ☛
000005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