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御街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御街行

御街行

词牌名。又名《孤雁儿》。双调七十六字或七十八字,上下阕各四仄韵。

☚ 婆罗门   侧犯 ☛
御街行

御街行

又名《孤雁儿》。宋柳永《东章集》、张先《张子野词》并入双调(夹钟商)。《词律》卷一一、《词谱》卷一八皆列柳永所作(燔柴烟断星河曙),双调,七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词谱》列别体五种,其中范仲淹所作(纷纷坠叶飘香砌)为七十八字,上、下片之次句作六字折腰句法。按范词当在柳词前,似应作正体。高观国词为八十一字(《词律》为八十二字)体。

☚ 御带花   番枪子 ☛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倚,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一本有副题“秋日怀旧”。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三句不言秋,而“纷纷坠叶”已见得秋意满纸。“碎”是细碎的意思,细碎的落叶之声都听得到,可见夜是如何的“寂静”了。这三句提供给读者的是听觉形象。
 “真珠帘卷”二句出顾况《宫词》“真珠帘卷近秋河”,极写孤独失眠况味,而“天淡银河垂地”,景色特别明朗,虽是赋景,情在其中——盖“银河”两岸即牛女也。以下“年年今夜”三句作一气读,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抒情转为明显。
 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过片三句,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翻进一层,“酒未到,先成泪”,语更奇警,情更惨苦。“残灯明灭”二句,通过形体语言写愁情——枕头倾斜,以见人之不能安眠也。“孤眠滋味”是何等滋味,说明而不说尽,却又以“谙尽”二字,启人遐思。末三句作一气读,意即算来相思这事,无法消除、无法回避,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间攒聚。情是常情,造语却是新意。后来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精练、更形象,然而创意上却是借贷此词的。
 此词赋写景物而外,多直抒胸臆,而且一韵之中,往往一气贯通,大都保持着可以一气读到押韵处的语气,颇近于慢词的作法。赋予这首短词以长调的韵味。故前人谓范仲淹“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历代诗馀》引《词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许昂霄),虽属柔情丽语,骨力却较遒劲,境界却较阔大。

历代诗词精品之《御街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御街行

 

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此词写故地重游中恋旧的情怀,容易令人想起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心情颇类,但小晏词并不落崔诗的窠臼。
 崔诗是从昔到今顺叙,此词却从眼前景象咏起,渐渐勾起回忆,是倒说。上片的开头与结句数字重复(“街南绿树”与“街南树”),颇为别致。细玩词意,原来前四句与后三句乃是倒装,重复处恰是衔接的标志。“街南绿树春饶絮”四句,是北楼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鸟瞰,才能看得那样远,看得见漫天飞絮。这里,“雪满游春路”是由柳树“饶絮”而生的奇想,同时又点出“晚春”二字。至于“树底人家朱户”,当是从“树头”的空隙间隐约见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艳花娇云之中的。把一种急切的寻寻觅觅的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先写出鸟瞰画面,引起读者沉思,再推出人物楼头颙望的画面,使人感受渐趋明确。
 过片由景及情。词中人“阑干倚尽”,甚至在“几度黄昏雨”、“游春”的人们尽皆归去的时候,还不忍离开。“犹慵去”,是写情态,也是写心理。何以如此?紧接二句便是回答。“曾”字说明“盘马”不是今日之事,“晚春”也不是眼前这个晚春,而“绿阴”“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绿树”底下的那某个“人家”。要之,这里是词中人昔游之地。对景枨触如此,必有值得永久纪念的特殊情事。最后三句点睛:“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较之“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尤觉有花落人去之苦。此词把读者带到忆昔的刹那便止,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词中人只于北楼闲望,原来他已经访过词中不曾出现的伊人,然而断无消息,惟“香屏空掩”而已。那么“几度黄昏雨”或不限于一日,“北楼闲上”抚景怀旧或不止一度罢。
 就字数而言,此词比崔诗超过一倍,而叙事成分仅及其半(它点出“人家朱户”,却未明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样的情事),其致力处乃在于通过写景来表现一种心境,这正是词体一般的特长,不同于崔诗;然而作者又通过“人面知何处”的字样巧妙借用了崔护诗意,对情事作了明确暗示,达到了含蓄有致,事简言丰的效果。

古代爱情诗词《》御街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这是一首怀人感旧之作。
 词的开头向我们推出一个特写的中景:“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街的南边有一排青葱的柳树,在暮春的和风里,飘绵吐絮,犹如白雪纷纷扬扬洒满了春游者行走的路面。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在传统诗词中都有很精彩的描写,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以雪喻梨花;而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写的则是杨花。本词所指的“饶絮”当是柳絮,柳絮轻而白,以雪喻之甚为贴切。柳絮丰厚至于铺满路面,是突出纯白柔软的视觉效应,以唤起绵绵柔情。“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绿柳飞絮如雪,点出晚春时节,而随着仔细的观察,还看见花絮红白相间组成的灿烂“娇云”。可见除了白色的柳絮,还有红色的花朵。若有似无的飞絮和艳红的花朵形成丰富的层次感。随着词人视力转移,逐渐地看到了“树底人家朱户”,原来南街的树与那家红漆大门人家是如此紧紧地连在一起,因此见树而自然见“朱户”,遮掩而又递现的景物,更显出急切心情,而眼力不及心力的矛盾,又似乎预示着某种不安。“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至此,我们方才明白,这是隔着一段距离的留心观察。在同一片中重复着“街南树”一角,看来这里曾寄托着隔帘窥人,爱慕顿生的一见倾心式的幸福遐想,以及终于有隔街眉目传情及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种种细节。或许,“街南树”便是双方恋情的保护物或见证人,所以见树如见人而深加咏叹。北楼卷帘,则是保持静默追忆的最佳方位。在这里,可以不至于过早地消磨掉令人心醉的往事。这就很准确地写出晏几道忧郁多情的气质。
 毕竟是陷得太深了,词人“阑干倚尽犹慵去”。他想通过时间的推移,或许会再现一幕令人销魂的情景,游春的人们尽管归去的时候,他还不忍心离开。看来“几度黄昏雨”的心理独白告诉我们,词人“北上闲楼”翘首凝望或不限于一日矣! 如此深情地等待总不见结果,倒不如迈进一步,突破保持这种鸟瞰式注目幻想的心理距离,或者会有所得。“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二句极执着情笃。晚春气候潮湿,青苔丛生,路上极少人行,而这段路于小晏却别有一番深情,他盘马青苔,徘徊往来于这小路,而且在“街南绿树”底下的那户人家门处久久地逗留呆想。这样,一个故地重游,猜疑、企望、失落诸种复杂感情的交融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便神貌俱现,明晰可感了。我们为什么敢于肯定这是一段短暂而神速却经久难忘的恋情呢? 词的结尾三句点睛句云:“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这里巧妙地借用了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而将词人在琢磨盘桓确定物是人非以后的伤感,用“桃花人面”的情事留下一幅自然静景,让读者从画面中去体验一种艺术中的美好事物能永存而又总须伴之以一种阴差阳错的不完美,从而以其独特的心灵感伤印迹显示出小晏词的鲜明个性。

古诗《御街行》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 “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游子思家,思妇怀人,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习见的主题,历代都有佳作。无名氏这首 《御街行》 ,托雁言情,更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新颖自然的词句,表达了一位天涯游子对其情人的刻骨相思和深情体贴。
 上片起句 “霜风渐紧寒侵被” ,先借环境渲染怀人的气氛。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寒气侵人,主人公拥被而卧,秋灯暗淡,久久不能成眠。他蓦然听到夜空中传来嘹唳的孤雁声,这声音一声比一声悲怆。他想到自己此刻的凄清,更想到家中亲爱者的孤寂,而且此时一定也在怀思着客中的自己,一般清冷,两地相思。自己在客馆听到孤雁的叫声,尚且黯然销魂,感到形单影只; 那么伊人在家里,倘若听到此声一定要更加伤情更添愁思的。于是他凄然地披着衣裳起来,望着碧天如水只有几片轻云在飘动的夜空,异想天开地托雁传情,他深情地告诉雁儿说: “大雁呵! 请略停哀鸣,听我讲些儿心事呵! ……” (因词式所限。上片至此作结,告雁的话语算开个头,语意在延续着。)
 下片和盘托出心事,全写告雁的言语。他先向雁儿告知情人的住处: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他不惮如此详尽地道出亲爱者的住所,不惮具体而形象地对那个住所进行明确的描绘,从塔到城,从城到桥,从桥到小红楼,到楼门外的梧桐雕砌,一片痴情,叮咛嘱托,旨在希望雁儿南飞时,一定要认准无误。然后再用恳求的语气说: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他是在说: “大雁呵! 你飞到那个所在, 就请暂且放低声音飞过吧, 那里有个人儿, 她此刻还没有能入睡呢! ”他生怕那个人听到雁的哀叫声,触绪伤情,增添新的愁思,更加难以成眠,在这种寻常的话语中,织进多少忆恋深情和无微不至的体贴呵! 那人儿是谁?不言而喻,正是他心上的情人。
 托雁传书之事,古多有之,告雁言情,是这首词的独创。词从上片结句直到下片全文,都是缠绵悱恻告雁的话语,而其中不用一个怀思的字眼,自见真情,在意境和作法上,都很新颖独特。而在语言方面,多用口语,真挚细腻,又具有民歌特色,全词除两句景语绘写特定的环境之外,其余都是情语,景是真景,情是极情,不着雕饰,沁人心脾。

乐府诗《御街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御街行

 

[宋]晁补之


 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煌煌尘内客,相逢不相见。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涟漪。朱栏夹两边,贵者中道驰。借问煌煌子: “中道谁行此?” “且复就下论,骢马知杂事。”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相效良独难,且复东西去。

 《御街行》是作者有感于“御街”非常人所能行而写的一首乐府诗。与《杂歌谣辞·御路杨歌》相仿。 “御街”是京城中天子出巡时用的街道,也称天街。因此,御街只供官职高的人行走。 《晋书·苻坚载记》 (上): “(徐统)执其手曰: ‘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邪?’”作者正是有感于这是“官之御街”才写这首诗的。
 “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先写御街的位置在“双阙”之前,次写御街笔直如用墨线划出一般。“双阙”指官门前两旁修筑的高楼。“齐紫清”,形容楼之高可与天齐。两楼之间是道路, (直通宫内)使楼间有了空缺,而“阙”也可作“豁口、空缺”解,所以就用“阙”或“双阙”称官前这种格局。同时也就用它来指皇帝所居之处。御街在宫门前,修得如此直,又是专供皇帝和高官们车马奔驰的,所以这里就用“驰道”来指代了。
 “煌煌尘中客,相逢不相见。”“尘中客”指的是平常人。但加上“煌煌”二字,说明这位“尘中客”并不是一般的常人。 今天话说,是在群众中颇有影响,人人皆知的,但却没有做官的平常人。他和御街上奔驰的某位达官显宦本是相认识的,现在虽然是“相逢”了,但却不能相见。为什么在路上相逢而不能相见呢?下边诗句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涟漪,朱栏夹两边,贵者中道驰。”主要原因是“贵者中道驰”,再加上中道两旁种有高槐从上覆盖,下有沟渠和红漆的栏杆隔着,贵者的车马又跑得那么快,怎会看到在路边上徒步行走的“尘中客”呢?诗人为了突出“中道驰”的人是“贵者”,所以下边又用一问一答方式写出了官阶的不寻常。都是亲近皇帝的人(骢马指“御史”一级的官) 。既然如此,怎能不使发问者产生无限感慨: “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相效良独难,且复东西去。”这既是问者的感慨,也是全诗中心思想之所在。
 这首诗贵在能以小见大,深刻地揭露出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合理,并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的最高阶层。由此诗可以看到民主、平等思想早在八九百年前已在文人笔下流露出了。益信伟大作家与伟大作品的产生,进步的思想与世界观是关键的关键。

古诗《御街行》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此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千古以来,凡英雄志士所作的诗歌,不仅有抒吐其宏伟抱负的慷慨磊落之词,也有抒发其柔情的婉丽缠绵之作。所谓“国士奇节,正不妨与才人的风流旖旎并存”,此言得之。范仲淹为北宋名臣,他镇守延安时所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诸词,欧阳修至称为“穷塞主”,而这首《御街行》,却以其“铁石心肠”而作“销魂之语” (许昂霄 《词综偶评》 ) 。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名德望重如范公,也自有其柔情深挚的一面。
 词为怀人而作,就其内容来看,所怀者为其爱人。上片由景语入情。首三句写秋夜清寂之景。月明如水,树叶纷纷飘坠在阶砌之上,由于夜的寂静,所以能听到树叶飘落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音。作者听得这带有寒意的秋声,不由地在心情上产生清凄的感受。这时他卷起珠帘,观看夜色。三、四两句,从所见着笔: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楼中只有自己,皎洁的月光照射到楼中,所以下一“空”字,使内心的悽情和环境的清寂融为一体。银河垂地,碧夭如洗,如此秋色秋光,自己却孤零地停息在这里,自然要逗起怀人之情。作者低回之余,心情激荡,因而煞拍处发出深沉的感叹:“年年此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这三句是写久别的名句,也是极情之语。“年年”示分离已久,不止一年。“长是”句,更深别后相思之苦。本来对月怀人,是人之常情。谢庄《月赋》: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望明月。”千里相望,缩地无方,作者行役多年,闺中自然更加寂寞,“长是人千里”这句,既写自己,也写对方。作者以情语入景,从而使前文的景语,也都为此情而设。其思致之妙丽,语言之感人,自不待言。
 下片纯用情语,写怀思之深,离愁之苦。人在愁苦之时,往往借酒浇愁。作者在过片换头时,却说: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愁肠已断”,故“我”无由成醉; 以致酒还未到唇边,先已化成相思泪点。这比作者在 《苏幕遮》词中所写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写离情如此,可说已臻圣境。作者此时心绪,全系于怀思无奈之中,本想就此入睡,而“残”灯明灭,倚枕难眠,室内灯光暗淡,帘外月色清明,展转寻思,乃以“谙尽孤眠滋味”一语,道出黯然怀想之情。这比 《苏幕遮》词之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也更为深沉。眠已难成,自然无从入梦,本来在梦中,或可梦见伊人,稍得慰藉,现在连这点温慰也难以获得,思量至此,不禁凄然。结句: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所谓 “此事”,自然是怀人之愁。“都来”,意谓 “算来”,怀人不见,自然要愁。愁在内心,则为 “愁心”、“愁肠”; 愁现在面容上,则为 “愁眉”、“愁容”。心上之愁,既无计回避,故眉间之愁,也无法避免。“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读作者此词,深觉其悱恻缠绵之情,感人深挚。
 范仲淹词流传至今者,仅有五首,从这篇 《御街行》 来看。其写爱情之真挚浓烈,不数秦七 (秦观) 小晏 (晏几道) 也。
御街行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寓恨之作,难以计数。此词难得之处在于截取前后贯通的生活断片,细致而有层次地写出主人公怀人的情态。他步下香阶,见落叶飘零;屏气微听,只有寒声细碎,而无情人动静;举头细看,人去楼空,唯见天淡星稀;无奈而回屋,本应借酒一醉,但却“酒未到,泪先流”;更深夜阑,只得拥衾独卧,“谙尽孤眠滋味”。婉约细腻,缠绵悱恻。
☚ 渔家傲   雨霖铃 ☛

《御街行》yu jie xing

Walking on the Imperial Street→范仲淹 (Fan Zhongy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