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御花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御花园

御花园

明清御苑。北京紫禁城宫内花园之一,原称“宫后苑”。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宫殿同时建成,位于后三宫 (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之北。从坤宁宫向北,经过坤宁门便进入御花园。园北的顺贞门与故宫的北大门神武门相对。明初,坤宁门并不在园南而在园北,即现在的顺贞门,明嘉靖年间才改为现在的地方,可见,御花园原是和后三宫连在一起的,所以称为 “宫后苑”。花园东西130米,南北90米,占地约12000平方米,面积虽不很大,但布局紧凑,建筑华丽,于庄严整齐之中,力求变化,具有典 型 的“宫廷花园”特点。其建筑格局按宫殿主 次 相辅、左右对 称 安排,山石树木仅是殿堂、庭院的陪衬。园内共有大小20多座建筑,但结构精巧,形制多样。钦安殿位于全园中心,重檐平顶,上安渗金佛塔宝顶,殿周围以矮墙反衬出该殿的崇伟高大。殿内供奉着道家称之为镇火的玄天上帝,据说明清两代,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皇帝都要到这里来拈香行礼。每逢“天祭”,皇宫里的道众道官还在这里设醮称表。据传殿东北角有二足迹,明嘉靖时两宫火灾,玄武神曾立此救火。园的东南角是绛雪轩,门窗皆用楠木,显得朴素雅致,轩前砌有方形五色琉璃花池,上堆玲珑湖石,花卉植于其间,宛如一大型盆景。轩前原有数株海棠,当蓓蕾初开时,如一片微带绛色的瑞雪,故名绛雪轩。西南角是养性斋,明时为乐志斋,斋前有曲流馆,万历十九年 (1591)拆西连房,建为今斋,英人庄士敦曾居此,故楼上下设有西式器具。斋前列有假山,山上有一座露台,旁边还有一座平面八边形的四神祠。东路的万春、浮碧、凝香亭与西路的千秋、澄瑞、毓翠亭两两相对,每对造型基本相同,但其间隔有钦安殿院落树木,不能将两边景物同时入眼,故并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浮碧亭往北是摛藻堂,西路与之相对的是位育斋。花园最北面,东路是太湖石堆砌的堆秀山,玲珑剔透,嶙峋峻挺,原为观花殿旧址,明万历年间改堆成山。上筑御景亭,每逢重阳节,帝后常登此山亭以观景。山脚的狮座上雕有蟠龙,口喷水柱,溅落在青苔绿地之上,生动秀美;西路则为延晖阁,园中甬道是用五色石子镶砌而成,长约2里,共有720幅生动画面及文字,主要是 《三国演义》 中的故事,如“三战吕布” “夜战马超”、“甘露寺” 等,尤其是“凤仪亭”,更是生动逼真。这些图案,宛如一帧古朴素雅的绵长画卷,蜿蜒铺展在亭台花木之间,为花园平添盎然情趣。清代,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园中祭祠牛郎、织女星,八月中秋在此祭月。摛藻堂是乾隆放《四库全书荟要》的地方,乾隆帝常在绛雪轩、摛藻堂读书、咏诗。

☚ 元太液池   乾隆花园 ☛
御花园

御花园

位于故宫北部,坤宁门、神武门之间。建于明代,清代略加改造。占地约12000平方米,四向各设园门。园内有殿、亭、堂、斋、轩、阁等建筑10余座,间以假山曲水、古树异卉,精巧雅致。全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其他建筑对称而列,布局紧凑。殿建于明代,殿顶平坦,四周脊环围绕,俗称盝顶,古建筑中颇为少见,内供玄武大帝。东有假山名“堆秀”,高14米,顶部筑亭曰“御景”,每年重阳节皇帝携后妃来此登高。西有养性斋,楼阁式建筑,乾隆时期曾藏书于此。园中古树十余株,亭亭如盖,已有400余年历史。清人高士奇《神武门内御园》诗云:“小苑傍城阴,蒙茸花木深。枣垂红纂纂,竹动碧森森。”

☚ 坤宁宫   宁寿宫花园 ☛

御花园yu hua yuan

imperial garden

御花园yu hua yuan

imperial garden

御花园

imperial garden


御花园

Imperial Garden

御花园

imperial gard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