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特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教育家。原名懋恂,又名立华,字师陶,湖南长沙人。1905年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和副议长,湖南省教育司科长,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并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兼任教员。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任校长;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1927年在革命危急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到武汉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赴苏入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两年后回国,至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创办随营学校——部队骨干训练班,这是我军各类军事院校的前身。还创办了列宁中学等各类学校。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兼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和地理学会名誉主席。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著作辑为《徐特立教育文集》。 徐特立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華,湖南長沙人,1877年2月 1日 (清光緒二年)生。幼年入私塾,16歲輟學。18歲在五美鄉小塘灣教蒙館。1905年考入長沙寧鄉師範學校速成班,畢業後,創辦梨江高小。1906年春,應周南女校校長朱劍凡聘請,至該校任教,講授國文、歷史等課程。1911年長沙起義勝利後,被選爲湖南省臨時議會副議長,曾應邀任省教育司科長,不久,皆辭職,擔任善化高小校長,同時籌建長沙師範學校,1912年春建成,任該校校長。1924年辭去校長職務,受聘赴湖南第一師範、修業學校任教。後又在湖南高等師範兼課,並兼任湖南孤兒院院長。1919年夏,參加驅逐張敬堯鬥争,遭通輯,後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入木蘭省公學法文補習班,越一年,進巴黎大學習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1924年夏回國,創辦長沙女子師範學校,任校長。1927年2月,參加湖南省農民協會,任科長並兼湖南農村師範農運講習所主任,同時參加中國國民黨,被任命爲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工農部部長; 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隨即赴武漢農運講習所,不久,編印 《大江報》; 8月南昌起義爆發,被任命爲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軍整編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别班學習。1930年返國,赴贛南根據地。1931年11月,在瑞金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爲中央執行委員,任教育人民委員部副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軍野戰醫院中央工作團副主任。1935年10月,紅軍抵達陝北,任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後兼陝甘寧邊區教育廳廳長。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奉命回湖南,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高級參議名義,出任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代表。1940年8月,返回延安,負責籌建自然科學院,任院長,後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45年當選爲中共七大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起,一度擔任中國歷史學會和地理學會名譽主席。後當選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9月,當選爲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員; 同年辭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職。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著有《科學化民族化大眾化的文化教育》、《普通學校的思想教育》、《課程標準的重要和課本的活用》、《教育講座》、《論國民公德》、《小學校的體罰問題》等。出版有《徐特立教育文選》、《徐特立文集》等。 徐特立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原名懋恂,一名立华。长沙宁乡师范学校毕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起,任教长沙周南女子学校,1910年(宣统二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积极参加长沙起义,不久当选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次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曾兼教育实习主任。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旋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春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和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发展工农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1928年至1930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七大”当选中央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八大”仍当选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著作编有《徐特立文集》。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恂,又名立华,湖南长沙县人。早年受《民报》等革命刊物的影响,思想上由相信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转为拥护孙中山的革命学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是湖南最早的响应者之一。在当时教育救国论思想的影响下,提出发展平民教育,1912年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为便于家乡的农民子弟上学,还创办了五美高级小学。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在社会实践中,他逐渐感到教育救国的路行不通,进而投入到农民运动中,在省农民协会任教育科科长兼农村师范附设农运讲习所主任。1927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任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到达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理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他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陋就简,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列宁师范学校、农业学校,并亲自组织人编写教材,促进了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1934年他年过半百,却仍以惊人的毅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徐特立任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1940年回延安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全国一届政协会议上被选为人民政府委员,其后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等。 ☚ 杨贤江 吴玉章 ☛ 徐特立1877—1968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原名徐懋恂。湖南长沙县人。青年时期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宣传革命思想。43岁时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放弃“教育救国”的思想。后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长征。长期从事党的教育宣传工作,关心并指导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教育实际,发表了一系列著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理论。收入《徐特立文集》(1980)。早年提出“同为人类,即同为一家”的思想,宣传自由平等的道德观。于其出任校长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经常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善恶优劣咏诗,并书之于黑板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被人称之为“徐特立的‘诗教’”。抗战初期积极宣传人民爱国自由的思想,认为人民应该有爱国自由,即(一)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二)建设国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指出爱国既是一种义务,又是一种权利和自由。后来提出“思想改革”和“行动改革”的主张,要求改掉思想和行为中旧的不合理的因素或成分,使之以新的面目出现,能与现实的客观情况相适合(1940年《怎样学习哲学》)。十分注意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在《论国民公德》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人民特别是青年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其他一系列文章中,号召青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和坚定立场,树立“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忘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应该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有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处于服从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他身体力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创新,被称为“坚强的老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和“身教主义者”。与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一起被誉为“革命五老”。 徐特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早年受私塾教育,1895年始任私塾教师。1906年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小学教育,回国后仍到周南女校工作,并首创湖南教育刊物《周南教育》。1913~1919年,他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五四”运动后,倡导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4年回国后,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感到教育救国行不通。1927年,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主持教育工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积极推进扫盲运动。为建立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特立 064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9岁入私塾,15岁辍学。1895年开始在本乡设馆教书。1905年考入长沙宁乡师范。1906—1910年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春到上海入江苏创办的单级小学教师训练班,后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仍在周南学校教书,创办《周南教育》周刊。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教育司科长。1912年任长沙师范校长。1913年创办五美小学。同时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兼任教育实习主任。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到比利时、德国考察教育。1924年回国,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春参加湖南农民协会,担任教育科长,兼农村师范附设农运讲习所主任,又加入国民党左派,任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大革命失败时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在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到江西中央苏区,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理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创办革命教育。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1940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办教育,重实际重创造,常讲“实际第一,书本第二”。提出过一套群众路线的识字方法;典、显、浅的教学原则;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强调教师必须教书又教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主要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 ☚ 陈嘉庚 吴玉章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Xu Teli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省长沙县人。幼时家境贫穷,仅读过六年私塾。1895年做了塾师,开始教书生涯。1905年投考周震麟先生创办的“宁乡师范”,从此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师范班”结业后,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专门招收农民子弟入学。1910年赴日本考察教育。辛亥革命后,曾任一个月湖南临时议会副会长,之后又回到教育界。这期间,他曾任善化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创建了长沙师范学校、五美高级小学校、周南女学等。“五四”运动期间,因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被通缉,被迫离开长沙,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创办长沙女子师范、长沙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年底到达中央苏区江西瑞金,投身革命后仍继续办教育。1934年,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教育部长,继续搞教育工作。他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参加创办鲁迅艺术学院,其间担任中宣部部长、科学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亲自撰写不少教育方面的文章,现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教育思想讲座》等书,可供学习研究。 ☚ 蒋伯潜 朱自清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Xuteli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少年家贫。1906—1910年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曾邀约同事创办平民夜校,后东渡日本考察教育。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长沙师范校长、湖南孤儿院院长、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校长、第二十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理教育部长、副部长、列宁师范校校长、中共湖南省统战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在社会早年实践中,他逐渐感到教育救国道路行不通。他在家乡亲眼看到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中,他摈弃了教育救国论的思想。当蒋介石叛变革命,革命处于非常困难的严峻时刻,他坚定不移走上革命道路。他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革命精神、革命方法办教育。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一套群众路线的识字教学法。如“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等等。运用这种教学法来扫除文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列宁师范学校、农业学校,亲自组织人力结合实际需要编写教材,促进了苏区革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期间,根据陕北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为改变陕北地区文化教育落后面貌起到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研究并总结老解放区的教育工作经验,编写各种教材,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他潜心研究学术,务求甚解,作眉批、写笔记共有两箱之多,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阐述了教育学等有关学科基本理论。其代表著作有:《徐特立文集》、《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 晏阳初 杨贤江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Xuteli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湖南省长沙县人。从小家境贫困,九岁开始上学,十六岁辍学在家,十八岁时在乡村教蒙馆。十年后到长沙考入宁乡速成师范班。四个月后毕业,与何雨农、姜济震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级小学并任教。1906年春,他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五年后虽成为长沙各校争聘的著名中学教师,但他认为,教育的根基在小学,决心研究小学教育,因而进入江苏单级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习。不久,东渡日本参观教育。回国后仍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校长兼教师,创办《周南教育》周刊。辛亥革命爆发,当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 1913年创办五美高级小学,并成为毛泽东的教师。他从毛泽东那里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年,徐特立已四十三岁,他到法国参加了勤工俭学,进一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夏回国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教师、勤杂工;1925至1927年间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大革命失败后一个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 “南昌起义”。以后,他担任了苏区教育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委员、自然科学院院长、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一生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对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有很深的研究和了解, 积有丰富的经验;他写下了大量关于教育的论著,出版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等。 ☚ 叶圣陶 辛安亭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Xuteli原名徐懋恂,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青年时期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以断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 “八一”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徐特立长期从事党的教育宣传工作,关心并指导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教育实际,发表了一系列著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其主要著作被辑为 《徐特立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 秋瑾 黄炎培 ☛ 徐特立见“教育学”中的“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中国现代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早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曾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活动。1924年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至1927年任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30年以后历任苏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副部长、代理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1934年以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研究和总结解放区的教育经验,编辑各种教材。1949年以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一生热衷教育事业,主张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用革命方法兴办革命的教育。强调“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重视德育,认为“爱祖国为人民是最高的公德”。倡导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书本要为读书人使用。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湖南长沙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读私塾,后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主要负责中共中央宣传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委员。晚年潜心研究学术,主要著作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徐特立文集》等。徐特立十分重视体育健身活动。他说过:“对一个革命者来说,锻炼身体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干革命没有好的身体不成”。走路是徐特立的主要锻炼方法。从锻炼的角度看,他认为躺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走着。几十年来他坚持散步不间断。年近90时,还坚持日行500步。他说过:“人人都有腿,人人都会走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每天走路,把它当作健身的锻炼方法”。徐特立的走路姿势很有讲究,挺着胸,走得快,步子大。两臂用力摆动,以便使腿、手和全身都得到运动。由于长期坚持这种特殊的步行锻炼,在晚年,他的两腿仍很有劲。他还爱好游泳、爬山和打乒乓球,坚持用冷水洗脸,运用日光浴、海水浴等多种健身方法。86岁高龄时还和朱德一起登上了桂林叠彩山的明月峰,而且行走迅速,不用手杖。徐特立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几十年来,总是自己动手扫地、整理住室、挖土种菜等。他一生生活朴素而有规律,勤俭节约而又注意养生,这可以说是他健康长寿的经验之一。 ☚ 马寅初 毛泽东 ☛ 徐特立 徐特立徐特立(1877—1968),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原名徐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省善化(今长沙)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只读过6年私塾,靠自学成才。 ☚ 陈嘉庚 吴玉章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循,长沙人。曾教私塾。1905年在朗梨办梨江学校。曾赴日本考察小学教育。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兼任湖南孤儿院院长。1913年至1918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在长沙创办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次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教育部部长。以59岁高龄参加长征。抗战初期任八路军驻湘代表。1940年后,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是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 徐国太 翁徐文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恂,又名立华。长沙人。早年就学私塾,后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班。毕业后曾在梨江小学、长沙周南女中、长沙修业学校等处任教。并创办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1918年,在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萧三等均是其学生。1917年,曾获教育部四等奖章。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入巴黎大学修自然科学。同时考察了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教育。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兼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长沙师范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江西苏区教育部长,开展扫盲运动。1934年参加长征,到延安后复任原职。1939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1938年,发起创办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教学认真,作风朴实; 提倡说服教育,重身教;反对体罚和无理压制学生; 提倡教育注重实际,重创造; 主张让学生在广泛多样的实际活动中成为有用人才;善用古今名人言行启发教育学生。曾在“扫盲”基础上创办农业学校,为根据地培养了许多农业科技人才和小学教师;重视女子教育,为兴办湖南女子学校做出了很大贡献。关心青年成长,曾多次题词勉励青年学生。著作大都收入《徐特立教育文集》。 ☚ 胡毅 黄士衡 ☛ 徐特立 徐特立湖南省第一部历史人物电视剧。湖南电视台1987年拍摄。这部3集电视连续剧再现了徐特立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旅程,歌颂了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的高尚品德。李鹏为《徐特立》题写了剧名。该剧根据柯蓝的传纪文学《这是一座高山》改编。编剧珂兰、文秋,导演阿因,主要演员任广智、武洪、永祚、刘怀正。 ☚ 湘南暴动 袁隆平 ☛ 徐特立 徐特立徐特立 (1877—1968),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原名徐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省善化 (今长沙)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只读过6年私塾,靠自学成才。 ☚ 陈嘉庚 吴玉章 ☛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1919年秋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5月在“马日事变”的恐怖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7月下旬赶往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部队整编后曾任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赴苏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任中央工作团副主任。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任边区教育厅厅长。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办事处代表、自然科学院院长。在中共“七大”、 “八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68年11月28日病逝于北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