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後(后)Hòu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上声” 部。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太皞孙後照之后。今开封有此姓。望出东海。” ❷ 《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 “系出太史氏,齐太史殷之女为襄王后,后族赐姓後氏。” 五代有後赞,飞龙使; 明代有後敏,永乐进士;清代有後礼,无为人,画家。 後hòu❶位置在後,與“前”相對。《文選》張衡《東京賦》:“盟津達其後,太谷通其前。” ❷時間較晚,與“先”相對。張衡《思玄賦》:“竇號行於代路兮,後膺祚而繁廡。” ❸後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惡以誡世,善以示後。” ❹後代。蔡邕《短人賦》:“侏儒短人,焦僥之後。” 後hòu犹呵或啊也。王周《问春》诗:“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为谁归?”後字为语气间歇之用,犹云为甚来呵又为甚归去也。王为五代时人,见《全唐诗》。欧阳修《醉蓬莱》词:“更问假如,事还成~,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此词见《醉翁琴趣外篇》。黄庭坚《好女儿》词:“假饶来~,教人见了,却去何妨。”辛弃疾《最高楼》词:“是梦他松~追轩冕,是化为鹤~去山林。”史浩《新荷叶》词:“秫来酿酒,便无~也解赊沽。”陆游《一丛花》词:“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滴满罗衣。”赵长卿《贺新郎》词:“为你~甘心憔悴,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绝妙好词》四谭宣子《江城子》词《咏柳》:“办得重来攀折~後,烟雨暗,不辞遥。”《元草堂诗馀》杜善夫《太常引》词:“不是不思量,说着~教人话长。”《董西厢》一:“说谎~,小人图甚么?”又:“若不与~,而今没这本话说。”此为张生借厢时之说书人口气,言假如西厢不借与张生呵,那是根本取消,连这本《西厢记》也没有了。又:“得~,是自家采;不得~,是自家命。”又二:“不来~,是众僧大家采;来~,怎当待。”此指孙飞虎乱兵言。采为幸运之意。又三:“要酒~,厨前自汲新泉;要乐,当筵自理冰弦;要绢,有壁画两三幅;要诗~,却奉得百来篇。”又四:“是人~,疾忙快分说;是鬼~,应速灭。”王实甫《西厢》四之四,此四语承用《董西厢》原文,两“後”字均作“呵”字,益可证后之即呵也。 《刘知远传》十一:“有印~,为安抚;无印~,怎结束。”三十种本《遇上皇》剧:“有酒~,聚得亲房;有酒~,会得贤良。岂不闻古语常言,酒解愁肠。有酒~,宽洪海量;没酒~,腹热肠荒。”关汉卿《拜月亭》剧:“则兀那瑞莲便是证见,怕你不信~,没人处,问一遍。”怕你不信後,犹云如你不信呵。《陈抟高卧》剧一:“你休道掩不着情。不应~,我敢罚银十锭。”此卖卜时语,言卜课不灵,我准罚银十锭也。又二:“若做官~,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渔樵记》剧一:“醉了~,还只待笑吟吟美酒沽。”《太平乐府》六曾瑞卿《端正好》套自序:“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霸了山河。”此与也字对举,同为语气间歇之用。《青衫泪》剧四:“故人见~浔阳,怕甚水地湫凹;今日个君王召也长安,避甚道路兜搭。”义例同上。《金凤钗》剧三:“时来呵铁也争光;运去~黄金失色。”此与呵字对举,後即呵也。《赵氏孤儿》剧三:“我七旬死~偏何老,这孩儿一岁死~偏知小。”《乐府阳春白雪》后一吕止轩小令《醉扶归》:“瘦~因他瘦,愁~为他愁。”以上所述各後字,总之均相当于呵或啊也。 後“后”的繁体字,跟“前”相对。 上一条: 后 下一条: 㖃 后後ㄏㄡˋhòu二2081①名后天。⑴中原官话。河南密县。清嘉庆乙丑年《密县志》:「后二日曰~。」⑵晋语。山西静乐〖 〗、柳林〖 〗、石楼〖 〗。②名屁股;后窍。中原官话。山西西南部〖 〗。③名以来。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 〗。④动等会儿。晋语。河南新乡〖 〗。~哩,还有事要和你商量。⑤动给。闽语。福建厦门。⑥形厚。古北方方言。《释名・释言语》:「厚,后也,有终后也。故青徐人言厚如后也。」⑦副等会儿。晋语。河南新乡〖 〗。~拿等会儿拿‖~唱等会儿唱。⑧副就。吴语。江苏启东吕四〖 〗。他说马上~跑。⑨助呵。官话。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人~,疾忙快分说;是鬼~,应速灭。」又:「文章全不会~,玉篇都记彻。」⑩助表示肯定的语气,多用于应对之辞,后面常附着「诺」、「活」。吴语。江苏无锡〖 〗。   後后(15次) ❶后面。与前相对。忽奔走以先~兮 ~飞廉使奔属《离》 ~辎乘之从从《辩·九》 白虎为之先~《哀》 ❷在后;置于后。吾谊先君而~身兮《章·诵》 氾潏潏其前~兮《章·悲》~文昌使掌行兮《遠》 恐~之谢课~先《魂》 ❸以后。~悔遁而有他《离》 子胥死而~忧《章·日》 窃悼~之危败 ~尚可以窜藏《辩·八》 见盛德而~下《惜》 ❹后果。不顾难以图~兮《离》 後houE1E1 “后(前后,先后,后代)”的繁体。 後跟“前”相反;后代:~子/~天/~夫/~方/~世/~主/~市/~母/~生/~行/~言/~身/~车/~事/~命/~房/~妻/~昆/~门/~劲/~盾/~凋/~宫/~席/~庭/~效/~妇/~进/~碑/~叶/~裔/~像/~尘/~福/~膛/~辈/~学/~卫/~台/~备/~代/~方/~果/~顾/~悔/~患/~记/~继/~路/~期/~退/~续/~援/此~/而~/尔~/敌~/今~/绝~/落~/前~/然~/日~/事~/随~/先~/以~/最~。又姓,明代有後敏。
後hòuH057 “后”的异体。 〖後〗 粵 hau6〔后〕普 hòu ❶ 晚,遲,與「先」相對。許慎《說文解字》:「〜,遲也。」韓愈《師說》:「生乎吾〜,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❷ 時間或位置在後的,與「前」相對。諸葛亮《出師表》:「親小人,遠賢臣,此〜漢所以傾頹也。」 ❸ 後裔。司馬光《訓儉示康》:「孟僖子知其〜必有達人。」
後後,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初文从幺 (yāo)从文(suī)。“幺”象束絲之形,有微末之義。“文”,足也。从幺从夊, 會後繼、 後至之意, “後” 的初文。 劉釗説,甲骨文初文从文,幺聲。後增 “彳” “止” 或 “辵” 爲意符。金文第三字形用簡體,與甲骨文早期字形相同。甲骨文第三字形是西周字形,與金文同。基本義或表示時間之 “後”,或表示位置之 “後”、次序之 “後”,引申之,子孫亦謂之 “後”,未來亦謂之“後”。詞義引申大致皆由實而虚,由此及彼,漸行漸遠而皆相因相成。漢字簡化後作 “后”,則與皇后、皇天后土之 “后”混一,應注意區别。卜辭或用隨後義。銘文或用落後、在後、後代等義。提示:“文”作爲構形部件,其形義相近者有 “夂”(zhǐ),二者都是“止”(即 “趾”,足也)的變形,構形表意相同,表示行走、行動意義的字多从之。“文”“夂” 的區别在前者左上筆畫交叉,後者不交叉。“文”用於字的下部,如 “後”字。“夂”用於字的上部,如“降” 字。 楚簡帛文作 ,各有所承。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形近今體。 後 ☚ � 得 ☛ 後 (hòu)彳,小步也。幺,小也。夊,行遲曳夊夊也。从彳、幺、夊,是居後也。 【按】“後”的本義是行走遲後,引申表示“前後”之“後”。 後 ☚ 重 奏 ☛ 00000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