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律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律宗

 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派别。其全名为“终南山律宗”,又称“南山律宗”。因为创立此派别的道宣住在终南山,故得此名。他从佛经《四分律》中,吸收文义写出了《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等经书,并在终南山设戒坛,要求佛教的僧尼受戒。唐天宝十三年(754年),鉴真僧把律宗传至日本。

律宗

全称“南山律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并因创立者唐道玄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律宗”或“南山宗”,简称“律宗”。道宣从北魏慧光三传弟子智首受《四分律》义,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注》等,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授戒仪式。以戒、定、慧三学中的定慧二学为化教,戒学为制教。并以心法(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将戒分为止持、作持二门:“止持”即“诸恶莫作”之意,起定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戒,又按犯戒内容分为若干类(“聚”);“作持”即“诸善奉行”之意,包括关于受戒、说戒、安居以及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以大乘教义解释律文,说教众生“自利利他”,共成佛道。唐天宝十三年(754)鉴真把律宗传入日本。

律宗

律宗

中国汉地佛教中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它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所以又称为四分律宗。《四分律》是姚秦时*罽宾沙门*佛陀耶舍、凉州高僧*竺佛念翻译。此外还有姚秦时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翻译的《十诵律》、东晋*佛陀跋陀罗和*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祇律》、刘宋时佛陀什和*竺道生翻译的《五分律》。四律译出后,流行于南北各地,但其弘扬独盛、蔚成一宗的只有《四分律》。《四分律》的光大,始于北魏时南道系地论学者慧光,延至隋唐,《四分律》遂为律之正宗。此宗分而为三,即南山、相部、东塔。相部、东塔两系至中唐以后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系,传承独盛,绵延不绝。创始人*道宣长期居终南山潜心著述,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成果显著,受业传教弟子甚众。唐代以后,南山宗虽曾几度沉寂,但又复转盛,至清代雍正时仍有僧人大弘律宗。道宣门下弘景弟子鉴真,于唐天宝中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 唯识宗   四分律宗 ☛
律宗

律宗

中国汉地佛教中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它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所以又称为四分律宗。《四分律》是姚秦时*罽宾沙门*佛陀耶舍、凉州高僧*竺佛念翻译。此外还有姚秦时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翻译的《十诵律》、东晋*佛陀跋陀罗和*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祇律》、刘宋时佛陀什和*竺道生翻译的《五分律》。四律译出后,流行于南北各地,但其弘扬独盛、蔚成一宗的只有《四分律》。《四分律》的光大,始于北魏时南道系地论学者慧光,延至隋唐,《四分律》遂为律之正宗。此宗分而为三,即南山、相部、东塔。相部、东塔两系至中唐以后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系,传承独盛,绵延不绝。创始人*道宣长期居终南山潜心著述,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成果显著,受业传教弟子甚众。唐代以后,南山宗虽曾几度沉寂,但又复转盛,至清代雍正时仍有僧人大弘律宗。道宣门下弘景弟子鉴真,于唐天宝中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 唯识宗   四分律宗 ☛
律宗

061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南山律宗或四分律宗。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相传释迦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定了各种戒律。第一次佛教结集时,由优婆离诵出律藏。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东晋以后,《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祇律》及《五分律》等四部小乘律先后传入中国。及至慧光造《四分律疏》,始奠定该宗基础。慧光四传弟子道宣专研律学,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以及《羯磨疏》、《戒本疏》等。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佛教受戒仪式,把佛教分为化教和制教。自称该宗为圆教宗,以心法为戒体。分戒为止持、作持二门。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84戒等。认为《四分律》从形式上属小乘,内容当属大乘。该宗承嗣者有周秀、道恒、慧正、允堪、元照等。唐天宝年间,该宗由道宣三传弟子鉴真传入日本都城奈良,创日本律宗。

☚ 法相宗   禅宗 ☛

律宗

全称“南山律宗”。中国佛教宗派。唐道宣创立。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要内容。道宣用大乘教义会通《四分律》,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等。又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授戒仪式。后中国出家僧尼受戒和日常生活践履,均以该宗行事,故该宗又通于其他各宗。唐天宝十三年(754年),鉴真受邀东渡,把律宗传入日本,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律宗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唐代形成,因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故名。又因以《四分律》为主要依据,又称“四分律宗”。初时有南山、相部、东塔三派,后相部、东塔二系日渐衰微,只有南山一派传承不绝,成为律宗正传。南山律宗由唐代道宣创立,因其长居终南山,并在此创设戒坛,制订中国佛教授戒仪制,而得名。道宣早年研习律学,后参与玄奘的译经活动,是著名的佛教史传学者。著有《广弘明集》、《唐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及《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等,其中后三部被称为律宗三大部,为该宗教义的主要基础。此宗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以心法为戒体,将一切戒分为“诸恶莫作”的“止持”和“众善奉行”的“作持”两门。认为从形式上看《四分律》虽属小乘,但内容应属大乘,并从律文中找出例证,要众生“自利利他”,共成佛道。唐代僧人鉴真将此宗带入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 保罗   重阳宫 ☛
律宗

律宗

由唐代道宣创立,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又因道宣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宗。戒律是释迦牟尼制定的行为准则。道宣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律比丘尼钞》,是南山宗的重要典籍,合称五大部。南山宗在教理上也有一些独创的学说,如把佛教分为 “化教”与 “制教”,将戒律分为戒法、戒体、戒得、戒相四科,又将佛所制诸戒归纳为 “止待”、“作持”两类等等。道宣以后相继传承,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南山宗又分会正、资持两家。元明之际,法系传承,几乎无闻了。至明末古心、三昧、见月又在金陵宝华山重兴律宗。见月以下,次第相承。湖南方面,可称为律师或与律宗有关系的人物,南北朝时有志道,唐代有日晤、惠开、法证、希操、智俨、灵澈、道标、昙清、神凑,明清之际有三昧、见月、如幻、寂定等人。清末及民国时期,虽传戒频繁,但很难找出堪称律师的人。

☚ 三论宗   净土宗 ☛

律宗lü zong

Lü sect of Buddhism,founded in the Tang Dynasty,and famous for its enforcement of commandments

律宗

the Vinaya School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此宗是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所以叫律宗。它所依据的主要经典是《四分律》,因此也称四分律宗。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已开始研习戒律,较著名的是慧光及其弟子们。隋唐之际,道宣继承了北朝僧人对戒律的研习成果,专事《四分律》的宏扬,遂创立了律宗。由于道宣后来定居在终南山丰德寺,所以后人又称他所传承的一宗为南山宗。此外,法砺的相部宗、怀素的东塔宗也都同属律宗系统。律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即认为一切诸戒都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制的各种戒律;戒体是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戒行是受戒后随顺戒体防止三业罪恶的如法行为;戒相是由于戒行坚固而表现于外可作规范的相状。律宗把佛家所持诸戒归纳成“止持”“作持”二条。凡是用来制止僧人作恶的为止持戒,凡是关于寺院及僧人所应执行和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为作持戒,其具体内容十分繁杂。此宗中的三派曾长期存在一些分歧。晚唐以后,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系流传下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