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影梅庵忆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影梅庵忆语》影梅庵忆语
《如皋冒氏丛书》本《影梅庵忆语》扉页书影 《如皋冒氏丛书》本《影梅庵忆语》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中篇传奇小说。一卷三十九条。作者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成书于清顺治八年(1651)。 现存主要版本有《赐砚堂丛书》本;《如皋冒氏丛书》本;清宣统国学扶轮社刊《香艳丛书》本;1915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石印本。1982年上海书店《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影印1936年国学整理社本,1991年岳麓书社排印本。 十五年前,才子冒辟疆应试白门(南京),慕秦淮名姬董小宛之名,数次登门不遇。后来总算见了面,两人相见恨晚。三年后,他们再次于湖楼夜晤,双方流露出深情,当时董小宛之母新死,她自己也卧病十八日。但当她得知眼前郎君即三年前的曲栏醉晤人时,就马上强起,揭帷帐审视,且移灯留榻上。冒生怜她有病,愿辞去。她却牵留之,情意绵绵。冒公子辞别要走,她竞二十七天随路相送,坚以身从。冒辟疆并非不爱她,也想把她娶回家去,怎奈期迫科试,况且董小宛乃娼门女子,落籍金陵,于门风有碍,便只好狠狠心肠,暂时拒绝了她的要求,使其掩面痛哭失声而别。但这位佳人,又在冒生白门秋试之时,竟孤身携老媪相访,因避盗而几乎柁折舟毁;又在江上以小舟相追从,在燕子矶遇风,几遭灭顶之灾。幸而吉人天相,后来仗了虞山宗伯一行人的大力相助,替小宛完了债,落了籍,把她安安稳稳地送到了如皋冒府,这才算是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小宛在冒家任劳任怨,贤惠有德,和一般从曲院中出身的、以色媚人的“小老婆”不同。她事上处下,相夫教子,一往情深。冒辟疆五年之中生了三次大病,全由小宛一人尽心竭力照料服侍。过度的操劳,使这位美人儿星靥如蜡,弱骨如柴。冒生母太恭人及荆人怜之感之。但小宛始终不悔。她随着冒家坎坷跌荡,奔驰患难,终保玉颜无恙。冒董二人的爱情之果,虽只享受九年,但冒辟疆深感幸福,觉得不虚此生。 明清易代之际,冒家历尽劫难。小宛始终与冒襄生死与共。甲申三月之变,一家人逃难出城。战乱中,董小宛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冒辟疆按照“先急老母,次急荆人”的原则行事,根本顾不到董小宛。但她毫无怨恨之心,反而支持丈夫的这种举措。第二次逃难时,冒辟疆想要把她委弃在朋友家中,小宛也同意了,十分通情达理。后来因为一家人也舍割不下她,仍取消前议,携之同行。 后冒辟疆在友人处住宿,夜里做梦回家,不见了董小宛,一恸而醒。次日,立即赶回家中,不久,董因生病而死。 影梅庵忆语笔记。清冒襄(1611—1693)撰。不分卷。襄字辟疆,号巢民。室号“影梅庵”。如皋(今属江苏)人。幼有逸才,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明亡后屡拒官吏荐举,隐居不仕,著有《巢民诗集、文集》。此书为其妾董小宛而作,成书于顺治十年(1653),约一万二千字。谓小宛为秦淮名妓,后居吴门,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聪慧异常,善识才俊。初见辟疆,矢从甚坚,才子名姬,极一时之盛。及既嫁之,佐夫著述,敬事长夫人,贤德识大体。明末离乱九年,辗转相随,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互为知己。辟疆家中园亭,凡有隙地皆植梅,建庵园中,题名“影梅”,遂为室名。小宛早殁,此庵则成为辟疆晚年愁缘未了,结忧悼亡之所。全书突出“忆”字,凄婉动人,极富辞采,对小宛人格、才艺多有赞誉,却无一语涉狎昵。小宛因劳瘁致疾,卒于顺治八年(1651),二十八岁。其死常被附会为顺治与董鄂妃事,实无据。按小宛长顺治十五岁,从未离开辟疆。《忆语》为第一手资料,出于文学手法,述及诗谶及两梦相符事,易为人误解。考史,小宛与董鄂妃事无涉。有《说库》本,收入《笔记小说大观》。可参考刘潞《董鄂妃与董小宛》一文(《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5期)。 《影梅庵忆语》ying mei an yi yuReminiscences of Shadow-Cast Plums Cottage→毛襄 (Mao Xi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