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彭德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人
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出版有《彭德怀回忆录》、《彭德怀自述》、《彭德怀画册》等。
原名:得华
幼名:宗伢子
号:石穿
化名:清宗
代名:王川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别号石穿。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当过苦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团长。革命失败后,坚持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支持工会、农会和学生会的革命活动。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于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坚持湘鄂赣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1月间,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进行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华北广大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曾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直至胜利。回国后致力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曾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人正直,原则性强,敢于提出不同意见。1959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因对当时的一些政策提出意见蒙冤受屈,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罪名。“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残酷迫害,直至含冤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遗著《彭德怀自述》留下了关于他光辉一生的生动记录。

彭德怀

朱德与彭德怀访问记
彭德怀
在彭总身边(警卫参谋的回忆)
赵德华
中国问题研究中心
景希珍口述 丁隆
炎整理
抗战出版社1937年版41页
(香港)1969年版200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160页
怀念彭德怀同志
横刀立马彭将军
 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189页
彭总光辉的一生上海师大政教系资
料室编
1980年1月版435页
最后的年月(一九六七——一九七四)——续
《在彭总身边》
丁隆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57页
彭德怀同志在太行
黎明的枪声——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前后
纪念彭德怀同志(摄影集)
彭德怀同志纪念册
暴贵银
王以平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60页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5月版65页
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版220页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版
彭德怀同志在井冈山
彭总在西北解放战场
贺军
王政柱口述 李太
友整理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154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196页
彭德怀自述 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300页
彭总在中南海孟云增 安一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11月版68
纪念彭德怀同志中国革命博物馆革
命文物编辑部
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跟随彭总景希珍口述 李太
友整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179页
忆彭大将军
彭德怀在鄂东南
彭德怀元帅丰碑永存
今日的朱彭(1—6)
在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上邓小平同志致悼词
张平凯
张浩平 李金葆
中国革命博物馆
王少桐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版343页
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10月版168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669页
救亡日报1937年10月16—21日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
丹心照日月 刚正垂千秋——悼念我党我国和
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彭德怀同志
黄克诚人民日报1979年1月3日,红旗1979年
1期
平江起义时期的彭德怀同志李聚奎人民日报1979年1月16日,为新中国而
战第1页
泪水沾湿的回忆——怀念我们的伯伯彭德怀
英雄气魄垂千古 国际精神召万民——怀念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卓越领导者彭德怀同志
彭梅魁等
邓华等
文汇报1979年1月23日
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6日
跟着“革命的明灯”前进——回忆彭德怀同志上
井冈山的战斗经历
李寿轩光明日报1979年12月4日
彭总在西北战场习仲勋人民日报1980年1月25—28日,新华月
报1980年1期

彭老总关怀青少年成长
想起了彭总的两件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彭总
吴午如
莫耶
韩先楚 解方
体育报1980年3月24日
人民日报1980年9月20日
人民日报1980年11月3日,新华文摘
1981年1期
彭总临终前的遗言陈允豪羊城晚报1980年11月30日,新华文摘
1981年1期
彭总之死高从礼解放军报1980年12月7日,新华月报
1980年12期
彭总的一份“交代”
孜孜不倦的求知者(彭德怀同志)
跟随彭总在长征中的片断回忆
杰出的共产党人——缅怀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
怀同志
刘桂香
方强
孙毅
李志宽等
人民日报1980年12月11日
解放军报1981年1月4日
人民日报1981年5月12日
光明日报1981年6月23日
彭德怀生平活动年表 解放军报1981年7月8日
赫赫一战功——忆彭老总留守井冈山
伟大而质朴的人——回忆彭总
彭德怀同志在井冈山时期
布衣元帅赤子心——忆彭德怀同志(上、下)
李聚奎
孟云增
姚喆遗作
景希珍回忆 李太
友整理
江西日报1981年7月13日
中国青年报1981年7月28日
长江日报1981年8月4日
人民日报1981年8月6日、13日
彭老总轶事
回忆我的伯伯彭德怀
程太生
彭梅魁
工人日报1981年10月13日
工人日报1982年4月1日,新华文摘
1982年5期
忆彭总二三事
坦荡的胸怀(记彭老总二三事)
彭总在下庄
彭总在太行(上、下)
朝鲜战地会与彭总
彭老总在同心的故事
彭总在中南海(1—5)
戎子和
刘发秀
刘晓山
王思炎
晋 荣
李锦正整理
孟云增口述安
一整理
人民日报1982年4月29日
新疆日报1982年6月30日
贵州日报1982年7月23日
羊城晚报1982年8月1日、8月3日
陕西日报1982年8月5日
宁夏日报1982年8月28日
工人日报1982年9月20—24日
彭总视察厦门的日子
衷心的敬佩 深切的怀念——参观彭德怀同志
故居感怀兼忆彭总生平
朱绍清
王首道
解放军报1984年1月29日
人民日报1984年7月1日,新华月报
1984年7期
怀念伯伯彭德怀
在彭总身边保健的日子里
彭德怀在元旦入党
忆彭总二三事
彭大将军决战在经济战线
往事回忆
彭钢
张愈
马绝尘
左漠野
李海燕
彭德怀
人民日报1984年11月26日
人民日报1984年12月30日
武汉晚报1985年1月1日
人民日报1985年1月13日
经济日报1985年9月3日
近代史研究1979年1期,新华月报1980
年3期,平江起义资料集第187页
彭德怀同志在朝鲜战场——一位警卫战士的
回忆
景希珍口述 丁隆
炎整理
四川文学1979年2期
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前后
怀念彭总二三事
彭大将军回故乡
景希珍
陈宗凤
翟禹钟等
新时期1979年2期
战地增刊1979年2期
中国青年1979年3期,新华月报1979年
4期
谦虚诚恳亲切
彭德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彭总一九五八年乌石纪行
巴金
谭迅
中共湘潭县委宣传
党的生活(上海)1979年3期
新湘评论1979年4期
新湘评论1979年4期
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的一些情况
彭总的拴马树劫后余生
入党,平江起义,百团大战
王志新
伍中
彭德怀
党史研究1980年1期
革命文物1980年1期
党的生活(上海)1980年3期

卓越的红军将领 英勇的苏维埃战士——江西
苏维埃时期的彭德怀同志
陈道源 张连泰江西师院学报1980年3期
彭德怀速写丁玲时代的报告1980年4期,丁玲文集第5卷
第25页,丁玲选集第3卷第12页
《彭德怀同志领导平江起义的一些情况》的核对
最后的斗争——回忆伯伯彭德怀
彭德怀同志和平江起义
彭德怀同志在湘鄂赣边区的革命活动
关于彭德怀同志的入党时间
云峰利剑——彭德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烈士暮年——记彭总和他的“女儿”
忆彭德怀同志领导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赤子之心——怀念彭德怀同志
彭总战斗在井冈山
彭德怀与百团大战
也谈彭德怀同志的入党时间——兼向蒋宝华同
志请教
张钟
彭梅魁
黄慰慈
黄兰
蒋宝华
李明
谭志湘
李聚奎
浦安修
翟作君
徐健
湘三君
党史研究1980年5期
中国青年1980年12期
中学历史教学1981年1期
江西大学学报1981年2期
党史研究1981年2期
青运史研究资料1981年3期
江南1981年3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3期
文汇月刊1981年3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4期
天津师专学报1981年4期
党史研究1981年5期
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忆彭总与鹿钟麟的一
次谈判
刘昭新时期1981年11期
彭总在榆林战斗中的二三事萧鹤人文杂志198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六
十周年专刊
彭德怀同志对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上的贡献姚旭军事学术1982年1期,党史研究资料
1982年1期,党史研究资料第4集第
707页
彭德怀军事活动大事摘要
彭德怀(1898—1974)
晓玉等
关国煊
星火燎原1982年2期
*传记文学1982年40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320页
扭转西北战局时的彭德怀同志
艰苦的历程、光辉的业绩——彭德怀同志的光
辉业绩简介
吴序光
荣国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6期
北京社联通讯1982年6期
彭大将军的最后岁月胡思升新观察1982年7期,新华文摘1982年6
诱敌深入——彭总在陕北战场上的几个片断康九省口述 吕俊
和整理
朔方1982年7期
彭德怀同志与井冈山的斗争
彭德怀同志苦难的童年时代
徐晓玉历史教学1982年8期
实践1982年12期
访我彭大将军
彭总爱民
忆彭总二三事
彭德怀同志在一九三六年
战斗在湘赣边的红五军及其领导人彭德怀
护送彭德怀同志突围南岸埔
彭德怀童、少年的遭遇
彭德怀同志没有参加瓦窑堡会议
回忆彭德怀将军三次接见
张西洛
张桂生
穰明德
薛奇
桂玉麟
郑国仲
徐平中等
齐德学
海伦·福利特·斯
新闻研究资料1982年总14期
星火燎原1983年1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3年11期
党史研究1984年1期
吉安师专学报1984年1期
山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1期
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2期
党史研究1984年2期
集萃1984年2期
彭总写“自述”
彭德怀在湘军中的轶事
彭德怀同志回乡调查情况综述
忆彭老总
彭总与西北大捷——纪念彭德怀同志逝世十周
郭云梦
徐中平等
刘景春
阎三针
吴序光
书林1984年3期
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4期
湘潭师专学报1984年4期
老人天地1984年5期
星火燎原1984年6期
彭德怀传略 党史通讯1984年11期

彭大将军二次入闽
彭德怀同志在抗美援朝初期
彭德怀参加北伐的岁月
百团大战和彭德怀
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在阳城
记彭德怀与冯玉祥的一次会晤
彭德怀在南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简介:彭德怀(1896—1974)
张平凯
陈忠龙
徐中平 夏光䢰
何定
潘小蒲
于志恭
徐平中等
姚仁隽 孙璞方
瞭望1984年33期
历史知识1985年2期
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2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4期
山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4期
文物天地1985年4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5期
人物1985年6期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彭德怀——纪念抗美援朝战
争三十五周年
张希星火燎原1985年6期
忆彭德怀和张治中的交往
彭德怀
彭德怀
记彭德怀同志对晋东南敌后游击队的一次视
余湛邦
王晓钟
刘白羽
陈欣
瞭望1985年12期
一九五五年授衔元帅大将上将第5页
八路军七将领第33页
广东文史资料第29辑第35页
彭总在抗日烽火中
彭德怀
王政柱
李子濂
山西革命回忆录第2辑第31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305页
农民出身的彭德怀
来自田间的彭德怀
李仁中共人物小史第9页
中共六将星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何定等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0卷第1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52页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逝世人物:彭德怀(1898—1974)
姜宗伦等
星火燎原编辑部
胡 民
张敏孝
中华英杰第296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集第20页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第271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24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22页
彭总在囹圄中二三事郭云梦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散文集第2
辑第144页
彭德怀同志在龙门
彭团长率领我们在平江暴动
彭德怀传略
彭总生活纪事
彭总在西北战场
裴周玉
郭文斌
凌辉
陈阳春等
平江起义资料集第332页
平江起义资料集第341页
平江起义资料集第381页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第155页
永远难忘的怀念第33页
彭德怀同志二三事
卓越的统帅 光辉的榜样——回忆彭德怀同志
彭德怀同志在朝鲜战场的故事
横扫千军——回忆在朝鲜战场上的彭总
罢官之后
回忆彭总转战陕北
彭德怀(1898—1974)
彭老总在下庄
颜甫
师哲
宁于
丁甘如
刘炳之等
萧鹤
编纂组
刘晓山口述 刘铭
简整理
红色风暴(2)第15页
红旗飘飘第17集第141页
红旗飘飘第17集第156页
红旗飘飘第28集第80页
先驱者之歌第168页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20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2册第114页
征途(4)第199页
彭老总和士兵同甘苦景伯承口述 韦明
波整理
征途(4)第205页
彭总指挥我们进军西北
我所见到的彭老总
霹雳山大战中的彭总
彭军团长二三事
彭总指挥羊马河歼灭战的片断
彭德怀
彭总在平江起义中一事
韦杰
景志忠
迟景太整理
张华
姚鹤亭
陈涛 周林宝
方强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7页
星火(4)第8页
星火(5)第41页
星火燎原(3)第208页
星火燎原(8)第418页
将帅录第14页
革命回忆录第3集第41页

彭德怀同志生平活动年表《彭德怀传记》编写
峥嵘岁月第3集第293页
回忆彭老总二三事
彭德怀三炮摧敌堡
杨万昌
冯义隆口述 萧枚
整理
峥嵘岁月第5集第283页
银川文史资料第1辑第30页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
怀
周末报编委会*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29页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读者出版社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20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第449页
关心民族干部成长的彭司令员艾买提·瓦吉堤豪情忆征程(2)第181页

彭德怀

彭德怀在三线王春才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193页

平江起义前的彭德怀政协湖南省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
员会编
湖南文史资料1989年第31辑200页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彭德怀传
彭德怀
彭德怀传
王波
郭智荣
韦刚编
《彭德怀传》编写组
编写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248页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10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30页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794页
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彭德怀传记编写组
编写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37页
不悔的合作:毛泽东与彭德怀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走出长夜
与华北共存亡
苍凉岁月
庐山“海瑞”
第一任国防部长
十年横刀立马
决战大西北
挥师援朝
我的伯父彭德怀
彭德怀与湖南
毛泽东与彭德怀
彭德怀的人格魅力
生死皆为民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中国人的脊梁:彭德怀
李永 晓文
朱世良
项羊
何定
何定
王焰 和谷岩
尹启明 程亚光
蒋宝华
吴序光
张希
彭梅魁
龙正才主编
张树德
夏远生
卢瑞莲
薛鹏
郑启等编
王焰 蒋宝华主
远方出版社1996年版306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06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59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13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20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40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61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6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76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04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31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18页
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273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97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98页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324页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27页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38页
彭德怀与毛泽东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
刘松茂等编
郑文翰日记 王
焰等补注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42页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538页
彭德怀年谱
彭德怀
彭德怀的军旅生涯(上、下)
王焰主编
冀百年
孙晓 宋梅编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57页
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207页
黄河出版社1999年版2册946页
功昭千秋的彭大将军
雄关漫道:彭德怀卷
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上、中、下)
怀念彭德怀同志
水滴石穿十年韧——青年彭德怀追述
雷霆之威,赤子之忱——平江起义六十周年怀
念敬爱的彭老总
郭德宏等主编
纪学 曾凡华
李庚辰主编
肖劲光
向群
刘志坚
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613页
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340页
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3册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30日
解放军报1987年7月16日
解放军报1988年7月18日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纪念彭德怀同志
诞辰九十周年
余秋里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0日
《彭德怀军事文选》序言
不能忘却的怀念——回忆彭德怀同志
挥泪忆彭总
辛勤创业,功绩永存——彭总在五十年代对我
军建设的重大贡献
杨尚昆
薄一波
李聚奎
郑文翰
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3日
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3日
解放军报1988年10月24日
解放军报1988年10月25日
深切怀念彭德怀同志中共青海省委党史
资料征集委员会
青海日报1988年10月26日
写在伯伯彭德怀九十诞辰之际彭钢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7日

一件往事
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一年——纪念彭德怀同志九
十诞辰
浦安修
常黎夫等
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7日
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7日
彭总与新疆分局地干班
彭总在西安保卫战中
关于彭德怀同志
第一所红军学校与彭德怀
我的囚徒是“一号”(彭德怀:手稿是我的亲身
经历)
艾买提·瓦吉他
王诚汉
浦安修
圻水
郭云梦
新疆日报1990年10月14日
中国老年1986年4期
读书1979年8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9期
三月风1986年1期
将军与元帅
五大元帅的爱情生活
顾全大局的模范——彭德怀在井冈山的一段历
周全胜
胡家模
张连泰等
年轻人1987年5期
名人传记1986年5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7年1期
深入实际 实事求是——彭德怀同志1958年
回平江视察记略
凌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2期
彭德怀和百团大战
彭德怀和榆、沙战役
《西行漫记》选录:彭德怀
何定
吴序光
斯诺著 董乐山
党史文汇1987年4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5期
读书1979年创刊号
朱德、彭德怀山西抗战业绩
彭德怀参加井冈山斗争始末
关于彭德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作用的评价问题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后勤工作的重大贡
王金海
朱清兰
陈培均
黄毅
教学与管理1987年8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1期
江西大学学报1989年1期
军事史林1989年1期
四帅轶事
彭德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苦探索
彭德怀元帅骨灰之谜
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君子协定”
彭德怀在三线的艰难岁月
毛泽东与彭德怀庐山之争
毛泽东彭德怀庐山意见分歧与他们的故乡之行
彭总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纪念抗美援朝战
争四十年
张植信
龙正才
辛白权
李永芳
王春才
师东兵
龙正才
杨迪
春秋1989年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2期
龙门阵1989年3期
党史文汇1989年4期
春秋1989年6期
银海1989年总69期
争鸣1990年1期
中华英烈1990年3期
彭德怀一九六六年永川花果山煤矿考察纪实
彭德怀去西南三线的前前后后
彭德怀在庐山
神兵天降——记彭总入朝第一仗
大较量——彭大将军率兵抗美援朝纪实
西安事变前后的彭德怀和任弼时
彭德怀骨灰失踪之谜
杜中平等
郝和国等
静川
达万
胡家模
宋毅军
辛自权原作 郑富
璋提供
四川党史月刊1990年4期
党的文献1990年5期
党的文献1990年5期
人物1990年5期
名人传记1990年10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3期
*传记文学1992年61卷4期
彭德怀坚持战斗在抗日最前线
四访彭大将军
彭德怀对发展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
彭德怀与“蘑菇”战术
为彭德怀“运动游击战”问题历史公案一辩
从百团大战看彭德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
史贡献
李昌华
陆诒遗作
郭秋琴 孙道同
胡哲峰
田玄
曾哲
军事历史1993年5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2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4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4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6期
江汉论坛1998年11期
彭德怀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考
田玄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1期
彭德怀对创建与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杰出贡
胡光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2期
彭德怀:他不愿就这样离开人间文同主编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330页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2)
彭德怀元帅诞辰90周年《彭德怀军事文选》出
版其塑像在家乡落成
黄震遐编著
谭铮
李方诗等主编
*中共军人志第438页
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录第614页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353页
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铜像落成《彭
德怀率师援朝》出版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436页
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九十五周年诞
辰传记出版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392页
纪念人物:元帅彭德怀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北
京举行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42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彭德怀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9页
彭德怀(1898—1974)廖国良 田园乐编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502页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
范济国
《毛泽东交往百人
丛书》编委会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307页
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军事人物篇第345
记在延安的一次谈话
他肩负重任,肃立在鸭绿江边
运筹帷幄,在一次参谋会议上
这是与个人命运攸关的一封信
(美)白修德
(美)罗素·斯泊尔
(美)罗素·斯泊尔
(匈牙利)巴拉齐·
代内什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51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54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59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67页
被“罢官”后,在吴家花园(英)罗德里克·麦
克法夸尔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72页
从庐山会议到小说《保卫延安》:有关“彭老总”
的见闻杂记
(美)埃德加·斯诺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76页
在当时的中苏争论中(英)克莱尔·霍林
沃思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80页
彭大将军的最后岁月
读《彭德怀自述》学彭老总品德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1898—1974)
胡思升
伍修权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京声 溪泉
吴序光等
名人之死(二)第348页
回忆与怀念第516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80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846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65页
解放军将领传第三集第473页

彭德怀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时期,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团长。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 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1月率领红五军赴井冈山,参加指挥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在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功勋。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继任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了华北广大的抗日根据地,组织发动了“百团大战”,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指挥部队在陕北地区与十倍于己之敌作战,连战皆捷,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任务。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期间,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免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职务。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和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时期,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长、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支持工会、农会和学生会的革命活动。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11月率红五军到井冈山在毛泽东领导下坚持井冈山斗争,参加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与指挥了红军东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陕甘支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华北广大的抗日根据地,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战略决策,英勇奋战,消灭了蒋介石嫡系胡宗南军队,解放了大西北。建国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曾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65年,担任建设“大三线”的副总指挥。曾当选为党的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还当选为第一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彭德怀

中国军事家。元帅。1898年10月24日生,1974年11月29日去世。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6~1927年参加北伐和东征。192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团长。1928年7月22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1930年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11月,任第一方面军司令员。1937年,任八路军副总指挥。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1946年,任解放军副总司令。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遭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1978年12月平反。

彭德怀

168 彭德怀1898—1974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领导人。湖南湘潭县人,原名得华,号石穿,出身贫寒。1916年,入湘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任军长。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任红军前敌总指挥,协助毛泽东、朱德粉碎了1至4次围剿,在突破湘江封锁线、攻克天险娄山关、攻占遵义等战斗中功勋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率部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了华北敌后战场最大的破围战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了西北各次重大战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6个旅2.6万人的兵力,粉碎了胡宗南14万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进而转战西北五省,并协助中央指导其他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组织指挥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迫使美帝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俯首签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斯大林称赞他是“当代军事家”。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处理。1965年担任建设大三线副总指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中共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撰有《彭德怀自述》。

☚ 陈诚   徐海东 ☛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Peng Dehuai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彭得华。湖南湘潭人。早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彭德怀在共产党人段德昌等人影响下,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了湖南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此后,率部转战于湘鄂赣边,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28年12月,与滕代远一起率红五军主力进军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会师。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他率红五军留守井冈山,与敌军周旋于湘赣边界,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30年6月,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成红三军团,任总指挥。此后,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争,屡建战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提出了严肃批评。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分裂红军的活动,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起了积极的作用。后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司令员,和毛泽东等一起率部首先到达陕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6年奉命先后组织抗日先锋军和西方野战军,东进山西,西征宁夏、陇东,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朱德一起指挥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抗日根据地。1940年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重创了日军,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1942年任中共华北局代理书记。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同时兼任西北野战军(后改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他率部在陕北地区与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在1947年进行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中,连战皆捷,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1949年挟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胜利之威,他率部西进,一举解放了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等职。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师援朝,为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52年回国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尽了不懈的努力。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上书毛泽东主席,陈述1958年以来党所犯的“左”倾错误,被错误地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遭到错误的批判,并被免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和残酷迫害,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彭德怀自述》等。

☚ 平江起义   黄公略 ☛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Peng dehuai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生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0月24日。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北方局代书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同对当时的一些政策提出不同的意见,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蒙冤受屈。“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残酷迫害。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含冤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遗著有《彭德怀自述》一书。

☚ 周恩来   张太雷 ☛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Pengdehuai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之一。湖南省湘潭县人, 家境贫寒。1916年在湘军当兵,1922年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等率部发动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领导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1月率部抵达井冈山。1930年,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同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多次指挥重大战役,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和扩大红军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后,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率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协助朱德总司令指挥对日作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了百团大战等许多重大战役, 为抗日战争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率军转战陕、甘、宁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胡宗南部队,解放了大西北。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0年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以 “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1955年, 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7月,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上书中央主席, 陈述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被错误地定为 “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受到批判, 并被免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英勇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廉洁奉公、耿直刚正、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爱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遗著有 《彭德怀自述》。1978年12月,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彭德怀平反昭雪, 恢复名誉。

☚ 茅以升   瞿秋白 ☛

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参加过北伐战争。领导平江起义。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野战军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领导了东征、西征、西北战场作战、抗美援朝作战。参见“历史”中的“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上书毛泽东,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教训的意见,遭到错误地批判。1965年出任大三线副总指挥。“文革”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74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参见“军事”中的“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又名彭得华、彭清宗、彭石穿。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后率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1930年任红3军团总指挥。在历次反“围剿”中,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司令员,后任野战军司令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为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45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遭到错误批判,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9月被派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彭德怀

彭德怀1896~1974

原名德华,又名清宗,号石穿。湘谭人。毕业于湖南讲武堂。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月与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参加历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历任红军师长、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抗日先锋军司令员、八路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亲自指挥百团大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延安保卫战,解放大西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率志愿军抗美援朝。回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是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 彭绍辉   蒋长卿 ☛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人。原名得华,号石穿。幼年读过两年书,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连长、营长。1926年随部队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月升任团长,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2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率第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会师。1929年1月为了配合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担负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敌军的艰巨任务。1930年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击败国民党军进攻,乘胜攻入长沙。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月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中,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红3军团屡建战功。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协同1军团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后第一个大胜利。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9月,第1、3军合编为陕甘支队,任司令员。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毛泽东等指挥红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宣传抗日。5月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10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指挥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接着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在与日军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与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0年,发动指挥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43年9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军的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 (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初,指挥仅2万余人的陕北部队和后勤机关,同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作战。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后,他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指挥部队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1948年2、3月间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举歼敌五个旅,于4月22日收复延安。1949年,率部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7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赶回到“三八” 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并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 “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实行军队组织机构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技术兵种,举办各类军事学校和研究机构,实施正规的军政训练,促进人民解放军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从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庐山会议) 期间,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 “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 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2年6月,他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驳庐山会议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坚持真理,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审查。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 中,遭“四人帮”严重迫害,他据理斗争,坚贞不屈。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他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 魏巍   赵东樵 ☛

彭德怀

彭德怀

广播剧。编剧康健民、严冰,导演严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等单位的演员演播,湖南人民广播电台1990年录制,全剧共14集。该剧刻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光辉一生,展现了他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崇高品德。由于采用了立体声制作,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相结合,更使这部剧作锦上添花。该剧为湖南省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

☚ 早上,再见   青山不语 ☛

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坚决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支持工农革命活动。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平江领导革命士兵举行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转战湘鄂赣边界,后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坚持井冈山斗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参加了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军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及陕甘支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在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胡宗南的军队,解放了大西北。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65年担任建设“大三线”副总指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及“七大”、“八大”会议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