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舞主要流传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及其他彝族居住地的民间舞蹈。彝族歌舞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与古老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传统礼仪交织在一起,历史悠久。大都具有简朴、浑厚、含蓄、稳沉的特点。杂居边缘区的舞蹈,受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较腹心地区欢快、活泼。舞蹈以腿部动作为主,小腿动作尤为丰富,拐腿、对脚、蹀脚,形成了浓郁的彝族风格特色。按其形式和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苏尼且 (皮鼓舞,请神治病跳); 孜额且 (丧事舞),包括蝶维兹(迎宾跳)、知孜苏且 (敬酒跳)、瓦孜里 (悼念跳)、阿骨格和扯格、锅多、扑火舞 (均为丧事跳); 都火 (节日跳); 喜节苏且 (披毡舞,婚礼跳); 达踢 (对脚舞,自娱跳); 谷追 (跳蹀脚,自娱跳); 舍解且 (铁叉舞,征战跳); 格子且 (荞子舞,农作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