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录鬼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录鬼簿

录鬼簿

戏曲论著。元钟嗣成作。初稿一卷,成于至顺元年。后经修订,扩充为二卷。所收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作品名目共四百余种。对作家里籍、生平、著述情况均有简要介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有天一阁藏明抄本及清刊本多种流传。建国后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另有续编一卷。贾仲明作。一说元明间人作,姓名不详。载元明杂剧作家共七十一人.各附小传和作品目录,体例与《录鬼簿》大致相同,但未划分作家时代,亦未作挽词。二书历来被作为研究元明杂剧和散曲作家史料的主要依据。

☚ 中原音韵   青楼集 ☛
录鬼簿

录鬼簿

戏曲作家记录。元钟嗣成著。二卷。初稿完成于至顺元年(1330),有该年自序。不久作者又订正过二次。载录元代“书会才人”、“名公士夫”的戏曲、散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作品名目计四百馀种,是元人全面记录同时代作家作品的唯一著作。钟氏自序云,戏曲作家虽“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与“著在方册”的圣贤君臣、忠孝之士同属于“不死之鬼”,故不怕“得罪于圣门”,理直气壮地为戏曲作家正名立传。书中对作者认识其人了解其事的当代作者“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对前辈名公才人则“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在对前辈名公才人的叙述中,除给关汉卿、高文秀等作家以显要地位外,还给艺人作家如“教坊色长”赵文殷、“教坊勾管”张国宾、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等人以应有地位,使之并列“名公才人”之列。书中简略记述了一些戏曲作家的戏剧活动事迹,在小传和〔凌波仙〕吊词中,还评论了一些作家的创作风格,这些都为戏曲史研究留下了宝贵材料。《录鬼簿》今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间无名氏辑录《说集》所收本、明末孟称舜刻本、清初尤贞起钞本和清人曹寅校辑《楝亭藏书十二种》所收本。另有四明范氏天一阁藏明代蓝格钞本,系明初戏曲家贾仲明所增补,为从关汉卿至李邦杰八十二名杂剧作家补作了〔凌波仙〕吊词。近人王国维《录鬼簿校注》本系取《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校以明季精钞本、尤贞起钞本,并以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和臧懋循《元曲选》卷首附录复校一过。马廉撰《录鬼簿新校注》系以天一阁明钞本为底本而校以诸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楝亭藏书十二种》本为底本而以明清诸本汇校。

☚ 辽史·伶官传   录鬼簿续编 ☛

《录鬼簿》

 元曲史料论著。元钟嗣成著,二卷。成书于至顺元年(1320),后又两次修订。收录元剧作家、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小传及剧目四百余种。它是元人记述元杂剧及作者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许多曲家的生平、著述,都从这里得以了解;后代对元剧作品的著作权,也多籍此考订,书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戏剧的见解,包含了许多戏剧理论观点。明初贾仲明对本书有所了增补。又有无名氏撰《录鬼簿续编》一卷。仿本书体例,增叙元末明初作家七十一人。近刊《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是参考明清以来各本的合校本。

录鬼簿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录鬼簿

戏曲论著。二卷。元钟嗣成撰。钟嗣成(约1279一约1360),字继先,号丑斋。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寄居杭州。屡试不第,乃闭门家居,专事戏曲著述。钟嗣成在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也颇见工力,曾编制《章台柳》、《钱神论》等杂剧数种,文集若干卷,均佚,今存散曲数十首。

《录鬼簿》是记述金、元散曲作家、戏曲作家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的专著。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元统二年(1334)和至正五年(1345)曾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一卷增为两卷。全书共收作家一百五十二人,作品名目共四百多种。《录鬼簿》将所载作家分为七类:一、“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包括董解元等三十一人;二、“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十人,以上两类多为散曲作家;三、“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包括关汉卿等五十六人;四、“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宫天挺等十九人;五、“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十一人;六、“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包括黄公望等二十一人;七、“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四人。书中对杂剧作家的籍贯、生平与著作情况,均有简要的介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录鬼簿》的作者自序、后记和中间的作家小传,反映了作者对戏曲作家的评论思想。在《自序》中,作者阐述了他的写作意图,作者认为,戏曲作家虽然“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他们却“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与那些“著在方册”的圣君贤臣、忠孝士子同属不死之鬼,他担心他所了解的当代作者“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而对前辈中的名公才人则“叙其姓名,述其所作”。他立志为戏曲作家们立传,不怕因此而“得罪于圣门”,这正是钟嗣成的可贵之处。在具体著述中,钟嗣成则常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在他笔下,这些作家大都才华惊人,但又往往愤世嫉俗,不遇于时,如宫天挺,“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但“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郑光祖“为人正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鲍天佑“初业儒,长事吏簿书之役,非其志也”;范居中“以才高不见遇”;黄天泽“郁郁不得志”;沈拱“天资颖悟,文质彬彬然,惟不能俯仰,故不愿仕”;赵良弼“风流酝藉,开怀待客,人所不及,然亦以此见废”。在一些吊词中,钟氏也不时流露出他的不平之气。元代戏曲作家大多是“不遇之士”,故他们的创作也便是有感而发,值得珍视。钟氏对那些以言辞激烈出名的作家如关汉卿、高文秀给予显著重要的地位,还给艺人作家以充分的重视而不像明代评论家那样加以排斥,足见其在戏曲评述中所贯穿的理论思想是比较公允与进步的。《录鬼簿》对戏剧作家们的活动事迹记述颇多。《录鬼簿》中的小传和吊词,对作家的艺术风格亦时有评述。

《录鬼簿》是元人记录当代作家作品的唯一专著。此书问世后不久,即为戏曲家所重视,贾仲明(1343—1422,别号云水散人,明初杂剧作家)首先为其作了增补,给八十二位杂剧作家补写了[凌波仙]吊词,对杂剧作家的研究颇有价值。另有《录鬼簿续编》一卷,疑为贾仲明手笔,记录了元明间戏曲、散曲作家七十一人的简要事迹及其杂剧作品七十八种目录,又载佚名作者的杂剧作品七十八种,体例与《录鬼簿》大致相同。

此书传本很多,主要有手抄《说集》本一卷、明天一阁蓝格抄本二卷、清康熙时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二卷。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录鬼簿》

元代戏曲家钟嗣成编。全书分上下两卷,集录了元代152名戏曲、散曲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458种。本书成书于1330年(元至顺元年),后又经过两次修改,为金元戏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录鬼簿

271 录鬼簿

金、元散曲作家作品著录专著。元钟嗣成著。共2卷,收作家152人,作品名目400多种。书中对杂剧作家的里籍、生平、著述情况,大都有简单的介绍,它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书中的小传、吊词和《自序》、《后记》,表露了作者对戏曲创作的看法。

☚ 戏剧史料和研究著作   中原音韵 ☛
录鬼簿

录鬼簿

戏曲论著。二卷。元钟嗣成撰。钟嗣成(约1279一约1360),字继先,号丑斋。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寄居杭州。屡试不第,乃闭门家居,专事戏曲著述。钟嗣成在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也颇见工力,曾编制《章台柳》、《钱神论》等杂剧数种,文集若干卷,均佚,今存散曲数十首。
《录鬼簿》是记述金、元散曲作家、戏曲作家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的专著。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元统二年(1334)和至正五年(1345)曾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一卷增为两卷。全书共收作家一百五十二人,作品名目共四百多种。《录鬼簿》将所载作家分为七类:一、“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包括董解元等三十一人;二、“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十人,以上两类多为散曲作家;三、“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包括关汉卿等五十六人;四、“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宫天挺等十九人;五、“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十一人;六、“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包括黄公望等二十一人;七、“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四人。书中对杂剧作家的籍贯、生平与著作情况,均有简要的介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录鬼簿》的作者自序、后记和中间的作家小传,反映了作者对戏曲作家的评论思想。在《自序》中,作者阐述了他的写作意图,作者认为,戏曲作家虽然“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他们却“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与那些“著在方册”的圣君贤臣、忠孝士子同属不死之鬼,他担心他所了解的当代作者“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而对前辈中的名公才人则“叙其姓名,述其所作”。他立志为戏曲作家们立传,不怕因此而“得罪于圣门”,这正是钟嗣成的可贵之处。在具体著述中,钟嗣成则常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在他笔下,这些作家大都才华惊人,但又往往愤世嫉俗,不遇于时,如宫天挺,“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但“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郑光祖“为人正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鲍天佑“初业儒,长事吏簿书之役,非其志也”;范居中“以才高不见遇”;黄天泽“郁郁不得志”;沈拱“天资颖悟,文质彬彬然,惟不能俯仰,故不愿仕”;赵良弼“风流酝藉,开怀待客,人所不及,然亦以此见废”。在一些吊词中,钟氏也不时流露出他的不平之气。元代戏曲作家大多是“不遇之士”,故他们的创作也便是有感而发,值得珍视。钟氏对那些以言辞激烈出名的作家如关汉卿、高文秀给予显著重要的地位,还给艺人作家以充分的重视而不像明代评论家那样加以排斥,足见其在戏曲评述中所贯穿的理论思想是比较公允与进步的。《录鬼簿》对戏剧作家们的活动事迹记述颇多。《录鬼簿》中的小传和吊词,对作家的艺术风格亦时有评述。
《录鬼簿》是元人记录当代作家作品的唯一专著。此书问世后不久,即为戏曲家所重视,贾仲明(1343—1422,别号云水散人,明初杂剧作家)首先为其作了增补,给八十二位杂剧作家补写了[凌波仙]吊词,对杂剧作家的研究颇有价值。另有《录鬼簿续编》一卷,疑为贾仲明手笔,记录了元明间戏曲、散曲作家七十一人的简要事迹及其杂剧作品七十八种目录,又载佚名作者的杂剧作品七十八种,体例与《录鬼簿》大致相同。
此书传本很多,主要有手抄《说集》本一卷、明天一阁蓝格抄本二卷、清康熙时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二卷。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

☚ 青楼集   中原音韵 ☛
录鬼簿

录鬼簿外四种

(元)钟嗣成等著,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大32开,374页。包括《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曲品》、《传奇品》5种书。收录元及元以后的戏曲、传奇等。《录鬼簿》收录作品490种。书后有人名、剧名、曲牌名四角号码综合索引等附录。

☚ 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   太和正音谱 ☛

录鬼簿

戏曲书名。元钟嗣成作,共二卷。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年)。记述金、元散曲和戏曲作家152人。各附小传和作品名目。另有续编一卷,约编成于明洪熙、宣德之际。编者一说贾仲明,一说无名氏。二书为研究元明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

《录鬼簿》lu gui bu

The Book of Ghosts→钟嗣成 (Zhong Siche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