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事参军事 ☚ 录事参军 录勋司郎中 ☛ 录事参军事官名。亦称录事参军,晋始置,本为公府官,非州郡之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有军而开府者置之。自东汉起州吏有主薄,亦掌文书之事。隋初合并州军府与州府两系佐吏,于州唯置录事参军,遂并主薄之职。唐制,州录事参军之秩较判司略高,上州从七品上,中州正八品上,下州从八品上。其职掌是分派吏员的工作,检察六曹吏员经办的文书、簿籍;审阅案卷,摘由编目;对吏员经办文书的违制、失误加以纠正。符载《江州录事参军厅壁记》说:“录事参军之于郡县,纲纪也,车辖也。纲弛则目疏,辖抗则载输,政之成败,亦由是也。”可见录事参军在整肃州政中具有重要作用。宋沿唐制,诸州置录事参军,掌州院庶务,纠诸曹延误、违失。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一度改录事参军为掾,建炎初复归。 录事参军事幕职官名、阶官名。
职源与沿革隋初,以录事参军为州官(《隋书·百官志》下)。宋沿置,州、军为录事参军,府为司录参军事。
职掌❶为州郡属官,掌州院、军院(州、军监狱)众务,并有纠察诸曹官之职(《宋史·职官志》7《诸曹官》、《宋会要·职官》48之14)。 ❷北宋时又为选人阶官,属令录之等、第五阶(资),崇宁二年易为通仕郎,政和六年又易为从政郎(《宋史·选举志》4、《石林燕语》4、《宋诏令》卷164《改将仕郎等御笔手诏》)。
品位❶宋初,上州录事参军从七品上,中、下州正八品上(《分纪》卷40《总州牧》)。 ❷元祐后,及南宋,为从八品(《分纪》卷41《录事参军》、《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序位在诸府曹参军、诸司参军(州、军)之上(《庆元条法》卷4《职制令》)。
编制北宋乾兴元年诸州始各置一员。繁难州郡,以京官充,为知录事参军事(《合璧后集》卷78《知录》)。州、军录事参军各以所在州、军名系衔,如“泗州录事参军”(《长编》卷19丙寅)、“天水军录事参军”(《宋会要·职官》48之16)。
简称与别名❶录事。《合璧后集》卷78《总诸曹》:“州有录事参军,然不尽置也。诸府为司录,诸州为录事。乾兴元年,丁度申请诸州始各置录事参军。” ❷录事参军、大录、录参。此为常用称谓。《宋史·职官志》7《诸曹官》:“录事参军掌州院庶务。”《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事。”《夷坚志甲志》卷11《陈大录为犬》:“陈生者,为录参,既去,曰:‘陈大录宅中人去矣。’”《宋会要·职官》48之15:“本军录参向来无此窠阙。……诏信阳军添置司户一员兼录事参军。” ❸都曹。都曹原为尚书省都司别称,州曹官录事参军有纠察本州曹官之职,故或僭称“都曹”。《剑南诗稿》卷1《送全州赵都曹》:“努力事上官,世路日已通。”《宋会要·仪制》5之6:“录事参军仍呼都曹。” ❹录曹。州录事参军、府司录参军通称。《燕翼诒谋录》卷1:“今后州、府录曹、县令、簿尉、吏部南曹,并给印纸、历子。”《夷坚志补》卷25《桂林走卒》:“录事参军周生者,……遣一狱典持书与秦,(王)超闻而疑之曰:‘录曹通太师书,必以吾恩公之故。’” ❺督邮。拟古官称。督邮为汉代郡守佐官,掌纠举违法及狱讼等事,其职掌与录事参军近。《明道杂志》:“(玠)知湖州日,判司理请覆检官状云: ‘督邮、所由得此状。’遍寻督邮,无知者。乃复入白之,介曰:‘督邮即录参也。’”《后汉书 ·百官志》5:“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 ❻参军。《宋元学案》卷51《郭氏家学·参军郭先生江》:“盱眙军录事参军以卒。” ❼州纲、纲掾。《合璧后集》卷78《知录·事类》:“督邮纲掾督邮、纲掾之峻。胡文恭《行闻仲宣制》。驯置州纲胡文恭《行张日严制》。” ❽纠司、纠曹。录事参军有纠举诸司参军之职,故自唐以来即有此称。《老学庵笔记》卷4:“予参成都议幕,摄事汉(汉州)、嘉(嘉定府),……纠曹何预元立、法曹蔡迨肩吾,皆佳士、日相与同盘桓。”《合璧后集》卷78《知录·事类》:“纠职,《周礼》。纠司,《白六帖》。纠绳,纠绳大郡,管辖外台。”《宋史·职官志》卷7《诸曹官》:“录事参军……纠诸曹稽违。” ❾纠曹掾、掾。《金石补正》卷83《李公玉等再题》:“郡纠曹掾何昌宗。”《合璧后集》卷78《知录·事类》:“诉者属叶掾 叶颙谥正简,调建州录事参军。……部民闻之,有诉于漕台者,辄请以属叶掾。” ❿录事参、录参军。《宋人轶事》卷11《石延年》:“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游宦纪闻》卷5:“公摄录参军。……将虑囚。”《宋会要·职官》57之40:“录事参军……并增十五贯。”《宋史· 职官志》11《奉禄》上:“承信郎(旧三班借职),四千。”
录事参军事曹官名。宋制,府置司录参军,州置录事参军。临安府系由杭州升格,沿旧称为“录事参军”,编制一员。掌理府院众务,纠察诸曹稽违(《宋史·职官志》6《临安府》、参《宋史·职官志》7《幕职官》、《淳祐临安志》卷5《旧治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