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录Lù

《姓氏词典》 引 《集韵》 收载,未详其源。“录”之为姓,其源有二:
❶或与“录” 同,录,录为异体字。《玉篇》作“录”; 《说文》作“录”。
❷今或为“錄”之简化,详见“録”条。

笔记之一种。多记载言行、故事、闻见等。如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乃记载鬼神灵异故事,隋侯白《启颜录》乃记载历代笑话,宋欧阳修《归田录》则记述朝廷遗闻等。

☚ 杂俎   序跋 ☛

读音l·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力玉切,入,烛韵。
❶记录;登记。
❷记载言行事物的册藉。
❸采纳。
❹收藏。
❺次第。
❻逮捕。
❼总领。
❽登记以便存查。
❾抄写;抄录;誊写。《正字通》:“誊写,曰录。”
❿金色;青黄色。(11)贝文。(12)收拾。(13)谈到。(14)剑名。(15)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l·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力玉切,入,烛韵。
❶[录囚]亦作“虑囚”,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晋书》:“录囚徒,理冤枉……。”

上一条: 下一条:
{}3741锄。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用锄~包谷哩‖把晒下的垫圈土拿锄~一下。抽打。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耳子打耳光。用木棍、铁条等搅动。赣语。江西宜春〖〗。~火用铁条通煤炭火。用锥状物在另一物体上钻孔。闽语。福建厦门〖〗。~空钻孔。抓;拉。闽语。福建厦门〖〗。~农抓人‖~鸡‖~头‖~骹抓脚‖~直拉直。宋李昉等《太平广记》第三四四卷:「二妇素无嫌怨,遂为吏所~。」

录録lù

❶记载;抄写
 △ 笔~|~音|有闻必~。
❷记载言行、事物的文字材料
 △ 语~|回忆~。
❸选取;任用
 △ 收~|量才~用。
❹姓。
【注意】上边不要写成“彑”,下边不要写成“水”。以“录”为偏旁的字有“绿、碌、氯”等。

录録

❶记载;抄写:~音丨~供丨~事丨抄~丨过~丨誊(teng)~丨编~丨集~丨摘~丨节~丨采~丨记~丨笔~丨登~丨有闻必~。
❷任用;采纳:~取丨~用丨选~丨收~丨甄(zhen)~丨量(liang)才~用。
❸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刊、表册等:书~丨语~丨目~丨著~丨辑~丨附~丨备忘~丨回忆~。

录lù

❶ 书写,记:记录│摘录│节录。
❷ 用仪器记录声音或图像:录音│录像。
❸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文字或表册:语录│备忘录│通讯录。
❹ 任用,录用:录取。
❺ 姓。

录lu

录放 录供 录取 录聘 录入 录像 录音 录影1 录用 录制 笔录 编录 采录 抄录 登录 附录 过录 集录 辑录 记录检录 节录 名录 目录 实录 收录 书录 誊录 选录 语录 摘录 著录2 转录 录像带 录像机 录像片 录音带 录音机 录音室 记录片 目录学 备忘录 回忆录 录音报道 录音电话 录音剪辑 量才录用 有闻必录

录lù

记载;抄: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其事。(一·8) (湘云)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出。(三七·856)


录lù

录供,借指审理(案件):待此纸批准后,再~一堂,能够翻供得好,便可得生了。(八五·1111)

录lù

录制。1950年4月15日《大众医学》第三卷第六期:“贝浩电影器材制造厂出品八毫米、十六毫米、卅五毫米摄影机、放映机、录音机,以及摄影场用摄制、冲洗、剪接等器材。”1954年2月2日傅雷《给傅聪的信》:“昨晚七时一刻至八时五十分电台广播你在市三弹的四曲Chopin……从你的录音中清清楚楚感觉到你一切都成熟多了,尤其是我盼望了多少年的你的意志,终于抬头了。”

录lù

〖名词〗
原指对事迹的记录,引申为业绩(1)。《北山移文》:架卓鲁于前录。——超过卓茂、鲁恭从前的业绩。


录lù

〖动词〗
一、记录,记(4)。《兰亭集序》:录其所述。——记录下他们口述的诗。《义田记》:予可无录也。——我可以不记录。《三槐堂铭》:吾是以录之。——我因此记下这些。
二、录取,录用(2)。《进学解》:占小善率以录。——有小长处的人大都已录取。《青霞先生文集序》: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然而,按照孔子删订《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排它们,应当也有未必不能录用的。
三、读lǜ。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1)。《纵囚论》: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省察并记录了判处死刑的三百多名罪犯的罪行。

录録lù

❶ 记载,登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功而与官。”
❷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陶潜《拟挽歌辞》之一:“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
❸ 记住。《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不久望君来。”
❹ 录用,任用,采纳。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名一艺者无不庸。”(庸:用。)
❺ 保留,留存。《世说新语·政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锯木屑,不限多少。”
❻ 抄录,抄写。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计日以还。”
❼ 审查。《汉书·董仲舒传》:“量材而授官,~德而定位。”又《何武传》:“及武为刺史,行部~囚徒。”
❽ 逮捕。《世说新语·政事》:“王安期作东海部,吏~一犯夜人来。”《南齐书·虞阮之传》:“路太后外亲朱仁弥犯罪,依法~治。”
❾ 次弟。《国语·吴语》:“今大国越~,而造于弊邑之军垒。”
❿ 总领。《后汉书·章帝纪》:“融为太尉,并~尚书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

C2BC
(一)lu❶记载;抄写;誊写:记~/登~/誊~/~事(旧时誊写文件的职员)。
❷记载下来的东西:语~/回忆~/备忘~/经眼~。
❸采纳,采用:~用/~取/收~。
❹姓。
(二)lu[录囚]luqiu与“虑囚”同,审查记录囚犯的罪状。

气体名称

气体名称

氧 氯(氯气) 氚 氕 氪氡 氟 氢 氮 录 亚 克 冬氖(氖气) 氙
气体或某些固体变成的气体:
混合气体:烷(~烃;甲~)
有臭味的气体:殠 臭(臭气) 腐气
从肛门排出的臭气:屁(臭屁;放~)
残留的臭气:余臭
遗留的秽物臭气:余秽
植物腐烂生成的气体:沼气
尘俗之气:浊气 雰浊
蒸腾的气体:饙馏
有毒的气体:毒气
地中之气:地气
天地未分时的混浊之气:玄元
自然界的元气:玄气
天地混沌之气:玄黄
自然之气迷蒙混沌:鸿混
自然之气混混茫茫的样子:溟涬 涬溟
迷蒙溟涬:鸿涬
气很盛:气盛
毒气炽盛:毒炽
(没有一定状态、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气体)

另见:风 流动 呼吸 气味 充满 云

☚ 气体   水气 ☛

记录1

记录1

记(注记;署记) 纪 录(录记;著录) 载
用笔记录:笔录 铅摘 鈆摘
用簿册记录:簿记 记识
用曲谱记录:谱次
照人口授记录:笔授
按事物系统、次序记录:谱次
有听到的就记录:有闻必录
事后补充记录:追记 补记 补录
 补记缺漏:拾遗
 追记补写:追录
论说记录:论撰 论撰
采集记录:采录 采甄 撮录
 广泛收集记录:兼收并录
整理记录:记疏
查考记录:案纪
 稽考记录:考述
亲手记录:手记
表彰记录:旌录
暗中记录:默籍
如实记录:直笔
详细记录:备录
记录清楚:记清
记录并禀报:记谘
 记录并上奏:记奏
(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记录)

另见:记述 记载 事情 所说的话

☚ 记录1   记录内容 ☛

次序

次序

次(次第;辈~;业~;节次;比次;名~;目~;车~;行~;班~;场~;轮次;诠次) 序(顺~;工~;语~;词~) 第(~十;第次;第序;等~;品~;诠第) 旅 录 叙 贯(贯序) 甲乙 节级 齿弟
条理,次序:伦(伦次) 条序
等级次序:陔 陛 阶次 等次 等杀 等衰 差秩
年龄的次序:齿序
官阶的次序:阶序
选授官职的次序:铨次
类别的次序:部次
排列的次序:次比 序次
编列的次序或等第:号(头~)
排行的次序:行第 第行
朝官站立的次序:鹓序
朝官的班次:鹭序 鸿序
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程(程序;议~;课~) 节次
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日程
办事的程序:手续
办事的程序和规则:章法
手续清楚:来去分明
事物相承接的次第:层次
事物的条理次序:伦类
书中篇章的顺序:篇次 篇第
运行的次序:运次
轮番的次第:番第
先后承接的次序:继序
正常的次序:秩叙
按年龄大小定次序:齿叙
按来到的先后定次序:先来后到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次序)

另见:秩序 序数 编次 考试 比赛 排列 混乱 整齐

☚ 次序   依次 ☛

簿册

簿册

册(册子;清~;底~;表~) 本本 本子 簿子
文书簿册:简记
供抄写用的簿本:钞本
用纸折叠或装订的册:折(折子;奏~;存~) 折(存~;手~)
登记户口的册:版(版籍;户版) 户账 户籍 人籍 口籍 板籍 白籍 齿籍 黄籍 黄册 丁册 籍账 名数 户口(户口册) 门户册
专做某种记录用的本子:手册
记事记账的簿册:簿 册籍
簿籍,册籍:录(语~;名人~)
登记、书写所用的册籍:籙 簿籍
记载人事的册:记籍 记载
古代计吏记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账册:计账
记功的册:铭典 伐阅 功劳簿
记录史实的简册:策书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录(言行~;备忘~)记事册 随手簿
记载脉法的簿籍:诊籍 诊借
官署中的文书籍册:簿书 计册 计书 计版
有关选任官吏事项的簿书:铨历
登记官吏缺额的簿册:阙簿
登记谪降者的册簿:谪籍 谪借
古代书写军令的册:尺籍
明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访册
记载学生出席、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课簿
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谱表

另见:纸片 装订 书写 记录1

☚ 簿册   名册 ☛

记录2

记录2

录(书~;箸~;附~) 载(载录)
记录下来的文字:笔录
钱物出入的记录:帐(帐本;记~;查~;烂~)
处理公文的记录:案(案卷;存~;有~可查)
记录要点的文字:记要 纪要
某人言论的记录:语录
分类汇辑的语录:语类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惇史
帝王的言行记录:起居录 起居注
随手做的记录:随记
历史记录:史册 编简 青汗 青简 青史 清史 记牒 记谍
翔实可靠的记录:实录 信史
零星的记录:散记
残存的珍贵文字记载:残圭断璧 残璋断玦 残珪断璧 断圭残璧 断圭碎璧 断珪残璧 断珪缺璧 断璧残圭 断璧残玑 断璧残璋 断璧碎玑 零圭断璧 零玑断璧
(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纪录)

另见:文字2

☚ 记录2   记载2 ☛

抄写

抄写

钞 抄(抄录;抄白;照~;手~)写(钞写;课写) 誊(誊写;誊抄) 缮(缮写) 录(移录;写录)移(移写;移书)
抄写书籍:写书
抄写佛教经典:写经
照原文抄写:移录
把一个本子上的文字抄写在另一个本子上:过录
抄入名册:抄名
受顾替人抄写:佣书 赁书
用楷书抄写:誊真
附带抄写:附抄
辗转抄写:传抄 传写
有选择地抄写:摘抄 撮抄
汇辑抄录:集录
收集抄录:收录
抄录给人看:抄示
重新抄写:誊正
原文照抄丝毫不做改动:一字不易 不易一字
抄写清楚:誊清 写白
 用工楷誊清抄录:誊录 移录
 抄写誊录:钞录 钞誊
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露钞雪纂露纂雪钞
(照原文或原稿抄录下来:抄写)

☚ 题写   代写 ☛

采取

采取

取(~法;~样;~材;~录;~代;~齐;吸~;录~;收~;抄~;考~;俯取) 录 刺 搴(搴采)
采取并记录:采录
收集采取:集取
 辑集采取:裒取
斟酌采取:酌取
可以采取接受:可取(~之处;一无~)
同时向多方面采取:兼采
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广开门路
广泛搜集采取:广搜博采 广采博搜 博取旁搜 旁搜博取 旁搜博讨
不采取:驳回
(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手段等:采取)

另见:选择 选用 施行 抛弃

☚ 采取   采取措施 ☛

各种用途的文章

各种用途的文章

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
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论文
记事的文章:记(笔~;日~;游~;案~) 略(史~;事~) 注(起居~) 录
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铭诔
记载典制的文章:典志
评论的文章:评(书~;社~;影~;漫~;竖~)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策论 论策
批评、议论的文章:评论
简短的评论:短论
诘难批驳的文章:难驳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说明文
考试所写的文章:试文
科举考试时作为示范的文章:程文
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闱艺
规劝告诫的文章:诫(女~)
劝人行善好施的文章:阴骘文
古代一种告诫性的文章:
悼念死者的文章:

☚ 各种文章   各种程度的文章 ☛

记载2

记载2

言 录(著录;叙录) 注(注记)注 识 铭 志(日~;杂~) 登
有关考证的记载:识考
出于怨恨的记载:怼笔
明白清楚的文字记载:露书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文字记载:不刊之辞
文字记载清清楚楚,可以查考:班班可考班班可稽 班班可征 灼然可征 历历可征 历历可考 历历可稽 历历可按 了然可考 昭昭可考 昭然可考 彰彰可考
记载私家的事的文字:家乘
明确的文字记载:明文(~规定)
(记载事情的文字:记载)

☚ 记录2   传记 ☛

录録lù

力玉切,入烛。
❶记录,抄录。《韩非子·外储说》:“因能而受禄,~功而与官。”
❷采纳,任用。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
❸总领,统领。《汉书·于定国传》:“万方之事,大~于君。”
❹簿籍;名册。陶渊明《拟挽歌辞》:“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
❺通“碌”。见“劬录”。

录録lù

❶记载,抄写。如:记录,抄录,照录,录音,录像。
❷选取或任用。如:录取,录用。
❸用做记载物的名称。如:目录,语录,回忆录。

录(錄)lù

Ⅰ ❶ (用做记载物的名称) record; register; collection; selections: 目 ~ list; catalogue; 同学 ~ register of alumni; 语 ~ quotation; a book of quotations
❷ (姓氏) a surname: ~ 献 Lu Xian Ⅱ  ❶ (记载; 抄写) record; write down; copy: 记 ~ take notes; record; 抄 ~ copy down
❷ (采取或任用) select; employ; hire: 摘 ~ take passages; make extracts; 收 ~ employ; take on
❸ (用磁带记录) tape-record: 报告已经 ~ 下来了。 The speech has been tape-recorded. 她的声音 ~ 下来很好听。 Her voice records well.
◆录播 recorded broadcast; 录放像机 videocorder;
录供 take down a confession or testimony during an interrogation;
录取 enroll; recruit; enter; admit to;
录取标准 admissions criteria; 录取分数线 admission line; 录取名额 admission quota; number of enrollees; 录取入学 matriculation; 录取手续 admissions procedures; 录取通知 acceptance notice; 录取原则 admission policy; 录事 [旧] an office clerk;
录像 picture recording; videotape; record a video of;
录像磁头 video head; 录像带 video tape; 录像机 videocorder; 录像节目 video program; 录像设备 recording appartus; recording equipment; 录音 sound recording; film recording;
录音报导 reportage with live recording; 录音磁带 magnetic recording; audio-tape; 录音费用 recording fee; 录音设备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equipment; 录音速度 recording speed; 录音效果 recording effect; 录音指示灯 record indicator; 录用 employ; give a post to sb.; take on; take sb. on the staff; engage;
录用标准 employment criteria; 录用人才 talents employment; employing the talents; 录制 {电子} transcribe

录lù

"录"的意思是"总领",如"录尚书事",意即"总领尚书事。""录"始于东汉,但仅限于"录尚书事",未见"录"其他事。《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憙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司空融典职六年,勤劳不怠。其以憙为太傅,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注:"武帝初以张子孺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由此始。"其后,灵帝又以"司徒胡广为太傅,录尚书事。"也有"参录尚书事。"汉以后,"录......事"日益增多。

封邑名。包山楚简有录君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录通六,封邑应在六国故地、今安徽六安县北。

(1)官名。西周设置,《散盘》:“矢人有……录贞……”(《三代》一七·二○·三——二三·二)王国维、郭沫若都定“录”为职官名。其音义同“麓”,为虞的属官,掌巡守山麓所生之竹木。参见“林”。(2)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录”指录尚书事,始于东汉,以太傅或太尉为之,省录尚书省事。魏晋以后,录尚书事之制分为总录与分录。总录尚书事,实际上是总掌政务,权位崇高,以公卿权重者为之;分录又有所谓录五条事,录六条事,录七条事,录八条事等名称。北魏、北齐亦有录尚书事之制,又有录三十六曹事者,相当于南朝的总录。至北周与隋,录尚书事之制始废。

录lù


❸ 量才用|量材用|纳奇异|择优用辂lù

❷ 大椎轮

录lù

(甲) (金)
“录”的说法很多。《说文》:“刻割也。”本义为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似为“剥”之本字。有的说甲骨文为象形字,像井台上打水用的辘轳,辘轳加上一根绳,吊着一个桶,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往下滴。“辘轳”与之同音。(《细说汉字》348页)金文假借为“禄”,古人认为:得酒为福,得水为禄。所以“俸禄”,又叫薪水。有的说是会意字,甲骨文图为过滤、提取染料(“绿”与之有关)。(《汉字字源》503页)也有学者说图为钻木取火(“刻录”的“录”与之有关)“录录,为钻木之声。”(陈政《字源谈趣》88页)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绿(绿林起义)
碌(忙碌)
禄(俸禄)
渌(清沏。“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逯(随意行走,与“遛”同)

绿(绿洲)
氯(氯气)

剥(剥削)
相关链接
“剥”,录、刀都有表意作用,可作会意字理解。甲骨文是形声字,左边为“卜”,读pu,表声,右表形,故“剥”与“扑”相通。“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小篆变“卜”为“录”,借形不借声,形变,声不变。

录(lù)

,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属皆从录。”(卢谷切)
徐锴《系传》:“录录犹历历也。一一可数之皃。”张舜徽云:“段玉裁曰:‘剥下云:“录,刻割也。”录录,丽廔嵌空之皃。《毛诗》“车历録”,亦当作历录。’舜徽按:历录,即丽廔、离娄、玲珑诸辞之转语,皆所以状物之空明。凡物刻镂之后,则多空明,故许云‘刻木录录也’。录,当即镂字之初文。克篆下古文薪,及说解‘象屋下刻木之形’一语,许书原本,当在此篆下。”[1]
甲骨文作,金文作等。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皆谓字形象井上辘轳汲水之形,上象桔槔,下象汲水器,小点象水滴形,构意当为辘轳。甲骨文、金文均可假借为山麓之麓。金文中还用为“福禄”之“禄”。战国曾侯乙墓楚简作,郭店楚简作。许慎说字形是树木被刻割得历历可数,清晰可见,这恐非原始构意。
录部没有属字。《说文·示部》有“禄”,云:“福也。从示,录声。”黄焯《形声字借声说》云:“凡形声字所从之声,未有不兼义者。其有义无可说者,或为借声。……禄,福也,从录声,此借录为鹿也。录与鹿古多通用,如簏或作箓,漉或作渌,麓古文作皆是。禄之从录,与从鹿同,其与慶之从鹿同意也。”[2]

录録lù

(8画)

【提示】上面是, 不要写成彑或。 末笔是捺, 不是点。

*录(録)lù

8画 彐部 
(1) 记载;登记: ~音|记~|抄~|摘~。
(2) 选取;任用: ~取|收~|~用。
(3)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籍、文章: 语~|备忘~|回忆~。

录()


甲骨文合集5976,殷
录。
按: 象吊囊濾水之形。

甲骨文合集13375,殷
……[壴]……壬其雨,不……中录[允]……辰亦……風。

甲骨文合集27933,殷
……录……
按: 讀作“麓”。

甲骨文合集29408,殷
录先
按: 讀作“麓”。

甲骨文合集33177,殷
……滴北……九录。

宰甫卣,殷周金文集成5395,殷
王來(獸)自豆录。

太保簋,殷周金文集成4140,西周早期
王伐录子𦔻(聖)。

录簋,殷周金文集成3702,西周中期
录乍(作)文考乙公寶(尊)𣪕(簋)。

者鼎, 殷周金文集成2662, 西周中期
用妥(綏)𤠁(祓)录(禄)。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0, 西周中期
受余屯(純)魯通录(禄)永令(命)(眉)(壽)霝(令)冬(終)。

頌壺蓋,殷周金文集成9732,西周晚期
(通)录(禄)永令(命)。

頌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8,西周晚期
(通)录(禄)永令。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1,戰國
《梂(樛)木》之旹(時),則(以)丌(其)录(禄)也。

曾侯乙墓5,戰國
录(緑)魚之韔, 屯貂之聶, 三貂與录魚之箙, 狐白之聶。
按: 讀作“緑”。
《説文》: “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屬皆从录。”
構形不明。學者或認爲甲金文象吊著一個盛物之囊以濾水之形,爲“漉”字初文。戰國以後字形訛變,楚文字上加飾筆,下部簡化。本義待考。

☚ 录部   禾部 ☛

录録lù

甲骨文以来的象形字。作彔,或省水。象辘轳汲水形。古汉语单音词,可能是复辅音,后演变成辘轳。如孔、窟窿,笔、不律等例。是録的本字。録有记载、誊写、簿籍义,因写字都需用水故。古书中也通用。小篆隶楷有些不象形。(金文多以为禄的本字)现以録为繁体字。录为规范字。见《总表》。记录义如把这段书录下来。组词如录取。引申现代有许多仪器机械用。如:录音|录像。转义为名词,指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刊。如:回忆录|备忘录。

录録★繁◎常★常


lù彔,象形,甲骨文、金文象井上辘轳打水之形,下边数点为外溢的水滴,本义为辘轳,旧时井上打水的工具。小篆1字形稍变,后作“录”。小篆2加偏旁金,隶定为“録”,形声,从金,录声,本义为金色,假借为记载,由此引申为记载言行事件的书籍或表册、采纳、用仪器记录(声音或图像)等。《简化字表》把“録”简作“录”,省略意符。
【辨析】
❶“录”与“録”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录”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lù:禄、碌、渌、逯∣lǜ:绿、氯∣bō:剥。
❸“录(録)”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箓(籙)。

(lù)

盧谷切。刻木录录也。
【按】“刻木录录”,雕刻木材麗廔嵌空的樣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