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當值稱名 > 當十錢 當十錢 dàngshíqián 指一枚當十文使用的古錢。一般以爲始於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的“五行大布”錢。唐第五琦奏請鑄“乾元重寳”,以一當十。後歷代多有沿用,但成色、形體、重量差别甚大。參見本類“小平錢”。 
當十錢 当十钱 当十钱钱币名。《辞海》:“以1枚当10枚的钱。始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 (552),1枚铜钱当10枚铁钱。其后陈文帝天嘉三年(562)铸五铢钱,1枚当鹅眼钱10枚。北周铸五行大布钱,亦以1当10。唐以后至清中叶历代都有铸造,重量成色各不相同。” ☚ 当二夹锡铁钱 刀币 ☛ 当十钱 当十钱钱币学的专门用词。 中国古代以一枚当十枚使用的金属铸币。 最早铸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唐至清代中叶,历代都有铸造。 按币材分,有铜钱、铁钱、铅钱等。 封建王朝铸造当十钱,一般都用作实行通货贬值的手段,以加强对人民的榨取。 ☚ 对子钱 厌胜钱 ☛ 0001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