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药藏语音译。唐宋时吐蕃政权对境内部分党项羌人的称呼。唐初, 吐蕃崛兴于西藏高原。不久,北上灭吐谷浑。散居在今青海和甘肃南部的许多党项羌族部落,因不堪忍受吐蕃统治,请求内徙。唐移其部众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一带,设静边州都督府(初治庆州、后迁银州,在今陕西米脂县境)管辖之。其原居地尽为吐蕃所占,留下的党项羌人受吐蕃统治,被吐蕃称作“弭药”。后来, 这一称号扩大到北上的党项羌人及其所建立的西夏国家。北宋时, 吐蕃和西域诸国仍继续使用弭药的名称称呼以党项羌族为主体的西夏王国。 弭药 弭药唐宋以来党项族的别称。又作“穆纳”、“母纳”、“密纳克”、“木雅”、“弥娥”、“木内”等。《旧唐书·党项传》:“其后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于庆州,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故地陷于吐蕃,其处者为其役属,吐蕃谓之弭药。”又西夏人所著辞书《文海》中,也称自己为弭药。 ☚ 党项羌 东山部 ☛ 弭药又称缅药。党项族称谓。唐朝中期部分党项人不堪吐蕃压迫而北迁,留居原地(今四川西部)的部分被称此。后又用以称北上党项人和党项所建的西夏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