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Xián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❶《姓氏考略》据《风俗通》注云: “弦子之后,楚灭弦,弦子奔黄,以国为氏。”郑樵亦注:“弦氏,江黄道柏之姻。杜预云: ‘在戈阳县东南。’ (按:古城今在光州仙居北四十里。)僖五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词典》称:“弦,周代国名,子爵。故城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南。” ❷《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 “齐后有弦氏。”则此当系出姜姓。 春秋时齐有弦章; 郑有弦高; 明代有弦尚强,盩厘主簿。 弦xián❶弓上用以發箭的繩子。《藝文類聚》應瑒《馳射賦》:“控滿流睇,應弦飛碎。”也借指弓。《後漢書》班固《東都賦》:“弦不失禽,轡不詭遇。”王粲《七釋》:“弦不虛控,矢不徒往。” ❷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線。《藝文類聚》蔡邕《琴賦》:“於是繁弦既抑,雅韻乃揚。”《古文苑》作“絃”。 ❸姓。見“弦高”。 弦读音x·ian(ˊ),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胡田切,平,先韵。 ❶弓弦。 ❷乐器上用来发音的丝或铜线。 ❸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边。 ❹月亮半圆。 上一条: 絃 下一条: "> 弦絃{}三3737①名发条。⑴北京官话。北京〖 〗。上~拧紧发条‖有~发条还没有完全松弛‖没~发条已经完全松弛。⑵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给闹钟上上~。②名弦乐器。闽语。广东揭阳〖 〗。伊会锯~,呀会拍鼓他会拉弦乐器,也会打鼓。③动较松地拴。闽语。福建厦门〖 〗。索仔且~咧绳子且拴着。   弦*絃❶ ❷xián❶弓背两端张着的、用来弹射箭的绳状物 △ 弓~。 ❷弦乐器上用来发音的丝线或金属线 △ 琴~。 ❸发条 △ 给闹钟上~。 【注意】不读xuán。 弦絃 ❷❶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以发箭。一般用牛筋制成:弓~︱箭在~上。 ❷乐器上能震动发声的线,一般是用丝线、铜丝或钢丝制成:里~︱外~︱定~︱~外之音︱改~更(geng)张︱改~易辙(zhe)。 ❸(方)钟表等的发条:上~。 ❹指妻子:续~︱断~。 ❺月亮半圆:上~︱下~。 ❻连接圆周上两点的线段。 ❼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斜边。 ○心~(指受感动而起共鸣的心)︱动人心~︱扣人心~。 弦xián❶ 弓上有弹性的、使箭射出的绳状物:箭在弦上。 ❷ 弦乐器上发声的线:琴弦。 ❸ 钟表上的发条:给闹钟上弦。 ❹ 姓。 弦xián见“续弦(絃)”。 弦xián发条。如:“上~”拧紧发条。/“有~”发条还没有完全松弛。/“没~”发条已经完全松弛。 弦xian弦杆 弦歌 弦脉 弦诵 弦索 弦线 弦乐 弦柱 弦子单弦儿 定弦 断弦1 里弦 三弦 上弦 丝弦 外弦 下弦 心弦续弦2 子弦 弦乐队 弦乐器 弦子戏 弦外之音 改弦更张 改弦易辙 箭在弦上 动人心弦 扣人心弦3 丝竹管弦 弦xian❶弓上发箭的绳状物:如箭在~|~一放,箭就嗖地一声射了出去|这只弓的~绷得不太紧。 ❷(~儿)绷在乐器上发声的线:二胡有两根~|提琴的音不准,把~调一下|扬琴断了一根~。 弦xián
弦xián❶乐器上弹奏发声的线:(黛玉)又即叫雪雁向箱中将自己带来的短琴拿出,调上~,又操演了指法。(八七·1130) ❷中医指脉气紧张的现象,为六象(浮、沉、迟、数、缓、弦)之一:六脉皆~,因平日郁结所致。(八三·1076) 弦xián连接圆周上任意两点的线段。1885年狄考文译《形学备旨》上卷:“联弧两端之直线为弦。”1909年《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铁路科第一次校外实习概况》:“弦线与切线所成之角,或二弦所成之角,度数为所包之弧折半数。” 弦❶謂琴瑟也。《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祝、敔、塤、簫、管、弦、歌。”鄭玄注: “弦,謂琴瑟也。” ❷以絲播詩。《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鄭玄注:“弦,謂以絲播詩。”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狩獵部 > 弓箭 > 弦 弦 xián 弓背兩端之間繫着的繩子。多用牛筋製成,富有彈性,用以發箭。《儀禮·鄉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説文·弦部》:“弦,弓弦也。”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西厢記》一本一折:“歸舟緊不緊如何見,恰便似弩箭乍離弦。”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總名 > 絃1 > 弦1 弦1 xián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絃2 > 弦2 弦2 xián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總名 > 絃1 絃1 xián 亦作“弦1”。指琴瑟類彈撥樂器。《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漢·鄭玄注:“絃,謂琴瑟也。”漢·桓譚《新論·琴道》:“八音之中,惟絃爲最,而琴爲之首。”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弦 弦 xián 脈象名。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如弓弦狀。多見於痛症、風症、痰飲,以及高血壓、肝膽疾患等。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稱弦脈。《素問·陰陽别論》:“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絶曰石。”清·李延是《脈訣彙辨·弦脈》:“弦之爲義,如琴弦之挺直而略帶長也。” 弦xián〖名词〗 一、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2)。《苏秦以连横说秦》:未绝一弦。——没有断一根弓弦。《吊古战场文》:矢竭兮弦绝。——箭射光了,弓弦断了。 二、琴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1)。《送杨寘序》:操弦骤作。——抚着琴弦急骤地弹奏。
弦xián〖动词〗 弹奏(2)。《阿房宫赋》:朝歌夜弦。——日夜歌唱,弹奏。《上梅直讲书》: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看见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被困,可是弹奏的歌声不断。 弦絃xián❶ 弓弦。《史记·李将军列传》:“度不中不发,发即应~而倒。”马中锡《中山狼传》:“捷禽鸷兽应~而倒者,不可胜数。” ❷ 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或金属线。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一~一柱思华年。” ❸ 弹奏琴瑟等弦乐器。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为秦宫人。” ❹ 弦月。月亮半圆称弦。每月初七、八称上弦,二十二、三称下弦。杜甫《初月》:“光细~初上,影斜轮未安。” ❺ 古代数学名词,称三角形的斜边为弦。《梦溪笔谈·技艺》:“各自乘,以股除~,余者开方除为勾。” 弦*△絃 ❼xianCFD2 ❶乐器上用来发声的丝线、钢线或铜丝:~乐器/琴~/~外之音。 ❷发条:这是自动表,不用上~。 ❸弓上用来发射箭的绳子:箭在~上,不得不发/厩马肥死弓断~(陆游诗)。 ❹形状像弓弦的不圆的月亮;上~(农历初七八日的月亮)/下~(农历二十三日的月亮)。 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勾股~。 ❻连接圆弧两端的直线。 ❼中医称脉象急。 弦乐器 弦乐器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美称弦乐器:龙丝 弦乐器和管乐器:弦吹 弦管 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美称:丝竹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竹管弦 丝竹筦弦 古弦乐器:筑(击~;铅筑) 忽雷 箜篌号钟 递钟 滥胁 楚地所制的弦乐器:楚弦 弦乐器上的轴:弦轸 弦柱 关钮 银质或银色的古筝弦柱:银雁 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雁柱 玉制的弦柱:玉柱 拉弦乐器:胡(胡琴;二胡;京~;南~;板~;高~;坠~) 提琴(中提琴) 火不思 和必斯 装饰华丽的筝、瑟一类的乐器:锦丝 ☚ 乐器 弹拨乐器 ☛
弓的各部 弓的各部弓弦:弦(鸣弦;箭在~上) 弓弦紧:觩 未上箭的弓弦:空弦 虚弦 弓上呈弧形的部分:弓背 弓背中间:弣 弝 弓背正中手把握处:弝 弓把 弓的两端:鞘靶儿 弓把两边的弯曲处:隈 弭 弓的末梢:弰 箫 鞘 弓弩末梢系弦的地方:彄 弓干上的衬木:帤 古代盛弓矢器:籣 韊 鞬(鞬櫜;弓鞬;櫜鞬) 装弓的袋:韣 韬 韔 弢 靬 弓衣弓服 弓囊 弓袋 孤室 靸袋 靸带 锦制的弓袋:锦弢 ☚ 各种弓 弩 ☛
乐器 乐器乐(乐具;乐物;乐品;民~;器~) 雅器 弦管 银字 鼓拍 乐器名:香檀 各种乐器:金石丝竹 金石管弦 丝竹金石 某些乐器的总称:琴(钢~;提~;口~;风~;手风~;电子~) 古代乐器:钟 钲(金钲) 古器 古称八种乐器为八音:埙 笙 鼓 管 弦 磐 钟 柷 古代石制乐器名:玉磬 古代礼乐器:钟鼓 古代宗庙悬挂陈列的乐器:陈器 佛寺中的钵形铜乐器:霜磐 名贵的乐器:秦筝赵瑟 用玉装饰的琴瑟:瑶瑟 金属乐器:金(~声;~音;~鼓) 玉制的乐器:玉
另见:娱乐 弦 弹奏 击乐 乐声 悦耳 ☚ 乐器 弦乐器 ☛
不圆的月 不圆的月缺月 阙月 玉弓 银钩 悬钩 兔钩 缺蟾 亏蟾 颓魄 玉帘钩 夏历月末不圆的月亮:残月(~如弓) 破月 未弦之月,月牙:纤月 纤魄 半圆的月亮:弦(弦月;月弦) 片月 弓月 半弓 半轮 半魂 半边月:半照 像弯弓一样的月:弯月 钩月 白玉钩 ☚ 月亮 明月 ☛
弓 弓弓(~背;画~;木~) 弨 弦木 古代弓名:臾 弓的美称:蒲弓 雕弓 古代射箭用具:抉拾 弓和箭:弦(弦矢) 弓箭 弓翮 弓矢弧矢 筋竿 鞬弭 弓箭强劲:饮石 弓和弩:弓弩 具有神威的弓弩:神弩
另见:开弓 射箭 射击 目标 ☚ 弓 各种弓 ☛
弦 弦弦(弦索;里~;鲲弦) 张(更~) 琴的弦:缦(操~) 琴弦 桐丝 琴弦的美称:雪弦 冰弦 冰丝 凤丝 残存的琴弦:余弦 素琴的弦:素弦 用丝线捻成的弦:丝弦 霜丝 用熟丝制的琴弦:朱弦 弦乐器上较细的弦:雌弦 较细的丝弦:子弦 (弦乐器上能发声的线:弦) ☚ 琴瑟 管乐器 ☛ 弦xián胡田切,平先。 ❶弓弦。《仪礼·乡射礼》:“左执弣,右执~。” ❷琴弦。《韩非子·难三》:“~不调,弄不明。” ❸喻指弦月,半月。杜甫《初月》:“光细~初上,影斜轮未安。” ❹弹奏乐器。《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 弦 弦xian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弦CD.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直径AB.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直径是圆的最大弦. 
☚ 圆 弧 ☛ 弦 ❷絃xián❶弓背两端间的系绳。如:弓弦。 ❷乐器上的发音线。如:琴弦。 ❸发条。如:上弦(拧紧发条)。 ❹圆弧两端间的直线。 ❺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弦chord 弦xiántaut; wiry 弦(1)国名。其族姓,后人有嬴姓、媿姓二说。弦国与其邻国江、黄、道、柏四周都有婚姻关系,而四国在召陵之盟前后都附齐疏楚。弦国依靠它们而不附楚。楚成王十七年(前655),派遣令尹子文出兵灭弦。弦国故城,据《春秋》僖公五年杜预注,在晋初的弋阳郡軑县东南,约位于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一说在县西境。南北朝以来,由于軑县已南迁至鄂东,因而有人认为弦国故都在今湖北浠水县境,此误。西晋初,杜预注《左传》时軑县还在今光山县境。(2)楚邑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吴师围弦,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及豫章,吴师还。”一般认为在弦国故地,一说应近豫章,在豫章以北或东,约当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凤台县西北境。 弦xián❶ 弦歌不绝|弦外之音
❷ 冰弦玉柱|改弦更张|改弦易辙|更弦改辙|管弦繁奏|家弦户诵|解弦更张|惊弦之鸟|调弦弄管|调弦品竹
❸ 管急弦繁|箭在弦上|矢在弦上
❹ 春诵夏弦|动人心弦|豪管哀弦|户诵家弦|急管繁弦|扣人心弦|破琴绝弦|佩韦佩弦|似箭在弦 弦(xián)“ ,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凡弦之属皆从弦。臣铉等曰:今别作 ,非是。”(胡田切) 段玉裁注:“弓弦,以丝为之,张于弓。因之张于琴瑟者亦曰弦。俗别作絃,非也。弦有急意,故董安于性缓,佩弦以自急。心部云:‘ ,急也。’”轸,本指车厢底部四侧的横木,引申指弓的系弦处,它可以转动来调节弦的松紧。许慎说弦字中的“玄”象丝轸的样子。 甲骨文有 ,在弓弦上加一个指事性的符号,表示弓弦所在。后来,象丝轸之形的“ ”改成形近的“玄”,就成了从弓、玄声的形声字了。本义是弓弦,引申指月亮半圆。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弦望及五辰不可以兴乐□。”[1]字形作 。 弦部有三个属字。 弦絃xián(8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紧绷在弓背两端之间、用来弹射箭矢的绳状物”或 “乐器上用来发音的丝线或金属线” 义时,絃是“弦” 的异体; 而用于 “连接圆周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发条” 等义时,“弦” 没有异体。 *弦〔絃〕xián8画 弓部 (1) 弓上发箭用的有弹性的绳状物: 弓~|箭在~上。 (2) (~儿)乐器上用来发声的线: ~子|琴~。 (3) 月亮半圆的形状名。这时的月相像一张弓绷紧了弓弦: 上~|下~。 (4) 发条: 上~|钟~。 (5) 连接圆周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6) 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弦 ☚ 弦部 盭 ☛ 弦絃xián《说文》说小篆从弓,从丝系于弓端状。中似幺,两头有小竖,楷化作𢆯,表示能系在弓上。汉初隶书还如此。汉初至东汉又有从弓从糸(mì,丝)的。汉末隶书就作弦,右旁从玄。后来隶楷继承。是弓弦,即弓上发箭的绳状物。约唐代时造絃字。多用于指乐器上的弦。五代徐铉认为是“今”造。现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约汉代以前数学上即用弦字。现用指直线与圆相交夹在圆周之内的部分。又指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边。约汉代用弦又指月高半圆。如:上弦(指农历上半月初七、八)|下弦(指下半月二十二、三)。又约汉代以前指乐器上发声的线。如:琴弦。组词如:弦子|三弦(都是乐器名)。现又指钟表等的发条。如:表弦断了。 弦絃★异◎常★常◎常
xián弦,形声,从弓,玄声,本义为弓弦,系在弓上的绳状物,用来弹射发箭,引申为乐器上的弦、半圆的月亮、钟表内的发条等。絃,形声,从糸,玄声,本义为乐器上能发声的丝线,引申为弦乐器。《异体字表》以“絃”为异体字。 【辨析】 “弦”与“絃”不是等义异体字。弦 (xián)从弓, 象絲弦紾戾之形,非字也。 【按】“絲弦紾戾”,指絲或弦纏繞彎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