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静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静庐1898—1969浙江慈溪人 张静庐
张静庐
张静庐 张静庐1898.5.26—1969曾用名吴齐仁。笔名有老卒、静庐等。浙江慈溪人。早年曾任天津《公民日报》副刊编辑、上海联合通讯社、国闻通讯社外勤记者和上海《商报》记者、编辑。1919年参加上海六三运动。1920年起,任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主编《新的小说》杂志。其间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发表短篇小说《无期徒刑》、《两头大》、《是哪—个的错》、《捉赌》和剧本《究竟谁是谁的奴隶》等。同年6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论著《中国小说史大纲》。1924年与沈松泉合办光华书局,出版《洪水》、《萌芽》、《幻洲》等刊物。1925年9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短篇小说集《薄倖集》,收入《薄倖记》、《碎玉记》、《记秦生妻》等小说。1927年与洪雪帆等合办现代书局,出版《南国月刊》、《大众文艺》、《新流月刊》、《现代》等刊物。1934年创办上海杂志公司,出版《读书生活》、《中流》、《译文》、《作家》等十余种进步刊物。他所经营的书局,还出版过大量左翼作家的重要作品,如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郁达夫的《饶了她》,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周扬译的《新俄文学中的男女》等等,对推动新文学运动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1943年在重庆任党领导下的新出版业联合总处总经理。建国后曾任中央出版总署计划处处长、北京中华书局编辑组长等。并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和《中国现代出版史料》共七种资料集。他的著作还有《中国新闻记者和新闻纸》、《在出版界二十年》等。 ☚ 张漠青 张碧梧 ☛ 张静庐中国出版家。1898年生,1969年去世。浙江省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早年在酒行、纸行当学徒。1915年后,任天津、北京《公民日报》副刊编辑,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出版部主任。1925年后,先后在上海创办光华书局、上海联合书店、现代书局,任经理。1934年创建上海杂志公司,任总经理。1943年在重庆任19家新出版单位组成的新出版业联合总处的总经理。1949年后,历任上海新出版业联营书店总经理,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营企业管理处处长、专员,古籍出版社编审、出版部主任,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组组长。著有《在出版界二十年》等;辑注有《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中国出版史料补编》等。 张静庐 154 张静庐1898—1969现代出版家。浙江慈溪人。1920年在上海任泰东图书馆编辑,1924至1930年,先后创办光华书局、现代书局、联合书店。出版过《萌芽》、《拓荒者》等杂志,还出版过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茅盾、周起应的著作。1934年创办上海杂志公司,先后出版和经售的杂志有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黄源主编的《译文》、孟十还主编的《作家》、黎烈文主编的《中流》、丁玲主编的《战地》、胡风主编的《七月》、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抗战文艺》等,还出版了一些好的文艺著作。1943年在重庆以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为核心,团结28家进步与中间的出版力量,组成联营书店,被选为总店经理,对开展出版界统一战线工作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计划处处长、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现代史编辑组组长。1969年9月因病去世。编著的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中国出版史料》、《在出版界二十年》等书,对研究出版工作有重要参考作用。 ☚ 周太玄 黄洛峰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