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田1862—1945浙江钱塘人。著名历史学家,著有《玉溪生年谱会笺》、《李义山诗辨正》等。 张采田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并不只停留在史实的考证上,而且还本着“细案行年,曲探心迹”的态度,在考订作者身世的同时,注意探究其复杂的矛盾的心理,进而更充分地把握李诗隐词诡计之所在。因此,他诗文题下逐篇注明了编年的依据,并且还作了细致的笺释。张采田对李诗的笺释和考证,不仅取材丰富,而且立论精僻,能准确地揭示李诗的表现特征。如《曲池》诗,纪昀讥它是“但取姿媚而乏筋骨”,张采田则谓:“晚唐诗派,多有此种看似姿媚无骨,实则潜气内转,迥非后世滑调所能假托。纪氏一概抵之,此未能致力于唐贤诗律,所以语不中肯。”又如“义山七律往往以末句为一篇主意,掉转全篇,集中此法极多,他人罕见,皆玉溪创格。”又如“律诗中能寓比兴,得骚人九辨之遗音,有唐一代,惟玉溪一人,此所以独成宗派。”再如:“无题诗格,创自玉溪,此体只能行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均见《李义山诗辨正》,下同。)此外,张采田还在辨论之余,论及了唐诗的整体风貌的演进。他说:“初唐诗格法则具矣,然其词高浑,如元气内涵,无迹象可求。晚唐始渐趋工细,属对精切,结体森严,吐韵清亮,自古之律诗,至此发泄无余蕴矣;而其间沉厚之气息,深远之神味,仍与初唐吻合,非宋以后所企及也。故评宋以后诗,工拙易见;评晚唐以前诗,优劣难见。”“晚唐诗格,虽异于中唐,然终胜于宋人以后,未见其靡靡也。且晚唐家派亦不同,不得一概无别”,“长吉派亦天地间不可少之文,源出灵均。”“长吉诗派之佳处首在哀感动人,其次练字调句,奇诡峻峭,故能独存千古。”“唐人能学长吉者首推义山,其次则温飞卿。”“义山诗境,长于哀感,短于闲适,此亦性情境遇使然,非尽关才藻也。”等等。 张采田清末医家。字孟劬。浙江钱塘人。专门喉科,编著有《白喉证治通考》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