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又名张谷英大屋。位于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初至清中叶时期民居建筑群。按依北向南地势纵横布局,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处主宅组成,占地面积约51000平方米。三宅门庭各分东、西、北方向设置,格局对称,形式、尺度与粉饰色调统一。建筑结构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门庭严谨,高墙耸立,青瓦鳞栉,木雕石刻,质朴无华,呈现明、清庄园风格。村内有1个礼堂、10间教室、206个天井、237个厅堂、1484间民房,大小房屋总计1732间,建筑面积35950平方米。据张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世祖张谷英“由吴入楚”,弃官归隐石桥冲。又传张谷英系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之子。万历年间,第八代孙张思南开始在现址营造住宅,首建当大门、西头岸。明末清初续建东头岸、铺门口、石大门。清乾隆、嘉庆年间陆续增建王家塅、上新屋等。历时百余年,相继建成12个门头,并以 “张谷英” 名传世。因地处山根隐蔽,几百年来避过了兵火之劫。现存完整的为当大门等三片。当大门建筑群居龙形山前,整体状如一把打开的折扇。主宅前存明代花岗岩石凿成的当大门门框遗址。大门门联题“耕读继世; 孝友传家”。门顶雕饰太极图,寓意天地一体,富贵绵长。大门后坪内两口石砌池塘传系龙眼,名烟火塘,分列左右,既防烟火,又壮瞻观。二大门内为五井五进,有厅堂24个,房屋422间,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王家塅建筑群处龙形山侧。大门后坪两口水塘内植荷花。房屋为三井四进,左右两条巷口纵横交错,成十字穿堂格局。主宅空间呈 “丰” 字形平面,布局规范,有房屋468间,建筑面积9474平方米。上新屋建筑群在龙形山尾。七井四进,天井左右对称,有房屋172间,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屋场各进之间以鼓壁隔断,组合巧妙。每户庭院规格不等,结构严谨,装修朴素清雅,在通风、采光、排水、防火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院内天井由长条花岗岩和麻石砌筑,周围4根大圆木金柱支撑屋顶,方圆匹配,相得益彰。堂屋中供祖先牌位。梁枋花纹雕饰,屏门挂落,窗棂屏格间均饰龙凤走兽等图案,精致流畅,情趣盎然,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审美功能。整个建筑群厅堂宽敞,巷道勾连,形成多个“井”字状,俯视似飞机模型。62条总长1459米的巷道回廊四通八达,户户相连,晴不曝日,雨不湿鞋。最长的巷道74米,直通10个高堂。“丰”、“井”字形状的空间布局,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哲理的象数观念,又寓意着家族紧紧相连的血脉关系与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艺术与科学价值。屋场居幕阜山余脉大峰尖、旭峰尖、笔架尖三峰环绕的盆地中,北高南低。梓木坳、桐木坳、佛坳、大当坳分立四方,形如四个天然大门。盆地中央有一小山朝向东南,因形似龙头,故名龙形山、龙头山。旧时两边各导一溪,在山前汇合。“龙头” 正前方百余米处有一直径约3米的天然巨石,称为 “龙珠”,被认为是“龙脉”所在。主体建筑群三面环绕龙形山而建。原当大门正门处在龙形山前,正对“龙珠”; 溪水成半圆形环绕于当大门之前,正门前成八字形建有两座石桥,称为“龙须”。由此形成“巨龙戏珠” 的形势,构思颇具匠心。今溪水改道,旧桥不存,大门仅留遗迹,但清澈的渭溪依然贯穿全村。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数十座石桥与傍溪的长廊、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相衔接,内通各个门户,外达山野古道。房舍与环境自然融为一体,山环水绕,俗称“金带环抱”。屋场外四周绿树婆娑,竹叶摇曳,田连阡陌,稻花飘香,又成一派“人行十里观四坳,水流百步过三桥” 的江南水乡秀丽田园风光。远望屋宇参差交错,墙檐相接,浑然一体,如半月形自东南向西北铺陈,绵延达1公里,气势恢弘,蔚为大观,人称“民间故宫”、“江南第一屋场”、“天下第一村”、“岳阳楼外楼”,湘北古老民情风俗的“活化石”。“古村遗韵” 为岳阳十景之一。主要景点有狮象把门、文塔、天灯、仙人石、龙珠石、当大门、青云楼、王家塅、上新屋、百步三桥、龙涎井、长寿井、龙形山、张谷英墓、孝子坟、垫公墓、明清古僧塔群、藏谷洞、仙人下棋、王震办公旧址,毛致用读书处,中共湘北特委旧址等30多处,新建有民俗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等。 ☚ 相思山 中共湘北特委旧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