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继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继1882—1947直隶(今河北)沧县人 张继1882—1947国民党元老。原名溥,字溥泉,河北沧县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日,入东京善邻书院、早稻田大学。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1903年与邹容等剪去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发辫,被逐回国,与章太炎等结为兄弟,参加《苏报》、《国民日报》工作。1904年任长沙明德学堂历史教习,与黄兴等创立华兴会。1905年在东京入同盟会,被推为司法部判事,并任《民报》编辑及发行者。1907年,梁启超在东京组织政闻社,宣扬君主立完,张和同盟会员闯入政闻社成立会,轰走梁启超。后赴法国,参加李石曾所办《新世纪》工作,思想上一度倾向无政府主义。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国民党参议、参议院议长、广东中华民国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时,张是支持者之一。1922年曾带孙中山亲笔信与苏俄使者越飞会谈。1924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不久即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要求孙中山“分共”,提出“弹劾共产党案”,遭孙中山申斥。1925年签名支持谢持、邹鲁等西山会议派,并于1926年在上海主持召开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四·一二”政变后,被推为特别委员会委员,从此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元老”之一,先后任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中央监察委员、国民会议主席团委员、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主任。从1937年起,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国史馆馆长。1947年病死。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补编》。 张继
张继
张继❶(?—约779) 唐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字懿孙。天宝十二载(753 年)进士。安史之乱起避于苏州。大历(766—779)时佐镇戎军幕府,后官检校祠部员外郎,任盐铁判官,卒于洪州。诗体清迥有时名。代表作《枫桥夜泊》,为历代咏姑苏诗中传世名篇。著有《张祠部诗集》。 张继 张继唐朝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字懿孙。天宝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诗多观临纪行之作,亦有关心人民生计的作品。诗风较朴素。《枫桥夜泊》一诗传诵很广。有《张祠部诗集》。 ☚ 孟云卿 钱起 ☛ 张继 张继字懿孙,排行二十。襄州(今湖北襄樊)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早年尝游于齐鲁、京洛。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与皇甫曾等同登进士第。安史乱起,继避地江东与诗僧灵一为尘外交。时刘长卿任长洲尉,亦结为至交。肃宗至德(756—758)初,寓居会稽。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间,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尝奉使行役武昌,与皇甫冉以诗相酬答。约在大历(766—779)末,与夫人“相次没于洪州”(刘长卿《哭张员外郎》自注)。继工诗,颇自矜气节。其《枫桥夜泊》一诗传诵至今。高仲武称“其于为文,不雕不饰”、“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并评其《送郄绍充河南租庸判官》诗中“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使者乘轺去,诸侯拥节迎”诸句“可谓事理双切”,“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二句则“比兴深矣”(《中兴间气集》)。辛文房评其“诗情爽激,多金玉音”(《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其诗一卷。今传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录有四十七首。《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凡四十七首,然其中混入皇甫冉、韩翃等人所作十馀首(详见周义敢《张继诗考辨》)。《全唐诗续拾》补诗三首,断句二。事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三。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有《张继考》。 ☚ 张万顷 李嘉祐 ☛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唐代诗人。早振词名,颇矜气节。天安十二年登进士第,此后仕履不详。大历末任职洪州,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卒于任上。《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七首,编为一卷。 张继 直隶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原名溥,字溥泉。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留学日本,后参与组织留日学生青年会。1903年回国,任《苏报》参议,继办《国民日日报》。1904年参与创立华兴会,再赴日本,为留日学生会总干事。次年参加同盟会,任本部司法部判事兼《民报》编辑和发行人。1908年赴法,参与办《新世纪》杂志。武昌起义后,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国民党参议。1913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长。二次革命参加讨袁。1920年任广东军政府顾问。1922年受孙中山委派在北京与越飞会谈,旋持冷漠态度。1924年当选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弹劾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次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1931年起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晚年主持编纂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1947年12月15日病死。著作编为《张溥泉先生全集》及《补编》。 张继 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往往多佳句。 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亦尝领郡,辄有政声。诗情爽激,多金玉音,盖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其于为文,不雕不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继诗多弦外音,适意写心,不求工而自工者也。然绝句已渐改盛唐之旧,而下逗中晚体格矣。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佐戎幕,又为盐铁判官。大历年间(766—779)入朝为内侍,后授检校祠部员外郎,死于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张继 张继生卒年不详Zhangji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历任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等职。张继今存诗约40首。其中一部分反映了他对时事和人民生计的关切,如《送邹判官往陈留》反映战后民不聊生的惨景;《华清宫》等诗寄寓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不满。但其大部分诗作乃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洛阳作》、《宿白马寺》等均为佳作,而其《枫桥夜泊》更为历代所传诵。张继诗长于近体,语言清丽自然,不尚雕琢;情致浓郁,意境幽远。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 卢纶 孟郊 ☛ 张继唐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其诗多不满现实,关心人民疾苦,亦多登临纪行。不假雕琢,朴素自然。《枫桥夜泊》一诗传诵较广。有《张祠部诗集》。 张继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历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有《张祠部诗集》,今存诗40多首。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有些诗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如《送邹判官往陈留》、《阊门即事》等;有些诗则颇多道者风味,如《上清词》等。其《枫桥夜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事雕琢,清迥绝伦,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名作。 ☚ 元结 韦应物 ☛ 张继Zhang Ji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Staying in the Harbor of Maple Bridge at Night,etc. 张继唐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曾官监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博学多识,好谈论,其诗不识雕琢,明秀自然。七绝中时有佳作。《枫桥夜泊》为世所传诵。有《张祠部诗集》。 张继1882—1947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99年1904年两度赴日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判事、 《民报》编辑人兼发行人。辛亥革命后随同盟会本部回到南京,任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队长。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参议院议员并被选为议长。1912年参加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1916年6月又在巴黎参加组织华法教育会。1920年从欧洲回国后,先后任广州军政府顾问、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5年11月参加西山会议派。1927年9月参加宁、汉、沪三方特别委员会为特别委员。1928年曾任国民党司法院副院长、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北平政治分会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蒙藏委员会主席等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任西京筹委会委员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宪政促进会副主席、国民党中央慰劳团团长。在晚年曾主持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的编纂工作。1947年任国史馆馆长,是年12月病死于南京。 张继 张继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82年生。先后毕业于保定莲池书院、日本东京善邻书院与早稻田专门学校。早年加入励志会,并与人组织青年会。1901年与秦力山等创办《国民报》月刊,并组织兴亚会。1902年在上海办作新社。1903年与黄兴等组织拒俄义勇队。后任《苏报》通议。1904年任长沙明德学堂教习;10月在上海被捕。后任留日学生会馆总干事。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该会本部司法判事兼《民报》发行人与主编人。1907年任《民报》编辑。1908年在巴黎与吴敬恒等办《新世纪周刊》。1912年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部长,临时参议院参议员;8月任国民党参议。后当选为国会参议员。1913年4月当选参议院参议长。袁世凯死后与褚辅成等成立益友社。1917年8月任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1920年任军政府顾问。1921年任国民党特设广州办事处干事长、国民党宣传部长。1923年任国民党北京支部长。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 2月任大本营参议; 10月任广东革命政府军事委员。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未就任; 11月任监察院监察员。1926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 “西山会议派”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1928年6月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9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 11月任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1929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31年5月参加国民会议; 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并任立法院院长。1932年6月任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33年1月任国民政府政务官惩戒委员会委员; 2月任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主任。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7年初兼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委员。1939年兼任中苏文化协会四川分会会长、中央慰劳团团长。1940年2月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43年10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11月出席制宪“国民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12月任国史馆馆长。1947年3月被聘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副会长;4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1月派为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副主任委员。1947年12月15日在南京逝世。著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张溥泉先生全集补编》 等。 ☚ 张铁君 张继正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