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籍约768—约830

唐诗人。字文昌,祖居吴郡(今江苏苏州),寓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为太常寺太祝,迁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历官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终官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因家贫,亦因其眼疾严重,孟郊称之曰“穷瞎张太祝”。性狷介,议论好逞强胜人。早年生活贫困,后则官职卑小,故为诗能揭露社会矛盾,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长于乐府,多警句。白居易称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其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传统,又有特色,形式活泼,内容多样。有《张司业集》。

张籍(约767—约830)

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居和州乌江(今属安徽和县)。字文昌。张萧远从兄。贞元十五年(799 年)进士。初任太常寺太祝,因患眼疾,孟郊嘲为“穿瞎”。元和十一年(816 年)转国子助教。十五年为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长庆二年(822 年)除水部员外郎。历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 年)迁国子司业。推挽朱庆馀、项斯等后进。长于以俗言俗事入诗,乐府誉为第一,与同学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著有《张司业集》。

张籍

张籍768 ?—830 ?

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后人称其为张水部、张司业。以乐府诗著称,与王建并称“张王”。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泛,敢于揭露政治黑暗、同情民生疾苦,对封建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处境亦有所表现,很受白居易推崇,谓之“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张籍古乐府》)。代表作有《筑城词》、《征妇怨》、《山头鹿》、《野老歌》等。有《张司业集》。

☚ 王建   韩愈 ☛
张籍

张籍766?—830

字文昌,排行十八,吴郡苏州(今属江苏)人。后迁居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因孟郊之荐至汴州谒韩愈,为其称许。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返和州,居丧。宪宗元和元年(806),官太常寺太祝。元和十一年,为国子监助教。元和十五年,迁秘书郎。穆宗长庆元年(821)韩愈荐其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人因称“张水部”。长庆四年,擢为主客郎中。文宗大和二年(828),任国子司业,人因称“张司业”。约于大和四年卒于任。籍工于诗,与韩愈相友善。又与裴度、王建、白居易、令狐楚、刘禹锡、贾岛等游处酬唱。其诗“思深而语精”(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钟惺评为“张文昌妙情秀质,而别有温夷之气,思绪清密,读之无深苦之迹,在中唐最为蕴藉”(《唐诗归》卷三○)。辛文房称其“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建)自成机轴,绝世独立”(《唐才子传》卷五)。张洎云:“公为古风最善。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唯公一人。”(《张司业集序》)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人称“张、王乐府”。毛先舒谓:“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清永,张为胜矣”(《诗辩坻》卷三)。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云:“苏州司业诗名者,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五律“亦平淡可爱”(刘攽《中山诗话》),杨慎称晚唐朱庆馀、章孝标、司空图、项斯等俱学张籍五律(《升庵诗话》)。《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诗集》七卷、《论语注辨》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张籍集》三卷、《木铎集》十二卷、《张司业集》八卷、附录一卷。《全唐诗》存诗五卷,《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事又见《唐诗纪事》卷三四、《唐才子传》卷五等。今人卞孝萱著有《张籍简谱》。

☚ 窦庠   王建 ☛

张籍约768—约830

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与王建乐府诗合称“张王乐府”。贞元十五年进士,初为太常寺太祝。元和十一年为国子助教,迁秘书郎,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文宗大和二年任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
索引:张籍,文昌,水部、司业。

张籍

籍雅尚古文,不从流俗,切磨讽兴,有助政经,而又居贫宴然,廉退不竞。俾任石渠之职,思闻木铎之音,可守秘书郎。(《全唐文》卷六四八元稹《授张籍秘书郎制》)

公为古风最善,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惟公一人。故白太傅读公集曰:“张公何为者? 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词,举代少其伦。”又姚秘书监尝赠公诗云:“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其为当时文士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又长于今体律诗。贞元已前,作者间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态,迨公一变,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全唐文》卷八七二张洎 《张司业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导授其旨。(陆心源《唐文拾遗》卷四七张洎 《项斯诗集序》)

张籍者……性诡激,能为古体诗,有警策之句传于时。(《旧唐书》卷一六。《列传》一一○)

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一○一)

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 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材名有宜,不可强饰。文昌有《谢裴司空马诗》曰:“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此马却是一迟钝多惊者,诗词微而显,亦少其比。(刘攽《中山诗话》)

籍诗善叙事。(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三四)

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敖陶孙《臞翁诗评》)

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周紫芝《竹坡诗话》)

张司业诗与元、白一律,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但白才多而意切,张思深而语精,元体轻而词躁尔。籍律诗虽有味而少文,远不逮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 然籍之乐府,诸人未必能也。(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张籍,韩愈高弟也。愈尝作《此日足可惜》赠之,八百余言; 又作 《喜侯喜至》 之篇赠之,二百余言; 又有《赠张籍》篇,二百言,皆不称其能诗。独有《调张籍》篇大尊李、杜,而末章有“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之句。《病中赠张籍》篇有“半涂喜开凿,派别失大江。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之句。《醉赠张彻》有“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之句。则知籍有意于慕大,而实无可取者也。及取其集而读之,如《送越客诗》云:“春云剡溪口,残月镜湖西。”《逢故人》诗云:“海上见花发,瘴中闻鸟飞。”《送海客》诗云:“入国自献宝,逢人多赠珠”、“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如此之类,皆骈句也。至于语言拙恶,如:“寺贫无施利,僧老足慈悲”、“收拾新琴谱,封题旧药方”、“多申请假牒,只送贺官书”,此尤可笑。至于乐府,则稍超矣。姚秘监尝称之曰:“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白太傅尝称之曰:“尤攻乐府词,举代少其伦。”由是论之,则人士所称者非以诗也。(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

公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自成机轴,绝世独立。(辛文房 《唐才子传》 卷五)

祖 《国风》,宗汉乐府,思难辞易。(周履靖 《骚坛秘语》卷中)

水部长于乐府古辞,能以冷语发其含意,一唱三叹,使人不忍释手。张舍人序其能继李、杜之美; 予谓李、杜浑雄过之,而水部凄惋最胜,虽多出瘦语,而俊拔独擅,贞元以后,一人而已。公及元微之、白乐天、孟东野,歌词为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其近律专事平净,固亦乐天之流也。(徐献忠《唐诗品》)

水部五言多名句。张君破题极用意,不似他人直下。(殷元勋、宋邦绥 《才调集补注》卷三引冯班语)

七言古须具轰雷掣电之才,排山倒海之气,乃克为之。张司业籍以乐府、古风合为一体,深秀古质,独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别调,但可惜边幅稍狭耳。(贺贻孙《诗筏》)

张文昌 《节妇吟》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情词婉恋,可泣可歌。然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之时,柔情相牵,展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文昌此诗,从 《陌上桑》 来。“恨不相逢未嫁时”,即 《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意。然“有”“有”二语甚斩绝,非既有夫而又恨不嫁此夫也。“良人执戟明光里”,即 《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意。然《陌上桑》妙在即拒使君之后,忽插此段,一连十六句,絮絮聒聒,不过感夸夫婿以深绝使君,非既有“良人执戟明光里,”而又感他人“用心如日月”也。忠臣节妇,铁石心肠,用许多转折不得,吾恐诗与题不称也。或曰文昌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重币辟之,不敢峻拒,故作此诗以谢。然则文昌之婉恋,良有以也。(同上)

文昌乐府,亦托胎歌谣,特以温茂自见,故贤于退之、东野以迫露苍镵削剥诗理。(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张籍《节妇吟》,亦浅亦隽; 《吴宫怨》无中生有,得青莲之遗。余作亦有工妙。大抵于结处正意悉出,虑人不知,露出卑手。(毛先舒《诗辩坻》)

文昌乐府与文仲齐名,然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情永,张为胜矣。(同上)

文昌“洛阳城里见秋风”一首,命意政近填词,读者赏俊,勿遽宽科。(同上)

文昌 (七绝) 标致悠闲,宛转流畅,如天衣无缝,针镂莫寻。(田雯 《古欢堂杂著》)

文昌长于新乐府,虽古意渐失,而婉丽可诵。五古亦不入卑靡。(沈德潜《唐诗别裁》)

余往年选《唐诗楷》,深怪张文昌 《节妇吟》措词不善,谓以珠系襦固非,还珠垂泪更谬,并讥其命题亦欠斟酌。后见他本作《还珠吟》,题则妥矣,而诗终有病。及见瞿存斋《续还珠吟》云:“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即嫁室家全。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后夫为天。平生未省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末二句“恨君”字固佳,“自咎”字更妙,“涕涟涟”与“双泪垂”,两哭亦迥然不同。如此命词措意,作《还珠吟》可也,即作《节妇吟》亦可也。先得我心,为之折服。(陶元藻《凫亭诗话》卷上)

文昌乐府风味澄敻,亦多新警处,退之极重之。(胡寿芝《东目馆诗见》卷一)

刘攽《诗话》云:“张文昌 (籍) 乐府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七言律诗则质多文少。”然文昌五言不乏清丽深婉之句,如“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家贫无易事,身病是闲时”、“眼昏书字大,耳重语声高”、“山情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不独平淡可爱也。《寄和刘使君》云“晓耒江所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及《赠贾岛》之“篱落荒凉僮仆饥”,则又文质兼备矣。(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

水部五言,体清韵远,意古神闲,与乐府词相为表里,得风骚之遗。当时以律格标异,信非偶然。得其传者,朱庆余而外,又有项斯、司空图、任翻、陈标、章孝标、滕倪诸贤。今考滕倪、陈标诗已无存,任翻、司空图、章孝标亦寥寥数页,唯朱庆余、项斯两君,赖后人搜辑,规格略具。愚按水部既没,闻风而起者尚不乏人,后世拘于时代,别为晚唐,要其一脉相沿之绪,故自不爽。兹得奉水部为“清真雅正主”,而以诸贤附焉。合十六人,得诗四百四十一首。(李怀民 《中晚唐诗主客图》)

《岁寒堂诗话》论张文昌律诗不如刘梦得、杜牧之、李义山。文昌七律或嫌平易,五律清妙处不亚王、孟,乃愧梦得、牧之、义山哉?其《夜到渔家》、《宿临江驿》二律,与刘文房《余干旅舍》一作,用韵同,风韵亦同,皆绝唱也。文昌“药看辰日合,茶到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绝似乐天。大抵中唐人气味往往相近。然乐天胜微之,文昌胜仲初,名虽相埒,又当细求其分别与优劣处,乃非无星秤耳。文昌“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诸钜手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澹,足与盛唐争衡也。王新城、沈长洲数唐人七绝擅长者各四章,独遗此作。沈于郑谷之“扬子江头”亦盛称之,而不及此,此犹以声调论诗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

其出与王仲初同源,当时并称张王乐府。夫其发音苍远,质胜于王,而转变生姿,自复同澜逊势。(宋育仁《三唐诗品》)

时虽谓其长于乐府,今读其诗,殊伤于直率,寡风人之旨,调既生涩,语多强致,以言乐府,去题远矣。(丁仪《诗学渊源》 卷八)

张籍768—830

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张籍乐府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唐诗坛影响较大。和王建齐名,号称“张王乐府”。诗歌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凝练,平易流畅而又通俗自然,描写生动具体,很少抽象议论。正如王安石《题张司业》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张司业集》。《旧唐书》卷一六0、《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

张籍zhāng jí

〖名词〗
张籍(约767——约830)。唐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的乐府诗名重当时,甚受白居易推崇,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1)。《送孟东野序》:李翱、张籍其尤也。——李翱和张籍是其中突出的。

张籍

099.张籍(p1050.2)

释文有云: “工诗,尤长乐府,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按:引文末句欠通,不合逻辑。王建为诗人,并非乐府诗,张与王岂得成为乐府诗!倘改作:“与王建诗并称张王乐府”,确矣。

☚ 张衡   张士诚 ☛
张籍

069 张籍767?—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祖居苏州(今属江苏),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他家境贫困,患眼疾几乎失明,时人称为“穷瞎张太祝”。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友善。其乐府诗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反映社会生活,揭露政治黑暗,同情人民疾苦。诗风精警深细,又平易自然,在提炼民间口语上,尤有突出的成就。他和另一位写乐府诗的王建过从甚密,并称为“张王乐府”,是元白新乐府运动的有力支持者。撰有《张司业集》。

☚ 孟郊   韩愈 ☛
张籍

张籍约767—830Zhang Ji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曾中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曾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又结识孟郊、韩愈、白居易等人。所作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籍出身寒门,官职卑微,长期病眼,时人称为“穷瞎张太祝”。他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筑城词》、《山头鹿》反映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外,还要忍受的残酷剥削;《求仙行》、《吴宫行》嘲讽统治阶级思想愚蠢,生活荒淫;《凉州词》谴责边将无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山农词》、《贾客乐》以富商大贾与农民对比,写出了农民的艰难困苦和商人的奢侈豪华。另外象《采莲曲》、《寒塘曲》、《江村行》、《樵客吟》等则以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
张籍的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常常采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又善于运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体裁上也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如《筑城词》、《采莲曲》等。他还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歌谣,以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凝练含蓄。结语往往用重笔来深化主题。白居易曾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姚合也评价他“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赠张籍太祝》),元代杨士弘进一步指出:“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唐音》),对他的诗作都极推服。其五律也很有特点,杨慎《升庵诗话》曾指出,晚唐五律有两派,一派学贾岛,另一派如朱庆余、司空图等,则学张籍。著有《张司业集》8卷。

☚ 王建   白居易 ☛
张籍

张籍767—约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贫寒,贞元十四年 (798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所作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为“张王乐府”,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骨干。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筑城词》、《山头鹿》反映了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外,还要忍受残酷剥削。张籍的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善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体裁上也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他还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歌谣,以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凝练含蓄。白居易曾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 《读张籍古乐府》),宋代王安石在 《题张司业诗》中说:“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孟郊   唐宋八大家 ☛
张籍

张籍约767~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寒微,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中进士,任国子监助教、秘书郎等职。经韩愈举荐为国子博士,后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水部”。官终国子司业,又称“张司业”。
张籍擅长写乐府诗,深受白居易赞赏,他与王建齐名,而且风格相近,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能广泛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对社会矛盾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例如《筑城词》写官府对农民的压迫和徭役的繁重;《征妇怨》写将帅无能以致全军覆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野志歌》写商人与农民贫富不均的情况,表现商人对农民的剥削。张籍的乐府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的展开有创始之功。他的一些描写江南水乡的作品如《采莲曲》、《江南曲》也很有名。他的诗风是注重语言锤炼但不露痕迹,平易通俗,清新明白。著有《张司业集》八卷。

☚ 张九龄   陈子昂 ☛

张籍

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属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以乐府诗闻名于世,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多揭露统治者罪恶,同情人民疾苦,对各类妇女的悲惨遭遇尤多反映,深为白居易称赞。有《张司业集》。

张籍

张籍约767—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与白居易、王健友善,是韩愈的学生。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或自创新题,或袭用古题,广泛深刻地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同情妇女不幸,如《野志歌》、《山头鹿》等。也有反对不义战争,讽刺统治者愚蠢腐朽的,加《凉州词》、《求仙行》等。还有一些描绘江南水乡的作品,如《江南曲》、《江村行》等也较有特色。其诗多用口语,平易自然而又凝练警策,常于寻常中见奇崛,于平淡中见真情。白居易对其作品评价颇高。今有宋汤中编《张司业集》8卷。

☚ 柳宗元   白居易 ☛
张籍

张籍772~830

字文昌,世称张司业、张水部。唐和州(今和县乌江镇)人。12岁至河北漳溪求学。贞元十三年(797),在汴州由孟郊荐举,拜识韩愈。十五年,在长安登进士第,后历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秘书省校书郎。长庆元年(821),经韩愈举荐,授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太和二年(828)授国子司业。工于诗,擅长乐府,与王建齐名。所作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白居易、刘禹锡、贾岛、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受其影响较大。南唐张泊用20多年时间,搜集张籍诗400多篇,编成《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编为8卷《张司业集》。明正德十年(1515),有宋蜀刻本《张文昌文集》4卷,收入诗歌317篇。今有中华书局根据各种版本辑成的《张籍诗集》。

☚ 高子贡   何蕃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

字文昌,和州(今和县)人。唐代诗人,贞元十五年(799)进士,为太常寺太祝,后迁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任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为“穷瞎张太祝”。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所作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民生疾苦以及封建制度压迫下妇女的悲惨处境。颇为白居易等人推崇。有《张司业集》行世。

☚ 戴逵   李绅 ☛
张籍

张籍约768~约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移家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秘书郎、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有《张司业集》。他的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其乐府诗勇于暴露现实,如《野老歌》、《估客乐》、《筑城词》等,控诉了鱼肉百姓的黑暗社会; 《山头鹿》、《征妇怨》、《别离曲》等,则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其为诗,拟古新题并用,内容充实深刻,笔墨简约精练,语句活脱流转,言辞俚俗明晰,具有民歌风韵。他的作品推动了新乐府运动,时人评价很高。

☚ 孟郊   王建 ☛

张籍about 766~about830Zhang Ji

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Song of Jiangnan,Riverside Village,Lyric of the Fortification,Pleasure of a Businessman Guest,Song of the Wild Old Man,Autumn Thoughts,etc.

张籍768—约830

唐著名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少时侨寓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穷瞎张太祝”。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其乐府诗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了较深刻揭露,对封建压迫下妇女寄予同情。抒情诗清丽深挚,于平淡处见功力。有《张司业集》。

张籍约767—约830

唐诗人。宇文昌。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人。郡望为吴郡。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善作乐府诗,同情人民,抨击了社会的某些黑暗现象,深得白居易推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