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琦

第四届全国十佳广播节目主持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张琦 李维民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27页

3

(词)清·张琦

斗酒十千,及时行乐,今夕何夕。

有客悲秋,临风清啸,满座添骚屑。

京华游倦,烟痕梦影,揾尽罗巾泪湿。

更者番、故人薄宦,忍将万里轻别。

平生意气,尽消磨未了,还剩唾壶堪击。

沟水东西,分流到海,况有相逢日。

何能更效,灯前儿女,坐向床头呜咽。

从今但、平原痛饮,把愁浇彻。

(词)清·张琦

一夜霜花,又教催老,多少豪杰。

冷落关河,哀笳声动,肠断江南客。

征鸿过尽,惊他云外,阵阵寒鸦啼彻。

叹飘零、天涯倦羽,一般寄旅踪迹。

西风凄紧,问朝朝暮暮,吹到几时方歇。

最是销魂,斜阳漠漠,近黄昏时节。

纵教盼到,东风晴软,已是白头如雪。

还堪听、邻家思妇,鸣机轧轧。

(词)清·张琦

秋夜溟濛,横斜北斗,残月西没。

飒飒惊飙,披帷入户,庭树声萧槭。

头颅已老,年华过尽,心事不堪重说。

总输他、画梁栖燕,一般酣梦清适。

当歌对酒,待尊前起舞,壮志几经消歇。

如此天涯,何须更恋,燕市莺花窟。

不如归去,吟鞭遥指,趁著江南红叶。

这次第、素心念我,又添凄切。


10

(词)清·张琦

江花玉面娇相逐。香风乍送淩波曲。

瞥见鬓鬟低。棹回情转迷。

钗头双凤翅。照水胭脂泪。

碧藕折连丝。梦轻君未知。

(词)清·张琦

沉沉漏箭催银烛。相思立尽阑干曲。

门外木兰桡。月明烟水遥。

欲留应未许。争忍相看去。

清夜两人长。休教错怨郎。

(词)清·张琦

横塘日日风吹雨。隔帘却望江南路。

蝴蝶惯轻盈。风前魂屡惊。

栏杆人似玉。黛影分窗绿。

斜日照屏山。相思罗袖寒。

(词)清·张琦

游丝不罥飞花住。东风又逐飞花去。

满眼落红多。日长人奈何。

笙歌喧隔院。忍听流莺啭。

独立夕阳时。问花花不知。

(词)清·张琦

年年踏遍长安路。香车宝马纷无数。

老去懒看花。一窗红日斜。

清尊閒自酌。青鸟飞还掠。

消息透春期。惜花人去迟。

(词)清·张琦

朱楼歌舞分娇面。胭脂压乱黏花片。

飞絮最无因。濛濛乱著人。

旧游浑不见。惆怅前期远。

何处是欢场。午尘和梦香。

(词)清·张琦

九华帐里蓝田玉。六萌车上鸳鸯褥。

结束最宜人。谁怜别样春。

佳期浑未许。轻把流年度。

忍记海棠阴。误他头上簪。

(词)清·张琦

云裳掩敛凝娇坐。千重自结葳蕤锁。

无语倚疏棂。千回唤不应。

清愁消未尽。顾影怜青鬓。

只合背人啼。此心谁与期。

(词)清·张琦

铜壶滴尽流苏月。紫骝嘶过垂杨陌。

何处系香车。海棠三两花。

门前波似镜。门里参差影。

照眼绿罗裙。画桡开白蘋。

(词)清·张琦

仙姿合是神仙侣。何因偏向风尘住。

泪眼问天公。怜侬是恼侬。

相期花下醉。花也同憔悴。

约住玉连环。未妨双臂寒。


1

(词)清·张琦

乍晴又雨,消得几番风信。

正一片、新苔似绣,细草如茵。

胡蝶飞飞,不曾认得绿罗裙。

凄凉庭院,海棠一树,个是残春。

多少冶游,莺歌燕舞,吹暗芳尘。

尽剩得、断红零粉,付与愁魂。

相对天涯,轻寒漠漠又斜曛。

凭谁知道,鹧鸪啼罢,独自黄昏。


1

(词)清·张琦

一枕西江江上路,起来消息茫然。

秋风踯躅画楼前。

断桥残照,红浸一溪烟。

池上芙蓉篱畔菊,一般憔悴容颜。

去时曾与算归船。

分明记得,人共月华圆。


1

(词)清·张琦

又珊珊弄影晚秋天,一般飐西风。

看墙根池畔,轻含玉蕊,低亚芳丛。

迎著三更斜月,细步出珠栊。

呜咽尊前恨,难话离悰。

忍记年时惜别,倚朱阑一曲,绿鬓惺忪。

恁阶前行迹,都与碧苔封。

悄霜花、飘来香径,料有人、帘外泣残红。

还应忆、沈郎腰瘦,独自愁侬。


1

(词)清·张琦

怅秋光渐老,看点点、霜花飘足。

庾郎正愁,愁来无处著。

漫绕篱落。

是处秋容好,岸边深巷,见数枝幽独。

雕阑深护珍珠络。

困倚香云,斜敧暖玉,相看更烧银烛。

恰清尊半醉,前事枨触。

兰舟初泊。

记双红梳掠。

坐对名花晚、情莫莫。

灯前细语蛾绿。

但回头无奈,别离成各。

西风紧、更催丛萼。

料得是、一样心头滋味,减来还恶。

凝愁处、莫倚阑角。

看一痕、澹月微云里,依然是昨。


1

(词)清·张琦

暮烟碧。

秋在斜阳巷陌。

云屏护、小立新妆,淡淡浓浓可怜色。

年来似记得。

曾识。

陶家旧宅。

花重见、一样泪痕,人瘦西风又今夕。

蒹葭水云白。

叹岁暮谁怜,露重霜积。

桃花只在春时节。

纵恨搅香絮,怨黏芳草,三秋憔悴未惯历。

峭寒独消得。

幽咽。

更追惜。

算玉骨娉婷,恁耐岑寂。

孤鸿嘹唳催行客。

念一夜零落,几人凄恻。

频来不厌,趁绮萼,醉素液。


1

(词)清·张琦

才起还眠,才眠还起,风帘静押炉香。

恁别愁千斛,都付罗裳。

旧日欢情多少,刚换得、今日凄凉。

多情月,为谁消瘦,减了容光。

茫茫。

几番好梦,尽倩遍东风,不到伊行。

想天涯虽远,恁敌愁长。

怪得影儿不去,偏只是、守著寒釭。

人归否,梨花谢了,立尽回廊。


1

(词)清·张琦

山外烟沉,溪头雪霁,小桥竹屋人家。

发垂垂一树,向篱落横斜。

正昨夜、孤山梦醒,一层纸帐,隔了春华。

恁幽香、沁骨天寒,却倚青霞。

孤情自洁,算盈盈、素靥谁誇。

是多少愁魂,迸将清泪,洒作冰花。

还忆西洲鬓影,殷勤折、寄与天涯。

只云间明月,三更来照窗纱。


1

(词)清·张琦

正红楼春寂,飞点点、镜中看。

恰慵避风帘,困黏香幕,娇惹云幡。

依稀似曾相识,记昨宵、曾到梦魂间。

可为天涯芳草,随风却又飞还。

游丝千尺任飘零,偏不与遮阑。

便谢了红尘,依将流水,一样单寒。

空留十分春色,倚危阑、愁对夕阳山。

剩有蜂儿蝶子,依依觅尽苔斑。


1

(词)清·张琦

一庭花月弄清姿。

是相思。

是相知。

记否阶前,对影折新枝。

一样精帘低映处,空留得,月如规。

开奁看取定情词。

不分飞。

又分飞。

侬已无眠,那有梦寻伊。

最苦伊家今夜梦,寻不到,小楼西。


1

(词)清·张琦

最消魂。

几番俊赏成尘。

只是细草青苔,独自对斜曛。

难道一丝香雾,和一分梦影,便了残春。

恰凭他彩笔,招将艳魄,好伴芳辰。

脂痕欲滴,粉光还腻,一样怜人。

花若有情,应念我、泪珠盈把,揾尽罗巾。

愁深别浅,算何曾、与说殷勤。

也只愿、者花颜常好,依来怀袖,莫怨离分。


1

(词)清·张琦

粉晕脂痕,衣翻霞彩,一径花下翩然。

偶来游戏,标格本如仙。

占尽海天香霭,琅嬛里、自度芳年。

凭携去,玉台金谷,随趁碧云还。

尘寰。

回望处,笑他伴侣,惹絮捎烟。

尽恋著三春,花事酣眠。

一样翩跹舞影,春过了、零落堪怜。

争似我,三更清梦,不复落人间。


1

(词)清·张琦

多事东风,无端缀就三春景。

一番胜赏一番愁,恼乱春情性。

几度酒浓香凝。

最难消、丝痕絮影。

玉人去也,刹那光阴,等閒抛剩。

三尺生绡,输他艳福都全领。

海棠如梦不曾醒,又踏芙蓉径。

老去心情自警。

更日日、西风吹冷。

争教彩笔,贮得春光,十分妆靓。


1

(词)清·张琦

冰雪肌肤,绰约风标,姑射仙人如许。

掩抑精光,含睇凝愁,牵惹柔情无数。

天与娉婷,还更与、凄凉情绪。

延伫。

恰洛浦铅波,一般倾注。

不信当日江皋,解玉佩相要,遇他交甫。

微波渺渺,独自愁馀,含情待将谁诉。

如此年华,更消得、伤心几度。

知否。

空目断、桂旗翠羽。


1

(词)清·张琦

漫驻雕鞍,那堪到、旧日寻春香陌。

恰有多少相思,梅花正狼藉。

谁为谱、玉龙怨曲,搅散了、一庭香雪。

料得人人,多应还是,望断消息。

也不是、真个天涯,恁梦里匆匆竟难识。

分付一天愁影,与落花飞蝶。

除是那、青春杨柳,应未知、泪点时滴。

多管滴到明年,也惊红湿。


1

(词)清·张琦

意惺忪,情颠倒,醒醉几时了。

侬替花愁,花也应知道。

怪来好梦连宵,都无凭准,又还是、惹将花恼。

沉炉袅。

看他一气双烟,丝丝向萦抱。

待结同心,毕竟同心少。

恁能两下柔肠,如香百和,便拚得、相思到老。


1

(词)清·张琦

已廉纤听,昨宵枕儿上滴。

一声声、替侬愁绝。

是东风,生怕者、春魂飞越。

却由他,檐底共、心头咽。

又廉纤看,今日帘儿外滴。

一丝丝、做侬愁绝。

是东风,更怕那、春人浓觅。

却由他,芳草衬、桃花泣。


1

(词)清·张琦

亭午槐阴悄。

镇无聊、曲屏人倦,博山烟袅。

为忆桃花相思甚,恁又石榴开了。

也不管、惜春人老。

浓绿年年如帷幕,只愁侬、不是青青草。

空向汝,泪痕绕。

朝来望断横江表。

最怜他、珊珊瘦骨,天然娇好。

闻道红楼愁还病,无复年时巧笑。

又况是、秋风惊早。

消却天涯笙歌梦,更伤心、烟柳悬残照。

但极目,暮云杳。


1

(词)清·张琦

恰愁与、寒潮并起。

底事还寻,翠残香腻。

畅好清秋,天涯冷落向谁是。

一般风月,有多少、人愁思。

独自暮凭阑,空怅望、斜阳影里。

天际。

想佳人何处,可忆那时歌吹。

啼痕染就,都付与、湖光山翠。

纵写尽、红豆乌丝,恁传得、侬心憔悴。

看一片残荷,零乱烟波云外。


2

(词)清·张琦

数枝清绝。

曾几番踏遍,溪头残雪。

照水淡妆,日暮佳人倚空碧。

应怪东阳憔悴,新换了、星星华发。

念此夜、江北江南,都照旧时月。

相忆。

正默默。

叹雁去路遥,望中乡国。

瘦来玉骨。

点点相思泪痕湿。

刚是销魂梦好,谁唤起、一声长笛。

再莫教、吹落也,有人细觅。

(词)清·张琦

旧游记得。

对双峰熊耳,一窗云色。

宝马春郊,历乱风花媚行客。

萧寺山泉试茗,娇鸟唤、丛篁摇碧。

正携得、空翠归来,还踏洛川月。

陈迹。

空叹息。

更赵北燕南,独自愁寂。

上东门侧。

携手西风振归策。

衰柳斜阳古道,相伴汝、凄凉吟魄。

待盼到、乡国也,菊花似昔。


2

(词)清·张琦

碧云飞不起,房栊静、明月满回廊。

想团扇频携,恰扶新浴,敧鬟不整,初卸残妆。

人微倦、一帘花影瘦,半枕玉痕香。

曲曲屏山,谁怜梦杳,丝丝沉水,空惜烟长。

销魂惟是别,便榴房莲盖,也共凄凉。

不信天涯倦客,只是相忘。

待归来何日,良辰三五,同扶虚幌,细说思量。

捲起水精帘额,双照流光。

(词)清·张琦

素波凉半魄,寥天迥、呜咽上寒潮。

正金榼酒空,灯残花市,铜壶漏尽,霜滑溪桥。

从兹去、客愁江水阔,闺梦洛川遥。

莱氏逸妻,伤情黯黯,左家娇女,别泪滔滔。

冲寒凭瘦骨,尽西风猎猎,吹透征袍。

我是江南倦客,豪气都消。

看烟江寂历,蒲帆斜挂,沙洲低暗,芦叶全凋。

离别频年经惯,莫问归桡。


3

(词)清·张琦

渐黄昏、楚魂愁断,啼鹃早又相唤。

芳心欲寄天涯路,无奈水遥山远。

春过半。

看丝影花痕,罥尽青苔院。

好春一片。

只付与轻狂,蜂儿蝶子,吹送午尘暗。

关山客,漫说归期易算。

知他多少凄怨。

不曾真个东风妒,已是燕残莺懒。

春晼晚。

怕花雨朝来,一霎芳塘满。

嫣红谁伴。

尽倚遍回阑,暮云过尽,空有泪如霰。

(词)清·张琦

驻芳尘、斜阳庭院,到来犹抱幽咽。

目成幸结同心侣,翻益愁怀千叠。

凝望切。

念绣被空床,独夜成凄恻。

不堪细说。

只除是窗前,碧天圆镜,还共我孤洁。

千行泪,莫向人前偷滴。

王孙一样骚屑。

等閒富贵如尘土,百岁光阴驹隙。

都磨灭。

便身后浮名,何补当前缺。

良辰难得。

休遣酒杯空,玉筝银琯,且与乐今夕。

(词)清·张琦

最魂销、夜乌啼尽,角声吹落残月。

参横屋角霜天冷,北斗阑干欲没。

双鬓白。

叹荏苒年华,容易成衰歇。

愁心似结。

只踏遍隋堤,都无芳草,空自怨啼鴂。

防身剑,漫饰千金玉玦。

如虹宝气谁识。

锦屏香暖人如梦,一醉屠苏千日。

情切切。

算欲寄琅玕,无奈音尘绝。

悲笳更咽。

莫吹向沙洲,哀鸿宿处,惊起倦飞翮。


3

(词)清·张琦

凄清露井。

恰几丛艳粉,波面娇映。

误了春人,碎了秋心,孤芳倚清迥。

临风已分伤摇落,又况是、霜花飘径。

好趁他、笑靥盈盈,描取一痕云影。

容易良辰欢聚,小窗共细语,低并妆镜。

半晌殷勤,便也难消,拚作一生愁病。

等閒花也如人别,有谁问、旧时情性。

只凭教、三尺冰绡,伴得庾郎清冷。

(词)清·张琦

归鞍乍卸,早萧萧落叶,催我行路。

客里关河,又是三年,兰成空有愁赋。

幽居正羡团圞乐,贫亦好、尊前儿女。

却怎生、轻狎风波,抛却故园鸥鹭。

十日为君沽饮,唾壶尽碎击,幽恨难诉。

寥泬霜天,征雁还飞,试问住将何处。

天门积雪山溪满,可能见、蓬瀛珠树。

只何时、慰我离愁,共乐醉乡朝暮。

(词)清·张琦

芙蓉十月。

向江波渺渺,添我愁寂。

陇首云飞,又是衡阳,三年望断消息。

长安懒向花丛顾,浑不是、梦中倾国。

乍惊他、环佩归来,一样小时颜色。

几度酒阑灯灺,殢人半醉里,私语幽咽。

最是无情,画毂双轮,做弄人间离别。

生绡妙笔传阿堵,看细步、珊珊如活。

是耶非、待唤卿卿,翻令看朱成碧。


3

(词)清·张琦

燕掠平莎,莺捎细柳,烟痕点画春工。

赠药人归,长堤玉辔玲珑。

年时多少看花意,到花时、长自匆匆。

又禁他、一树飘香,一院飞红。

纤纤新月江南影,记回廊绿遍,曲沼波融。

此日浮觞,多应絮说萍踪。

天涯何处寻芳草,掩重帘、独对兰丛。

有谁怜、几曲屏山,几叠眉峰。

(词)清·张琦

姹紫含英,娇黄吐艳,烘来十丈晴霞。

绝世琼姿,羞随时样铅华。

秋心自合秋容好,看枝枝、弄影横斜。

最消他、一缕西风,数点霜花。

当年陶宅曾相见,记楼前曲巷,水畔人家。

坐对芳丛,心情绝忆天涯。

百年几度花前醉,劝深杯、乐事频誇。

更殷勤、幡倚雕阑,窗护轻纱。

(词)清·张琦

玉靥凝香,云颦弄影,雕阑娇倚娉婷。

能几时开,殷勤好护金铃。

春风自逐朝云散,到而今、好梦频惊。

最怜他、一剪霞红,一抹烟青。

相思只忆江南好,奈尘封绮陌,草暗遥汀。

多少清愁,凭谁与诉双成。

霜花夜夜飘芳径,掩重门、却下帘旌。

怕明朝、满树飞花,满地残英。


4

(词)清·张琦

冰雪冷关河,又惊心、到了岁寒时节。

鱼雁信沉沉,还只是、望断天涯消息。

千重离恨,不曾细与征鸿说。

窗外梅花应笑我,误却旧时华发。

殷勤惟有何郎,向琵琶弦上,诉将幽咽。

沦落又堪嗟,分明似、庾信平生萧瑟。

莺花燕市,卅年春梦成陈迹。

眼底荣枯都莫问,且醉尊前明月。

(词)清·张琦

宝篆炷金猊,午晴初、静押深深帘幕。

几日费相思,刚能够、肯许来寻佳约。

墙头花影,渐移上、两重阑角。

过尽香车多不是,难道未离妆阁。

空阶望断斜阳,到黄昏、独自漫倾杯酌。

何处好句留,枉教我、冷却半床弦索。

三更凉月,还相照、此时寥落。

禁得心头滋味苦,一递一番尝著。

(词)清·张琦

鸳枕梦扶头,睡醒来、又是夜长难晓。

心事正恹恹,疏窗外、来去乱鸦多少。

趁将斜日,西陵独自寻苏小。

前度帘栊双坐处,惟有博山烟袅。

问谁解道看花,有温香密意,偎人不了。

衣上泪痕多,还只怕、勾起伤春怀抱。

相思难诉,又教添著愁心悄。

料得玉人今夜里,一样为情颠倒。

(词)清·张琦

惊回残梦,又起来、清夜正三更。

花影一枝枝瘦,明月满中庭。

道是江南绮陌,却依然、小阁倚银屏。

怅海棠已老,心期难问,何处望高城。

忍记当年欢聚,到花时、长此托春酲。

别恨而今谁诉,梁燕不曾醒。

帘外依依香絮,算东风、吹到几时停。

向鸳衾无奈,啼鹃又作断肠声。


4

(词)清·张琦

燕儿昨夜飞来,偏他花信番番记。

一番过了,一番怜惜,欲留无计。

春为花来,也应为我,伴将残醉。

趁江南芳草,幽魂一片,又抛在、残春外。

只者柳绵花絮,是愁人、几多清泪。

东风多事,吹花开也,不将花系。

怕说踏春,花儿见我,十分娇媚。

更潇潇、暮雨飞红,拚尽醒、离人寐。

(词)清·张琦

东风捲上疏帘,飞来双燕呢喃语。

依稀似说,禁烟时候,柳街桃户。

怕是踏青,等閒黏了,一身花絮。

看长堤芳草,盈盈女伴,错认作、江南路。

回首青山重叠,碧云深、故园何处。

可堪肠断,昨宵曾到,梦中烟树。

又待消他,几番憔悴,粉残花妒。

只凭教、银蒜低垂,休更见、斜阳暮。

(词)清·张琦

一枝休怨崔郎,从教留得红云在。

依稀前度,笑痕娇靥,夭姿未改。

寂寞黄昏,几多情绪,看侬憔悴。

尽东风阵阵,飘香吹絮,管不到、重帘外。

恨煞归期难数,借花枝、一腔清泪。

丝丝斜月,侬心似汝,影儿都碎。

残醉扶来,花犹解语,伴人无寐。

算明朝、点点飞红,侬也够、看他坠。

(词)清·张琦

隔花人去迢迢,佳期怅望知何许。

重门掩却,凄凉独自,空阶凝伫。

燕子归来,偏他忍看,一天飞絮。

算春光九十,谁曾消受,都付与、风和雨。

一掬伤春铅水,对花前、几回倾注。

柳丝恨短,榆钱恨小,绾春不住。

最是多情,如茵芳草,青青如故。

只一枝、素手拈来,也慰得、花迟暮。

张琦

张琦1586?—?

一名楚,字楚叔(或云名楚叔),又字叔文,号骚隐,别署骚隐生、骚隐居士、西湖居士、松臞道人、松臞老人、白雪斋主人。浙江武林(今杭州)人。精音律,曾作传奇《明月环》、《金钿盒》、《诗赋盟》、《灵犀锦》、《郁轮袍》(合称《白雪楼五种曲》)和《题塔记》,俱存。与王穉登合编《吴骚集》四卷,与王煇合辑《吴骚二集》四卷,又与弟旭初同辑有《吴骚合编》四卷。附于《吴骚合编》卷首的《衡曲麈谈》是一部有一定价值的曲学论著。又撰有《南九宫订谱》。《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六首,套数一套。

☚ 陆世廉   张楚叔 ☛
张琦

张琦1764—1833

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又号默成居士,江苏武进人。张惠言弟。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历任邹平、章丘、馆陶知县,均有政绩。因长子服药失误而死,遂精研医学,通医道,曾设惠民局为平民治病。又精于舆地学。诗、词、古文均擅长。著有《战国策释地》、《素问释义》、《宛陵文集》等。与兄张惠言合编《宛邻词选》(通称《词选》),影响深远。谭献《箧中词》云:“翰风与哲兄同撰《宛邻词选》,虽町畦未辟,而奥窔始开。其所自为,大雅遒逸,振北宋名家之绪。其子仲远序《同声集》有云:‘嘉庆以来,名家均从此出。’信非虚语。周止斋益穷正变,潘四农又持异论。要之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耳。”著有《立山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张翰风词,飞行绝迹,不逮皋文(张惠言),而宛转缠绵处,时复过之,真皋文伯仲也。”《续修四库全书·立山词提要》云:“琦集中《菩萨蛮》诸阕,真可继武方城。其馀诸作,虽不如茗珂(张惠言)之精深,而措词委婉,情致缱绻,自是作家。故谭献称其大雅遒逸,陈廷焯称其宛转缠绵也。”《清史稿》循吏传有传。

☚ 那彦成   舒位 ☛
张琦

张琦

字君玉,号白斋。鄞(今浙江宁波)人。家贫,弱冠游学吴、楚间,每诵读至夜分。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98),举于乡。次年,成进士,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迁兴化知府,升本司左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其“自少至老,刻意攻诗,呕心刻肾”,可见其志趣。其作诗,力去陈言,颇能自成一格,如《浴凫轩为封君林太守》、《乞王廷直山水歌》、《风雪图歌》、《越中盛水感事》等。陈田《明诗纪事》评论说:“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梦阳)、何(景明)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著有《白斋》、《竹里馆》等集,已佚,其作品有待辑佚整理。其生平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尹恭弘)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祖籍茶陵(今属湖南),生于北京。少聪颖,四岁即能书径尺大字,被目为“神童”,于四、六、八岁时三次为明代宗召见。英宗天顺八年(1464)十八岁,登进士第。从此在朝为官五十年,先后担任翰林编修、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孝宗弘治五年(1492),擢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以本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久之,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晚年,权宦刘瑾专断朝政,东阳与之虚与委蛇,因循隐忍,颇受一些正直朝臣的非议。其门生罗玘竟写信劝其退位,自求削门生之籍。武宗正德八年(1513),致仕,卒谥文正。东阳一生只三次离京,一次回乡认祖归宗,二次至南京主持乡试,三次到曲阜祭孔,先后不足一年,其馀时间皆居京师,故生活贫乏,其诗多为咏史怀古、奉敕应制、题赠酬酢之作。在当时颇有名的《拟古乐府》一百首,与元代杨维桢所写古乐府一样,受小说戏剧写历史题材的影响。如《三字狱》写岳飞受秦桧诬陷,慨叹奸臣误国。《文成死》写汉代方士文成将军欺骗汉武帝,讥讽梦想成仙之愚妄。《绵山怨》写春秋时晋介之推不愿接受君禄,深隐绵山而被晋君烧死事,突出了“君王恩重翻为仇”,揭示了封建时代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意志,不能稍有违拗,否则吉凶难测。这些作品都非单纯“拟古”,皆有寄托,与明代政治现实有很大关系。其乐府诗中议论很多,往往多于叙述、描写,这是与杨维桢拟古乐府的不同之处。其中有些议论具有控诉力量(如《绵山怨》),但大多流于枯燥的说理。又由于《拟古乐府》中有许多篇章是歌颂忠臣义士、幽人贞妇的,因之道学气很重,总体说来是不成功的。东阳三次出京途中有意将自己的见闻化为诗篇,现实性较强,多有佳作。如《风雨叹》写宪宗成化八年壬辰(1472)海上狂风暴雨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诗人的忧国忧民之热忱:“壬辰七月壬子日,大风东来吹海溢。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愁云压地湿不翻,六合惨淡迷乾坤。”“东村西舍喧呼遍,牒书走报州与县。山豗谷汹豺虎嗥,万木尽拔乘波涛。州沉岛灭无所逃,顷刻性命轻鸿毛。”此诗气势雄伟,布局起伏跌宕,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行旅途中还写了一些揭露官府弊端、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较有生活实感。如《白杨行》写因天灾和迎送官员被剥削得“出入无完裈”的饥民的惨状,颇有感染力量。东阳还善于写景抒情,其小诗亦多佳作,如《黄莺》:“柳花如雪满春城,始听东风第一声。梦里江南四时路,隔溪烟雨未分明。”作者重视诗歌音调的轻重疾徐、清浊高下,以及用字虚实与结构的起承转合。其律体音调谐美,七律多佳句,如:“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雨几重阳”(《九日重阳》),“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龙寒”(《游岳麓寺》),“云去好山争入座,雨来溪水欲平桥”(《泛南池有怀南溪圣公》),“舟中梦醒闻春雨,楼上诗成坐夕阳”(《寄庄孔旸》)。其诗风骨遒劲,典雅工丽,有意克服台阁体的平庸呆板诗风,但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影响。其论诗强调音律格调,注重比兴,主张取法于唐,特别倾心于杜甫,他这些观点对后世的前、后七子有一定影响。东阳身居高位,主持文坛数十年,又好奖掖后学,因之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茶陵诗派。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皆由其主编完成,又主持了《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的编纂工作。其诗文收入《怀麓堂全集》一百卷中。明崔杰为撰《李文正公年谱》二卷,清朱景英为撰年谱一卷,清法式善为撰年谱七卷。《明史》卷一八一有传。(王学泰)王鏊(1450—1524) 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历侍讲学士,充讲官,反对皇帝盘游无度。武宗正德(1506—1521)初,累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曾与权宦刘瑾竭力周旋,拯救正人端士。未几,以志不获逞求去。正德四年(1509)致仕,家居十馀年,世宗嘉靖(1522—1566)初,遣行人存问。将召用而卒,赠太傅,谥文恪。鏊博学而有识鉴,吴中文士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陆粲等皆出其门,对于吴中文风有一定影响。在京曾与同乡京官结为诗社、互相唱和,“传播中外,风流文雅,他邦鲜俪”(《震泽集·送广东参政徐君序》)。而且“数日辄会,举杯相属,间以吟咏,往往入夜始散去”(《匏翁家藏集·赠周原己院判诗序》)。故其诗多题赠唱和之作,诗风则受到台阁馀风的影响,平易徐缓,少警人之作。有些描写个人琐事及偶然闪现性情的作品颇有动人之处。如《闻蛩》“一声促织破秋鸣,远客无端意自惊。忆着年年儿女戏,雕盆相对斗输赢。”剥去衣冠假面,袒露出一颗童心。著作甚富,有《史馀》、《姑苏志》、《震泽编》、《震泽长语》、《春秋词命》,以及《震泽集》三十六卷。文徵明、王守仁皆为之作传。《明史列传》卷五○、《明史》卷一八一有传。(王学泰)石珤(?—1528) 字邦彦。藁城(今属河北)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与其兄玠同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修撰、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擢南吏部侍郎。武宗正德(1506—1521)间,改召礼部。武宗盘游无度,上书谏之,不报。转吏部,入内阁,专掌敕诰。世宗嘉靖(1522—1566)初,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议大礼,世宗欲其助己,珤从容谏之。世宗不快,遂致仕,家居卒。谥文隐。珤虽至高位,为官清廉有操守,当致仕归乡时,行李只有一车,装被褥而已。都人叹息,言自宰相离京,无如石珤如此简朴者。珤为李东阳得意门生,其诗文与东阳多有相似之处,平正通达,舒卷自如,雍容典雅。其古体诗多摅言写怀之作。如:《暮夜金》通过写拒绝知友的馈赠,表明了作者高尚人格;《雨夜坐述怀》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怀抱、志向、人格,而且还表达了对诗文崇高境界的理解。其长篇古体还有许多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樵夫吟》表现对滥征赋税的不满;《菜佣行》写封建法律只管民不管官,更不敢管大权在握之人;《阿堵行》是一篇新《钱神论》;《金穴行》讽刺世人“见利不见血”。这些题材都表现其虽久处高位,却未闭目塞听,而且勇于把世间丑恶现象写入诗中,加以鞭挞。这在其诗中屡屡得见,确如王世贞所云:“石少保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宝。”(《艺苑巵言》)其近体诗以题赠与写身边琐事者为多,不如古体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著有《熊峰集》十卷。《明史列传》卷六二,《明史》卷一九○有传。

☚ 马中锡   杨一清 ☛

张琦

清代医家。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东)人。嘉历十八年(1813)举人。通医术,著有《素问释义》一书,并对刘若金的《本草述》加以节录成《本草述录》一书。行医则泥于太素脉。

张琦

张琦1764—1833

字玉可(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历知邹平、章丘、馆陶等县,病卒于馆陶。居官清明,仁术兼济,政绩显著。博学多精,善医术,通地之学,诗、词、散文皆有深造。著有《宛邻诗文集》等。

☚ 张问陶   阮元 ☛
张琦

张琦

字佩玉。清颍州(今阜阳县)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山西陵川县令。入为户部郎中。时陵川以旱灾入告,蠲免正银十八万九千两,迁福建建宁府同知,后以病告归。

☚ 郝巽   王宠用 ☛
张琦

张琦1910—1942

国民党军官。原名张积,号以群。祁阳人。幼读私塾10余年。1927年考入税警总团,历任文书、特务长、排长。抗战爆发后,先后参与台儿庄及上海周家桥等战役,历升至营长。1941年税警总团改编为陆军新三十八师后,任该师一一三团三营营长,参加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4月初,抵腊戍,旋驻曼德勒,布防巧克柏当。中旬,英军被围于仁安羌,弹尽粮绝,张所在部队奉命驰援,17日黄昏到达拼墙河北岸,当晚即向日军发动猛攻。次日午,北岸之敌肃清。19日拂晓,中国军队渡河,攻破日军第一道防线进入山区。日军反攻,双方搏战甚烈,阵地几度易手。张身先士卒,率全营士兵冒死冲杀,攻入日军巢穴,中弹倒地,仍大呼喊杀。是役日军全部被击溃,被俘英军、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获解救,被困英军第一师7000余人亦安全退出。张被追授中校副团长。英皇特颁银质勋章一枚。此勋章由孙立人将军长期代为保管,至1989年4月方委托张生前好友蒋元回大陆,送归其女张镜兰。

☚ 左权   周瓒 ☛
张琦

张琦1764—1833

清文学家。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张惠言之弟。嘉庆十八年(1813年)举人,官章丘知县。善医术,民有病者,设局自诊之。工诗词古文,尤精舆地之学,与兄张惠言齐名。著有《宛邻诗文集》4卷,《战国策释地》2卷。《素问释义》12卷,及《立山词》、《古诗录》等并传于世。

☚ 初冬的一个夜晚   张正见 ☛

张琦1764~1833Zhang Qi

scholar and lyric write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Lyrics of Lishan,etc.

张琦1764—1833

清学者。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与兄惠言齐名,通医术,工诗古文及分隶, 尤精舆地之学。著有《战国策释地》、《素问释义》、《古诗录》、《宛邻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