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害
中国东北地区的低温害。 东北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度年际变化大,在低温年的生长期(5~9月)内,发生低温冷害的机率高,冷害程度也重。东北地区除高粱在局部地区有障碍型冷害外,其他旱田作物都属延迟型冷害。 水稻以延迟型冷害为主,兼有障碍型冷害。冷害对作物危害的程度以水稻、高粱、棉花最重,其次为玉米、大豆、谷子。东北冷害的分布可分为4个区: ❶ 黑龙江省北部与东部、吉林省长白山区。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不足2400℃,冷害频率最高,水稻和主要大田作物都可遭受重害。 ❷ 黑龙江省中南部、吉林省东部地区。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2800℃,冷害频率较高,高粱、水稻冷害严重,其他作物冷害较轻。 ❸ 吉林省西部与西北部、黑龙江省西南角、辽宁省东部山区。大于等于10℃积温为2800~3200℃,冷害频率较低,高粱、水稻冷害较重,其他作物冷害较轻。 ❹ 辽宁省中部、西部和南部。大于等于10℃积温在3200℃以上,冷害频率最低,高粱、水稻仍有轻度冷害,棉花、花生冷害较重,其他作物无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