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惠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5

(词)清·张惠言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

倩浮槎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佳趣;

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

(词)清·张惠言

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

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

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

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

看取窗前细蕊,酿幽芳、几多清泪。

六曲屏风,一痕愁影,搅来都碎。

明月深深,为花来也,为人无寐。

怕明朝又是,清明点点;

看他飞坠。

(词)清·张惠言

向前还有多春,廿番花信从头计。

西风做冷,东风做暖,桃花都记。

守得春三,禁烟时候,雨酡云醉。

怕玉楼深处,游人未见,又一片,抛春外。

笑说踏青去好,恐看花、为花凝泪。

旧燕不来,新莺多语,春情谁系?

到晚凭阑,西山见我,相看妩媚。

正疏疏帘底,轻阴不醒,蝶儿清寐。

(词)清·张惠言

西洲一夜温香,随风和梦枝头住。

红衣翠袖,何人知道,横塘日暮。

一水盈盈,千情脉脉,回头频误。

向天涯远道,相思万里,便采得,遗谁去?

直是寻莲等藕,好三春、过却佳期无数。

多少缠绵,而今看取,苦心如许。

烟学愁容,雨偷泪色,芳尘何处?

只月明、一片依然省识,凌波微步。

(词)清·张惠言

陌头试问垂杨,清明多少春人至。

芳尘十丈,娇云千片,飞来容易。

胡蝶须边,黄蜂翅底,搓成花味。

看昨宵寒重,今朝暖透、春一样,游情异。

剩有无家燕子,过花期、未收愁睇。

绣户无踪。

海山何处,也随花戏。

欲向残红,殷勤说与,留春无计。

只东风不到,重帘隔断,游丝天际。


5

(词)清·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词)清·张惠言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

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

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词)清·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

莫听子规呼。

(词)清·张惠言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词)清·张惠言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

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

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

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

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

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

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2

(词)清·张惠言

是春魂一缕,销不尽;

又轻飞。

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

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

家山何处为春工?

容易到天涯。

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

(词)清·张惠言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

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

云护轻幡。

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

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

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4

(词)清·张惠言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词)清·张惠言

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

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

(词)清·张惠言

重帘护了窗纱,玉钩斜。

燕子成巢长自趁飞花。

秋千倦,银筝乱,莫看他。

帘外游丝落絮是天涯。

(词)清·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

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2

(词)清·张惠言

序:吾乡五月竞渡,为江南胜事,不得见者十六年矣。丁巳端午,寓居歙县,与舍弟翰风及金子彦兄弟泛丰溪,至覆舟山,赋满庭芳一阕。戊午,则在武林游观西子湖。己未,在京师看荷花于天香楼,亡生江安甫皆从焉。今年索居辽海,风雨如晦,怀人抚序,怅然感之。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

(词)清·张惠言

听雨湖头,看花日下,两年多少闲情?

一卷离骚,有人和我吟声、而今往事难追省,泪如丝、不透重扃。

把深杯、酬向遗编,易传元经。

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海阔山高,千年几许冤魂。

伤心欲奏招魂赋,怕夜台、猿狖还惊。

请看他、怨雨悲风,锁住愁城。


1

(词)清·张惠言

曲栏东,藕花一朵,嫣然开向愁中。

正泪湿五更寒雨,慵欹一地温风,可怜似侬。

曾凭幽梦相通。

夜月梅边旧恨,朝云兰外轻踪。

但绕遍、天涯有谁寄与,西洲春远,洞庭秋晚;

耐他芳意千丝宛转,柔情一点玲珑。

况匆匆,苹波又摧断红。


1

(词)清·张惠言

便风风雨雨,看眼底、韶光都歇。

道春竟归,春来多少恨,无限凝积。

长记寻春早,一枝红粉,压心头千迭。

东君不管春狼籍。

落尽桃腮,雕残杏缬,回头已无踪迹。

只新丛细药,还剩芳泽。

花工抛掷、为群芳暗泣。

试问春何在,难重忆,东风也解珍惜。

向苍苔扶起,几番欹侧。

低回久、更休相忆。

便留得、一朵娇红独自,奈他深碧。

飘零处、芳意难灭。

有暗香、绕过春前去,梅花识得。


1

(词)清·张惠言

身与自云轻,飞过千山路未平。

窗里灯光窗外月,微明。

远梦模糊易得醒。

已有乱蛩鸣,听到西风又晤惊。

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

都作芭蕉送雨声。


1

(词)清·张惠言

鹧鸪飞上罗襦绣,银屏春向夗央透。

香袅鬓花风,玉钗胡蝶红。

柳丝千种碧,窈窕吴山色。

山色正如眉,销残春不知。


1

(词)清·张惠言

云重才寻翠,风轻已试香。

桃花好在柳初黄,和着三分飞絮,便轻狂。

旧迹莺能说,新愁水自长。

只须坐石莫流觞,若到三分薄醉,耐斜阳。


1

(词)清·张惠言

镇三年、看花一度,人生几回朝暮。

欢情容易愁中过,偏是愁人记取。

花深处,是往日、分红瞥翠曾游路。

旧时鸥鹭。

若问我凄凉,酒徒一散,寂寞委黄土。

百年事,休说重来非故,当时感慨何许!

尊前万柄新妆拥,明日乱红无数。

天也误,怎不许、清秋一例萎风雨。

问花无语。

但倚尽危阑,斜阳漠漠,独自下楼去。


1

(词)清·张惠言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

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

郎到断侨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

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

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1

(词)清·张惠言

风柳疏疏飐酒旗。

夕阳下尽月来时。

一般情绪少人知。

梦里镇长无觅处,晓来何苦又相思。

人间天上两空期。


1

(词)清·张惠言

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一丝丝、看他愁样。

软东风、暂禁着、柳花飞飏。却无端、催着桃花飘荡。

者心情付春雨绕遍天壤。一丝丝、看侬愁样。

是啼痕、染就了、万重烟障。问江南、芳草可还惆怅?


1

(词)清·张惠言

花非花,月非月。

难得开,容易缺。

眉痕锁梦压花情,心影当春看月出。


1

(词)清·张惠言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

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

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

输与池上夗央,日日阑前双瞑。


2

(词)清·张惠言

云暗还开,雨疏才歇,急水新涨潺潺。

竹篙轻快,随意度平滩。

树里几家村舍,壶觞暖、笑语阑姗。

溪声外,斜阳一片,无数是青山。

乡关回首处,青桡翠羽,玉管红檀。

怅天涯十载,旧梦都删。

却道年华似水,将归思、又逐惊湍。

浑无耐,丰溪千折,不到白云湾。

(词)清·张惠言

丰乐溪边,潜虬山畔,几年春色留人。

玉骢初到,长记拨红云。

便与桃花会约,花开处、来定千巡。

都相识,一花一态,一日一番春。

良辰如梦里,又教瞥见,玉辔琼茵。

想轻随(日耎)雾,娇逐芳尘。

只我天涯倦容,故乡杳、往事难论。

空惆怅,西风不管,一夜老江莼。


1

(词)清·张惠言

柳絮飞无力。

问东风、天涯吹送,几时才歇?

一片矫红辞花去,看有千番欹侧。

知多少、胭脂暗泣。

只有愁云凝不散,做丝丝、泪点还长绝。

春到此,亦轻别。

去年团扇长相亿,料新来、尊前难问,旧时明月。

沟水东西流到海,便有相逢时节。

又只恐、蓬莱路隔。

欲向东君深深诉。

怕春归、从此无消息,嘱燕燕,莫频说。


1

(词)清·张惠言

花意催春醒,和雨做成云性。

流杯不敢趁轻阴,游丝一缕,个是江南影。

无端燕子呼残病,说道春将尽。

出门却看芳草,青青放出垂杨径。


1

(词)清·张惠言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山侵溟渤。

迭嶂东还。

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弯弯。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

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

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1

(词)清·张惠言

西风幸未来庭院,秋心便劳深诉。

石井苔深,铜铺草浅,别有凄凉情绪。

流年暗数。

甚蛙嘿蝉瘖,任他风雨。

多谢殷勤,尊前特与说迟暮。

庾郎愁绝如此,便从今夜夜,相和悲语。

吟稳还惊,声孤易断,消受一秋凉露。

江南梦苦。

记雕笼携来,昼堂斗去。

快听雄鸣,为君拂衣舞。


2

(词)清·张惠言

柳绵吹尽,楼外旧愁如梦。

又镇日、门随雨闭,帘借烟笼。

却怕凭阑,相思无字问残红。

新阴绿处,几时轻逗,芳意千重。

玉勒俊游,从他幽独,不到山中。

况满地、浮英浪药,还做春容。

只有斜阳,年年识得换熏风。

春余心事,凭将杜宇,深诉花工。

(词)清·张惠言

绿云初破,浓点几枝红晕。

是万迭相思簇就,深卷愁痕。

试问东风,吹来还有旧春魂?

杜鹃啼罢,征鸿去尽,芳意谁论?

长记那时,美人初见,一样细裙。

便消受、朱幡深护,已耐南熏。

不恨凄凉,为君幽独又伤神。

黄梅时候,半天风雨,自倚孤村。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字皋文,号茗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少工为赋,尝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后学古文,取法于刘大櫆弟子王明甫。与恽敬同为“阳湖派”开创人。所作散文以简洁见长。又工词。论词反对浙西词派,主张“意内言外”,强调比兴讽谕,开创了常州词派。曾辑《词选》。清词至常州派出而体格一变,实受此选影响。所为词颇沉著,流于隐晦。治经学,深于《易》、《礼》。兼善篆书。有《茗柯文编》、《茗柯词》等。另编有《七十家赋钞》。

☚ 孙原湘   李汝珍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字皋文,号茗柯,初名一鸣,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著有《茗柯文》,词存四十六首。惠言为“常州词派”开山宗师,然初不以词为事业。其一生精力专注于经学与古文,于虞翻《易说》用力最勤,为“今经文派”大师之一,古文则与恽敬同创“阳湖派”。嘉庆二年与弟张琦同编《词选》,时为安徽歙县金榜家西席,本意乃供金家子弟作读本。惠言以学者眼光言词,在《词选序》中申述词旨有三:一、以“意内而言外”说为据,强调词“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二、“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力主比兴;三、推举“温庭筠最高”,以为“其言深美宏约”。道光十年(1830)张琦重刻《词选》后,其词旨遂成常州一派词学观之基石。惠言援引儒家诗教入词学,严正而不免迂阔,然其自作词不乏情韵,浑雅疏朗,无艰涩隐晦之弊。盖与其七上礼部试不售,怀才不遇,飘泊无依之经历有关,故托物写情,类多“寒士”凄苦之思。

☚ 邵葆祺   钱枚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初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即通《周易》大义,十四岁为童子师。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嘉庆六年,散馆,授翰林编修。少为词赋,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及壮又学韩愈、欧阳修。又尝辑《词选》,倡“微言大义”之说,推尊词体,开创常州词派。在骈文领域,与恽敬创立了阳湖派。其诗传世者不多,诗风近于韩愈,如《宜山令歌题杨右侯遗照》以错落句法与散文化诗句歌颂清官。著作极富,有《周易郑氏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易纬略义》三卷、《仪礼图》六卷、《茗柯文编》九卷。《清史列传》卷六九有传。

☚ 孙原湘   钱枚 ☛

张惠言1761—1802

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文学家、经学家。散文“阳湖派”开创者。“常州词派”开创者。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后改翰林院编修,卒于官。著有《茗柯文》五卷、《茗柯词》一卷。另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
索引:张惠言,皋文,茗柯;受经堂。

张惠言

张惠言

参见“美学”分部“张惠言”条。

☚ 纪昀   阮元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原名一鸣,字皋文,号茗柯,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散文创作为阳湖派之首,词作开常州一派。辑唐宋人词为《词选》。论词强调比兴寄托,所谓词“与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 于词中寻绎“缘情造端”“低回要眇之致”。选词讲究词作的现实意义,这在词坛浙派末流萎靡枯寂、无病呻吟之际,有疏凿词源,振聋发聩之功,惟索引过甚,开论词主观附会之风。著有《茗柯词》、《茗柯文编》等。

☚ 田同之   周济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清史稿》有传。原名一鸣,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少受《易》,即通大义,14岁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改翰林院编修。卒于官。张氏早年治经学,又攻骈文辞赋。以扬马为模式,力崇汉、魏治赋思想,自成清赋一大家。其文集存赋二十余篇,中有《黄山赋》、《游黄山赋》、《望江南花赋》体物写志,颇有古意,受到近代学者章太炎的赞誉。后受桐城派刘大櫆弟子王杓、钱伯垌之影响,与恽敬共为唐宋古文,合骈、散之长,创阳湖派。为文主张意内言外,风格旷达骏逸,恢宏奇丽。其词以比兴寄托为主,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晚年文学韩愈、欧阳修,其学深于《易》、《礼》,工篆、书。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词》,编有《七十家赋钞》等。

☚ 张养浩   张履祥 ☛

张惠言1761—1802年

字皋闻。江苏武进人。清代皖派著名学者, 精通经史小学, 尤专精于 《易》《礼》。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实录馆纂修官、翰林院编修。所著 《周易虞氏义》, 发明虞翻 《易注》的条例,解释其疑滞不通之外,更采诸家易说补其亡阙。他认为宋人杨复《仪礼图》不甚精确,便以郑注为主,兼采唐宋元人及同时诸儒之说, 重为图表,撰成 《仪礼图》。 这是他关于 《礼》 的代表作, 此外他还著有《周易郑荀义》、 《墨子经说解》、 《荀氏九家义》、 《消息》、 《易礼》、 《易事》等。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文学家、词人。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自幼家贫,勤奋好学。乾隆五十一年(1766)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后改编修。
他精通经史,尤精《易》、《礼》。研治汉人虞翻的易学。他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有《茗柯文编》、《茗柯词》,并选编唐宋两代四十四位词人的一百一十六首词为《词选》。为纠正朱彝尊“浙西词派”的内容狭窄寄兴不高的弊端,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提出词应有比兴寄托,“言内意外”,感物而发,“各有所归”的观点。虞翻说《易》,好以阴阳消息“依物取类,贯穿比附”(张惠言《周易虞氏义自序》),张惠言受此影响,论词亦有附会臆说。所为词虽有时意旨隐晦,但能并采众长,含蓄沉著,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早年致力作赋,曾拟司马相如、扬雄之作。其大赋学汉魏,小赋学六朝,《游黄山赋》、《黄山赋》是其大赋的代表作,《望江南花赋》是其小赋的代表作。《望江南花赋》虽为咏物之作,却能通过“望江南花”而道出思归之意,并以“望江南花”的“华不饰悦,香不越林,群不比标,偏不戾参”,正面表现出作者“那种不媚俗,不傲世的沉静的思想风格”(马积高《赋史》第十二章《明清赋》)。这与他的词论所推崇的艺术境界是一致的。

☚ 袁枚   六 赋籍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Zhang Huiyan

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仅一年,就患病而死。
张惠言是阳湖派古文和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少为辞赋,后写古文,取法刘大櫆弟子王明甫。后学韩愈、欧阳修。其文兼取骈文之长,风格俊逸,气格颇为笃茂。如《游黄山赋》、《词选序》、《上阮中丞书》等是突出代表。他的词作比散文成就更高。他反对浙派词的“清空”、“醇雅”,指出词应当“与赋之流同类而讽诵”(《词选序》),强调词的比兴含蓄,“意内言外”,使作品有所寄托,这些主张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张惠言词作不多,写得委婉盘旋,能微言寄讽,语言凝炼纯净,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木兰花慢〕《杨花》、〔风流子〕《出关见桃花》等,都是一时名作。由于过分强调比兴寄托,其词比较晦涩。
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

☚ 恽敬   李玉 ☛

张惠言1761—1802

清文学家、经学家。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深于《易》、《礼》。散文简洁,与恽敬同为“阳湖派”的开创者;又工词,深沉蕴藉,为“常州词派”创始人。有《茗柯文》五卷、《茗柯词》一卷,又编有《七十家赋钞》、《词选》。

茗柯文/茗柯文补编

☚ 烟霞万古楼文集   茗柯文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早年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刘大櫆弟子王杓、钱伯坰的影响,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之长,开创阳湖派。后来文学韩愈、欧阳修。其文章或恢宏奇丽,或温润朴健,卓然为一大家。又以词名,为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著有《茗柯文编》《茗柯词》等。

☚ 孙原湘   严可均 ☛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文学家,经学家。字皋文,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有《茗柯文编》、《茗柯词》等;又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等。工词,善古文。论词重比兴寄托,要求取法风骚,词风俊逸深沉,为“常州词派”开山。所作《水调歌头》五首,极受时人推重。古文学唐宋,以博雅称,与恽敬并为“阳湖派”领袖。

☚ 黄景仁   长生殿 ☛

张惠言1761~1802Zhang Huiyan

literator and schola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Mingke. Works: Selected Works of Mingke,etc.

张惠言1761—1802

清经学家、文学家。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年十四,为童子师。嘉庆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后改翰林院编修。精《周易》,通《仪礼》主郑康成。工词及散文。为常州词派创始人。又与恽敬同为古文中阳湖派之首。古文初学司马相如、扬雄,又仿韩愈、欧阳修。散文颇修洁。工篆书,很有名。有《茗柯文》五卷、《茗柯词》一卷及《周易虞氏义》、《说文谐声谱》多种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