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恨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恨水1895—1967

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景德镇,一说江西南昌。
著名作家。曾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主编,《南京日报》社长,北平《新民报》经理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理事,作协理事,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著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胭指泪》、《大江东去》、《五子登科》等小说百余部。
原名:心远
笔名:张恨水、恨水、二油、大雨、山樵、小记者、天柱、天柱山下人、天柱山樵、天柱峰旧客、不平、水、布衣、打油、打油词人、打油诗人、东方晦、旧友、旧燕(一说为归燕)、半油、半瓶、西来客、百忍、百忍后人、并剪、江南布衣、杏痕、报人、我、我亦潜山人、画足、画卒、於戏、油、重庆客、哀、哀梨、隋波、愁花恨水生、藏稗楼主
印章名:东郭文丐

张恨水

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张明明(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9年版233页,百
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239页
我的写作生涯
写作生涯回忆
张恨水研究资料
张恨水先生三十年(短评)
张恨水
张恨水
张占国 魏守忠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3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62页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715页
新华日报1945年5月16日
记张恨水
小说家张恨水二三事——访恨水先生大妹张其
范老人
天行
侯鸿绪等
申报1946年10月11日
羊城晚报1983年2月26日
从《八十一梦》想到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
我的同事张恨水
农伟雄
陈敬之
司马小
人民政协报1985年8月16日
*畅流1969年40卷7期
*大人月刊1971年16期,*艺文志1977年
146期
记章回小说作家张恨水
我的父亲张恨水(附录“恨水”名字的来源)
我的生活和创作(1—2)
上官傑
张明明
张恨水
*古今谈1975年124期
*明报月刊1976年11卷12期
*明报月刊1976年11卷12期—1977年
12卷1期,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0辑
第150页,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
第237页
谈张恨水
张恨水(1894—1967)
顾沛君
关国煊
*中外杂志1977年21卷2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175页
老大哥张恨水
忆恨水先生二三事
写作生涯回忆
我的创作生活
同船入川的张恨水——“往事与故人”之六
“我亦潜山人”和“恨水”
张恨水和他的《啼笑姻缘》
回忆父亲张恨水先生
张友鸾
张友鸾
张恨水
张恨水
黄尧
张明明
李恒
张晓水等
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1辑
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1辑
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1、2辑
集萃1981年3期
*传记文学1981年39卷3期
书林1981年6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2年1期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张恨水初探(上、下)
张恨水和他的作品
张恨水和他的小说
新闻战线上的“徽骆驼”
张恨水演戏
一个蹩脚的演员——张恨水与戏
张恨水及其三部畅销小说
从“待漏斋”到“北望斋”——张恨水在重庆
张恨水笔名的来由
张恨水与沈阳
张恨水作品系年(初稿)
张恨水年谱
鲁迅与张恨水
张恨水与新文学
张恨水其人其事
小说家张恨水的趣事
闲话张恨水(一——四)
张恨水
张友鸾
袁进
王士杰
上官缨
黄奇杰
章微
章微
道载文
萧威
马世德
杨志和
董康成
张占国 魏守忠
萧成
袁进
王紫平
王觉源
董康成
宗志文
新文学史料1982年1期
新文学论丛1982年3、4期
艺谭1982年3期
书林1982年3期
安徽新闻阵地1982年4期
戏剧界1982年5期
江城1982年8期
*大成1982年102期
龙门阵1983年1辑
俱乐部1983年2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2期
艺谭1983年3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3年5、6期
江城1983年6期
江淮论坛1984年4期
春秋1985年1期
*中外杂志1985年37卷1期
艺谭1985年1—4期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1辑第
131页
张恨水(三则)
张恨水
新闻界名人介绍:张恨水(1894—1967)
占国 守忠
李立明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119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69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73页
张恨水是怎样写《啼笑姻缘》的
张恨水与刘云若
回忆老友张恨水
回忆大哥张恨水
郑逸梅
徐铸成
张友鸾
张其范口述
艺坛百影第212页
旧闻杂忆第99页
安庆文史资料第4辑第86页
安庆文史资料第4辑第103页,安徽文史
资料选辑第8辑第243页
“恨水”的由来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255页
张恨水
张恨水(1894—1967)
我的小说过程
张恨水
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张恨水
坦荡荡斋
编纂组
张恨水
郑逸梅
左笑鸿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217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77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339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345页
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册)第594页

张恨水

张恨水评传
忆父亲张恨水先生
小说奇才张恨水
张恨水传
魂梦潜山:张恨水纪传
我和长篇连载
诗画闲忆张恨水
怎样评价张恨水?——张恨水学术讨论会简述
文人相敬的见证
斯人虽已没——关于张恨水的评价问题
张恨水生平及著作
张恨水的轶闻趣事
张恨水论
张恨水的历史地位与成就——张恨水学术研讨
会上的讨论
袁 进
张 伍
袁 进
闻 涛
张 正
张恨水
朱小平
郑炎贵
徐 迅
羽 军
华日精
王冠军
袁 进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403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440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225页
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288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54页
新民晚报1962年5月20日
华声报1986年6月27日
文学报1989年1月26日
新民晚报1993年11月27日
清明1986年2期
志苑1987年1期
名人传记1987年2期
江淮论坛1988年5期
文学评论1989年1期
张恨水和他的《夜深沉》
四度同舟共济、廿载办报情深——著名报人张
友鸾谈张恨水
柳 笛
张皖生整理
河北学刊1989年5期
志苑1990年4期
记忆中的张恨水先生(上、下)
言情大师——张恨水的爱情悲欢曲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现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学术研讨会在潜山召开
已故著名作家张恨水第二次张恨水学术研讨会
在潜山召开
刘肇霖
沈卫威
张 钰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燕都1990年5、6期
青春1990年8、9期
*传记文学1995年67卷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00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239页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张恨水(1895—1967)
张恨水笔耕不辍
张恨水(1895—1967)
李维民主编
沈立行
京 声 溪 泉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31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373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449页

张恨水1894——1967

原名心遠,筆名恨水、哀、梨、哀梨、我、油、大雨、並剪、歸燕、於戲、 畫卒、 半瓶、 逐客、 報人、 不平、杏痕、崇公道、藏稗樓主、愁花恨水生、天柱山下、天柱峰旧客、我亦潛山人,祖籍安徽潛山,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生於江西上饒。13歲赴南昌讀經馆,旋入南昌甲種农業學校、蘇州墾植專門學校,後因學校被封,与陳大悲等從事話劇活动。24歲任蕪湖《皖江日報》编輯。1919年任北京《益世報》编輯兼上海《申報》駐京記者,旋调任天津《益世報》記者,一度任《世界通訊社》编輯。1924年任北京《世界晚報》副刊《夜光》编輯。1925年2月,兼《世界日報》 副刊 《明珠》 主编。1931年任華美美術專門學校校長。1936年任上海《立報》副刊《花果山》主编,後赴南京,創辦《南京人報》,自任社長。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南京人報》停刊,赴重慶主《新民報》筆政。抗战勝利後回北平,任《新民報》北平版经理。195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員。1967年2月1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3歲。著有《啼笑因缘》、《秦淮歌女》、《虎賁將軍》、《凤求凰》、《天上人间》、《春去花殘》、《孔雀東南飛》、《满江红》、《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5

(词)当代·张恨水

嫩草春绵地,夕阳碎玉天。

行来唤艇画波前。

爱弄倚人双桨入波圆。

坐久凉生骨,飘思水上仙。

诗魂招处白云边。

只见明湖静止月西偏。

(词)当代·张恨水

高阔风烟隐,回廊宝带弯。

悄来东路看南山。

独个行来小鸟不知远。

摘柳穿三径,随花路一湾。

眼前桥隔两湖船。

人去回林紧抱水云天。

(词)当代·张恨水

淡月寒庭树,微风响女萝。

碧栏杆外晚凉多。

偏是夜深贪着看银河。

诗思侵人骨,闲愁搅睡魔。

玉阶久立觉凉么。

应是苍苔冰透小蛮靴。

(词)当代·张恨水

破碎珊瑚网,低徊玳瑁钗。

席中虚有合欢杯。

竹影依稀不见可人来。

红豆天丝断,落花玉树埋。

空思合镜梦边回。

尽管盆梅胜雪雪成堆。

(词)当代·张恨水

红杏腮堆艳,青丝发乱飘。

亭亭壁像未能招。

静默无言独立度花朝。

嬉笑嘲双影,狂欢闹半宵。

醒来却听远邻箫。

无奈黄泉寥落画图遥。


2

(词)当代·张恨水

夜色似秋水,独坐卷帘看。

一丝木樨香味,酿作满庭寒。

未改书生积习,还把吟肩高耸,敲韵遍疏栏。

百年几今夕,单待月光残。

拔长剑,作狂舞,转阑珊。

迟我十年贫贱,今已读书难。

便算临流击楫,只怕长沙雪泪,空叹好河山。

飘泊更何恨,惭愧一儒冠。

(词)当代·张恨水

秋风似老友,送爽到吾家。

呼僮焚香扫地,四壁卷窗纱。

添得半窗幽影,罗列一丛红翠,开遍海棠花。

不饮亦如醉,栏外夕阳斜。

黄昏近,人语寂,旅情奢。

晚鸿天半飞去,突破古城霞。

正是驻军奏凯,引得男儿鼓舞,郭外起胡笳。

我欲招明月,寻梦到天涯。


19

(词)当代·张恨水

不能寐,此夜太凄凉。

残月窥人菱镜破,寒风送客柳丝黄。

梦入水云乡。

(词)当代·张恨水

归来燕,何处觅秦淮。

画舫笙歌桃叶渡,西风残照雨花台。

今古一低回。

(词)当代·张恨水

儒雅信,珍重隔仙凡。

好句西风黄仲则,无人能识碧罗衫。

除是故人函。

(词)当代·张恨水

帘外月,破碎入帘来。

人影花痕都不似,诗愁酒病两疑猜。

频梦合欢鞋。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飘荡万人家。

江水拂天城影小,晓星沉野月痕斜。

归路白云遮。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大将太平常。

谮告六师谋夜遁,忍抛百姓殉城亡。

痛哭说京防。

(词)当代·张恨水

帘外月,消瘦夜凄凄。

十里槐花残雪坠,一天凉意乳鸦啼。

夜静凤城西。

(词)当代·张恨水

拂户出,瘦竹两三竿。

银烛移墙留影淡,青枝似我隔衣寒。

终夜随人看。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远近淡烟低。

天堑关山云塞路,暮江垂柳雾沉堤。

极目板桥西。

(词)当代·张恨水

帘外月,眉样玉沟斜。

断梦犹疑归去路,嫩寒时袭碧窗纱。

人影落灯花。

(词)当代·张恨水

帘外月,无恙玉钩斜。

断雁欲迷江上路,秋坟犹唱后庭花。

王气落谁家。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满屋是藤花。

柳下行来穿白露,舟中归去映流霞。

门外子江斜。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江水白云天。

几点归帆斜岸外,一行去雁暮烟前。

杨柳画堤边。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浩浩大江东。

蹄踏泥浆轻马背,船行两阵半帆风。

人在水烟中。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烟水望南楼。

万树烟迷三日雨,大街灯黯满城秋。

风月夜窗幽。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入寇说偏师。

纵火楼台烟雾乱,杀人城野血花飞。

此恨万难移。

(词)当代·张恨水

帘外月,如雪照东墙。

永巷四更人语寂,绿阴三面枣花香。

无限夜凄凉。

(词)当代·张恨水

序:日寇西来,举家南京乡居。居系水村,一片水田,十里长堤。遥见蒋山青青一抹。日机不来,沿子江缓步,则见杨柳成林,江波浪平。吾家所居,是前临水塘,后辟菜圃,村树摇风,壁花豆棚间,颇多乐趣。词以记之。(8月1日)

江南忆,十里蓼花沟。

问路无多逢翠袖,含娇欲语弄清流。

风送小菱舟。

(词)当代·张恨水

江南忆,日午纳凉时。

万户塘西人把钓,启窗花落客敲棋。

轻过竹阴移。


16

(词)当代·张恨水

枣树花香四月深。

小窗开向古槐阴。

垂帘人去午沉沉。

老屋闲时堪学佛,春衣典后倦登临。

为渠憔悴到如今。

(词)当代·张恨水

大半闲情恋夕晖。

当年张绪景全非。

笑啼不是只填词。

席上笙歌今夜梦,眼前花事暮春泥。

老天犹遣子规啼。

(词)当代·张恨水

海外人疑是老儒。

少年豪气想萧疏。

再休风雨病相如。

浊酒化为知己泪,新诗吟作绝交书。

解人虽有不如无。

(词)当代·张恨水

无语微风立小廊。

蔷薇花谢伴斜阳。

可怜人逝问垂杨。

含笑传杯茶味苦,闲看染指粉痕香。

于今空道不寻常。

(词)当代·张恨水

豆蔻年龄十六时。

向人纤斗小腰枝。

杨枝弱瘦任风吹。

空竹斜抛红袖拂,绣帘勿乱绿丝垂。

友人狂笑学西施。

(词)当代·张恨水

此日江南豆叶黄。

邻家麦饭隔篱香。

支颐端坐忆江乡。

小病恰逢花又落,贪眠不觉日初长。

抛书闲看燕归梁。

(词)当代·张恨水

欲道升平一语难。

樽前何况是阳关。

隔帘人去影姗姗。

古调不须悲白雪,风尘无处觅黄衫。

千秋难铲恨如山。

(词)当代·张恨水

丁字帘钩亚字栏。

绿槐低处屋三间。

闭门空让一春闲。

金兽一双焚瑞脑,锦屏十幅画春山。

摊书相对美人看。

(词)当代·张恨水

一抹荒烟黯两堤。

黄河远去日沉西。

可堪孤鹤向南飞。

别后人民浑不似,归来城郭已全非。

大明湖畔柳凄凄。

(词)当代·张恨水

月朗如梳步小楼。

一弯春叶大帘钩。

银河风动也如秋。

烧尽沉檀嫌夜短,闲调脂粉指纹柔。

一声鸡唱晓窗幽。

(词)当代·张恨水

寂寞隋宫夕照西。

晚来惟有夜乌啼。

可怜十里白沙堤。

金粉河山人去后,玉关消息雁来时。

不堪更唱渭城诗。

(词)当代·张恨水

静对瓶花坐小窗。

垂帘留住半炉香。

小词初写两三行。

客里自然多感慨,年华不敢细思量。

枣花香里又端阳。

(词)当代·张恨水

日暮悲风过古丘。

断桥无路水西流。

城南春去便如秋。

几树白杨飞蝙蝠,一堆青草卧骷髅。

人生到此转难愁。

(词)当代·张恨水

一缕茶烟度短屏。

隔屏人坐悄无声。

焚香闲校法华径⑴悟得石头真解事,不须莺语苦叮咛。

生涯早是淡如僧。

(词)当代·张恨水

无恙家山碧四围。

故宫紫燕出城飞。

风前笳鼓吊斜晖。

流水一湾人半渡,鹧鸪犹在柳边啼。

人生无奈是将离。

(词)当代·张恨水

自把琅环当百城。

浪书尘事遣浮生。

从来小技易成名。

莫道聪明能误我,误人正是半聪明。

琴书为我也飘零。


10

(词)当代·张恨水

纱窗透冷明灯暗,隐约初更。

似客敲门。

风动飞檐落叶声。

月儿半露残钲样,孤雁惊鸣。

人影微行。

掀起江南剩水情。

(词)当代·张恨水

琴书漂泊干戈际,有恨填词。

恨也谁知。

又是荼蘼半谢时。

不明何时愁浸骨,梦也如痴。

醒也如痴。

爱唱秦淮夜泊诗。

(词)当代·张恨水

此中辛苦谁能道,姓字都非。

踪迹还稀。

看了桃花似梦归。

从今怕过湖边路,杨柳依依。

燕子飞飞。

不见香车见夕晖。

(词)当代·张恨水

家住深巷无人到,树寄青青。

花缀亭亭。

深夜微闻桂子馨。

书窗记得娇模样,一树青青。

一样亭亭。

梦里山河隔画屏。

(词)当代·张恨水

英雄不作寻常死,死也惊人。

死也惊人。

君看南朝尚有人。

庭槐叶叶都南向,解得谁人。

解得谁人。

独立空庭忆古人。

(词)当代·张恨水

文章自赏成珠玉,日暮云平。

气结冰情。

试听长江扑浪声。

谁知覆碚泥沙是,慢剔灵根。

细认潮痕。

流出空山不见人。

(词)当代·张恨水

东风处处鸣笳鼓,胡马江关。

夕照河山。

忍向天涯又倚栏。

喃喃负手将谁语,哭也无干。

歌也无端。

填出新词自己看。

(词)当代·张恨水

因缘千古无凭据,流水空山。

天上人间。

为道相逢一字难。

真成薄幸何须说,楼上灯阑。

马上霜寒。

一样背人泪暗弹。

(词)当代·张恨水

知音三个都消歇,一个归休。

一个飘流。

一个青山骨未收。

喜君正是知音者,且共登楼。

买酒浇愁。

怕有离时在后头。

(词)当代·张恨水

鹧鸪一唱肠堪断,风雨飘飘。

归路迢迢。

有个盈盈阻谢桥。

而今浪说当时错,垂柳楼高。

弱水仙遥。

苦向东风问小乔。


5

(词)当代·张恨水

呜咽清波出御沟。

春明杨柳减风流。

一样天涯怨摇落,莫登楼。

红叶不禁风雨恶,黄花相向暮云愁。

欲诉相思谁解得,不如休。

(词)当代·张恨水

双袖郎当染泪波。

人间亦自有天河。

今夜露凉新月瘦,肯来么。

千古难偿儿女债,一生偏是别离多。

修到神仙犹有恨,奈情何。

(词)当代·张恨水

一水迢迢夜气寒。

窥人眉月恰初弯。

云鬓欲蓬罗袂冷,尚依栏。

博得千秋今夜泪,果然天上胜人间。

明岁双星应笑我,与谁看。

(词)当代·张恨水

玉露泠泠夜可怜。

藕花香里月如烟。

一段离愁无着处,抱琴眠。

便在眼前犹是梦,不堪梦里更疑仙。

天上人间同怅望,又今年。

(词)当代·张恨水

断雨飘风燕子斜。

清凄时节去京华。

明日骄骢驻何处,白云遮。

残梦初回杨柳举,秋魂遥寄海棠花。

留得断肠人一个,在天涯。


6

(词)当代·张恨水

十载风尘书剑倦,飘零还爱湖山。

不辞辛苦换征衫。

鸡鸣天夜半,风雪渡榆关。

未必诸侯称上客,清狂未改儒酸。

将军原当布衣看。

敢扪王猛虱,愿奋祖生鞭。

(词)当代·张恨水

错落玉环才一束,磁瓶供上书旁。

玲珑仙子淡衣裳。

灯华不见影,风过只飞香。

独立亭亭娇座右,柔枝细瓣堆霜。

粉浓匀扑晚来妆。

静观怜月冷,有梦觉窗凉。

(词)当代·张恨水

眉样初斜墙外月,凄凉旧落黄昏。

疏帘垂地寂无人。

落花初满径,野竹自迎门。

窗里静眠人一个,枕边乱发如云。

叫伊底事不消魂。

焚香薰病榻,掩镜却愁颦。

(词)当代·张恨水

自古多情原是恨,相思写满红笺。

姓名未注有情天。

莺花前日梦,文字再生缘。

莫怪痴禽精力尽,迢迢弱水三千。

泪珠还与一年年。

愿教天上月,莫向两家圆。

(词)当代·张恨水

寒食清明都过了,又还杨柳依依。

绿荫一片乱莺啼。

马嘶芳草外,人在画桥西。

莫向斜阳温旧梦,不如燕子能飞。

倚栏犹惜絮沾泥。

临风双袖湿,一曲白铜鞮。

(词)当代·张恨水

寂寞书窗无别物,凄然两朵黄花。

青铜盆钵植流霞。

攀枝无一语,相对影横斜。

日弄断章四五课,窗帷不卷吾家。

闲来唯谱浣溪沙。

出言豪气尽,如梦水生涯。


2

(词)当代·张恨水

杨柳一片无情碧。楝花风后无消息。

却有病恹恹。镇日垂翠帘。

帘外春梦幻。除是流莺唤。

唤也不能归。落花吹作泥。

(词)当代·张恨水

美人第四桥边住。游骢小红楼前去。

楼上不开窗。落花楼外忙。

日斜风定后。不语凭栏久。

怎地不销魂。垂杨绿到门。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小说家。原名心远。安徽潜山人。1916年,任芜湖《皖江日报》总编辑。1919年到北京任《世界日报》编辑,发表章回小说《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1929年发表《啼笑因缘》,对封建军阀的罪恶生活有所暴露,情节曲折复杂,语言生动流畅,是其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又创作《夜深沉》《落霞孤鹜》等。“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写国难小说,有《弯弓集》《水浒别传》《东北四连长》等。1935年任南京人报社社长。抗战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不少反映抗战的作品,有《巷战之夜》等。1939年后发表讽刺小说《八十一梦》和长篇《牛马走》,是抨击国统区重庆黑暗社会的两部力作。抗战胜利前后的作品有《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新中国成立后创作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磨镜记》《天河配》等。他的一生写作了100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

☚ 林语堂   邹韬奋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4.24—1967.2.13

原各张心远。笔名有哀梨、归燕、崇公道等。安徽潜山人,出生于江西广信。少年时代酷爱中国旧小说,后来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16岁时因父亲病故,由江西迁返安徽,后考入蒙藏垦殖专门学校,不久辍学,遂与陈大悲等从事话剧活动。一度靠卖药为生。后入芜湖《皖江日报》任职。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响应,在芜湖参加活动。这期间,他开始正式从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大都为言情小说,如《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等,也有讽刺小说,如《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等。还有在《皖江日报》连载长篇小说《皖江潮》。1919年去北平后,先后任《益世报》、《世界晚报》编辑。他早期的代表作品《春明外史》于1924年在《世界晚报》上开始连载。作品以章回小说体形式,揭示中上层社会生活里的黑暗和矛盾,艺术上颇有可取之处。因其为旧章回体小说开拓了新路,遂引起文坛的注意。1925年又在《世界日报》上发表长篇连载小说《金粉世家》和《新斩鬼传》等。《金粉世家》以其悲欢离合、儿女情长的故事情节,引起社会上一定的反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从此他的小说创作,在数量上日益增加,往往同时在几家报纸上连载几部长篇小说。1930年起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啼笑因缘》开始在《新闻报》上连载。作品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社会上还未被新文学作家注意的某些生活层次,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反映社会面广阔,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情节曲折动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和电影。九·一八事变后,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的创作中得到明显的反映,1931年后发表的《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杨柳青青》)、《啼笑因缘续集》、《鼓角声中》等,都反映出他创作思想上新的转变。抗战时期,他的思想进一步趋于激进,发表了一批有关抗日的小说,如《潜山血》、《大江东去》、《水浒新传》等。还写了他后期的代表作品《八十一梦》,揭露了大后方官僚和富豪们的荒淫无耻、贪污腐败的生活,曾获得进步文艺界的普遍好评。这时期他还发表了《傲霜花》等一批小说,以及杂文集《上下古今谈》等。抗战胜利后,他在北平办《新民报》。但主要仍从事小说创作,如《五子登科》、《巴山夜雨》、《纸醉金迷》等,都以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为题材。这些作品常有较多的社会政治色彩,艺术上略嫌粗糙。建国后,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传》等一批历史题材的小说。他是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写了一百余部小说,约三千余万字,还有一部分杂文等作品。他的创作从初期的鸳鸯蝴蝶派倾向,后来逐渐向进步的现实主义转化,反映出他思想的转变。他的作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曾在一部分读者群里有着广泛的影响。

☚ 张秋虫   张闻天 ☛

张恨水

 安徽潜山人,生于江西南昌。原名心远,笔名恨水。少年时代即从事文学创作。1918年起,从事新闻事业三十年。历任芜湖《皖江日报》总编辑、《南京人报》社长、重庆《新民报》主笔、北平《新民报》经理等职。建国后,曾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文化部顾问。1967年2月在北京逝世。工诗词,善小品,尤擅章回小说,着重反映市民阶层悲欢离合,倡导“同情弱小、反抗强暴”。所著《啼笑姻缘》、《八十一梦》蜚声文坛,名噪一时。另有《金粉世家》、《魍魉世界》、《五子登科》、《水浒新传》等。
张恨水

204 张恨水1895—1967

著名报纸副刊编辑、报刊连载小说作家。原名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上饶。1919年开始新闻工作,曾任芜湖《晚江报》总编辑; 北京《益世报》、天津《益世报》、芜湖《工商日报》编辑、记者,北平《世界日报》、《朝报》总编辑;北平《新民报》经理。担任过许多报纸副刊的主编,其中有:北平《世界晚报·夜光》、《世界日报·明珠》、上海《立报·花果山》、重庆《新民报·战鼓》、北平《新民报·北海》等。1936年,独资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任社长,从1919年起,编余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到1963年,先后在全国各地30多家报纸上发表长篇小说将近百部,成为我国现代最为多产的报刊长篇连载小说作家。小说主要有《啼笑姻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等。195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 邹韬奋   郁达夫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Zhang Henshui

现代通俗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1895年4月24日出生于江西。青少年时期主要在江西读私塾。他自幼喜读古典章回小说和传统戏曲作品,对通俗小说创作发生了兴趣。19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江南一带流浪,并开始发表一些文言和白话的章回小说。1919年,他到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先在《益世报》做校对,后在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做编辑。后又被邀为《世界晚报》副刊《夜光》的主编。在新闻界工作期间,了解了不少社会情况。
1924年,他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上连载;受到读者欢迎。1926年又在《世界日报》上发表了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同样受到欢迎。《春明外史》以主人公杨杏园的恋爱史为贯串情节,承袭近代谴责小说的结构手段,对军阀显贵的腐朽龌龊的生活进行了某些揭露。《金粉世家》则重在暴露豪门贵族的荒淫生活,谴责其“纨袴子弟”是寄生虫和败家子。作品情节轻松热闹,又富有感伤情调,很能引起读者兴趣。
1929年,长篇小说《啼笑姻缘》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标志着张恨水创作的黄金时期的到来。小说通过一个多角恋爱故事的描叙,赞扬了富户少爷樊家树的仁义谦和,表彰了关氏父女的行侠仗义,谴责了军阀武夫刘德柱的蛮横霸道,揭示了沈凤喜一家的小市民心理。作品既承袭了崇尚侠义的传统思想,又打破了结局皆大欢喜的旧套,既融传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传奇为一炉,又吸收了近代小说重视性格塑造、心理刻画的新手法。因此小说能够赢得各种欣赏习惯的读者的爱好,发表后曾风行一时,还被改编为戏剧、评弹并摄制成影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恨水创作的较有影响的小说是《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八十一梦》以梦幻形式和谴责小说的笔法,对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大后方官绅的颓败生活,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是大后方销路最好的一部书。随后的《五子登科》也是一部抨击国民党达官要员贪婪荒淫的讽刺小说。抗战期间,张恨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战结束后,张恨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兼编《北海》副刊。1948年辞去《新民报》职务。1949年突患中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被聘为文化部顾问。虽继续创作,但因健康原因成就不大。1967年在京逝世。他一生创作小说计有一百余部,近3000万言。

☚ 黄谷柳   吴组缃 ☛
张恨水

张恨水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5年,卒于1967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1916年,张恨水任《皖江日报》编辑,并开始了他的文学写作生涯。1918年,张恨水来到北平,担任《益世报》编辑。1924年,担任《世界日报》记者兼编辑。1925年以后,张恨水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他一生共创作有120多部长篇小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银汉双星》、《啼笑姻缘》、《夜深沉》、《落霞孤鹜》、《热血之花》、《大江东去》、《纸醉金迷》、《八十一梦》、《五子登科》、《魍魉世界》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恨水曾先后担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这一时期张恨水改编了历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张恨水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言情小说更是家喻户晓,近年来又将他的《啼笑姻缘》等作品搬上电视屏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张天翼   郑振铎 ☛

张恨水1895—1967

作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在其50年创作生涯里,发表和出版过长中篇小说120余部。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夜深沉》、《八十一梦》等。其作品多取材于都市市民生活,以章回体形式,讽刺社会现实。在现代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内是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章回小说家。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现代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出生于江西。自幼喜爱古典章回小说和传统戏曲作品,也受林纾翻译小说影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19岁时,离家出走,在上海参加了陈大悲组织的话剧团。1916年任安徽芜湖《皖江日报》编辑,1919年到北京,历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并且发表了大量的章回小说,其中著名的有《春明外史》,以从事新闻的耳闻目睹,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个横断面,对社会的腐朽进行揭露。其后又有代表作《金粉世家》和《啼笑姻缘》,很适合于普遍市民阶层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曾风行一时。《金粉世家》描写的是北伐前北京金姓内阁总理的繁华绮丽的大家族的兴衰史。《啼笑姻缘》的内容是以主人公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他的小说通俗流畅、文字浅显,既情节曲折,又描写生动,读者面非常广泛。1936年在南京任《南京人报》社长。抗战开始后前往重庆,1938年任《新民报》编辑。抗战期间写有《鼓角声中》、《虎贲中郎》等小说。他在努力从事“国难小说”创作的同时,致力于社会讽刺小说的创作,《八十一梦》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以梦幻的手法讽刺了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大后方官绅的纸醉金迷的颓败生活。又有《五子登科》,揭露了国民党接收大员不择手段搜刮“金子、房子、女子、车子和条子”的行径。其它还有《魍魉世界》、《满江红》等。其时,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抗战胜利后,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兼编副刊《北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顾问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理事,并继续文学创作,改编了许多民间故事和古典名著。一生创作的小说达百部。

☚ 叶绍钧   林语堂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原名心远,笔名恨水。潜山县岭头乡人,生于江西广信。1910年入南昌大同小学堂,次年考进南昌甲种农业学校。1913年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开始试写小说。后学校解散,回到潜山。1918年经朋友荐任芜湖《皖江报》总编,给《皖江报》写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皖江潮》。 “五四”时到北京,任《益世报》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并为该报撰写长篇连载小说《春明外史》,同时给《益世报》、《晨报》写小说《京尘幻影录》、《天上人间》。1925年开始写《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名声鹊起。1929年开始为上海《新闻报》撰写《啼笑姻缘》,轰动一时。“九一八”事变后,写作《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等抗战小说。1935年任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编辑。次年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任社长兼编副刊《南华经》,为该报写《鼓角声中》和《中原豪侠传》。同时为上海《新闻报》写《夜深沉》,为《申报》写《换巢鸾凤》,为《晶报》写《锦片前程》等。南京沦陷后到重庆,在《新民报》编副刊《最后关头》,并为《上下古今谈》专栏写散文。抗战期间,写作近30部小说,其中以《八十一梦》为代表。1946年春回北平,任《新民报》北平版经理,兼编《北海》副刊。1947年写《五子登科》。至1950年共写中长篇小说14部,先后在北平和上海报纸上连载。1950年后被聘为文化部顾问。1959年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根据民间传说改写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秋江》、《孔雀东南飞》等,还应中国新闻社之约写了《重起绿波》、《男女平等》、《凤求凰》等小说。后因病在北京去世。

☚ 储琢轩   李森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原名心远。潜山县人。1919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不久去北京,先后担任《益世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副刊编辑,并写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多种小说。1929年因发表长篇小说《啼笑姻缘》而闻名于世。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家入川参加《新民报》工作,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魍魉世界》、《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1949年后,被聘为文化部顾问,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历史题材的小说和游记。1959年病重辍笔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写了大量散文、诗词和其他形式的作品。1967年病逝于北京。

☚ 戴戟   吴绍青 ☛
张恨水

张恨水

张恨水 (1895—1967),中国文学家。原名张必远。安徽潜山人。1919年到北京从事新闻工作,1924年任 《世界日报》记者。1935年办 《南京人报》。抗战爆发后,到重庆加入 《新民报》,抗战结束后,任北平 《新民报》 总经理兼编副刊 《北海》。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言情小说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巷战之夜》 和 《八十一梦》 等,从事创作近50年,计有中长篇小说近100余部,杂文近500篇,还有大量诗词。建国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张恨水选集》 (6册)。

☚ 叶圣陶   林语堂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现代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县一小官吏家庭。青少年时期受鸳鸯蝴蝶派影响,1913年开始写作章回体小说。代表作《金粉世家》(1926)和《啼笑因缘》(1929),分别描写北京豪门权贵的腐败堕落和知识分子与平民少女的多角恋爱故事,在市民阶层颇多读者。“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摆脱鸳鸯蝴蝶派影响,作品的思想性明显增强,创作了又一代表作《八十一梦》(1939),以梦的形式和辛辣的讽刺笔调抨击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解放后仍有作品问世。

☚ 林语堂   茅盾 ☛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著名的报刊连载小说作家、报纸副刊编辑。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上铙。青年时代曾就学于南昌甲种农业学校,苏州垦殖学校。1919年投身于新闻界,任芜湖《皖江报》总编辑、北京《益世报》的助理编辑、天津《益世报》和芜湖《工商日报》的驻京记者。后来转入成舍我的《世界日报》报系工作,主编北平《世界日报》的副刊《明珠》、《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参加南京《新民报》报系工作。辗转于南京、重庆、北平,主编《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重庆《新民报》副刊“战鼓”,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并任北平《新民报》社长,是《新民报》集团的主要干部之一。从1919年起,就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先后在京、沪、宁、汉、渝、昆、并、沈、港等地三十多家报纸上,发表长篇小说近百部。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195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2月15日病逝于北京

☚ 张季鸾   张蕴和 ☛

张恨水1895~1967Zhang Henshui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born in Anhui,he became an editor in 1918 and then started writing. Work: Fate in Tears and Laughter,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