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广定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广定女 张广定女东汉志怪小说。陈寔撰。原载《异闻记》,见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引文,唐李亢《独异志》卷下亦引。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亦载录。记载汉末一则民间传闻:张广定夫妇,因遭战乱而欲逃避他乡;但有女四岁,自不能步涉,父母又不能把她放在筐里挑走或背去,于是就将她丢弃在一个古冢中。三年以后,张氏夫妻归来,欲收冢中所弃女儿之骨更殡埋之,往视,竟发现女儿还活着,并还认识父母。问她,才知她原来是仿效冢中乌龟的呼吸而活下来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人民流亡,抛妻离子的悲惨情景,揭露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祸患和不幸。东汉末年,战乱使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颠沛失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诗),饿殍遍野,百姓抛儿弃女、家破人亡已成一种社会现象。张广定弃幼女,就是汉末人民所受痛苦的典型明证。乱世出奇事。张广定抛弃亲女于古冢中,三年后竟然不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张女仿效龟息而“转不复饥”所致。这里虚构了“女以效龟息得不死”的情节,使作品颇带传奇色彩,意趣浓重。从艺术效果上看,写“效龟息得不死”的虚笔,比“死留尸骨”的实笔更能暴露战乱的灾难。可以想见,张广定夫妇在战乱后面对生女,而回忆弃女,痛定思痛,酸辣苦甜,心里难道好受?小说如此描写,确实见出作者艺术手段之高。当然作品写“效龟息不死”与汉代迷信说法有关。在汉代,神仙方术和谶纬迷信盛行,人们求长生,信迷信,认为万物有灵。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乌龟是“四灵”之一,可以长寿。张女效龟息得生,就迎合了这种迷信倾向。此篇所记录之事,又载《幽明录》(《御览》卷五五九有引)。《博物志》卷十亦载有类似故事,是人堕深涧中,无出路而学龟息得生之事。可能由此则故事演化而来。苏东坡《和读山海经十三首》(见《东坡先生诗集注》卷三十一)云:“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即咏此事。《东坡志林》卷三《冢中弃儿吸蟾气》亦演其事,唯易龟为蟾耳。 ☚ 异闻记 佚名氏 ☛ 张广定女 张广定女中国古代神话。清孙星衍校正本《抱朴子内篇》引陈仲弓《异闻记》:“郡人张广定者,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冢,上巅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缒之,下此女于冢中,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 ☚ 张奋宅 张氏少女 ☛ 张广定女陈寔所作的《异闻记》属杂记体志怪,与以前的志怪小说不同,它不是用史传形式记录人物的事迹,也有别于地理博物体志怪记载山川动植物及远国异民传说,而是杂记今古各种异怪故事,“是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和创新,在题材和手法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因而一经出现便成为志怪的主要形式。”(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异闻记》现已散佚,鲁迅先生从古籍中辑出两篇,《张广定女》便是其中之一,因而,它便成为《异闻记》的重要传世之作,反映了《异闻记》的风格和特点。 《张广定女》写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件怪事:张广定夫妇为避战乱,将女儿丢弃在一个古冢中,三年后归来,却发现女儿出人意料地活着,原来她是仿效乌龟的呼吸而活下来的。 是否真有其事,现已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它记载的是当时的民间传闻,并加进了许多想象成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可看出这个故事得以流传的端倪。汉代,神仙方术和谶纬迷信盛行,人们求长生,信迷信,认为万物有灵。自古以来,乌龟就被认为是四灵之一,传说张女效龟息得生,与这种说法有关。这个传闻既迎合了古代的迷信说法,又顺应了当时的求长生不老之风,因而流传于世,并且对后世也有影响。苏东坡的诗《和读山海经十二首》:“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思怜。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所咏的就是这个故事。 同时,将这一奇闻异事放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又可窥见东汉末年的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小说一开头就交待了事情的原委:“郡人张广定者,遭乱避地。”战乱使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流离失所,而张广定尤为不幸,他的女儿年方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又怎能忍受颠沛之苦?百般无奈,张广定决定将孩子遗弃,夫妇俩自走他乡。作父母的不得不抛弃自己的亲骨肉,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为凄惨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当时的乱离状况。曹操曾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果说这一诗句是对东汉末年乱世的形象描述,那么张广定弃女之事就是人民所受痛若的明证。饿殍遍野,百姓家破人亡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乱世多怪事,这就是张女传奇的特殊背景。在决定弃女之时,张广定的内心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只要有一点办法,他也不会抛弃自己的女儿,又怎能忍心让女儿死后,尸骨暴露而无人收敛呢!他终于为女儿找到了“安息之所”——一个古冢。张广定将女儿安置在古冢中,安置的办法,小说中叙述是详尽的:“以器盛缒之”、“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虽然死亡的命运难以逃脱,但是,哪怕女儿能多活一天,也是父母之所愿,这里,既活现出张氏夫妇对女儿的爱心,又造设悬念,为后文留下伏笔。 三年后,世事终于平定,张广定得以返乡,去收拾女儿的尸骨,准备将其厚葬。然而,女儿仍然坐在冢中,仍然认识自己的父母,并且显得非常高兴。简直是太出乎意料了,莫非是女儿鬼魂吗?这一段描写非常生动自然,在读者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女儿见到久别的父母满心欢喜,而父母见可怜的女儿仍然活着,却无比惊诧,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确信张女没有死时,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说通过张氏夫妇与女儿间的一问一答,使真相大白:张女因仿效乌龟呼吸而不饥饿,因父母所留衣被而免于寒冷。而那个大龟竟也还在,证实了张女的话,使疑虑顿然冰释。令人在为张广定庆幸的同时,不禁对此事称奇。那么以后呢?张女能够适应人间的生活吗?小说简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女出食谷,初小腹痛,呕逆,久许乃习。” 这篇小说具有较明显的叙事特点,结构完整,丝丝入扣,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这篇小说与以前的小说有所不同,以前的小说文人气较浓,文字绮丽、雅致,而这篇则较为朴实,文字也较为平白。另一方面,它以当时的民间传闻为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跳出了志怪小说以神仙、帝王传说为题材的俗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