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宪?—1142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部将。绍兴四年(1134年),跟随岳飞破伪齐军,收复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绍兴十年(1140年)进军中原,在颍昌(今河南许昌东)、临颍(今河南临颍县)等地,连败金兵。次年,秦桧指使王俊诬告宪谋反并为飞设计收回兵权,借此捕宪下狱。他在狱中受尽酷刑,拷掠几死,但终不屈服。后与岳飞岳云同遭杀害。 张宪张宪(奉系) 北洋军阀史稿第422页 张宪(?—1311)宋末元初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人,原籍开封(今属河南)。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以宋谢太后、福王财产及宰相贾似道、将军刘坚等田地,立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任副总管。 张宪 张宪1320?—1373?字思廉,家于玉笥山,因号玉笥生。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负才自放,曾游京师,不遇而还。张士诚占领平江,接受元王朝的太尉官职后,辟张宪为太尉府参谋,后迁枢密院都事。张士诚败亡后,宪改变姓名,逃亡杭州。当其薄游四方时,自誓不娶、不归故里,晚年寄食杭州报国寺以终。曾师事杨维桢,古乐府得杨维桢之体。杨维桢评其诗云:“吾用三体咏史,古乐府不易到,吾门惟张宪能之。”又云:“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馀人,求其似宪及吴下袁华辈者,不能十人。”(见《元诗选》初集张宪小传)其感时怀古之作如《岳鄂王歌》,意气豪迈,淋漓悲壮,认为岳飞应当不受君命,则“铁马长驱功可必”。这一见解与一般咏岳飞诗有所不同。刘釪在《玉笥集序》中特地拈出这首诗,并指出其咏史“非徒详其事实,且寓褒贬鉴戒之意”。乐府歌行如《怯薛行》、《戏赠乍浦税使歌》等都是针对现实的有感之作。其长诗富有气势和奇兀色彩,他曾说“我诗直欲追韩奇”,不过也像韩愈诗一样,有时过分散文化而有损于诗的音节美。著有《玉笥集》。《新元史》卷二三八有传。 ☚ 赵汸 金涓 ☛ 张宪?—1142南宋抗金将领。绍兴四年(1134年),从岳飞参加光复襄汉六郡之战,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后,与徐庆、牛皋等军进克随州(今湖北随州),擒伪齐将王嵩。又与王贵连兵,大败金将刘合孛堇与伪齐李成联军数万,收复邓州(今河南邓县)。十年,随岳飞北伐,克复颍昌(今河南许昌)、郾城后,又攻克临颖(今河南临颖),并与徐庆等军破兀术十二万军于临颖附近。因屡立战功,官至观察使。十一年,岳飞被罢兵权后,任鄂州(今湖北武汉)大军副都统制。秦桧指使张俊诱其部将王俊(王雕儿),诬告其“措置使(岳)飞还军”以诛连岳飞。被捕入狱后被拷掠至体无完肤,终不屈服。是年底,与岳飞、岳云同时遇害。 张宪?~1142南宋将领。绍兴四年(1134年),从岳飞破张邦昌伪齐军,收复随州、邓州。十年,进兵中原,于颍昌、陈州、临颍等地连破金军,屡建战功。后与岳飞父子同时被害。 张宪about 1320~1373Zhang Xianpoet of the Yuan Dynasty 张宪五代人。字允中,晋阳人,世为军校。宪幼喜儒学,好读书。后投附李存勗,为交城令,存勗即王位,补宪为太原府司录参军。天祐十三年(916),授监察,置魏博推官。十五年(918),改掌书记、水部郎中,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充租庸使。又改刑部侍郎,判吏部铨。庄宗迁洛阳,以宪检校吏部尚书、兴唐尹、东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同光四年 (926) 初被赐死。 张宪?—1142南宋将领。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从岳飞破张邦昌伪齐军,收复随州、邓州。十年,进兵中原,于颍昌、临颍等地连破金军。次年,秦桧指使王俊对他诬陷,与岳云同时被捕入狱,被拷打至体无完肤,终不屈服。后与岳飞父子同时被害。 张宪?—1142南宋将领。岳家军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曾参加岳家军历次主要战役,屡立战功,官至观察使。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罢兵权,张宪驻鄂州,被诬谋反,械至杭州,下大理寺狱。与岳飞、岳云同被杀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