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北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北事件 1935年5月31日,四名日本特务潜入察哈尔偷绘地图。6月5日在张北被二十九军所部扣留。二十九军军长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为避免纠纷,即令释放。日本关东军反诬中国军队“侮辱”日本士兵,向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察省民政厅长秦德纯提出“惩办直接负责人”等三项无理要求。随之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亲自在长春召集重要将领,商定更为严酷的交涉条件,由关东军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向秦德纯交涉,并进行武力威胁。27日秦德纯与土肥原在北平(今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主要内容为:向日军道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之中国军官,担保日人在察省自由活动;取消察省境内国民党党部;成立察东非武装区,撤出二十九军;察省主席宋哲元撤职;中国政府不再向察省屯田移民。 张北事件 “张北事件”是日本特务在察哈尔省非法活动引发的事件。1935年5月,4名日本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偷绘地图。6月5日,在察哈尔省张北县(今河北省)被当地驻军扣留,即“张北事件”。当时察哈尔省省长宋哲元怕引起事端,马上下令释放。但是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提出种种要挟,并屯兵察哈尔省边界进行威胁,派飞机到北平上空示威。国民党政府派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与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谈判。6月27日,中日双方签订了《秦土协定》。主要内容为:向日军道歉,解散反日机构;撤换与该事有关的中国军官,尊重日本在察哈尔省的自由行动,撤退在察哈尔省的国民党机关,成立察东非武装区;察哈尔省从日本招聘军事及政治顾问;援助日本建立各种军事设施;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出。《秦土协定》签订后,大批日军趁机入关,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察哈尔和河北两省大部分主权,并力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 张北事件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的事件。5月30日,4名日本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境内偷绘地图,被中国驻军扣留。日方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并派飞机在北平上空示威。国民党政府屈从日方压力,以换文方式与日达成《秦土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冀、察两省。 张北事件1935年5月日本四名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偷绘地图。6月5日在张北县(今属河北省)被中国驻军扣留。日军提出种种要挟,并屯兵察哈尔省边境进行威胁。国民党政府派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同日军代表土肥原进行谈判,6月27日达成“秦土协定”。主要内容为:向日军道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的中国军官,尊重日人在察省的自由行动;撤退在察省内的国民党机关;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区全部撤退;撤换察省主席宋哲元等。这一协定使察哈尔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张北事件 张北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并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秦土协定”的事件,华北事变的一部分。1935年6月6日,日本四名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张北县绘制地图,被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 一三二师扣留。日本借此扩大事态,并在察哈尔边境屯兵威胁。国民党政府派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秦德纯与日本关系军代表上肥原贤二谈判,于6月27日达成“秦土协定”。规定:第二十九军向日军道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的中国军官;保证日军在察省的行动自由;取消省境内一切国民党机关;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撤退,成立察东非武装区;撤除宋哲元察省主席之职。由张北事件而签订的“秦土协定”,使日本控制了冀察两省。 ☚ 陈炯明叛乱案 陆军军官学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