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勋复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勋复辟

 又称“丁巳复辟”。1917年(旧历丁巳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依靠各自的后台英美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府院之争。同年6月,长江巡阅使张勋应黎电召,以“调停”为名,率定武军五千人北上。张勋入京后逼黎解散国会,14日又撵走黎元洪。7月1日,拥十二岁的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对此,全国人民无比愤慨,各地报纸纷纷口诛笔伐。段祺瑞以反复辟为名,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7月3日在马厂(今属河北青县)誓师,带兵五万余人进京讨伐,12日张勋兵败,逃入荷兰使馆,复辟梦破灭。

张勋复辟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是1917年,张勋拥立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帝制的事件。张勋系清朝悍将,辛亥革命前官至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后,一直图谋清朝复辟。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定武军,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6年6月至次年5月,他先后4次召集北洋系军阀代表在徐州开会,成立“十三省区联合会”,并被推为盟主。1917年5月,“府院之争”激化,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但黎元洪在段祺瑞势力的压力下内外交困,四处求援,长江巡阅使张勋以调解为名,乘机于6月7日率“辫子军”5000人北上。8日,张勋抵天津后即胁迫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率军进入北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清帝国。同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朝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戴12岁的溥仪“重登大宝”。张勋自任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张勋复辟后,黎元洪躲在日本使馆,不得不重新让段祺瑞出师讨伐张勋。段祺瑞利用张勋赶走黎元洪和解散国会的目的已达到,便以反对复辟的旗号,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张勋兵败。12日,张勋只身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逃往英国使馆。复辟丑剧仅12天即宣告失败。

张勋复辟 - 可可诗词网

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因对德参战问题而激化,段祺瑞被黎元洪免职后,北洋军阀各督军纷纷宣布独立。为了解决时局,黎元洪不得不请张勋入京调停。张勋复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张勋行伍出身,辛亥革命后率部盘踞徐州,不肯断发易服,人称辫子军。他多次召开徐州会议,张勋周围形成前清遗老、部分军阀的复辟势力。万绳栻,字公雨,张勋幕中文士,为张运筹帷幄,被张勋倚为左右手。雷镇春,字朝彦,安徽人,袁世凯时代任职军政执法处,天津总参谋处总参谋长。张镇芳,字馨庵,河南人,曾任盐业银行经理。雷、张二人曾是参预袁世凯复辟的干将,人称双料复辟派。
 1917年6月1日,黎元洪召张勋来京,称“安徽督军张勋,功高望重,至诚爱国,盼即迅速来京,共商国是,必能匡济时艰,挽回大局”①。2日,张勋复电黎元洪,以解散国会作为罢兵的交换条件。当时,有人劝说黎元洪不要引狼入室,但黎已黔驴技穷。
 2日,宣布独立的直隶、山东、安徽、河南、浙江、奉天、陕西等在天津设立各省军务总参谋处,分军事、军机、军需等部,雷震春为总参谋长。并宣布将设临时政府、临时议会。一时间,天津俨然成立了新政府,武人、政客、名流、帝孽、议员、说士,云集于此,排冯拥段逐黎尊徐之说,清室复辟之说,喧嚣一时,人心浮动。复辟分子借机大肆煽动张勋:“当此时也,我帅大声疾呼,以复清名义号召群雄,盖靡不云集响应。”②鼓动张勋做忠义传世的异姓王。
 各国对于时局,态度不一。美国公使支持黎元洪继续主持内阁,故有公告劝中国息内争。日本方面则支持徐世昌,“深信徐能主持大局”。当时日本参谋次长田中义一游历中国,曾往访张勋,谈及复辟时,语多游移,张勋遂以为日本赞同复辟。但日本当局通过章宗祥得知张勋的复辟意图后,则明确表示反对。6月上旬,日本外相本野频频约见驻日公使章宗祥,表示“复辟万非所宜”,“复辟恐召大乱”③。
 6月7日张勋率步、马、炮兵四千多人自徐州出发,8日到达天津,部分军队开入北京。在天津,得知日本并不支持复辟,张勋的决心遂有动摇。他与徐世昌、李经羲等会商,决定迫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否则不负调停之责。李经羲对张有疑虑,张勋表示,复辟虽为其夙愿,但时机未合宜,万一不成,危险太大,故不忍爱而反害,一定会支持内阁维持局面。
 黎元洪不得已于6月13日宣布解散国会。同时称此举系“为保存共和政体,保全京畿人民,保持南北统一计,迫不获已”④ 。 14日,张勋同李经羲进京,呼吁各界支持李经羲组阁。因国会已解散,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各省相继取消独立,天津各省军务总参谋处也于21日宣告解散。
 但是,各派军阀对李经羲内阁并不支持,接连通电攻击李内阁,阁员也多不到任。复辟分子则不断包围、怂恿张勋。复辟遗老刘廷琛斥张勋“欺君卖友”,张之参谋万绳杭密令各省通电反对李经羲内阁,切断张勋的退路。遗老陈曾寿向张勋鼓吹复辟“进有万全,退无一是;进有不世之功,退有不测之祸”⑤。
 在此期间,6月18日,徐世昌、段祺瑞、倪嗣冲、梁启超等在段宅,商议在北京设临时最高机关,由少数元老及各派代表组成,行使组织内阁、召集国会、制定宪法之特权。他们认为“可以参加该机关的理想人物,北方是:徐世昌、段祺瑞、张勋、李经羲、熊希龄;华中是:冯国璋;南方是:陆荣廷;各党派是:梁启超、汤化龙”⑥。此外,“徐树铮代表段、倪,秘密到湖北、江西、湖南、南京、浙江等地,与各督军协商今后的行动,……倪认为段如走到前台,恐被一般人看为其别具野心,在争取舆论人心上,并非得策,故此始终将段置于幕后,由他代理从事表面活动”⑦。
 张勋加快了复辟步伐。6月16日,他身着清代的黄马褂,进宫谒见溥仪。稍后,遍访驻北京各国公使。6月28日,康有为人京,被迎入张勋的公馆。康有为是复辟元老,同张勋被人称做一文一武两个“圣人”。不过,康有为虽也赞成复辟,但主张虚君共和制,所以张勋“相待礼貌极优,而正事概不与商”⑧。当晚,张勋、沈曾植、王乃徵、雷镇春、张镇芳等制定了复辟计划。
 6月30日晚,张勋与陈宝岑等举行“御前会议”,将复辟计划告知了清室。之后,江西会馆为欢迎、慰劳张勋,设戏局请他看戏。步兵统领江朝宗陪着看完戏回家就寝后,突然得到安定门、西直门驻守官兵报告称,陆军第二旅吴长植部、十三师刘金标旅,叫门人城。陆军总长王士珍亦匆匆赶至江家,称旋接第一师师长蔡成勋报,方知系张勋调军入城。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十三师师长李进才等闻讯后也匆匆赶至江宅,方知事态严重。正商议之间,张勋派人将其强请至住宅处,在座者有复辟分子张镇芳、雷镇春、万绳栻等。张即向他们宣布复辟,声色俱厉,迫令开放城门,称如敢延迟,则以武力对待。江朝宗问各省、外交、元首、皇室意见如何,财政是否足恃。张勋回答,徐州会议各省已认可,元首不从即强迫之,外交由梁敦彦接洽,财政有张镇芳担任,清室无劳过问。王士珍也劝说兹事体大,不可冒昧。但张等立意坚决。后城门被迫打开,叛军入城⑨。张勋的辫军旋即占领车站、邮局要地,控制北京局面。
 7月1日晨,张勋率康有为、王士珍、江朝宗、吴炳湘、陈光远、刘廷琛、沈曾植、劳乃宣、阮忠枢、胡嗣瑗、万绳丰式等人宫。废帝溥仪在养心殿召见张勋等人。这些人匍匐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在溥仪心目中,张勋只留下一个黑红脸、浓眉毛、短脖子、胖乎乎,“如果他没胡子,倒像御膳房的一个太监”的形象,但当张勋念叨:“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的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溥仪按师傅教的话答:“我年岁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张勋夸了小废帝一番,又讲了康熙六岁做皇帝的往事。溥仪又问那个大总统怎么办,张勋答黎元洪奏请退位,于是溥仪回答:“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⑩
 张勋发表的宣统宣布复辟的伪谕称:“国体自改共和以来,纷争无已,迭起干戈,强劫暴敛,贿赂公行”,“今者复以党争激成兵祸,天下汹汹,久莫能定。共和政体,补救已穷”。矫称据张勋、冯国璋、陆荣廷等以国本动摇、人心思旧,“合词奏请复辟,以拯生灵”,瞿鸿机等“合词奏请御极听政”,“黎元洪奏请奉还大政”,“权衡重轻,天人交迫,不得已准如所拟,于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并条举应兴应革之大端九条:“一、钦遵德宗景皇帝谕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定为大清国宪法,列为君主立宪政体。一、皇室经济,仍照所定每年四百万元数目,按年拨用,不得丝毫增加。一、懔遵本朝祖制,亲贵不得干预政事。一、实行融化满汉畛域,所有以前一切满蒙官缺已经裁撤者,概不复设;至通婚易姓等事,并著所司条议具奏。一、 自宣统九年五月本日以前,凡与东西各国正式签订条约及已付债款合同,一律继续有效。一、民国所行印花税一项,应即废止,以纾民困。其余苛细杂捐,并着各省督抚查明奏请分别裁撤。一、民国刑律,不适国情,应即废除,暂以宣统初年颁定现行刑律为准。一、禁除党派恶习,其从前政治罪犯,概予赦免;倘有自弃为民而扰乱治安者,朕不敢赦。一、凡我臣民无论已否剪发,应遵照宣统三年谕旨,悉听其便。”( 1 1 )
 同日,溥仪连下数道上谕:封黎元洪为一等公。设内阁议政大臣,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为内阁议政大臣。授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授各部尚书: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张镇芳为度支部尚书、王士珍为参谋部尚书、雷震春为陆军部尚书,朱家宝为民政部尚书。授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授总督和各省巡抚,以张勋为直隶总督,冯国璋为两江总督,陆荣廷为两广总督,其他督军皆改授巡抚。
 当天,张勋下令公私文告改用宣统九年年号,商民一律悬挂黄龙旗。京城的居民们没有办法,有的用纸糊的旗子来应付,有的自画龙旗,黄龙状如死蛇。报馆出了刊登复辟消息及宣统上谕的号外,被报贩们吆喝成六个铜子儿可以买一件的古董。成衣铺赶制龙旗发卖,估衣铺中的清朝袍褂成了畅销货,做戏装道具的铺子里,要求用马尾做发辫的人络绎不绝。张勋的辫兵持械遍布通衢,车站、电报、电话等通讯机关,皆有辫兵把守。“地方秩序,殊属安静,亦无人敢妄议复辟事。”(12)旅京外地人则以兵祸日亟,一夕数惊,多携其家眷逃出京城避祸。紫禁城内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成群的孤臣孽子前往宫中向溥仪叩贺。人们说北京城内有三多:沿城一带辫子多,城厢内外黄龙旗多,伪宫门前红顶子多。
 同日,张勋派黎元洪的亲家梁鼎芬要求黎元洪在“奏请归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字,黎元洪严词拒绝,称一人进退不成问题,但民国政府受国民所托,不能私相授受,并通电辟谣。宫内一班无知的遗老为此义愤填膺,请求溥仪“赐死”黎元洪。2日,黎请冯国璋以副总统代行大总统职权,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随后带侍卫武官唐仲寅、秘书刘钟秀躲避入日本使馆内随员斋藤少将之宿舍。日本公使馆旋即通告各国公使馆及清室,声明按照国际通例对黎元洪予以保护。
 张勋复辟,招致全国舆论的一片谴责。梁启超于复辟当天发表了反对复辟的通电。他驳斥复辟论者对共和政治的攻击,就外交、财政、军事而论,“此滑稽政府皆绝无可以苟延性命之理。虽举国人士噤若寒蝉,南北群帅袖手壁上,而彼之稔恶自毙,吾敢决其不逾两月”(13)。在北京,有外国势力背景的《顺天时报》、《益世报》、英文《京报》等,皆痛言张勋为逆贼,复辟为妄举,被称作“敢怒而又敢言者”;部分报纸则停刊以不发表违心之论,如《东大陆报》、《晨钟报》、《六更报》、《启明日报》、《陆海军日报》、《真共和谈》、《公言报》、《国民报》、《大中报》、《大信报》等,人称“敢怒而不敢言者”;其余《北京日报》、《甲寅报》、《亚东新闻》等少数几家,也不登恭维复辟之谀辞,取所谓“中立态度”(14)。上海《民国日报》、《中华新报》、《时报》、《民国大新闻报》、《新闻报》等都坚决反对复辟。自7月3日起,各报皆以大量篇幅刊登反对复辟的通电。
 全国各界也都纷纷集会或通电,反对复辟。在上海,中华民国公民会、学生救亡会、平民求治社、上海神州女界协济社、中华政法学会、中华共和保障会等纷纷集会、通电,反对复辟。长沙市民举行万人集会,声讨复辟。广东各界发起组织“国民哭临大会”。复辟祸首张勋、刘廷琛、万绳栻的家乡江西,人们纷纷斥责其复辟行径,以其为耻。留日学生、南洋华侨,纷纷声讨复辟。湖南督军谭延闿、浙江督军杨善德、省长齐耀珊、湖北督军王占元、四川督军戴戡等,也通电反对复辟。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一些清朝遗老,翎顶补服,争先恐后来京,“东、西车站每次开来之火车,所搭载之来宾,泰半为鸡皮鹤发之老叟。有识者指于道侧曰:此某尚书也,此某侍郎也,某巡抚也,某关道也,某翰林编修也,某也斯,某也斯”(15)。
 得知复辟后,段祺瑞召集部属谋划对策。2日,段祺瑞同靳霎鹏、张志潭、粱启超、汤化龙等从天津乘车赴马厂,准备组织讨伐复辟的军队。当时,京畿附近的军队并无段的嫡系,有的列名复辟通电,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反对复辟。几经筹划,决定运动第八师为讨逆主力。第八师师长李长泰与段祺瑞颇有交谊,团长阎繁瑞、阎繁敏原是段的马弁。3日,第三师曹锟通电参加讨逆。段祺瑞在马厂召集军事会议,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段自任总司令。会议决定分东西两路展开讨伐军事行动。西路以曹锟为司令,范国璋为副司令,率三师、二十师沿京汉路北上;东路以段芝贵为司令,督八师和冯玉祥所部十六混成旅在廊坊集合,沿京津路西进。
 张勋所恃的武力,除进京辫军外,还有部分附逆的近畿军队。
 筹划出兵的同时,段祺瑞发出反对复辟的通电,称“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复与闻国事;惟念辛亥缔造伊始,祺瑞不敏,实从领军诸君子后,共促其成。既已服劳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且亦曾受恩于前朝,更不忍听前朝为匪人所利用,以陷于自灭。情义所在,守死不渝”(16)。他还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布告,斥张勋“岂惟民国之公敌,亦清室之大罪人”,表示“誓与共和并命,不共逆贼戴天”,“一俟大难戡定之后,即当迅解兵柄,复归田里”(17)。
 之后,各省军阀纷纷表态反对复辟,张勋成了孤家寡人。
 4日,段祺瑞、冯国璋联名通电,列举张勋的八大罪状:“服官民国,已历六年,群力缔造之邦基,一人肆行破坏,罪一。置清室于危地,致优待条件中止效力,辜负先朝,罪二。清室太妃、师傅誓死不从,勋胁以威,目无故主,罪三。拥幼冲玩诸股掌,袖发中旨,权逾莽卓,罪四。与同舟坚约拥护共和,口血未干,卖友自绝,罪五。捏造大总统及国璋等奏折,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目,罪六。辫兵横行京邑,骚扰闾阎;复广募胡匪游痞,授以枪械,布满四门,陷京师于糜烂,罪七。以列强承认之民国,一旦破碎,致友邦愤怒惊疑,群谋干涉,罪八。”(18)
 张勋图谋复辟,北洋派军人多有与谋。复辟之初,他也自以为吾道不孤,不料数日之间却成众矢之的。出于泄愤目的,他于5日通电点名公布参与复辟的北洋军人姓名,表白自己对清室的“孤忠”:“变更国体,事关重大,非勋所独能主持,谁非清朝臣子,各有应尽之责。数年以来,密谋进行,全仗众力。去岁徐州历次会议,冯段徐梁诸公及各督军,无不有代表在场,即勋此次到津,徐东海、朱省长均极端赞助;其余各督军,亦无违言;芝老虽面无表示,亦未拒绝。勋到京后,复派代表来商,谓只须推倒总统,复辟一事,自可商量。勋又密电各方面征求同意,亦皆许可,函电俱在,非可讳言。现既实行,不但冯段通电反对,并朝夕共谋之陈光远、王士珍,首先赞成之曹锟、段芝贵等,亦居然抗颜反阙,直逼京畿,翻云覆雨,出于俄顷,人心如此,实堪浩叹。孤忠耿耿,天日可表。虽为群小所卖,而此心至死不懈。”(19)
 4日,第八师在马厂誓师,经天津往赴落垡、廊坊。讨逆军抵达廊坊、辫军抵达万庄时,张勋将两地之间的铁路拆毁两里许,以阻止讨逆军进攻,被外国公使团警告,要求两军遵守1901年协约,“不准施行何等破坏之行动”(20)。
 军事讨伐从5日开始。5日凌晨,东路段芝贵部在廊坊、万庄之间与辫军开战,辫军退却。廊坊告捷,首挫其锋。西部曹锟所部讨逆军占领卢沟桥。6日,十六混成旅、八师进攻万庄,追击辫军至丰台以东。7日,东、西两路讨逆军攻丰台,原驻扎在南苑的第十二师陈光远部加入讨逆阵容,吴长植旅倒戈,正午,占领丰台。讨逆军从卢沟桥、长辛店等处节节进攻,将辫军迫于城内。
 此次讨逆,还出动了空军。自5日起,南苑航空队出动飞机至卢沟桥、丰台等处侦察敌情,赴廊坊通讯联络,并以空军讨逆司令秦国镛的名义从空中撒传单警告附逆军队,要求其克日解散,俯首投诚,“倘执迷不悟,即以炸弹从事”(21)。 7日,南苑飞机学校的飞机向清宫抛掷炸弹数枚。“宫中掉下了讨逆军飞机的炸弹,局面就完全变了。磕头的不来了,上谕没有了,大多数的议政大臣们没有了影子,纷纷东逃西散……”(22)
 6日,冯国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在天津设立国务院办公处,并发布惩办祸首令:“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陆军上将张勋,久膺民国重寄,不知竭诚自效,阻兵挡势,包藏祸心,此次藉命入都,阳托调停之名,阴行叛逆之事,动摇邦本,沦陷神京,罪恶贯盈,薄天同愤。张勋应及褫去本职,并褫夺军职,勋章、勋位,著传知前敌各军严拿务获,尽法惩治,以申法纪,而快人心。”(23)同时发布布告招抚叛军,称祸首惟张勋一人,其他被胁从者如缴械归顺,一律赦免不究。
 张勋在四面楚歌中,于7日晚通电辞职。为挽回败局,他向清廷建议由徐世昌出面调停、辅政,组织内阁,召集国会,议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在徐世昌莅京之前,由王士珍暂行主理阁务。但是徐世昌素有活曹操之称,处事老道圆滑。他曾与复辟分子函电相通,又与段祺瑞往来频繁。对赴京之请,只是留在天津作壁上观,还劝张勋急流勇退,放弃复辟,并保证自己会竭力保护其家室。
 讨逆军兵临城下,辫军四面受敌,败相毕露,复辟派纷纷出逃。9日,参与同谋复辟的张镇芳、雷震春出逃时在丰台被捕,欲为张勋搬救兵的冯德麟在天津被捕。
 9日,各国公使出面调停,劝张勋缴械退兵,放弃复辟,由段祺瑞保证张勋及其部下之生命安全。段祺瑞提出清室撤除帝号、其优待条件继续有效、在京定武军解除武装等三条件。张勋表示,清帝称号不能取消,所部必须返徐州,否则决一死战。王士珍、江朝宗等多次去张宅劝降,张勋在城内布置防御,在天安门、景山、东西华门、南河沿等处安置炮位,准备负隅顽抗。1 1日晚,讨逆军通知外交使团,和平解决已无望,必须武力解决,不过将尽力限制战区,防止战祸蔓延。讨逆战斗由野战转而巷战。
 陈光远参加讨逆后,被段祺瑞任命为中路军讨逆司令。12日拂晓,讨逆军分三路攻城。当时,辫军的主力在天坛、南河沿以及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处。冯玉祥、王汝勤、吴佩孚、张纪璋等率部合攻天坛,辫军力不能支,得兵饷而缴械。天安门、东西华门一带由刘金标率部进攻,辫军负隅顽抗,战斗达数小时之久,至午后方止。蔡成勋、王承斌等率部攻南河沿张勋私宅,至正午攻下,张宅已被炮火焚毁。东路军伤亡数十人。
 荷兰公使派德国人驾车冒着流弹将张勋带离其住宅。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12日晚,入城之讨逆军撤退出城。于13、14日派兵将被击溃投降的二千八百多名辫兵在发给饷银后以专列出京,押送回原籍。以后,北京政府令严缉参与复辟之康有为、刘廷琛、万绳杖、梁敦彦、胡嗣瑗等。
 张勋复辟,各国公使对于清廷均未承认,外国舆论也多持反对意见。惟德国有助军械、借军费之事。这一复辟的丑剧,仅仅上演了十三天,即告剧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

张勋复辟

辛亥革命后发生的第二次帝制复辟。张勋(1854—1923)原为清朝提督,辛亥革命中镇压革命、滥杀人民,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衮州,其官兵禁止剪发,表示仍忠于清室,被称为“辫帅”。袁死后,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与继任总统黎元洪发生“府院之争”。张勋于1916年6月至次年5月连续4次召集各省军阀代表在徐州开会,以盟主自居,组成所谓“十三省区联合会”,积极策划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免段祺瑞总理职。6月7日张勋以“调停”为名,率所部3000余人以上。中旬抵天津,威逼黎解散国会,随即入京,逼黎去职。7月1日拥溥仪复辟帝位,发表一系列由康有为等人拟定的“上谕”,恢复宣统年号,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大授官爵,任命各地总督巡抚。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段祺瑞乘机纠集旧部,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7月12日张勋兵败,为时12天的复辟遂告破灭。因1917年为农历丁巳年,故又称此事变为“丁巳复辟”。

张勋复辟

清废帝溥仪复辟事件。清末,张勋为江南提督。1913年曾参加镇压二次革命。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他密谋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发生矛盾,黎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乘机率3000辫子军于6月14日入京,6月30日入清宫,7月1日拥12岁的溥仪登基,遭到全国声讨。7月3日段祺瑞组织讨逆军。7月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溥仪第2次宣布退位,复辟丑剧只持续了12天。

张勋复辟

080 张勋复辟

见10252条。

☚ 护法运动   老开西事件 ☛

张勋复辟

252 张勋复辟

亦称“丁巳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清朝的活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原清朝将领张勋一直与清朝遗老遗少互通声气,图谋复辟。1917年(丁巳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内发生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下令罢免国务总理段棋瑞之职。段即在天津策动督军团要挟总统。6月,张勋奉黎之召,以13省军事同盟“盟主”身分,从徐州率兵进京“调停”。在德、日帝国主义支持下,逼黎于12日解散国会,后又驱黎出京。7月1日,张勋勾结康有为等保皇党人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此次复辟遭致举国反对。孙中山与章炳麟、唐绍仪及陆海军官会商于上海,决定通电全国,南下护法,出师讨逆。段祺瑞亦以反对复辟为名,在天津马厂誓师讨张。12日张勋兵败,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为时12天的复辟活动宣告失败。

☚ 洪宪帝制复辟   二次革命 ☛
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Zhang xun fubi

张勋在民国初年搞的帝制复辟活动。张勋是袁世凯新军的部属, 1902年(光绪二十七年)调北京宿卫端门,曾扈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1911年 (宣统三年) 8月调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爆发后, 他率军进入南京城与革命军对抗, 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民国成立后,其部改称武卫前军,为表示仍忠于清王朝,他和他的军队都留着辫子, 因而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他则称“辫帅”。张勋一直企图使清帝复辟,梦想做个复国元勋。从1916年6月到1917年5月, 他召开四次徐州会议,为复辟做了准备。1917年5月“府院之争”白热化,他认为这是搞复辟活动的机会。5月下旬,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遂唆使北洋军阀督军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决心以武力倒黎。黎元洪一筹莫展, 便想利用张勋对抗段祺瑞。张勋向黎元洪表示愿意入京 “调停”黎、段之争。段祺瑞暗中表示支持张勋搞复辟, 实则想利用他赶走黎元洪,解散国会,所以也极力怂恿他入京。6月7日,张勋带领3000多(或5000)辫子兵从徐州出发, 第二天到达天津, 先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 否则不进京调停。黎元洪出于无奈,于6月 13日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入京,强令黎辞职,加紧准备复辟。各地王公贵族和清朝余孽, 这时纷纷涌入北京, 合辞上奏, 请清逊帝溥仪复辟。老保皇党头子康有为早就和张勋暗中来往, 在接到张勋的邀请后, 带着早已暗拟就的“复辟登极诏”等古文诏书十九道,赶到北京。经张勋和康有为等人秘密策划以后,于6月30日晚上召集北京的军警头目开会, 命令“辫子兵”把守清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7月1 日早晨3点钟,张勋身穿朝珠蟒服, 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进入清宫, 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复辟头 一天,溥仪除发布“复辟诏”外,连发 “上谕” 八道, 宣布把民国六年 (1917年) 7月1 日改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 恢复清朝末年的旧制度。溥仪大加封官授爵, 张勋被封为忠勇亲王, 又任首席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徐世昌和康有为被封为 “弼德院”正副院长, 劳乃宣被封为法部尚书。其余复辟重要人物, 分别被封为尚书、侍郎等要职。还通令各省督军,一律改称巡抚或总督。当天,张勋还给各省军阀发出电报, 让其改用宣统年号, 悬挂龙旗。一时间, 北京城内群魔乱舞, 乌烟瘴气。大总统黎元洪逃到日本大使馆避难。复辟丑剧一开场, 就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 组织军队讨伐张勋。北京十几家报纸自动停刊, 表示抗议。上海、天津、武汉等处的报纸也无不口诛笔伐,痛斥张勋等“妖孽”、“小丑”。全国各省军民纷纷通电或集会,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复辟。一小撮复辟分子,立即陷入中国人民反复辟的怒潮之中。张勋复辟, 本来是得到德、日等帝国主义支持的。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下,帝国主义眼见张勋复辟阴谋无法得逞, 便马上转变了态度。德国因在欧战中已处于败势, 自顾不暇,对复辟“不能协力”; 日本见复辟无望,转而支持段祺瑞, 并给段提供100万日元的军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也相继抛弃张勋, 支持讨逆。他们以北京公使团的名义发出照会, 要求解散张勋的复辟武装。那些本来和张勋一道赞成复辟的各省军阀, 见风向不对, 摇身一变, 也打出反对张勋的旗号。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 又得到日本的支持, 便组织讨逆军, 自任总司令, 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进兵北京,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 张勋的 “辫子军”狼狈逃窜。张勋逃入荷兰使馆, 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溥仪宣布退位后逃入美国使馆。其他复辟分子也作鸟兽散, 张勋复辟丑剧只演12天, 就可耻地收场了。

☚ 段祺瑞   护法运动 ☛
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Zhangxun fubi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朝旧制的事件。张勋原系清朝大臣,辛亥革命后,其部被袁世凯改编为武卫前军,驻扎在山东兖州。张部在民国以后仍保留发辫,表示忠于清室,被称为“辫子军”,张勋被称为“辫帅”。1916年6月至1917年5月,张勋召开了4次徐州会议,为复辟作了准备。5月下旬,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发生后,张勋以调停为名。带兵入京,先逼黎元洪解散国会,后赶其下台。7月1日凌晨,张勋身穿朝珠蟒服,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涌入故宫,将清逊帝年仅12岁的溥仪重新扶上皇帝宝座,发布了由康有为事先拟好的诏书,宣布恢复宣统年号,通电全国,改挂大清龙旗。接着,大封官爵,恢复旧制。张勋被封为忠勇亲王,自任首席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政府最高权力。复辟消息传出后,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北京人民拒挂龙旗,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以示抗议。各地人民纷纷集会,通电声讨复辟罪行。孙中山发表了《讨逆宣言》,谴责复辟,维护共和。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便与冯国璋联合声讨张勋,反对复辟。他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进兵北京,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的辫子军丢盔御甲而逃,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溥仪于12日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复辟的丑剧只演了12天就狼狈收场了。

☚ 府院之争   马厂誓师 ☛

张勋复辟

又称“丁巳复辟”。1917年(丁巳年)张勋拥清皇室复辟事件。是年5月,府院之争发生,黎元洪与段祺瑞矛盾激化,张勋借口应召调停,率辫子兵北上入京,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又驱走黎元洪,7月1日拥宣统帝复位,恢复宣统年号。举国反对复辟,段祺瑞亦借端在天津马厂誓师,起兵讨张。12日张兵败梦灭。

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

民国初年张勋拥清室复辟的丑剧。辛亥革命后,张勋继续效忠亡清,他和他的军队一直保留发辫。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曾多次策动各省军阀支持清室复辟。1917年5月在英、美和日本操纵下,黎元洪总统府与段祺瑞国务院之间为对德参战问题发生激烈斗争,6月,张勋借口 “调停”黎段之争,带领3000辫子军,从徐州入北京,先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又将黎驱走。7月1日,在康有为的合作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6年为“宣统九年”。张勋自封为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段祺瑞见倒黎目的已遂,便以反复辟为名,在马厂誓师讨张。12日,张勋兵败,逃入荷兰使馆,为时12天的复辟丑剧结束。

☚ 府院之争   西原借款 ☛

张勋复辟

1917年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帝制。亦称“丁巳复辟”。张勋系清朝悍将,辛亥革命前官至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后,一直图谋清室复辟。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定武军, 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6年6月至次年5月,他先后四次召集北洋系军阀代表在徐州开会,成立“十三省区联合会”,并被推为盟主。徐州会议的目的是筹建军事攻守同盟,以对抗国民党和国会;并为复辟清室作准备。1917年5月, “府院之争”激化,黎元洪免段祺瑞总理职。张勋以调解为名,乘机于6月7日率“辫子军”五千人北上,8月抵天津后即胁迫黎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率军进入北京。7月1日在紫禁城拥立清逊帝溥仪复位,发布“诏书”,宣布恢复清朝旧制,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黎元洪避居日本使馆,恢复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看到解散国会和借张倒黎目的已达,即纠集旧部,组织“讨逆军”,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举兵讨逆。张兵败,只身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退位,逃往英国使馆。复辟仅十二天,即宣告失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