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仍上书反对。张元干为李纲属官,积极协同李纲抗金。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李纲任宰相,因上书反对秦桧,罢居长乐(今属福建)。当时张元干已休官还乡,闻讯后怀着满腔抗金爱国的激情,写了这首词送给他,表达了作者对李纲的支持和同情。

词的开头以作者拖着拐杖、独自登高楼遥望来领起下文,接着对夜景加以铺叙。鼍,水中动物,又名猪婆龙。皮坚,可以做鼓。《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这句写人们深夜酣睡,寓寄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慨。“谁伴我,醉中舞”,作者借用晋祖逖与刘琨夜半同起舞剑的故事,说明除了李纲,还有谁能这样同我情投意合呢?

下片联系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的史实,进一步抒发爱国壮志受到压抑的悲愤。“十年一梦扬州路”,这里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用来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遭金兵焚毁。十年后,宋与金和议已成,主战派横遭迫害,收复失地成了梦想。骄虏,汉代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这里借指骄横的金兵。

下面作者引用两个典故,借古喻今,抒发了抗金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路的悲愤。“要斩楼兰三尺剑”,楼兰是汉西域诸国家之一,汉武帝时曾派使者通大宛,楼兰挡道,经常攻击汉朝使者。汉昭帝时派遣傅介子出使西域斩其王,以功封侯。(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比喻金统治者,又以傅介子比喻李纲。“遗恨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琵琶曲中的《昭君怨》是她所作。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能收复而抗金将领被弃置不用的遗恨。紧接着写“谩暗涩、铜华尘土”,这是以物比人,实际上写李纲等主战将领被摒弃、受打击,英雄无用武之地。“唤起”二句,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又深化了词的主题思想。请李纲评论筹商一下,在当时金兵侵占中原,祖国山河破碎的形势下,是否可以在浙江苕溪归隐呢?因为李纲曾经说过:“余既居梁溪,有田园可乐,又生平爱钱塘湖山之胜,常欲治书室湖上……往来苕、霅间。” (见李纲《梁溪全集》卷21)作者的意思是说,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


唐宋词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11)愁生故国,(12)气吞骄虏。(13)要斩楼兰三尺剑,(14)遗恨琵琶旧语。(15)漫暗涩、铜华尘土。(16)唤取谪仙平章看,(17)过苕溪、尚许垂纶否。(18)风浩荡,欲飞举。(19)

【注释】 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参前李纲小传。②曳杖:拖着手杖。危楼:高楼。③斗:指北斗星座。④顷:百亩为顷。⑤烟渚:烟雾迷漫的小洲。⑥寒芦:深秋的芦苇丛。⑦吊影:形影相吊,意指孤独。⑧鼍:亦名扬子鳄,通称猪婆龙。其性贪睡,皮可制鼓。故用鼍鼓声来形容沉睡的酣声。此句意谓天下人皆沉睡不醒,朝廷正在主和投降而不知其非。⑨“谁伴”二句:用东晋祖狄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刘琨“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原意说祖逖和刘琨志同道合,立志恢复中原,故听鸡鸣而中夜起舞,相互勉励激发。此处谓“谁伴我醉中舞”,意为无人了解我的壮怀,找不到别的知己,只有李纲才是知音。⑩十年一梦:十年往事如一梦。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政权,李纲首任宰相,措置边防军政,选贤任能,中原局势渐趋稳定。但李纲为相仅七十五日,高宗就听信谗言将他罢去。凡是李纲所规划的一切军民之政,也一切废罢。高宗放弃中原守备后南逃至扬州。建炎三年(1129)初,金兵又大举南侵,高宗仓皇离扬州,渡长江南逃,从此中原领土相继沦陷,宋金南北对峙成为定局。自建炎三年扬州失陷到绍兴八年(1138)作者写此词,已近十年。此句慨叹李纲罢相十多年来,国势日弱,往事不堪回首。(11)高寒:指高楼。苏轼《水调歌头》词:“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故国:指中原沦陷地区。(13)骄虏:指骄横的金兵。(14)“要斩”句: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汉昭帝时,楼兰王勾结匈奴,屡杀汉使。后傅介子出使楼兰,在宴席上设计刺杀了楼兰王(见《汉书·傅介子传》和《汉书·西域传》)。此处以楼兰喻金统治者。(15)“遗恨”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出塞嫁于匈奴以和亲。相传昭君善弹琵琶,后有乐曲《昭君怨》。(16)漫:徒然,白白地。暗涩:意谓宝剑蒙尘后暗淡无光。铜华:铜锈。以上三句说:因朝廷主和有宝剑不能杀敌,致使宝剑蒙尘生锈,只好借琵琶传恨。(17)谪仙:《新唐书·李白传》载,贺知章见李白诗文后叹曰:“子谪仙人也。”后人因称李白为谪仙。此指李纲。宋人奉赠酬唱时习惯于用历史上同姓之人来指称对方。平章:评论。(18)苕溪:在今浙江省北部,源出天目山,流经湖州入太湖。这是宋人游览隐居之地。垂纶:即垂钓。纶,钓鱼用的丝线。传说商朝的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故后世又以垂钓指隐居。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此处意为朝廷投降主和,置民族尊严和北方中原地区于不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在苕溪隐居垂钓? (19)飞举:乘风高飞,激励李纲奋发进取。

【译文】 拄着手杖登上高楼仰望,天空中垂挂着星辰北斗,俯视沧波万顷辽阔浑茫,沙洲上烟雾袅袅, 月色流淌。狂风吹散了浮云尚未停息,夜间浪涛汹涌,我不能乘船来与你把国事相商。寻找归宿的大雁早已在寒冷的芦苇丛中深藏。举目关塞塞山河,孤独少知音唯有形影相伴真惆怅。可叹人间麻木沉睡,一个个鼾声比鼍鼓还响。有谁能陪伴我醉中起舞同声歌唱?

回首自扬州南渡以来的十年光景,仿佛一场梦幻令人惊。倚栏干不胜高处的凄冷,想起沦陷的中原故土,不禁仇恨胆边生。壮志豪气可吞灭骄横之敌,三尺宝剑能把烟尘战火平定。怎奈何朝廷屈辱乞和求侥幸,昭君的琵琶遗恨何时能竟?徒然使宝剑蒙尘英雄理想难获骋。请先生试评论,国事如此,我辈岂能垂钓苕溪袖手旁观不救拯?雄风浩荡,让我们飞去把乾坤整顿。(汤俊峰译)

【集评】 明·杨慎:“张仲宗,三山人。以送胡澹庵及寄李纲词得罪,忠义流也。”(《词品》卷三)

清·王奕清等:“张元干以送胡铨及寄李纲词坐罪,皆《金缕曲》也。元干以此得名”。(《历代词话》卷七引《百绯明珠》)

清·张宗櫹:“蒿庐师云:仲宗坐送胡邦衡及寄李伯纪词除名,其品节可知矣。”(《词林记事》卷十)

【总案】 张元干与李纲是志同道合的知友,南渡前两人就定交。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围攻汴京,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京城保卫战。张元干当时为其幕僚,昼夜临城,冒矢雨协助李纲指挥抗战。后李纲因主战而被罢职,张元干也因之而贬官。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与秦桧决策向金求和。张元干一向力主抗战,闻讯后义愤填膺,写下此词寄给李纲,激励他以故相的声望出面干预并表达对国事的愤慨。词的开篇登楼远望,建构出阔大的空间境界,衬托自身的孤独。接写“人间”的麻木沉睡,加倍反衬自我的孤独无援。进而写国家偏安已久,国势日非,英雄志士的壮怀和理想久受压抑,大仇未复,国耻未雪。呼唤李纲不要沉默,应起而抗争。全词气势豪迈,悲壮沉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