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僧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僧繇南朝梁画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历任武陵王国侍郎、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善画,尤精于人物与佛教画,曾掌宫廷秘阁画事。所画佛像,自成一样,人称“张家样”。梁武帝崇信佛教,僧繇奉命创作大批佛寺壁画。尝于一乘寺作壁画,运用晕染法,以色彩的渐浓渐淡表现明暗,使画面显示凸凹,有立体感,故人称一乘寺为凸凹寺。相传为安乐寺壁画四金龙,其中二龙点睛后即飞去,为“画龙点睛”成语之由来。作画用笔多依书法,刚劲有力,又因着墨不多,或有缺笔,却给人以完整印象和想象余地,与吴道子同称“疏体”,有别于顾恺之、陆探微细致绵密的“密体”。 张僧繇南朝宋齐梁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善果父。宋明帝(465—472 年在位)时在宫供奉。梁天监(502—519)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卒于成都。擅写真及释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崇饰佛寺多画壁,金陵安乐寺画四龙有“画龙点睛”之典。所绘《维摩诘像》《定光佛像》等自成样式,为雕塑者所楷模。作画参用天竺画法,又依晋卫夫人运笔之法,创“疏体”画派。与顾恺之、陆探微齐名,为“六朝四大家”之一。传世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雪山红树图》等。 张僧繇 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吴郡(郡治在今苏州)人,一作吴兴人。在宫廷掌管画事,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梁武帝崇奉佛教,多命他为佛寺画壁。所绘佛象,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详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 ☚ 斗柄 李龙眠 ☛ 张僧繇 张僧繇南朝梁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人。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被推为古代“画家四祖”。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梁武帝崇信佛教,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为雕塑者楷模。亦精肖像,兼工画龙,《神异记》中载有其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神话。曾于一乘寺画凹凸花,创晕染法, 立体感强。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一变“顾陆”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后人把他和唐吴道子的画法并称为“疏体”。绘画作品有《孔子问礼图》、《吴王格虎图》、《十高僧图》、《汉武射蛟图》、《梁宫人射雉图》、《醉僧图》、《横泉斗龙图》、《昆明三龙图》、《青溪宫水怪图》四卷等。子善果、儒童均为画家。 ☚ 萧衍 萧绎 ☛ 张僧繇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南朝梁代杰出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天监(502—519)间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管画,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作人物故事画及佛像画,亦精龙兽画。所绘佛像自有特点,有“张家样”之称。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上说:“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神异记》中说,他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画四条白龙,不点睛,云点睛即飞去。人皆请点之,既点,则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画龙点睛”之说,殆始于此。又传他曾在建康(今南京)—乘寺门上用天竺(今印度)法以朱及青绿诸色画“凹凸花”,创晕染法。他善将书法用笔入画,有“点、曳、斫、拂”诸法,点画时有缺落而不损形象。后人把他和吴道子并称为“疏体”画法。其作品有《吴王格虎图》、《孔子问礼图》、《田舍儿舞图》、《汉武射蛟图》、《维摩诘像》、《行道天王像》等。 ☚ 陆探微 展子虔 ☛ 张僧繇南朝梁画家。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活动于6世纪。擅人物及宗教画。工画龙,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与顾恺之、陆探微、曹不兴并称“六朝四大家”。503年作《僧宝志像》。514年任武陵郡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547年作《武陵王益州刺史萧纪像》。《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27.5cm×89.7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16件。 张僧繇 374 张僧繇生卒年代不详。南朝梁画家。吴(今苏州)人。武帝天监(502—518)间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官至右将军,吴兴太守。善画人物、山水、花鸟、道释,尤精画龙。有关他所谓“画龙不点睛,点之即飞去”等神话式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用青绿重色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法”。武帝崇佛,凡装饰佛寺,多命张氏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尝在建康(今南京)“一乘寺”寺门,用晕染法画凹凸花,“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众咸异之,而“一乘寺”也因之被人们叫做“凹凸寺”。张氏肖像画也见功力,时诸王子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为诸王子写貌归,武帝“对之如面”。其绘画成就为后世称许。评者谓僧繇勤于作画“手不释笔,俾昼作夜,未尝厌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达到“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为万类皆妙”之境地。张氏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一变顾 (恺之)、陆 (探微)连绵循环之势。又因着笔不多,点画时见缺落,而形象具备,有意到笔不到之妙,故与唐吴道子并称“疏体”,以别于顾陆之“密体”。张氏书法、雕塑亦有高度成就,对唐代影响甚大,唐吴道子、杨惠之继承和发展了张氏传统,故有“道子笔,惠之塑,传得僧繇神笔路”口语流传。唐李嗣真赞:“顾陆已往,郁为冠冕,盛世后叶,独有僧繇,今之学者,望其尘躅,如周 (公)孔 (子)焉。”与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合称“南朝四大家”。画迹甚多,因年代久远而无存。 ☚ 谢赫 智永 ☛ 张僧繇 张僧繇Zhangsengyao南朝梁画家。吴(今江苏)人。时梁武帝力倡佛法,修建寺院之风盛极一时,张僧繇是最受梁武帝器重的佛画画家。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绘画中影响最大的式样之一。他曾吸取天竺(古印度)晕染画风在建康(今南京)的一乘寺画凹凸花,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了许多观众。他有较强的写实能力,曾为梁武帝画居于各地的诸王像,达到“对之如面”的境地。与同期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风格相反,张僧繇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风格。张僧繇的作品虽然在历代画史中多有记载,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 陆探微 曹仲达 ☛ 张僧繇南朝梁杰出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天监年间,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画云龙人物、肖像,多作佛寺宗教壁画。评者谓其所作,骨气奇伟,规模宏逸,而“六法”精备。又工画龙, 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神话。 张僧繇南朝梁画家。吴(江苏苏州)人。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直秘阁知画事,后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擅长人物及佛教画。吸收古印度凹凸晕染法的长处,画面色彩艳丽,高下分明,增强了立体感,对后世影响颇大。相传曾为安乐寺画四条龙,其中二条点睛后即破壁飞去。此即“画龙点睛”成语的由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