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慈寺亦称“大乘法轮洲”、“大召”等。蒙古地区第一座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万历七年(1579),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呼和浩特)所建。万历八年, 由明廷赐名“弘慈寺”。因供奉释迦牟尼银佛像,俗称“银佛寺”,也称“阿勒坦召”。清康熙年间扩建,改名“无量寺”。寺内铁香炉上铸有蒙古族工匠姓名。为研究明清蒙古族的建筑、雕塑、绘画、佛教史和蒙藏关系史的重要文物。 弘慈寺明代东蒙古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大召(蒙语伊克召)、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甘珠尔庙、释迦牟尼庙、银佛寺、无量寺等。万历七年(1579),由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呼和浩特)主持修建,有蒙、汉、藏等各族工匠参加,明朝亦助以物料。八年,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赐名为“弘慈寺”。当地习称大召。俺答汗崇佛,尊称格根汗,故该寺亦称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寺内供奉一尊银制金饰的释迦牟尼像,故称银佛寺。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及后金相继西进,归化城受战火摧残,但该寺幸存。清崇德五年(1640),由古鲁格楚呼尔奉旨修缮扩建,奏请清太宗皇太极赐名为“无量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札萨克喇嘛内齐托音再次修缮,挂黄琉璃瓦。寺内铁香炉上铸有蒙古工匠姓名。寺院、佛像及诸文物为研究明清蒙古族的建筑、雕塑、铸造、绘画、蒙古佛教史和蒙藏汉关系史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