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引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引用

 (1)概念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词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意引三类。
 ①明引:正面明白地引用原句,又叫“正引”。例如:
 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②暗引:引用时不指明文句的出处和来源。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人生中是经常碰到的。
 ③意引:不引原话而只引原话的意思。例如:
 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明引、暗引又叫“直接引用”,意引又叫“间接引用”。
 (3)引用的作用
 ①使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②能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和战斗力。③用“意引”可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引用;引证yǐnyònɡ yǐnzhènɡ

【同】 都是动词;都指援引别人的话,援引公理、格言、谚语来作为自己观点的根据;都是中性词;都有书面语色彩;都能作谓语和宾语;都不能重叠。
【异】 “引用”侧重指援引名人名言、名著名句、格言谚语、公理定理来增强自己语言的力度,使自己的话更有深度,更有说服力。另外,还是一种种修辞手法。[例]他~学者的话,鼓励青年们不怕艰难险阻,攻克科学堡垒。“引证”侧重指引用名言、公理、定理、资料、数据作为理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或驳斥别人观点的谬误。是一种论证方法,不是一种修辞手法。[例]他采用~的方法,用大量格言谚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用yǐnyòng

❶用别人的话或事作为依据
 △ ~典故。
❷招进来加以任用
 △ ~外籍球员。

引用yǐnyòng

❶ 〈动〉用别人或其他书籍上的言辞或事例作为根据:引用《论语》︱准确引用外文著作。
【同义】引证。
❷ 〈动〉招收并加以任用:引用外地人才。
【同义】引进。

引用

又称引语、引话、引证、援、事类。修辞格之一。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的谚语、成语、诗词、故事等, 以提高表达效果。 如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人帮’ 垮台之后, 读书的空气又如同春意一般浓了。”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是引用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里的两句。 引用可使论据确凿,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语言精炼、 含蓄, 生动活泼, 提高表现力。 关于引用的分类, 说法不一。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分为 “明引”和 “暗用”两类;有分成 “明引”、 “暗引” 和 “意引” 三类的; 也有分“明引”、 “暗引”、 “正用”、“反用”四类的; 还有分为“明引”、 “暗引” 和 “引经”、 “稽古”、 “出新”、 “反用” 五类或 “明引”、 “暗引”、 “意引”; “引经”、 “稽古”、 “出新”、 “反用”六类的。

罢黜、罢官、罢免、罢职、撤差、撤职、褫革、褫职、黜斥、黜免、黜退、黜逐、丢官、革职、解职、免职、去职、削籍、削职;拜除、拜官、拜命、封官、复任、复职、加官、进用、录用、起用、任命、任用、授官、委任、叙用、选官、引用、重用、擢用

○罢黜bà chù

(动)〈书〉免除(官职):~百官|相继~|~返回乡里转眼间就遭~。

○罢官bà guān

(动)解除官职:他~了 |被~的人|~返乡。

○罢免bà miǎn

(动)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免去(官职):~权|~一切职务|常委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或~|正式~。

○罢职bà zhí

(动)解除职务:他已被~|受~处分以后,他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年迈不胜其任,请旨~|罢他的职。

○撤差chè chāi

(动)旧时称撤销官职:不怕~|区长~了|大管家~了。

○撤职chè zhí

(动)撤去职务:~法办|他已被~|受到~处分|撤不撤职要看他的表现。

○褫革chǐ gé

(动)〈书〉剥夺官服,革除功名:不加~|兵败诈病,居家~|既~而无怨。

○褫职chǐ zhí

(动)〈书〉革去官职:~为民| 因事~|为官一世,不曾~。

○黜斥chù chì

(动)解除官职;斥退:屡遭~|~归田园|~回乡。

○黜免chù miǎn

(动)〈书〉罢免(官职):礼多的升官,礼少的~|屡遭~|~无能之辈|非有大故,无或~。

○黜退chù tuì

(动)贬黜:~小人|一一~。

○黜逐chù zhú

(动)贬逐:~为庶人|一生不遇,几遭~。

○丢官diū guān

(动)失去官职:~而回|~保命|~归故里|大不了~|终归是要~的|~去职。

○革职gé zhí

(动)撤职:~留用|受~处分|~降罪|~回家|革他的职。

○解职jiě zhí

(动)解除职务:已被~|请求~|~为民 |突然~|~还乡。

○免职miǎn zhí

(动)免去职务:~待用 |他被~了 |遭到~|罢官~|就地~|免了主任的职。

○去职qù zhí

(动)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还家| 因病~|年老~|突然~|丢官~。

○削籍xuē jí

(动)〈书〉革职:坐受贿~|~为民|~待罚|~闲居。

○削职xuē zhí

(动)〈书〉撤职:~为民|~降罪|~回籍|~闲住|罢官~。

●拜除bài chú

(动)拜授官职:~逢时|君已先~|~官爵。

●拜官bài guān

(动)授官:一人~,门庭若市 | 士卒皆~|~者数人。

●拜命bài mìng

(动)受命,多指拜官任职:~仅数月 |~疆场。

●封官fēng guān

(动)封赏官职:~许愿|~加爵|~晋爵|~赐赏。

●复任fù rèn

(动)恢复原任职务:遇赦~|刚被罢职,又要~|~三年,每年外加俸三百石|~云贵总督。

●复职fù zhí

(动)免职或撤职后又恢复原职:等待~| 已经~|顺利~|尚未~|释放后即行~|~不久就调回原单位。

●加官jiā guān

(动)晋升官阶:~进禄|~晋爵|~封赏|~进秩,封为韩王。

●进用jìn yòng

(动)选拔任用:~贤良之吏|此人可以~|何时得~|~善人,共成政道。

●录用lù yòng

(动)任用:择优~|量材~|~才能|~新人|公司~了六名大学生|你正式被~。

●起用qǐ yòng

(动)泛指提拔任用:~新秀|~战功显赫者|公司何时~你的|他们再一次~这位年轻人。

●任命rèn mìng

(动)下命令任用:~大使|~为厂长|接受新的~|~手续。

●任用rèn yòng

(动)委派职员担任职务: ~能人| 另有~ | ~贤者。

●授官shòu guān

(动)给予官职:~无方|随才~|量能~,贤愚有差|~选贤。

●委任wěi rèn

(动)派人担任职务:~状|被~为省长|~他总理政务|~书还未发|公司~了一名副总经理。

●叙用xù yòng

(动)〈书〉任用(官吏):~得法|按功~|永不~。

●选官xuǎn guān

(动)选任官职:按资格~|~条例|靠德才~|吏部在~过程中大肆收受贿赂。

●引用yǐn yòng

(动)任用;援引(人):~旧部|~天下名士。

●重用zhòng yòng

(动)(把某人)放在重要工作岗位上:~人才|~贤能|得到~|准备~|决心~|受皇上~|得到朝廷~。

●擢用zhuó yòng

(动)〈书〉提升任用:即日~|~贤士|~高才|破格~。

引用

引用

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引用古人的言论或事迹来增强行文的表现力。古汉语中这种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稽古”和“引经”中。参见“稽古”“引经”条。

☚ 双关   稽古 ☛

引用

辞格之一。亦称“引证”。即把别人的话或其它资料引到自己的作品,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引用范围宽泛:或引言,或引事,或引文,凡名言、成语、谚语、典故、人物、事件等,均在所引之列。从形式上分,有明引和暗引;从内容上分,有正引和反引。

任用

任用

任 用(除用;断用) 以 庸 试(试用) 授(授用) 肩 服 委用 委使
任用和免职:任免
任用官吏:署用
选拔人才,任用官吏:论除
选择任用官吏:选用 简选 简阅 简任 简命
任用百官:纳揆
因上辈有功而任用:荫(荫袭;封妻~子)任子
皇帝直接下命令任用:诏用
简选任用:简用
选择任用官吏:选用
挑选任用:选任 遴用
推举选任:推选
调选任用:调数
引荐任用:引用
荐举任用:收举
考察人才,推荐任用:程功积事 程功蒇事 程功立事 程功厎绩 立事程功
收纳任用:收录
征召任用:征用
托付任用:托任
考察任用:考庸
正式任用:牒用
受到信任而任用:见任
滥给官爵:齐鸣开府
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由绎
(任命,使用:任用)

另见:提拔 委派 录用 用人

☚ 任用   任用人员 ☛

引用/引证/引据

☚ 假设   引用 ☛

引用

引用

援(援用;攀援) 攀引
引用典故:用事 隶事
在书、文章中引用例证:引例
 引用成例:援例
 引用以往的案例:援案
引用同类的事物:引类 牵物
审察引用:甄引
多方引用:杂引
广泛而大量引用:繁称博引
引用广泛:繁博
不完整引用别人的话: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 斩头去尾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引用别人文章或文句:断章摘句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截取、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语句: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断章截句
(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引用)

另见:写作 方法 证明 根据

☚ 引用   引证 ☛

引用

对享有版权作品的原文或其修改后的内容的利用。不仅包括引用书籍、报刊、杂志中的文字内容,而且还包括引用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中的内容。例如,为了评论一部电影,就可以在电视中播放一段该影片的有关部分内容。但这种内容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各国版权法对引用都作了规定。

引用

088 引用

辞格的一种,又称引语。系引用现成的名言、警句、谚语、诗文、寓言、典故等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有明引、暗引、意引三种。明引直接引用原文,可注明出处及作者。暗引亦引用原文,但不注明出处与作者。如“我想三五月明之夜,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周瘦鹃《苏州游踪》)意引只间接引述原意,而不直接引用原文。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婉曲   夸张 ☛

引用

修辞格的一种。在说话或写作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寓言故事等)来说明问题,或在驳论中引进对方话语作为靶子加以批驳的方法。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有道理的。”

引用

引用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援引他人的话语或典实等。引用可分为引言、引文、引事,或明引、暗引等。这种修辞方法因为引用的是内涵精警的格言、名言,或者熟悉的历史故事,或者形象生动、脍炙人口的文字等,故能增加文章的理论色彩和说服力,因能唤人联想,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也常有韵味深长之妙。例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中“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就引用了《后汉书·李膺传》中“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一事。又如唐王勃《滕王阁序》中“酌贪泉而觉爽”用《晋书·吴隐之传》写吴路过贪泉时特意“酌而饮之”事。可参见有关词条。

☚ 互省   引文 ☛

引用

quote;cite;invoke
蒙代尔先生在讲话中~了杜鲁门的话。Mr Mondale quoted from Truman in his speech./~安理会第242号决议来为自己辩护justify oneself by invoking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42 /~前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cite a previous case to support one’s argument/~中国人的一句老话quote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