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 异说魏晋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史志无著录。见引于《博物志》卷三和《初学记》卷七。记有蜀亡之事,当出魏或西晋。《古小说钩沉》失收。《博物志》引文“《异说》云:瞽叟夫妇凶顽而生舜。叔梁纥,淫夫也;徵在,失行也,加又野合而生仲尼焉。其在有胎教也?”所引并非原文,乃撮述大意。瞽叟之事见《史记·五帝本纪》、《列女传》等书,说舜父瞽叟不喜欢舜而偏爱舜弟象,数次设计害舜,舜皆大难不死。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神话传说。孔丘父母叔梁纥和颜徵在野合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初学记》引曰:“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盛则赫炽。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孔明一窥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即灭。其年蜀并于魏。”[按:蜀亡在后主炎兴元年(263年),下距景曜元年有五年,《异说》有误。]这则故事所记“火井”异闻,则与王朝更替、盛衰的时势相联,用志怪故事表现重大社会政治情势,倒也别具一格。这一故事《博物志》卷二亦载,文稍有异。 ☚ 佚名氏 临邛火井 ☛ 异说(反)定说 通说 学说 学说学(~术;~理;国~;家~) 说(说论;著书立~) 论(理~;进化~) 言 各种学说:众学 各种学说或议论:众说 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杂语 各派学说:杂术 各家学说:诸子百家 百家诸子 百家的学说:杂说 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说:哲学 儒家的学说:儒学 贵学 逢掖 阙里 孔孟之道 孔子的学说主张:孔教 解释儒家经书的学说:经学 经术 艺学 佛教的学说:佛学 释学 梵学 方外之学 道教的学说:玄(玄学) 道学 道家的处世哲学:雌节 儒家以外的学说:异端 古代术数家的学说:阳九 称霸的学说:霸论 阴阳五行之学:阴阳学 一家的学说:一家 一个学派或一个人的观点学说:一家之言一家之学 一家之说 一家之论 一家之辞 自成一家之学:颛家 自成一家的偏执学说或言论:家言邪说家言邪学 前人留下的学说:遗学 世代相传的某种学说:心传 著名的学说、学派、学问:显学 雅正的学说:雅说 指导人解除困惑、把握真谛的学说和方法等:金绳宝筏 宝筏金绳 杂乱的学说:杂学 冷僻之学:隐学 不同的学说:异说 异家 不合正道的学说或行径:邪魔怪道 非正统思想和荒谬有害的学说或言论:异端邪说 邪魔外道 邪说异端 野狐外道 邪魔歪道 天魔外道 非正统的异端学说:邪说 学说的精髓:关津 学说的源流:节脉 儒家经学衰败:五经扫地
另见:文人 学问 造诣 ☚ 学说 学科 ☛
各种主张 各种主张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法制 称霸的主张:霸说 明确的主张:定见 用暴力进行政治斗争的主张:赤铁主义 一定的主张:定执 不同的主张:异说 ☚ 主张 建议 ☛ 异说yì shuō❶怪诞的言论。《晋书·荀勖传》:“去奇技,抑~~。” ❷主张不同。《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 异说異説yì shuō❶不相同的说法、主张。《温病条辨·自序》:“奈《玉函》中之《卒病论》亡于兵火,后世学者无从仿效,遂至各起异说,得不偿失。” ❷邪说。《侣山堂类辩·辩两肾》:“奈何后学不体认圣经,反好为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