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异位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异位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异位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异位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根据异位起搏点的发生部位、发作时的节律是否规则及起止情况,有下列三种类型: 图1 交接处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 图2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室上性阵速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差异性心室内传导或预激综合征时应与室性阵速鉴别。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因为发作有渐起渐止的特点,故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实际上是一种加速了的交接处性或室性自身心律,故也称自身性心动过速。常见于风湿热、洋地黄中毒等。其心电图改变如下。 (1)非阵发性交接处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表现为心率均较阵速慢,交接处性每分钟为70~130次,室性每分钟为60~100次; 易产生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表现为各种融合波或夺获搏动; 异位起搏点不具有保护性传导阻滞。 (2)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目前尚未被确认。 特殊型心动过速 有以下六种类型。 (1) 并行收缩性心动过速: 也可认为是一种加速了的并行收缩性心律(见“并行收缩”条)。 (2)双重性心动过速: 在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异位起搏点,各自快速发出激动。高位起搏点(通常在心房)控制心房,低位起搏点(交接处或心室)控制心室,两者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 慢性反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是由于窦性心动的R-R间距进行性缩短,达到某临界度时,由一个P-R间期不变的窦性心搏诱发,表现为短阵或长阵的室上性异位心动过速,其间常被一个或多个窦性心搏所插入,可连续存在数月或数年,偶而也可为窦性心律所打断(图3)。 图3 慢性反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4)双向性心动过速: 在同一心电图导联上,交替出现主波方向相反的畸形增宽的QRS波群,心率快而规则,约每分钟140~180次。其产生机理因人而异,近来多数认为是室上性(主要为交接处性)心动过速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交替的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常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洋地黄中毒病人。 (5) 多源性心动过速: ❶心房紊乱心律: 即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从多源性房性早搏发展而来,并为心房颤动前奏。见于肺心病等。心电图: 心房率每分钟>100次;有三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异位P′波和不同长度的P′-P′间距;各P′-P′之间有等电位线;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图4)。 ❷心室紊乱心律: 即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表现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及短串室性阵速(图5)。常导致室颤,预后严重。 图4 心房紊乱心律心电图 图5 心室紊乱心律心电图 (6)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由于心室肌弥漫性传导障碍和复极不匀,使心室肌与Purkinje纤维间形成多发性折返途径所引起,当激动落在心室易损期或超常期时更易诱发。见于心室肌复极弥漫性不匀的疾患,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或低血镁,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及Q-T延长综合征等。 心电图除一般室性阵速的特征外,尚有 ❶发作前常见R-T重叠现象,由于原有Q-T延长,故有长的配对间距; ❷发作时常见畸形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一般连续3~10个心搏后倒向相反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十数秒而自行终止,较易复发; ❸非发作期的基础心律多属缓慢心律失常,且均有Q-T或Q-U明显延长(>0.6s)及T波与U波异常改变。 ![]() 图6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 过早搏动心电图 扑动与颤动心电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