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禊袍
又名“箭衣”。是一种式样为圆领大襟、窄袖(有的带箭袖)开禊,有扣绊的长袍。开褉袍最早出现于隋朝。据《中华古今注》载: 隋文帝征辽,诏武官服缺胯袄子,取军用如服有所妨也。所谓“缺胯”是指在袍衫两胯下开“衩儿” 的形制,以利于行动。清代,满族为骑射民族,长袍又是主要服装,开褉袍可根据季节做成单、夹、皮、棉,方便骑射。因此,上自皇帝、文武百官,下到士庶百姓都经常穿著。清代规定皇族宗室袍开四衩,官吏士庶袍开两衩。道光京城“竹枝词” 云 “珍珠袍套属官曹,开禊衣裳势最豪”。说明了当时的风尚。也有一种不开衩的长袍,俗称 “一裹团”,也叫 “小袍”,为一般市民穿著或为居家便服,但有身份的人不能穿此袍出门或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