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开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开庭kāitíng〈动〉法庭举行仪式审理案件:择日开庭│开庭审理│开庭时间。 开庭kāi tíng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对当事人及其他有关的人进行审问和讯问。1912年3月11日伍廷芳《三复陈其美书》:“所示开庭日期,谨决于礼拜六即阳历三月十六号开庭审判。” 闭庭、休庭;开庭○闭庭bì tíng(动)法庭结束审理案件的活动:法官宣布~。 ○休庭xiū tíng(动)暂时结束法庭的审判活动:陪审团~核议|要求~。 ●开庭kāi tíng(动)在法庭上进行审理案件的活动:~审判|宣布~。 建国 建国立国 辟国 鼎定 建家 开庭 ☚ 树立 建业 ☛ 审问方式 审问方式侦察审讯:侦讯 ☚ 审问 审问程度 ☛ 开庭法庭审判的开始程序。任务是为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开庭阶段应当完成下列活动:(1)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被告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或者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是否曾受到过法律处分及处分的种类、时间;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及强制措施的种类、时间;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附带民事诉讼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收到民事诉状的日期。(2)审判长宣布案件的来源、起诉的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名称)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3)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4)审判长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可以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可以提出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鉴定;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作最后的陈述。审判长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回避和申请回避的理由。如果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依照有关回避的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同意或者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 开庭法庭审判的开始程序。为实体审理案件做好准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3条的规定,开庭阶段的活动包括:(1)审判长宣布开庭,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并问明当事人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等身份事项,宣布案由;(2)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3)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申请,应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3条至第25条规定处理;(4)告知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无罪或罪轻的辩解;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发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可以参加法庭辩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5)宣布依法公开审判或者不公开审判,对于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宣布不公开审判的理由。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后,即可进入法庭调查阶段,从实体上审理案件。 开庭审判人员对案件依法在法庭上审理的诉讼活动。它是法庭审判程序的开始阶段。 开庭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案件活动的一个程序。在正式宣布开庭之前,先由书记员通知所有诉讼参加人进入各自的席位,并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如有未到庭的,应当查明原因。然后请审判人员入庭,向审判长报告诉讼参加人到庭情况。书记员并宣布法庭纪律。之后,审判长郑重地宣布开庭。同时,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或独任审判员和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名单,宣布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员名单。 开庭holding(/opening)a court 开庭open a court session;call the court to ord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