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开封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开封市【同义】总目录


夷门汴梁开封市

开封市

历史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曾为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均建都于此。总面积6444km2,市区面积365km2。2000年总人口46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2万;市区人口77.7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14万。年平均气温14.2℃,1月-0.5℃,7月27.3℃。年降水量637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6.24亿元,人均4837元。工业总产值244.4亿元。现有纺织、机械、医药、化工、电子、食品等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纱36926t,布2073万m,发电量23亿kW·h。有耕地36.38万hm2。农业总产值124.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02.5万t,油料37.58万t,蔬菜345.7万t,水果19.12万t,肉类28.3万t,禽蛋16万t。陇海铁路穿越市境,东西有国道公路通过。公路通车里程2636.2km。铁路客运量149万人次,货运量80万t;公路客运量2854万人次,货运量3106万t。有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21万人。建成区面积133km2。市区道路总长259km,面积312万m2,公交营运车辆275辆,年客运总量3552万人次。自来水日供水能力60.67万m3,年供水总量10091万m3。公共绿地面积360hm2,建成区绿化面积1736hm2。主要旅游景点有相国寺、龙亭铁塔、宋城一条街、包公祠等。

开封市

开封市

开封市古称汴京、汴梁,自公元前364年至1233年间,共七个王朝在此建都,有“千年古都”的美誉。在开封的各个地方都可看到名胜古迹,现在共有名胜古迹185处,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铁塔、龙亭、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繁塔、岳飞庙等,另外还有一些仿古复建、再现历史的景观,如清明上河园等,名胜古迹可谓随处可见。
开封主要的宾馆酒店有东京大饭店、开封宾馆、宋都宾馆、天鹅酒楼。
七朝古都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使开封形成了“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色,全市共有文物古迹213处。开封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富民之道,将其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 郑州市   洛阳市 ☛

开封市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南岸。属冲积平原,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948年设市,面积359平方公里,人口66万。工业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力为主。陇海铁路横贯其境。特产汴绣、汴绸。

开封市

河南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以南豫东平原上。陇海铁路沿途要站之一。春秋郑地。战国魏都大梁。秦属砀郡。汉置浚仪县,治所即今开封市,属陈留郡。后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复置,属司州。东魏天平初为梁州治,故有“梁州”之称。北周宣帝改为汴州治,又称“汴州”。隋大业初,州废,县属荥阳郡。唐仍置汴州,治所在浚仪、开封县(今开封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称“东都”,为国都。后晋、后汉、后周皆为都城,称“东京”。又因北周至隋唐,长期为汴州治,又有“汴州”之称。北宋为都城,称“东京开封”。金初称“汴京”,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燕京后,改称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为“五京”之一;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开封。元初于开封设南京路,以后又改为汴梁路,开封又有“汴梁”之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河南江北行省,治所在开封。明清皆为开封府治。1912年为河南省治。1948年置开封市。
最早在开封建城的是战国魏。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迁都今开封,命名“大梁”。此后经6世130余年,大梁始终是魏国的都城,成为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国大梁城的位置,在今开封城的西北部。大梁城的北、西面城墙,均在今开封北、西城墙之外。大梁城共有12城门。据文献考证,东门叫夷门,在今开封的北门和铁塔公园一带;西门叫高门,约在今开封城西5里左右的地方。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派大将王贲攻打魏国大梁城,由于久攻不下,便扒堤引黄河水灌大梁,灌了3个月,结果城毁魏灭。这是开封城历史上第一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隋炀帝凿大运河,把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大运河从黄河至淮河一段,称“汴河”。汴河西通河洛,南达江淮,从水路到洛阳、长安,都要经过这段运河。而地处汴河之滨的汴州,由于靠近东都洛阳,当为洛阳的门户,因此比其他沿运河的城市发展更为迅速。
唐代,汴州已是洛阳以东的重要城市,但当时已深感旧汴州城窄,不容众,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之需,于是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宣武节度使李勉对汴州城进行了扩建。为五代时期都城东都开封府奠定基础。
北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下令在原来汴州城的外面,再筑外城,规定外城内的墓葬一律迁到7里以外的城外,并划定城内街道、仓库、营房范围。要求街道改直放宽,达到能通大车的标准,主干道放至30步宽。外城周长达48里。
北宋建都开封,称 “东京开封府” ,历时9世共167年,是开封历史上经济最旺盛的时期,尤其是北宋末年达到繁荣的顶峰。开封城由外城、内城、皇城3重城组成。外城又称 “新城”或 “罗城” ,周长50里,是在北周基础上建成的,经过了大中祥符、元丰、政和年间3次大修。北宋极度注重城防建设。外城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防御,故城墙坚固雄伟,并建有马面、战棚、女头等防御设备。外城之外,还环绕一条阔10余丈的护城河,两岸皆植柳树,禁人来往。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而东西略窄,相当于今开封四周土城遗址。外城有12座城门,其中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4门是正门,为御路,故为双重直门。其他皆为瓮城3层,屈曲开门。内城又称 “旧城” ,即唐代李勉所筑的汴州城。周长20里,共有10座城门。位于外城之中央。皇城即大内,或称 “宫城” 。周长5里。北宋宫城是在唐宣武节度使的衙门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五代梁建都开封,改宣武节度使衙门为建昌宫,后晋改为大宁宫。北宋仿照洛阳宫殿加以扩建。主殿有皇帝朝政的文德殿、起居用的垂拱殿、节日上朝的大庆殿、帝王生日之用的紫宸殿,及接待外国客人的长春殿等,还有众多的内殿。宫城位于内城中央,略偏西北。宫城共设6座城门,正南为宣德门。开封城街道纵横交错,其中主干道有4条,即御路。其他街道由主干道线分支,纵横直通各城门。在主干道中尤以皇宫正门宣德门南,经州桥,过朱雀门,到南薰门的一条最宽,约200步,两边还设御廊。由纵横干道划分成网格状坊里,即为居民居住处。横贯开封城内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4条河。这些河对繁荣开封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北宋开封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已发展到手工作坊和工场。各种工匠达8万人以上。手工业门类多,分工精细。商业繁荣,贸易发达。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2万多户,而拥有本钱较大的商业者有6400多户。因而开封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甚至开设夜市。东京开封还是外国使节、宗教徒活跃的城市,他们带来的贡品以香药、犀角及一些高级手工业品为主。由于经济发展,开封城人口增加迅速。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封领县6个,人口57万余人。至宋太宗时,东京人口已号称百万。北宋末崇宁年间,人口达130余万,加之常驻军队10余万,共达140万~170万。而其中工商业者人数占总人口的1/3。充分反映当时东京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
北宋末年,金兵占领开封时,开封城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居民流离失所,农村经济破败不堪。虽金后期,为避开蒙古的进攻迁都开封,但开封仍一片萧条。元、明、清,开封降至地方政治、经济中心,经济发展缓慢。
造成金以后开封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除了北宋后全国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外,金元以来黄河的泛滥,也是开封城市衰落的重要原因。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从阳武光禄(今河南原阳县境)决口,黄河改道走东南路,流经淮河入海。从此黄河不断在开封城附近摆动,致使开封小灾几乎年年有,大灾隔几年一次,严重威胁着开封。尤其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调集百万人马,围攻开封城,官军在开封城西北朱家寨、马家口扒开黄河大堤,企图水淹起义军。这次水淹开封城,使城内原有37万人口,仅剩3万。整个开封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由于黄河多次泛滥,致使开封城内的汴、蔡、五丈、金水河等自金后都淤没。又因黄河夹带大量泥沙,迫使水行地面,河堤高出城内平地40余米,使开封成为一个并非全由自然因素形成的盆地,城内满目黄沙,开封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