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建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建鼓(一) 古代一种打击乐器。鼓上有华盖,顶有鸟饰,鼓身圆而长,一木柱直贯其身,以为支柱。柱下有四足,刻有四支狮形,也称应鼓。《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此鼓流行战国时期,如出土的曾侯乙墓建鼓。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鑼鼓 > 建鼓 建鼓 jiàngǔ 亦稱“足鼓”、“植鼓”、“楹鼓”、“鷺鼓”。鼓之一種。鼓身長而圓,框腰開方孔,以柱貫鼓身而樹之,柱上施華蓋,蓋上穹下方,五彩流蘇,頂飾翔鷺,柱下有四足,縱横十字形,并刻以卧獅。以雙桴敲擊,用以召集或發號令。據載始見於夏,夏后氏加以四足,謂之足鼓;殷人始以柱貫之,謂之楹鼓;西周懸之,謂之懸鼓;後代又飾以翔鷺,因稱鷺鼓。《儀禮·大射禮》:“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禮記·明堂位》:“夏后氏之足鼓,殷楹鼓,周懸鼓。”《漢書·何並傳》:“拔刀剥其建鼓。”顔師古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焉。懸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爲開閉之時。”參閱《隋書·音樂志下》。 建鼓 建鼓 建鼓古代打击乐器。《隋书·音乐志》:“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宋陈旸《乐书·乐图论》载,建鼓*以楹贯而置之”。魏晋以来,按殷商制而植之,亦谓之建鼓。“隋唐又栖翔鹭于其上”。宋代沿袭其制,“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绛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彩玉为饰。竿首亦为翔鹭。” ☚ 齐鼓 节鼓 ☛ 建鼓 建鼓古代打击乐器。《隋书·音乐志》:“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宋陈旸《乐书·乐图论》载,建鼓*以楹贯而置之”。魏晋以来,按殷商制而植之,亦谓之建鼓。“隋唐又栖翔鹭于其上”。宋代沿袭其制,“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绛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彩玉为饰。竿首亦为翔鹭。” ☚ 齐鼓 节鼓 ☛ 建鼓鼓的一种类型。鼓身侧置,单柱纵贯鼓腔,植于鼓座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1件,鼓身长106厘米、口径74厘米;纵贯鼓腔正中的圆木柱,通高365厘米,鼓身固定在木柱的中部;鼓座由青铜铸造,有数十条龙蟠旋。在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晚期大墓中,也发现1件类似的鼓座。《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郑玄注:“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南鼓,谓所伐面也。”所指似即这类遗物。 建鼓军队作战,立起大鼓以鼓声指挥队伍进退,称建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