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这是陈云1957年1月18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分为四个问题。(1)1956年的财政经济情况。陈云指出,1956年,我国无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财经工作方面,也发生了一些缺点错误;在财政和信贷方面多支出了近30亿元;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都紧张。看来,任何一种物资必须保有一定的社会周转量,如果少于这一数量,便会发生供应紧张,甚至会出现黑市买卖和囤积投机的现象。我们要有计划地使社会购买力增长的速度放慢,使它低于消费品增长的速度,在两年的时间内填补供应不足的差额,使购买力和物资供应大体上得到平衡。(2)如何解决目前财政经济方面的问题。陈云指出,主要有以下三个办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适当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额;有计划地控制社会购买力增长的速度。这些就是为了既保证经济建设的一定规模,又逐步使原材料和消费品供应紧张的状况缓和下来,或者说,既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又要保证市场稳定。(3)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指出,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陈云充分肯定了薄一波在中共八大上所提出的“必须注意国民收入和积累、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收入、国家预算支出和基本建设投资三种比例关系”。陈云还从其他方面试图寻找一些制约的方法,来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指出下列各点应该注意: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应该先保证必要的生产和必要的消费,然后再进行必要的建设;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4)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陈云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应该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有所不同,计划工作的水平要有所提高。既要研究那些已经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暴露出来的矛盾。陈云就已经暴露了的矛盾提出了一些看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应该根据《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出的方针加以安排;煤、电、运输等先行工业部门,已经暴露出过去投资不够的问题,先行成为落后,这种状况要很快加以改变,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利;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关系,要彼此配合,互相促进;民用工业和军用工业的关系要处理好;大厂和小厂、先进和落后的问题,目前应该是有无第一先进、落后第二;正确处理建设中的“骨头”和“肉”的关系;公私合营的企业必须停止合并,已经合并而不适当的,应该退回去,要打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厂合理”的迷信,把许多原来单独核算的小厂勉强合并在一起,实行统一核算,不见得合理。从历史的经验看,陈云所提出的“国力论”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他所说的国力,不是指整个国民收入,而是指安排好现有生产以后的剩余产品。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使建设规模适合国家的财力和物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全文约5 600字,载《陈云文选(1956—1985年)》。 ☚ 加强商业工作的政治观点、群众观点、生产观点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