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建康实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建康实录

 编年体史料长编。二十卷。唐人许嵩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
 许嵩,自署高阳人。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已无可考知。《建康实录》原书夹注中提及的年代,最晚者为唐至德元年(756年)。而最早引用此书所记内容的是唐乾符(874至880年)中任大理寺卿的张彦远。因此,许嵩当为唐肃宗或稍后时期的中唐人。据《建康实录序》称:他好古敏求,广征博采曾以建康为首都的六朝史事遗文,述而不作,编辑成书,名为《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虽名曰“实录”,但其体例却兼采实录和纪传两体。南朝刘宋以前,只有各帝王的编年实录。自宋以下皆用纪传体记述,各帝编年实录以外,还有列传简述臣僚事迹。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体例不纯。另外,此书在记载形式上,还采用了出具注文的体例。凡有异事别闻,与正文所载不同或可相印证的内容,皆列在注文之中。注文中的内容,既可丰富史料,又可借此考证史实。
 《建康实录》记事起自东汉兴平元年(194年),止于南朝祯明三年(589年)。此书前四卷内容是三国时期吴国四主的编年实录。第五卷至第十卷是东晋十一帝的编年实录。因西晋建都洛阳,不属于南朝,故第五卷首叙西晋时建业(即建康)地区的事迹梗概。第十一卷至第十四卷记载南朝刘宋一代史事。其中有南朝刘宋八帝的八篇编年实录和一篇包括四十九人简要事迹的《列传》。第十五卷和第十六卷记载南朝齐代史事。其中有齐六帝的六篇编年实录和一个包括有八十六条目人物事迹的《列传》。第十七卷和第十八卷记载了梁代和后梁的史事。其中列有梁四帝的编年实录,以及记载六位后妃事迹的《后妃传略》,和分记三人的《太子诸王传略》,与记载十六人事迹的《功臣》。所附后梁史事中,有后梁两帝编年实录两篇,以及记载五人事迹的《功臣》。第十九卷和第二十卷记载了南朝陈代的史事。其中有皇帝编年实录六篇,以及记载八人事迹的《陈朝功臣》。
 《建康实录》所载内容,取材丰富,征引广博,常出正史之外。因许嵩距六朝时代未远,能据亲自所见,并多方查考验证。所以,其中所载内容,根据充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唐宋以来,凡考证六朝史事、遗迹的学者,无不以此书所载为依据。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郑文宝《南唐近事》、王巩《甲申杂录》,以及姚宽《西溪丛语》等书皆是。许多学者还根据《建康实录》内容订正其它史书的讹误。因此,它是研究南朝史事的重要参考书,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宋朝人张敦颐曾编有《六朝事迹类编》一书。他基本上完全依据《建康实录》所载内容,加以分类编排,使之部居粲然而已。
 《建康实录》中还详载了建康地区的土地山川、城池宫苑,以及寺宇观阁的沿革变迁和兴废置毁等大量而珍贵的地方史料,确实达到了许嵩所谓“各明处所,用存古迹”的效果。致使宋以后直至今人所编有关古都建康的著述,其内容基本上跳不出此书范围。
 《建康实录》在叙事上,能删繁就简,颇具“周鉴而不烦,约而无失”的优点。它在史部书籍之中,也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建康实录》历代官私目录皆有著录。它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嘉祐本。此版本久已不传。南宋绍兴年间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翻刻北宋嘉祐本。此本是现在最早的刻本,是清代各种抄本、刻本之源,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共十六册。清代有《建康实录》的刻本、抄本很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光绪年间甘氏桑泊草堂翻宋刻本。此本是以嘉庆贻训堂翻宋刻本与甘元焕所抄的彭元端依写宋雕本两相校勘,共有六册,附有校勘记四十一条。此本印刻精良,且据彭氏抄本补足多于宋本的文字。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建康实录》点校本,是经过整理的较好的通行本。

《建康实录》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

唐许嵩撰。许嵩为唐肃宗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共20卷,记述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三国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事迹,附后梁事迹。所记史事起自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迄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体例上兼采实录的编年体和正史的编年体,吴、东晋史事用编年体,宋以后用纪传体。纪传体部分又加有论赞。宋末只有总论部分,且为排偶文。梁末仅收录魏征总论的下半篇,其后又附有萧詧至萧琮的后梁史事。齐朝部分中又载有《百济传》,体例较为混乱,叙事也多有重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它说:“为例未免不纯,又往往一事而重复牴牾。至于名号称谓,略似《世说新语》,随意标目,漫无一定,于史法尤乖。”但该书取材丰富,征引广博。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又去六朝不远,因之能够据亲自所见,多方查考验证,记载较为信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内容涉及广泛,而以记述君臣行事,王朝兴废为主。同时对于建康地区的土地山林,城池宫苑,以及寺宇观阁的沿革变迁和兴废置毁,也十分留意,尤为可贵。如作者自序所说:“若土地、山川、域池、宫苑,当时制置,或互兴毁,各明处所,用存古迹。其有异事别闻,辞不相属,则皆注记,以益见知。使周览而不烦,约而无失者也”。故其记述多出于正史之外。自唐宋以来凡考证元朝史事及遗迹的,无不据以引征,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以证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画品、郑文宝《南唐近事》引以证玄武湖。刘羲仲《通鉴问疑》载《宋书·高祖记》景平二年书日蚀舛误,刘恕修《长编》定日蚀在此年二月癸巳朔,都取该书为据。又陈后主时,覆舟山及蒋山上松柏常出不醴,俗称“雀锡”之类,《陈书》遗漏不载,而王巩《甲申杂录》则引该书为据。《晋书》载谢尚谓蔡谟读《尔雅》不熟,几为勤学死,“勤学”当为《劝学》、为《荀子》中的一篇,姚宽《西溪丛语》据该书予以驳正。又裴子野所作《宋略》,当时称为良史,沈约自以为不及,今已不传,《资治通鉴》曾引其论赞数条,首尾亦不完整,而该书的宋代部分,完全依据《宋略》为蓝本,并载有其中的论赞,约十分之一左右,也可为学者参证。该书的版本较多。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有张忱石点校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孟昭庚点校本,为目前的通行版本。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

编年体六朝史。二十卷。唐许嵩(生平不详)撰。据此书旧题“高阳许嵩撰”,当为高阳(今属河北)人。书中几次提到唐至德元年(756)及所记事,可知为唐玄宗、肃宗时人,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长期居住过,其余事迹无考。
《建康实录》起于三国时东吴的孙权,终于南朝的陈后主,记述了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而以后梁附之。其中卷一至卷四记吴,卷五至卷十记东晋,卷十一至卷十四记宋,卷十五、卷十六记齐、卷十七、卷十八记梁,卷十九、卷二十记陈。由于它记载的四百年间这六个王朝皆建都于建康,故名《建康实录》。
据许嵩自序说:“嵩述而不作,窃思好古,今质正传,旁采遗文。”其史料主要来自《三国志·吴志》、《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和裴子野《宋略》,又旁采韦昭《吴书》、张勃《吴录》和诸家晋书,以及地记志乘等。对采自他书的“异事别闻,辞不相属,则皆注记,以益见知”。据统计,其所引唐初及唐以前典籍达五十余种。因其引据广博,故颇可订补正史遗缺及讹误。如孙吴、晋史部分,其中有不少记事的年月与《三国志·吴志》不同,也有若干史事并不见于《吴志》,《晋史》中一些无传的人物,也多予立传。又如卷十九记陈高祖霸先微时,“初仕乡为里正,后逃于义兴,吴兴太守肖映过从之建业,映遂用为夹砦吏,寻转为油库长,既而映镇广州,奏高祖为中直兵参军”。此事不见于《陈书》,《南史》也记之极为简略。凡此对研讨江南六朝史,都有相当参考价值。此书除王朝兴废外,并注意存录山川古迹。如其自序云:“若土地山川,城池宫苑,当时制置,或互兴毁,各明处所,用存古迹。”对六朝遗迹如建康宫、台城、华林园、乐游苑及诸帝陵墓、寺庙等,多引方志地记,或进行实地勘察,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它又具有地志的特色。其所引唐以前方志地记计有二十一种,如顾野王《舆地志》、陶季直《京都记》、山谦之《南徐州记》等,今皆亡佚,赖此仅存。后代考六朝遗迹,大多征引此书,如宋人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引用达四十三条。因此,它对研究南京的历史地理也很重要,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其主要缺点是编纂体例颇不纯粹。其“编年附传,大略用实录体”(《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吴、晋史事皆用编年体,无论赞,而宋以后又改分纪传,系有论赞。宋末、梁末又引有裴子野《宋略》总论和魏徵总论下半篇。各朝皆无外国传,独于齐后附《百济传》。另外,详略前后失当,记吴、晋、宋较详,记齐、梁、陈较为疏简,甚至有仅书年而下无记事的情况。书中对名号称谓又都漫无标准,随意标目,史实纰漏讹误,也所在多有。因此,《四库提要》批评此书“为例未免不纯”,“随意标目,漫无一定,于史法尤乖”。同时又指出它“引据广博,多出正史之外。唐以来考六朝遗事者,多援以为征”(《四库提要》卷五十)。
初刻本为北宋嘉祐刊本,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是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刊本。较通行的是清光绪甘氏刊本。另有1986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 贞观政要   通典 ☛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

书名。记载孙吴、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六朝帝后事迹与宫廷内幕的历史文献。唐代许嵩编撰。作者生平不详,只知其大约活动于唐玄宗、肃宗时,属高阳人。建康,吴时名建业,晋愍帝始改名建康,今为江苏南京市。因六朝均建都建康,帝后居建康宫连续达321年,故名 《建康实录》。成书年代大约在唐玄宗、肃宗时。全书20卷。第1—4卷记吴事,列有太祖孙权、废帝孙亮、景皇帝孙休、后主孙皓; 第5—10卷记东晋事,录有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皇帝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第11—14卷记宋事,列有高祖武皇帝刘裕、废帝营阳王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少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立刘昱、顺帝刘准; 第15—16卷记齐事,列有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废帝海陵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废帝东昏侯萧智藏、和帝萧智昭; 第17—18卷记梁事,列有高祖武皇帝萧衍、太宗简文皇帝萧纲、世祖元皇帝萧绎、敬皇帝萧方智; 第19—20卷记陈事,录有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萧蒨、废皇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后主长城公陈叔宝。此外述及皇后、妃子、皇子诸王的生平,兼及功臣名士。此书弥补了正史所末录的许多宫廷轶事,是研究六朝宫廷文化的宝贵史料。版本有宋、清刻本及多种抄本,今人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铅印本,便于读者查阅。

☚ 陈诸王世表   北史·本纪 ☛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

20卷。(唐)许嵩撰,孟昭庚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大32开,583页。体例兼采实录和纪传两体。所记史事,起自东汉献帝兴平元年,迄于陈后主祯明三年。

☚ 两汉博闻   明鉴纲目 ☛

建康实录

二十卷。唐许嵩撰。许嵩,高阳人,故又自署高阳。此书记载六朝史事,起于吴大帝,迄于陈后主,共四百余年,而以后梁附之。六朝均建都建康,故以此为名。许嵩是唐肃宗时人,书前自序一篇。此书义例主于类叙兴废大端,编年纪事,而尤为深意于古迹。晋以前诸臣事实,皆用实录之体;而宋以后又沿用纪传体史书之例,各为立传,在体例上前后不统一,难免有一事而重复抵牾之处。至于名号称谓也都是随意标目,漫无一定。然而此书引据广博,多出正史之外,唐以来考证六朝遗事的人大多引此书为证。《新唐书》将此书载入杂史类;而《郡斋读书志》又归之于实录类;马端临《文献通考》甚至将其归于起居注类,均不甚妥当。《四库全书》设立别史类,以此书所载六朝,仅吴为僭国;而《三国志》已列为这一时期的正史,故隶之于别史类下。

建康实录

书名。唐许嵩撰。二十卷。记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因六朝皆都建康,故名。记吴、东晋、宋、陈用编年体,于人物卒年下附小传;记齐、梁用纪传体。叙事除王朝兴替外,颇注意六朝古迹。修撰时征引唐初及唐以前典籍五十余种,今大都散佚,故所录多出“正史”之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