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建州左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建州左卫明代羁縻卫所名。建州三卫之一。源出今依兰一带的斡朵里部。洪武中南迁豆满江南的斡木河一带 (今图们江南的会宁河一带)。永乐三年(1405),其首领猛哥帖木儿朝贡明朝,也被委任为建州卫指挥使。九年(1411),猛哥帖木儿率部西迁凤州,与建州卫阿哈出会合,与明朝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次年,所部从建州卫分出,明设建州左卫领之。永乐二十一年(1423),再率部东返斡木河一带。宣德八年(1433),猛哥帖木儿等被 “七姓野人” 袭杀,所部衰落。正统五年(1440),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复率建州左卫西迁今辽宁苏子河一带。七年(1442),从本卫分置建州右卫。本卫改由猛哥帖木儿之子董山 (即童仓)执掌卫事。明代后期,随着三卫解体,重新组合为建州五部。 建州左卫见“建州卫”。 建州左卫明代地方军镇名。明永乐十年 (1412) 从建州卫分出而置。其卫治曾有四次迁徙。初设于今图们江南岸朝鲜会宁城。后迁至建州卫地绥芬河流域。至二十一年 (1423) 复迁回会宁城。正统五年(1440)最后徙于今辽宁苏子河,与建州卫女真人共处一地。七年(1442),由该卫又另析置建州右卫。明末,演化为建州五部之苏克苏护部。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统一该部后,后编入八旗满洲,成为满族共同体形成之核心部分。 建州左卫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冬,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受明招抚。三年九月,随明使王教化的等入朝京师,十一月(一说作十年或十四年),明从建州卫析置建州左卫,以其为都指挥使。以屡入京朝贡,从明出征有功,升为右都督。其地初在今图们江南岸会宁,九年(1411),迁今绥芬河上游东宁县,二十一年(1423),率部人还居阿木河。宣德八年(1433),猛哥帖木儿被杨木答兀及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领卫事,升都督佥事。正统三年(1438)六月,凡察与侄董山率众西迁婆猪江(又称佟佳江,今浑江)与李满住合住。七年(1442),发生叔侄争印事,明析左卫,增右卫,以董山领左卫,凡察领右卫,史称建州三卫。景泰初,董山势盛兼领三卫事。天顺八年(1464),请明开设抚顺马市,促进经济发展。成化三年(1467),董山被杀于广宁。后其子脱罗降袭左卫指挥使,再传至脱原保时,势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