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州 廓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陇右道。《旧唐书·地理志三》:“廓州:下。隋浇河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廓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宁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廓州。旧领县2,户2020,口9732。天宝县3:(广威、达化、米川)。户4261,口24400。在京师(西)2030里。” ☚ 阔州 拉里 ☛ 廓州kuò zhōu《本草纲目》金石部第11卷戎盐(1)。地名。今青海化隆、扎县等地县。 廓州州名。汉为西羌地,后为吐谷浑所据。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太子西征吐谷浑,得其河南(黄河以南)地,取廓清之义,置此州。治所在浇河故城(今青海贵德附近)。隋大业(605—618)初,改置浇河郡。唐武德(618—626)初,复置廓州。后改为宁塞郡,领广威、达化、米川三县,辖境相当今青海省化隆迤西黄河两岸地区。唐乾元(758—760)初,复为廓州,地入吐蕃。宋熙宁(1068—1077)后,收归。元符元年(1098),复置州。崇宁(1102—1106)中,时废时复,大观(1107—1110)后废。 廓州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取吐谷浑河南地置,治所在浇河城(今青海贵德县)。隋大业初改置浇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移治化隆县(后改为化成、广威,在今青海尖札县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塞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廓州,后为吐蕃所据。北宋崇宁中复置,大观后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