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康景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康景濂1895—1985辽宁辽阳人 康景濂康景濂(1895—1985) 于翔麟 *传记文学1985年47卷1期 康景濂1895——1985族名萬鎰,學名景濂,字寶軒,遼寧遼陽人,1895年 (清光緒二十一年) 生。11歲入私塾。1908年入遼寧西區劉二堡模範小學,畢業後,升入遼寧縣立中學。中學畢業,任教於小學。1914年冬,考入東北兩級師範學校博物科,後轉入奉天警官學校日語翻譯班,一年後畢業。1916年入北鎮縣陸軍第二十八師司令部,任參謀處司書,後入該師軍官團,改習軍事。畢業後任初級軍官。1919年任陸軍第二十八師上尉參謀。1921年秋,任熱河都統署總務處處長。1922年4月,任陸軍第二十八師一等書記官。1925年4月,任東北陸軍第九師上尉參謀,後任少校參謀。1926年春,赴日本留學,入成城學校學日語,夜間則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經濟,後入東京近衛師團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第五中隊。1927年升入日本步兵學校。1928年夏,畢業返國;11月任東北陸軍第十四旅上校參謀。1929年秋,任第十四旅第六十二團團長。1930年秋,該團改番號爲東北陸軍第十五旅步兵第三十八團,任團長。1931年5月,任陸軍獨立第二十九旅第六八三團團長。1933年任陸軍第一二九師第六八三團團長; 10月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上校參事; 11月調任該分會上校高級參謀。1934年9月,入南京陸軍大學特别班第二期。1936年3月,國民政府任爲陸軍步兵上校。1937年8月,陸軍大學畢業,任陸軍第四十九軍第一○五師少將參謀。1938年10月,調任陸軍一○五師第三一三旅旅長。1939年3月,晉授陸軍少將; 7月調任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部高級參謀; 10月兼任第十九集團軍參謀處處長。1940年10月,派代江西省第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該區游擊司令; 同月,並兼任第九戰區湘鄂贛邊區第二挺進縱隊司令。1943年4月,調江西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5年8月,派爲九江地區受降代表。1946年1月,辭江西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職; 2月任第九戰區長官部高級參謀; 5月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參議。1948年10月,任國防部部員。1949年4月,派爲戰地視察第十組視察官; 12月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高級參謀。1950年調任“國防部”參議。1952年11月退役。1954年3月,任“國民大會”專門委員,後任《遠東雜誌》社編輯及推銷員; 4月應聘爲臺北縣鶯歌中學教員; 同年秋,轉任新竹縣芎林初級中學教員,後兼任總務主任。1957年奉派臺灣省煙酒公賣局顧問。1959年3月除役。1968年秋,自芎林中學教師任内退休。1970年4月,任“交通部”電信總局顧問。1985年3月23日逝世於臺北。終年90歲。著有《我的回憶録》。 康景濂 康景濂族名万镒,字宝轩,辽宁辽阳人,1895年生。1914年入东北两级师范学校,不久转入奉天警官学校。毕业后于1919年任该师参谋。1921年任热河都统署总务处处长。后又任第二十师书记官。1925年后任东北军第九师参谋。1926年留学日本,入成城学校、早稻田大学、日本步兵学校。回国后,任东北军第十四旅参谋、团长。1931年5月任独立第二十九旅团长。1933年任第一二九师第六八三团团长。1931年5月任独立第二十九旅团长。1933年任第一二九师第六八三团团长。同年10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事,后又任高级参谋。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后任第四十九军第一○五师参谋。1938年10月任第一○五师第三一三旅旅长。同年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第二纵队司令。1939年3月21日任少将。同年7月任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0月任第十九集团军参谋处处长。1940年10月代江西省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游击司令。1941年在职第十九集团军第二挺进纵队司令,曾率部参加上高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在职第九战区游击第二纵队司令。同年4月22日派任江西省第九区行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2月任第九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5月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参议。1948年10月任国防部部员。1949年4月任战地视察第十组视察官,12月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高级参谋。1950年任“国防部”参议。退役后,任“国民大会”专门委员。1957年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顾问。1970年4月任 “交通部”电信总局顾问。1985年3月23日在台北去世。著有 《我的回忆录》。 ☚ 康泽 阎奉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