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 又名覆、臭蒿。为菊科植物菴Artemisia keiskeana Miq.的全草。分布东北地区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辛、苦,温。散瘀血,祛风湿。治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煎服6~15g。
庵子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菴Artemisia keiskeana Miq. 的果实。 苦、辛,温。入肝、肾经。益气壮阳,祛风湿,消瘀血。治阳痿,风湿痹痛,妇女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煎服: 6~15g。 庵yān lǚ《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庵(30)。药名。详见于“子">庵子”条。
庵子yān lǚ zǐ《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庵(1)。药名。 【性味】苦,微寒,无毒。 【功用主治】 ❶《本经》:“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❷《别录》:“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駏驉食之神仙。” ❸甄权:“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 ❹《大名会典》:“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 ❺李时珍:“擂酒饮,治闪挫腰痛,及妇人产后血气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