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座右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座右铭zuò yòu míng

指戒励自己或他人的文辞。《文选·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勿念,受施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间近火刘伶传,坐右新铭管仲辞。元稹《饮致用神酒三十韵》:眼前须底物,座右任他铭。司空图《自诚》:我祖铭座右,贻厥孙。

座右铭

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1),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2),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3)。隐心而后动(4),谤议庸何伤(5)?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6)。在涅贵不淄(7),暧暧内含光(8)。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9)。行行鄙夫志(10),悠悠故难量(11)。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注释】
(1)无:通“毋”,不可,不要。
(2)施人:施恩于人。
(3)纪纲:法度,原则。
(4)隐:审度。
(5)庸:用。
(6)《越绝书》:“范子曰:‘名过实者灭,圣人不使名过实。’”《孔子家语》:“孔子日:‘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臧:善,褒奖。
(7)涅:可作黑色染料的一种矿石。淄,通“缁”,黑色。《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喻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8)暖暖:昏暗不明貌。
(9)老氏:指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著名思想家,著《老子》五千余言。《老子》:“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又曰:“柔弱胜刚强。”徒,类。
(10)行行:刚强貌。鄙夫:庸鄙之人。
(11)悠悠:时间长久。
(12)恒:长久,经常。
【译文】
不要说人家的短处,不要说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有什么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语,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掉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 崔瑗   蔡邕 ☛

座右铭

座右铭

重阶连栋(1),必浊汝真。金宝满堂,将乱汝神。厚味来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闭情塞欲,老氏所珍(2)。周庙之铭(3),仲尼是遵(4)。审慎汝口,戒无失人。从容顺时,和光同尘(5)。无谓冥漠(6),人不汝闻。无谓幽冥(7),处独若群。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8),无乱大伦(9)。常若临深(10),终始惟纯。
【注释】
(1)重阶连栋:形容房子高大众多。
(2)老氏: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
(3)周庙之铭:指《金人铭》。
(4)仲尼:孔子字。
(5)和光同尘: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后多指与世浮沉,随波逐流而不立异。
(6)冥漠:犹静寂。
(7)幽冥:黑暗。
(8)守玄执素:保持清虚玄静,坚持质朴的本色。
(9)大伦:伦常大道。指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论语·微子》:“欲絜其身,而乱大伦。”《孟子·公孙丑下》:“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10)临深:《诗·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戒慎恐惧之至。
【译文】
房屋高大众多,必定弄浊了你的纯真。金子和宝贝满堂,将要弄乱了你的精神。美味带来灾祸,美女将使你身危。想要高爬反而坠落下来,想要发财结果却更贫穷。控制感情,堵塞欲望,是老子所珍重的。周庙里的铭文,为孔子所遵守。你的口一定要谨慎,切不可弄坏了与别人的关系。安闲舒缓,不慌不忙,不违逆当时的社会,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不要说人处于静寂之中,人家就不知道你。不要说你处于暗室,就可胡作非为。应该把独处与同人群共处一样看待。见着幸福,不要抢先去取得,也不要与灾祸邻近。保持清虚玄静和质朴的本色,不要违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经常像面临深渊,走在薄冰上面那样戒慎恐惧,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纯真。

☚ 卞兰   应贞 ☛

座右铭

座右铭

事父尽孝敬,事君贵端贞(1)。兄弟敦和睦(2),朋友笃信诚(3)。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4)。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5)。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幸能修实操,何俟钓虚声(6)。白珪玷可灭(7),黄金诺不轻(8)。秦穆饮盗马(9),楚客报绝缨(10)。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11)
【注释】
(1)端贞:正直忠贞。
(2)敦:崇尚,注重。
(3)笃:忠实,一心一意。
(4)莅(li):临。
(5)讵(ju):岂。
(6)俟(si):等待。
(7)白珪:白玉。玷(dian):玉上的斑点。《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圭同珪。
(8)黄金诺:极守信用的诺言。即一诺千金意。
(9)秦穆: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饮盗马:《吕氏春秋·爱士》载:秦穆公出游,其右骖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马人,而赐其酒,以佐食。后秦晋战于韩原,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食马者三百余人奋力救之,遂破晋军,虏晋惠公。
(10)绝缨:扯断帽带。据汉刘向《说苑·复恩》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爰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秦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11)殁(mo):死。
【译文】
事奉父母要尽力孝敬,事奉国君贵在正直忠贞。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当官要注重公平慎重,立身贵在廉明。待士要追求谦让,临民崇尚宽大平和。处理狱讼要正直,审察案件必须根据实情。对于别人的诽谤议论不值得怨恨,对待自身的宠辱要无动于衷。处于器皿装满了液体的情况下,经常担心流出来,站在高处本来要忧虑跌倒掉下来。诗礼固然可以学习,郑卫之音不要听。幸而能够修养自己真实的操守,不必去沽名钓誉。白玉上的斑点可以磨灭,对自己的诺言要一诺千金。要像秦穆王对待盗杀自己马匹的人那样温和,要像楚庄王对待调戏自己爱姬的人那样宽厚。言行都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无论生死都可扬名。

☚ 陈子昂   元结 ☛

座右铭

座右铭

元气真精(1),能得万形(2)。其聚则有,其散则零(3)。我气内闭,我心长宁。至人传授(4),小兆谛听(5)。如病得愈(6),如醉得醒。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7)。心澹而虚(8),则阳和集(9)。意躁而欲,则阴气入。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10)。不悲不乐,恬澹无为者(11),谓之元和(12)。清静无为(13),不以外物累心,则神全而守固。
【注释】
(1)元气: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真精:指精气,一种精灵细微的气。《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孔颖达疏:“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管子·内业》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精气,有时亦单称“精”。
(2)万形:犹万物。
(3)零:零落,消失。
(4)至人:古代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境的人。
(5)小兆:小民。兆:指兆民,即百姓。谛(di)听:仔细听,注意听。
(6)愈:痊愈,病好了。
(7)形:形体,即身体。
(8)澹(dan):恬静,安定。虚:空闲,安闲。
(9)阳和:阳气。
(10)志:神志。
(11)恬澹:清静淡泊。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12)元和:犹言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表现在人的心理状态上,则高度平和。
(13)清静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与注(11)的意思是一样的。
【译文】
元气真精,能形成万物。凝聚在一起,就有物;消散了,就没有了。我用道家特殊的呼吸方法养生,我的心长久安宁。是高人传授的,小民要仔细听。如同有病得到治愈,如同酒醉得以清醒。心安宁而不恐惧,身体勤劳而不疲倦。心情恬静安闲,则阳气聚集。心情急躁而有欲望,就会进入阴气。心情悲哀,则阴气聚集;心情快乐,则阳气消散。不悲哀,也不快乐,清静淡泊而无为,这是一种高度平和的心理状态。清静无为,不因外物而连累内心,则精神饱满,操守坚贞。

☚ 施肩吾   欧阳詹 ☛

座右铭

座右铭

夫圆首方足,肖天地之形(1),是为最灵也。褒衣博带(2),慕圣贤之道,在于笃学也(3)。噫!世之冠章甫(4)、衣缝掖而为儒者(5),可胜道哉。其庶几于道(6),则无率皆舍本趋末(7),屑屑于章句间(8),利目前之利,语乎道则何其辽哉(9)!夫人之常情,孰不欲达(10)?舍道而进,则君子不为也。然而道有消长,时有遇否,所以才有余而业未著,业未半而勋已百者有矣。而昧道寡识(11),则其得与失孰贤也(12)?荣与辱孰珍也?曾不知齐景之有千驷(13),不若颜子之曲肱(14);董贤之为三公(15),不若扬雄之执戟(16)。故云:不以其道得之,勿处也。
昔我先师(17),厄于陈蔡(18),召子路而问曰(19):“《诗》云:‘匪兕匪虎(20),率彼旷野(21)。’吾道非耶?吾何为至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智邪?人之不我行也。”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22)?智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23)?”复问子贡(24)。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夫子盍少贬焉(25)。”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穑,良工能巧而不能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26),统而理之(27),而不能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28)。”颜回入(29),夫子又问之。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之丑也夫。”然则君子之于道,夷险不易其操焉(30)
仆又尝病世之人,其学未得其仿佛(31),即饰虚誉以夸愚俗。时小有所长,又自虑时之不知也。必欲家知而户晓焉。何反夫先师所谓“不患人之不我知”之言乎(32)?又独老氏所云“自伐者无功”之言乎(33)?夫鼓钟于宫,声闻其外,又何必其然也。昔胡威父子俱以清廉著称(34),晋武帝问之曰:“卿之清孰若父之清?”对曰:“臣不逮父远矣。臣父之清恐人知,臣之清恐人之不知也。”如此则自耀者不必为优,自晦者不必为劣。崔亭伯所谓“叫呼衒鬻悬旗自表者(35),非隋和之宝(36);暴智耀世因以干禄者(37),非仲尼之道。”又曹公云:“行而自炫者,女之丑行也。”夫兰生深林,不为无人而不芳;凤翔千仞(38),览德辉而乃下。则君子藏器抱道(39),与时隐显,何患名声之不闻,爵仕之未遂乎?
又尝患士之多上人而自大者,殊不能景行先哲(40),见贤思齐,而乃与常辈角其才智,自以为能。此又见其愚陋褊迫之甚也(41),深不取焉。古语有云:“可与智者说,不可与愚者道也。”苟非其人,即不如守吾之默也。士君子能以道自处(42),复去自贤之心,加以远识清鉴(43),襟度夷旷(44),为儒之美,复何尚焉!苟不能尔,则徒有章句薄才小巧,终不能裨儒行之万一,亦与夫刀笔小吏无有异也。虽复顶儒冠,衣儒服,且不可逃诗人“彼其”之刺也(45),又何施面目于士林间乎?仆每读唐相郑公余庆传(46),观其行事,有古人之风,真君子之儒矣。砥名砺行,谦卑自牧,践历台省,以蹇谔闻(47)。侃侃于公卿间(48),未尝俛仰媚于一人(49)。必以其道,祗事四朝(50),出入将相。逮于晚节(51),不渝素行。可谓以功名终始者矣。然而当时议者谓沽激(52),尚未以全德许之。噫!士君子不达即已,苟达焉,可不益思慎其名检乎(5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夷险一致,终始不渝。不尔,即得为荣阳公之罪人,斯幸矣。
昔扬子云《解客嘲》(54)、班孟坚《答宾戏》(55)、崔骃《达旨》、张衡《应问》、蔡中郎之《释诲》(56)、郗秘书之《释对》(57),皆以矫厥俗而旌厥素焉(58)。仆非能编德于数公也(59),但述于翰墨,志之座右,庶几乎自勉者而已(60)。将广崔生之铭焉(61),因为座右志云(62)

【注释】
(1)肖:类似。
(2)褒(bao)衣博带:宽衣大带。古代儒生的服式。
(3)笃学:勤学。
(4)章甫:古代的一种帽子,即缁布冠。
(5)缝掖:宽袖单衣。古代儒生所穿。
(6)庶几:差不多。
(7)无率:犹大率,大概。
(8)屑屑:琐碎烦细。
(9)辽:远。
(10)达:显贵。
(11)昧道寡识:对道愚昧,缺少见识。
(12)贤:善。
(13)齐景:齐景公。春秋齐人,灵公子,庄公弟,名杵臼,好治宫室,聚狗马,厚赋重刑。在位五十八年,谥景。千驷,犹千乘,兵车千辆。战国时小者称千乘之国,大者称万乘之国,这里是以兵车千辆指代齐国。
(14)颜子: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肱(gong):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胳膊。
(15)董贤(前23~前1),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为汉哀帝所宠幸,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建第宅,造坟墓,费钱以万万计。所有财物价值达四十三万万钱。三公: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
(16)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官为大夫。执戟:秦汉时郎官中有中郎、侍郎、郎中,掌执戟侍从,宿卫诸殿门,故称执戟。扬雄官给事黄门郎,也是执戟一类官,故世称扬执戟。
(17)先师:前辈老师。这里指孔子。
(18)厄(e):苦难,困穷。厄于陈蔡:孔子在陈国、蔡国发生困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下面所引述的孔子与弟子的对话,皆出于《史记·孔子世家》。
(19)子路(前542~前480),春秋卞人。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仕卫,为卫大夫孔悝邑宰,因不愿跟从孔悝迎立蒉瞆为卫公,被杀。
(20)匪:通“非”。兕(si),兽名,似牛。一说是雌犀牛。“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出自《诗·小雅·何草不黄》。
(21)率:行。
(22)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曾叩马谏阻。武王灭纣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在山里。
(23)比干:殷纣王叔父。纣淫乱,比干犯颜强谏,纣怒,剖其心而死。
(24)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人。孔子弟子。能言善辩,善经商,家累千金,所至之处和王侯贵族分庭抗礼。曾任鲁、卫相。(25)贬:损减,抑制。
(26)纲而纪之:约束自己。以撒鱼网为喻,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27)统而理之:修身。统:丝的头绪,抓住丝的头绪把丝治理好,比喻把自己各方面修饬好。
(28)而:通“尔”,你。
(29)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
(30)夷:平坦。险:险阻。
(31)仿佛:大体相像。
(32)语出《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老氏:老子,春秋时思想家。伐:夸耀。
(34)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属安徽)人。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太守,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后以功封平春侯。其父胡质,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晋书》卷九十《胡威传》:“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为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
(35)崔亭伯:即崔骃(?~92),字亭伯,东汉涿郡安平人。在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和帝时,车骑将军窦宪辟为府掾。出为长岑长,不赴任而归乡。本文引用的崔骃的话出自崔骃《达旨》,见《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原文如下:“叫呼衒鬻悬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衒(xuan)鬻(yu):夸耀货色以求出售。表:显扬。
(36)隋和之宝: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皆为宝器。隋,亦作“随”。和氏之璧,即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隋侯之珠,隋侯,姬姓诸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称隋侯之珠。
(37)暴:显露。干禄:求官。
(38)仞(ren):长度单位。其长度说法不一,有说七尺的,有说八尺的,有说五尺六寸的,有说四尺的。
(39)藏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引申为才能。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0)景行:仰慕。
(41)褊(bian)迫:器量狭隘。
(42)士君子:指有志操和学问的人。
(43)清鉴:高明的鉴别力。
(44)夷旷:平易豁达。
(45)“彼其”之刺:《诗·王风·扬之水》中有“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等句。彼其之子:他们那些人。这首诗是讽刺周平王的。
(46)仆:自身谦称。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官至尚书左仆射。中唐时代人。曾封荥阳郡公。
(47)蹇(jian)谔(e):忠直敢言。
(48)侃侃:刚直貌。
(49)俛:同“俯”。
(50)祗(zhi):只。
(51)逮:及。
(52)沽激:矫情求誉。
(53)名检:名声规矩。“检”谓防检,指规矩法度。
(54)扬子云:即扬雄,字子云。
(55)班孟坚:即班固,字孟坚。
(56)蔡中郎:即蔡邕。
(57)郗秘书:郗曇,字重器,少赐爵东安县伯,王导辟为秘书郎,拜通直散骑侍郎,累官北中郎将。
(58)矫:矫正。厥:其。旌:表彰。
(59)编:编列。
(60)庶几:也许可以。
(61)崔生:指崔瑗。崔瑗有《座右铭》。
(62)志:疑为“铭”之误。
【译文】
人的脑袋是圆的,脚是方的,类似圆形的天和方形的地,因此是最灵的。穿着宽衣大带的儒者的服装,仰慕圣贤之道,就在于勤学。啊!世上戴着章甫帽,穿着宽袖单衣而成为儒者的,不知有多少。他们差不多对于道,则大概都舍本趋末,琐碎烦细地探究章句,只追求眼前的小利,谈起道来则多么遥远。人的常情,谁不想显贵?舍弃正道而前进,则君子不这样做。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消有长,时机也有时遇到有时遇不到。所以才能有余而事业没有卓著的成绩,事业没有达到一半而功勋已经上百的人是有的。但对道愚昧,见识短浅,则他的得与失哪个多呢?光荣与耻辱哪个珍贵呢?竟不知道齐景公之为诸侯,不如颜渊之清苦;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做个小官。所以说:不以其道得之,虽有高位也不处。
从前,我们的先师孔子,在陈蔡发生困厄,召子路而问道:“《诗》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理论错了吗?我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子路说:“难道我们不仁吗?人们不信任我们。难道我们不智吗?人们不行我们的那一套。”孔子说:“是这样吗?子路,假使只要你仁义,人们就肯定信任你,哪里有伯夷叔齐?假如你有智慧人们就肯定遵行,哪里有比干?”又问子贡。子贡说:“您的理论太大,天下装不下。您何不让它变得小一点呢。”孔子说:“子贡,好的农民能种植却不能一定有收获,好的工匠虽然很巧却不能都适合别人的口味。君子能修养他的理论,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容于社会。今你不修养你的理论,而只求社会能容纳,子贡,你的志向不远大呀!”颜回进来,孔子又问这件事。颜回说:“您的理论很大,故天下不能容纳。即使这样,您照样推行,不被容纳有什么毛病?不被容纳之后才显出是君子。如果不修养我的理论,是我的丑恶之处。”既然理论已经修养得好,而不被用,这是掌有国家的诸侯的丑恶之处。既然如此,那么,君子对于自己的理论,无论平坦或者险阻,都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我又曾经担忧世上的人,还没有学个大概,就追求虚假的名誉夸耀于世俗。有时刚有小小的长处,就担心当时人不知道,一定要家家知道,户户晓得。这与孔子所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话多么相反。又单是老子所说的“自我夸耀者无功”吗?在室内敲钟,在外面就能听到,又何必这样呢!从前,胡威父子都以清廉著称,晋武帝问胡威说:“你的清廉跟你父亲的清廉相比怎么样?”回答说:“臣不如父亲远得很。臣父亲的清廉恐怕人家知道,臣的清廉恐怕人家不知道。”这样说来,则自我夸耀的不一定为优,自我隐晦的也不一定为劣。崔駰所说“喊叫着自卖自夸的不是隋侯之珠和卞和之玉璧,显露自己的智慧炫耀于世人,用这个方法来求官的,不是孔子之道。”又有曹公说:“一边做事一边自夸的,是你的丑行。”兰草生于深林,不因为无人而不芬芳;凤凰在高空飞翔,看见道德的光辉才下来。则君子怀有才能坚守正道,随着时代而隐晦、显露,何必担心名声不传,官爵没有得到呢?
又曾厌恶士人多以为高人一等而自大的,颇不能仰慕先哲,见到贤人就向他们学习,力求达到他们的水平,却竟和一般人比较才智,自以为很能干。这又看出他们愚陋狭隘得很,深为人们所不取。古语有这样的话:“可与智者说,不可与愚者道也。”如果不是可与谈话的人,就不如保持我的沉默。有志操和学问的人能以道自处,又去掉认为自己贤能的心,加上远大的见识和高明的鉴别力,胸襟平易豁达,有儒者的美德,又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如果不能这样做,那就只有探究章句的薄才小巧,始终不能补助儒者行为的万分之一,也就与那刀笔小吏没有什么区别。虽然还是戴着儒者的帽子,穿着儒者的衣服,也不能逃脱诗人“彼其之子”的讽刺,又有什么面目立于士人之间呢?我每次读唐朝宰相郑余庆传,观看他的行事,有古人的作风,真是君子之儒啊!砥砺自己的名节和品行,谦卑自处,做过台省一级的官,以忠直敢言出名。刚直地处于公卿之间,未曾对他们迎合,献媚于一人。必定以自己的方式,历事四朝,出将入相。到了晚年,也不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可以说是以功名相始终的人。然而当时议论他的人还说他矫情求誉,还没有以道德完美评价他。啊!有道德操守和学问的人,如果不能显贵就算了,如果能够显贵,可以不更加考虑谨慎对待自己的名节和操守吗?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平坦和险恶时保持一致,开始和结尾都不改变。不这样,就是成为郑余庆的罪人,那还是幸运的呢。
从前扬雄写《解客嘲》、班固写《答宾戏》、崔駰写《达旨》、张衡写《应问》、蔡邕写《释诲》、郗曇写《释对》,都是矫正不好的世风而表彰好的风气。我自己的品德不能和他们相比,但用文字表述出来,写在座右,也许可以用来自勉罢了。要扩充崔瑷的《座右铭》,因而写了《座右铭》罢了。

☚ 文彦博   李觏 ☛

座右铭

座右铭

惟余之生兮(1),父命以名,谓余曰“行己”兮,俾充夫性之所能(2)。曰:汝立志必高而宏。曰:汝学道必思而行(3)。待人过厚,可以保生。责己尽详,然后有成。人恶勿记,人善乃称。切磋琢磨(4),孰无朋友(5)。惟善可亲,惟敬能久。闻过必改,见善斯守。诚心行此,惟汝之有。圣人何得?不轻小善为无益;圣人何长?不恃小恶为无伤。告汝以行己之道,汝慎无忘。呜呼予乎(6),年既成人矣,而行实迷其途。嗟已往之无及,念来今之可图。汝尚不守,惟汝不孝。汝尚无知,惟汝无教。敬之戒之,久乃知效。
【注释】
(1)惟:句首语气词。余:我。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2)俾:使。
(3)道:思想、理论、学说或真理。
(4)切磋琢磨: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像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
(5)孰:谁。
(6)予:我。
【译文】
在我初生的时候,父亲给我起名,称我为“行己”,使我充实那本性所具有的东西。说:你立志必高而大。说:你学道必须经过思考而后实行。对待别人过于厚道,可以保全性命。要求自己详尽,而后才可以有所成就。别人的恶行不要记,别人的善行才称赞。互相学习商量,谁能没有朋友?只有善良的朋友才可靠近,只有互相敬重才能长久。闻过必改,见到善行就学。诚心这样做,就指望你了。圣人有什么心得?不轻视小小的善行,认为它无益;圣人有什么长处?不坚持小小的恶行,认为它无害。告诉你立身行事的方法,你千万不要忘记。啊呀,我呀,年龄已经是成人了,而行动实在是迷了路。叹息已往已经来不及挽回了,思念现在和将来还可想办法。你还不听父亲的话,就是你的不孝。你还不知晓,就是你没有教养。恭敬地按它来办,警惕自己,时间久了,就知道它的效用了。

☚ 周行己   杨时 ☛

座右铭

座右铭

臧否人物(1),不如默之知人也深。出门求益,不如窗下之学林(2)
【注释】
(1)臧(zang)否(pi):褒贬。
(2)学林:学问之林。指书籍。
【译文】
褒贬人物,不如沉默了解人深入。出门请求别人的教益,不如在窗下认真读书。

☚ 盘铭   米芾 ☛

座右铭

座右铭

进退有命,去就有义。仕宦有守(1),远耻有礼。翔而后集,色斯举矣(2)
【注释】
(1)守:操守。
(2)翔而后集,色斯举矣:语出《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色,脸色。集:群鸟落树上。刘宝楠《论语正义》:“马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周曰:回翔审观而后下止。”王充《论衡·定贤篇》:“大贤之涉世也,翔而后集,色斯而举。”《论语正义》:“色谓人色。色有不善,则鸟见之而飞去也。人去危就安,亦如此。”
【译文】
进和退是有命运的,去就根据义来决定。当官应有操守,远离耻辱,按礼来行事。人的处事应该像鸟一样,回翔审观而后落在树枝上,一看人的脸色不怀好意,就赶快飞走。

☚ 米芾   邹浩 ☛

座右铭

座右铭并序

先君之丧既祥除(1),念无以赎不孝之罪,勉率诸弟稍就术业(2),于是雪涕作铭(3),以置其座右:
呜呼!尔年既壮(4),尔身则孤。痛九原之难作(5),常陨血而号呼(6)。歘炎凉其再序(7),报罔极以何如(8)。呜呼!有田以足尔之食,有屋以宁尔之居,曾不以寒饥暴露窘尔之心兮,舍为善而曷图?呜呼!志难成而易败,时难遭而易徂(9)。奉先训以夙夜(10),无自画于须臾(11)。声载实而远骛(12),焕祖考之规摹(13)。彼圣贤之人亦人而已,庶以此而为徒(14)

【注释】
(1)先君:先父。对已去世的父亲的尊称。祥除:父母死后二周年的祭祀已
经完毕。古代父母死去一周年祭为小祥,二周年祭为大祥。
(2)术业:学业。
(3)雪涕:擦拭眼泪。
(4)尔:你。
(5)九原:古称墓地。作:起立。难作,难以起立,意即难活。
(6)陨(yun)血:流血。
(7)歘(xu):如火光之一现,言迅速。炎凉:指四季。再序:再一次按顺序发生。
(8)罔极:无极。
(9)徂(cu):逝去,过去。
(10)先训:死去父亲的教训。夙(su)夜:早晚,朝夕。
(11)自画:自己停止。须臾:一会儿。
(12)声:名誉。骛(wu):《文选·班固〈答宾戏〉》:“战国横骛”。李善注:“东西交驰谓之骛。”此句意谓:符合实际的名声传得很远。
(13)焕:焕发。祖考:祖父和父亲。考:称已死的父亲。规摹:规划。
(14)庶(shu):幸,希冀之词。
【译文】
父亲死去二周年的祭祀已经完毕,想来没有办法赎自己不孝的罪过,便努力率领诸弟渐渐趋向钻研学业,于是擦干眼泪写铭,将它放置在座右:
啊呀!你的年龄已经到了壮年,你却成了没有父亲的孤儿。悲痛的是父亲不能活过来,经常哭得眼里流血而又号叫呼喊。多么快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对父亲的回报没有尽头,又该怎么办呢?啊呀!有田地来满足你的饮食,有房屋使你安居,你的心不用为饥寒发愁,除了做善事,还想什么呢?啊呀,志向难以成就却容易失败,时机难遇却容易失去。朝夕都要遵循父亲的教训,不要有一会儿的自我停止。名声包含着实绩而远扬,光大着祖父、父亲的规划。那些圣人贤人也是人罢了,希望作他们一样的人。

☚ 邹浩   张元干 ☛

座右铭

座右铭

行与邪分途,居与正为邻。于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此外朝市者言之(1))。
肥家以忍顺(2),全交以简恭(3)。好学如不及,求名如傥来(4)。(此外山林者言之(5))。
大丈夫当期出生死,生死皆由心所造。心灭,生死乃坏。心灭,则髑髅是水。心生,则瓜皮是罪。渊乎妙哉(6)!一念不生即入无垢三昧(7)

【注释】
(1)朝市:朝廷和市集。指公众聚集的地方。这句意谓;这是为朝廷和市集以外的人说的。
(2)肥家:使家庭富足。忍顺:忍耐、和顺。
(3)全交:保全朋友之间的交情。简恭:简易恭敬。
(4)傥来:无意中得到。
(5)此句意谓:此为隐居山林以外的人说的。
(6)渊:深。
(7)无垢三昧:无垢,佛教语,谓清净无污染,多指心地洁净。三昧:佛教语,梵文的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
【译文】
行路与邪恶分道扬镳,居住与正直做邻居。在这里有取有舍,此外没有亲近、疏远。(这是为朝廷、市集之外的人说的)。
使家庭富足靠忍耐、和顺,保全交情靠简易、恭敬。好学应该像赶不上别人一样,求名应该像无意中得到那样。(此为山林之外的人说的。)
大丈夫当期望摆脱生死的念头,生死都是心所想的。心没有了,生死也就没有了。心没有了,那么,髑髅就跟水一样。有了心,那么,瓜皮都是罪过。多么深妙啊,一个念头也不产生,就进入了佛教中所说的无垢三昧的境界。

☚ 惠洪   唐庚 ☛

座右铭

座右铭

予名堂曰“求仁”,十二时中(1),行住坐卧未尝须臾离也(2),作座右铭以自警焉。其文曰:
是心廓然(3),无有边际。遍周法界(4),同一真体(5)。强名曰“仁”,求之在己。不属中间,非内非外。一以贯之,万物皆备。视听言动,无须臾离,必在于是(6)。克己则见(7),复礼则亲(8),一日如斯(9),天下归仁。迩之事父(10),远之事君。扩而充之,以及斯民(11)。德被草木,信及鱼豚。本无别法,一视同仁。害以求生(12),成以杀身(13),得全于此,死生埃尘。不即不离(14),非妄非真。酌之不竭,用之不勤(15)。孰能体是(16),号曰能仁。颜氏之子,请事斯言(17)。勒铭座右,以代书绅(18)

【注释】
(1)十二时:十二个时辰。
(2)须臾:一会儿。
(3)廓然:广大、空阔的样子。
(4)法界:一译“达摩驮多”,佛教名词,种类的意思。谓诸法一一差别,各有分界,名为法界。
(5)真体:真实的本体。
(6)是:此。
(7)克己:约束克制自己。
(8)复礼:使言行符合于礼。《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9)斯:此。
(10)迩:近。(11)斯:此。
(12)害:指害仁。
(13)成:指成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4)不即不离: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15)勤:穷尽。《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是:此。
(17)斯:此。《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颜渊名回。
(18)书绅:《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诸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译文】
我给自己的堂起名叫“求仁”,十二个时辰中,行住坐卧没有一会离开,作座右铭来自我警惕。其文说:
这颗心广阔、空荡,没有边际。各种法界,有着同一真实的本体。勉强名为“仁”,追求它在自己。不属中间,也不属于内外。一以贯之,万物皆备于我。视听言动,没有一会离开,必在于此。克制自己则见仁,言行符合于礼则亲近仁,一旦能够这样,天下归仁。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国君。再加以扩充,可以施及人民。恩德施加到草木,诚信可施加到鱼、猪。本来没有别的法界,一视同仁。不要因为求生以害仁,要杀身以成仁,能够做到这一点,死生都轻如尘埃。不亲近,也不疏远,不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喝它不尽,用它不竭。谁能体会到这一点,就叫能做到“仁”。颜氏之子颜渊,就是这样做的。把这个铭文刻在座右,来代替写在衣带上。

☚ 六箴   李若水 ☛

座右铭

座右铭

由我者,守道在我,天之所不能违。由天者,委分于天(1),我之所不得与。
【注释】
(1)委分:任凭天命。
【译文】
由我决定的,守道由我自己,天也不能违背。由天决定的,听命于天,我不能参与。

☚ 林之奇   孝箴 ☛

座右铭

座右铭

责己如责人则明(1),处人如处己则通(2),心一而公。
俭于欲则贞(3),俭于用则足,自身而家(4),惟俭伊福(5)
《诗》曰:“文王既勤止。”(6)文王犹勤,况吾侪小人(7),宜鉴斯文(8)
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9)。深长尔思(10),庶无尤悔(11)
仰胡以事(12)?俯胡以育?惟顺惟均,斯之谓足(13)
有弗孚于人(14),盍反诸吾身(15)。禀其勿欺(16),行胡越兮比邻(17)

【注释】
(1)明:明智。
(2)通:畅通。
(3)贞:坚贞。
(4)而:至。
(5)伊:是。
(6)语出《诗经·周颂·赍》:“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止,语气词。
(7)吾侪(chai):我辈。
(8)斯:此。
(9)稽:考核,计数。敝:困,败。
(10)尔:你。
(11)庶(shu):幸,希冀之词。尤:过失。
(12)胡:何。
(13)斯:此。
(14)弗(fu):不。孚(fu):为人所信服。
(15)盍(he):何不。反:反求。
(16)禀(bing):领受,承受。
(17)胡:中国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越:古族名。秦汉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族众多。在长期发展中,部分与汉族融合,部分与今壮、黎、傣等族有渊源关系。这里泛指外国。
【译文】
要求自己像要求别人那样则明智,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那样就行得通,心专一而公正。
在欲望上节俭则坚贞,在日用上节俭则充足,从自身到全家,只有节俭才能幸福。
《诗》说:“文王既勤止。”周文王还勤劳,况我们小人物,应该借鉴这篇文章。
说话必须考虑最终的后果,做事必须考察失败的因素,你的思虑要深要长,才可以没有过失、后悔。
仰怎样事奉父母?俯怎样养育子女?只有孝顺,只有平均,这才叫做足。
有不能取信于人的地方,何不反省自己?坚持不欺骗人的态度,即使走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像同邻居在一起居住一样。

☚ 廖行之   刘宰 ☛

座右铭

座右铭

唾面自干(1),史以为娄公盛德(2)。漫塘叟曰(3):“未也。臧孙有言曰:‘美疢不如药石(4)。’”曰:“药石矣,宜从而味之,可使徒干乎?”广其意为座右铭:
唐有宗工(5),厥德有容(6),曰惟娄公。非意相干(7),唾面自干,坦然而宽。唾必有由,唾必汝尤(8),宜反而求。求之而得,味我药石,君子之则。

【注释】
(1)唾面自干:《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以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而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意。正使自干耳。’”
(2)娄师德(630—699):唐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字宗仁,进士擢第。上元初,任监察御史。仪凤三年(678)应诏从军,后任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等职。长寿二年(693),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后出为河源等军营田大使,有政绩。
(3)漫塘叟:作者自号。
(4)臧孙:臧孙纥,春秋时鲁国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孙卒……臧孙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哀如之何?’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美疢不如药石”,即出自这里。疢:热病,也泛指病。石,治病的砭石。
(5)宗工:犹尊官。《书·酒诰》:“惟服宗工。”孔传:“服事尊官。”
(6)厥:其。
(7)非意相干:恶意相犯;无故寻衅。《晋书·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怒之容。”
(8)尤:怨恨。
【译文】
唾面自干,史书上认为是娄师德高尚的品德。我说:“还不够。臧孙纥说:‘美好的疾病也不如药石。’”说:“既然是药石了,应该接着品味它,怎能让它白白地干掉呢?”扩充这个意思,写成座右铭:
唐朝有个大官,他的品德是能容人,就是娄师德。恶意相犯,就唾面自干,心里坦然,宽宏大量。唾你必有原因,唾你必定怨恨你,应该反过来找自己的毛病。找到自己的毛病,细细品味我的药石,这是君子处世的准则。

☚ 刘宰   悦堂铭 ☛

座右铭

座右铭

七尺之身,具形甚微(1)。所以配两仪而特立(2),亘千载而不朽者(3),曷从而致之(4)?夫亦曰德以为实(5),才为之资(6)。不德不成,不才不施(7)。不成无以有诸己,不施无以见于时(8)。内不自有,外不自见,则不过途之人而已,其无愧于此身者几希(9)。是故仁义以建其本,礼乐以畅其支(10)。将之以忠信(11),华之以文辞(12)。推而用世,细则以弥纶当世之务(13),大则以立邦家太平之基。此之谓明体而适用(14),成德而达才(15)。古之君子,如是而已。吾何足以与于斯(16)。虽然,学颜子之学(17),志伊尹之志(18),固吾之自勉而不疑。誓斯言斯允蹈(19),庶日夕以孳孳。
【注释】
(1)形:形体。微:小。
(2)两仪:天地。《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特立:特出。
(3)亘(geng):贯串。
(4)曷:何。
(5)夫:犹“此”。
(6)资:本钱。
(7)施:施展。
(8)见(xian):同“现”,显现。
(9)几希:很少。
(10)畅:通达。支:通“枝”。
(11)将:扶助。
(12)华:华丽,有文采。
(13)弥纶:包罗,统括。清于引之认为:弥纶即遍知的意思。
(14)体:指形体、形质、实体。用:指功能、作用、属性。唐崔璟《周易探元》卷下:“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
(15)成德:成就道德。达才:使之通达、成才。《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焦循《孟子正义》:“德恐其惑而不定,故成之;财即才也,才恐其滞而不通,故达之。义自明,故赵氏不注。”
(16)斯:此。
(17)颜子:孔子弟子颜渊。
(18)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传为家奴出身,汤任之以国政,帮助汤灭夏桀。
(19)斯:此。允蹈:恪守,遵循。
(20)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怠貌。
【译文】
七尺高的身躯,形体很微小。之所以能够配天地而特出,贯穿千年而不朽,是凭什么达到这一点呢?这也就是以德作为实际内容,以才能作为本钱。没有道德不能成人,没有才能没法施展。不能成人,自己不能有什么善行。没法施展就没法在当时有所表现。那不过是过路的人罢了,其无愧于这个身躯的很少。因此,用仁义来建立树根,用礼乐来作为枝条。用忠信来辅助,用文辞作为藻饰。推展到用世,小说则可以遍知当世的事务,大说可以建立国家太平的根基。这就叫做明了事体而可以实际应用,成就道德并且发挥才能。古代的君子,如此罢了。对于这些,我哪有资格参与?既然这样,学习颜渊的学问,立下伊尹那样的志向,我当然要自勉而不疑。我发誓这样说,就要恪守这句话,天天都要孜孜不倦地去做。

☚ 王祎   器物铭 ☛

座右铭

座右铭

多言,欺之蔽也(1);多思,欲之累也(2)。潜静以养其心(3),强毅以笃其志(4)。去恶于人所不知之时,诚善于己所独知之地(5)。毋贱彼以贵我,毋重物以轻身。毋徇俗以移其守(6),毋矫伪以丧其真(7)。能忍所不能忍则胜物(8),能容所不能容则过人。极高明以游圣贤之域,全淳德而为太上之民。
【注释】
(1)蔽:病患。
(2)累:连累。
(3)潜静:深沉安静。
(4)笃其志:使其志向专一不变。
(5)诚善:真心实意为善。
(6)徇(xun)俗:曲从习俗。(7)矫伪:做作,弄虚作假。
(8)物:指人。
(9)淳德:淳厚的德行。太上:太古。
【译文】
多言,因有欺人的毛病;多思,是受欲望的连累。要用深沉安静来保养自己的心,要用坚强刚毅来使志向专一。在人们所不知道的时候去恶,在自己独自知道的地方真心实意做善事。不要轻视别人而尊重自己,不要重视外物而轻视自己。不要曲从流俗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不要矫揉造作而丧失自己的纯真。能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则胜过别人,能容纳所不能容纳的则超过别人。达到高明的境界而成为圣贤,保全自己淳朴的美德而成为太古的百姓。

☚ 孙作   童冀 ☛

座右铭

座右铭

生者待汝养,死者待汝葬,天下后世待汝治。汝无或轻尔身(1),以徇无涯之欲(2),而丧厥志(3)
【注释】
(1)无或:不要。
(2)徇(xun):舍身以求。
(3)厥:其。
【译文】
活着的人等待你养活,死的人等待你安葬,天下后世等待你治理。你不要轻视你自己,去拼命追求满足无边无际的欲望,而丧失自己的志向。

☚ 自箴铭   书座右 ☛

座右铭

座右铭

维月在天(1),常缺于盈。维水在器,既满则倾。古之哲人,业业兢兢。慎彼盈满,若弗克胜(2)。意驰弗止,防之若城。言玷不为(3),守之如瓶。无往不复(4),何陂匪平(5)。勿谓豫大(6),而侈丰亨(7)。矧兹九五(8),位莫与京(9)。何求弗得?何为弗成?纵欲安止?凛涉春冰。适口斯已(10),那事脔鲭(11)。容膝亦安(12),奚必雕楹(13)。劳于求贤,逸于制情(14)。对天惟敬,法祖惟诚。忧其可恃,惧其可矜(15)。我志若斯(16),我行未能。苟行弗能,言何足称。呜呼小子,终始斯铭。
【注释】
(1)维:语助,用于句首或句中。
(2)弗:不。克胜:能够胜任。
(3)玷(dian):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缺点、过失。
(4)无往不复:没有始终往前而不遇反复的。《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孔颖达疏:“是初始平者,必将有险陂也;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无有平而不陂,无有往而不复者。”
(5)何陂(bi)匪平:“无平不陂”一词的活用,意谓所有坦途都有险陂。匪,通“非”。
(6)豫大:《易·豫》:“由豫大有得。”“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言田猎志在得鸟兽,其乐亦在得鸟兽,今果大有得,是其志大行也。”此处用其“其志大行”意。
(7)丰亨:富厚通顺。《易·丰》:“丰,亨。王假之。”疏:“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齐,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
(8)矧(shen):况且。九五:《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九五,术数家说是人君的象征,后因称帝位为九五之尊。
(9)京;大。
(10)斯:则。
(11)脔:切成块的肉。鲭(zheng):肉和鱼同烧的杂烩。《西京杂记》卷二:“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竟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脔鲭,泛指美味佳肴。
(12)容膝:指狭小的立足之地。《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
(13)雕楹(ying):画着彩画的房柱。泛指装饰华丽的房屋。
(14)制情:节制情欲。
(15)矜:自以为贤能。
(16)斯:此。
【译文】
那天上的月亮,常因为圆满而亏缺。那装水的器皿,已经满了就会流出。古代的哲人,都兢兢业业。小心像月像水那样盈满,好像不能胜任似的。意念飞驰不会停止,防守它如同守城。不要说有过失的话,要守口如瓶。没有一往直前而不遇到反复的,没有任何坦途不会遇到险阻的。不要以为其志大行,而奢求富厚通顺。况且这国君,谁的地位也没他高。要求什么得不到?干什么干不成?纵欲的话哪有尽头?应该小心谨慎,像在春天的冰上行走。合乎口味就行了,何必去追求那美味佳肴?有个狭小的立足之地就行了,何必要装饰华丽的房屋?要为求贤而劳累,要为控制情欲而感到安闲。对上天要恭敬,效法祖宗要真诚。对那可以依靠的东西要担忧,对那可以自负的东西要畏惧。我的志向是这样,我的行动未能办到。如果行动不能办到,言论又有什么称道的?啊呀,我这后辈,一定要始终按着这首铭去做。

☚ 七情箴   钱大昕 ☛

座右铭

座右铭

无咎无誉(1),多誉多惧。

不狂而狷(2),以约失鲜(3)

【注释】
(1)咎:灾祸。
(2)狂:激进。狷(juan):拘谨,有所不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集解》:“包(咸)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狂狷或激进,或拘谨保守,皆偏于一方面。泛指偏激。
(3)以约失鲜:语出《论语·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俭。鲜:少。
【译文】
没有灾祸也没有名誉,名誉多恐惧也多。

不激进也不保守,保持俭朴的品德,过失就少了。

☚ 文箴   欹器铭 ☛
座右铭

座右铭

箴铭之一种。放在座位右边,用以自戒。《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注: “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 箴铭   楹联 ☛

座右铭

铭: 即“记”的意思。记下训诫之词于座位右侧,用以自警,故称座右铭。

在古代,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或颂扬功德,或引申借鉴,或两者兼而有之。《礼记·大学》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代郑玄注释说:“盘铭,刻戒于盘也。”盘是古代的沐浴用器,类似今天的脸盆。商代的开国君主汤,曾把铭文刻在脸盆上,以警戒鞭策自己日日有新,天天有进步。

关于“座右铭”的来历,据《荀子·宥坐》记载,一次,孔子去鲁桓公庙堂朝圣,见一个倾斜易倒的祭器,便问庙祝是何物,庙祝说是宴饮时用的酒器,孔子猛然省悟道:“听说此为欹器,腹中无酒时则倾,注酒一半时平稳,酒满则覆,昔日桓公曾将它置于座右,以戒盈满。”后孔子就以欹器警醒自己要谦逊不骄。

真正记训诫之词于座右的,是东汉书法家崔瑗。据《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他在这篇座右铭中,检点自己鲁莽行事带来的后果,决意以此为鉴,慎言语、节饮食,内含不露,以柔克刚,从此成为精于文辞、尤善草书的一代名家。

后来,人们便把明操守,显志趣,用以检点律己的文辞称为“座右铭”,取其朝夕晤对,时刻警醒之意,而不特指放置于座位右侧了。现在座右铭的形式大体有三种: 一是自题警策;二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三是请别人题词以致劝勉。前两种较多。至于布置,或贴在屋子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或直接放在桌面上,看方便而定。但更多的是不采用任何形式,把喜爱的格言默记在心,以作行事的准则,也就是座右铭了。

座右铭

座右铭

置于座右用来自警之铭文。《文选》收有东汉赋家崔瑗《座右铭》一首。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后亦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

☚ 颂酒寄意气   疾感苦思 ☛

座右铭

泛指训诫的文辞。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支遁》: “僧众百余,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勖之。”
●汉崔瑗《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瑗兄被人所杀,瑗杀其仇人而获罪,后蒙赦出狱,作铭文自戒,并放在座位的右边。

座右铭zuòyòumíng

铭: 即“记”的意思。记下训诫之词于座位右侧,用以自警,故称座右铭。
在古代,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或颂扬功德,或引申借鉴,或两者兼而有之。《礼记·大学》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代郑玄注释说:“盘铭,刻戒于盘也。”盘是古代的沐浴用器,类似今天的脸盆。商代的开国君主汤,曾把铭文刻在脸盆上,以警戒鞭策自己日日有新,天天有进步。
关于“座右铭”的来历,据《荀子·宥坐》记载,一次,孔子去鲁桓公庙堂朝圣,见一个倾斜易倒的祭器,便问庙祝是何物,庙祝说是宴饮时用的酒器,孔子猛然省悟道:“听说此为欹器,腹中无酒时则倾,注酒一半时平稳,酒满则覆,昔日桓公曾将它置于座右,以戒盈满。”后孔子就以欹器警醒自己要谦逊不骄。
真正记训诫之词于座右的,是东汉书法家崔瑗。据《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他在这篇座右铭中,检点自己鲁莽行事带来的后果,决意以此为鉴,慎言语、节饮食,内含不露,以柔克刚,从此成为精于文辞、尤善草书的一代名家。
后来,人们便把明操守,显志趣,用以检点律己的文辞称为“座右铭”,取其朝夕晤对,时刻警醒之意,而不特指放置于座位右侧了。现在座右铭的形式大体有三种: 一是自题警策;二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三是请别人题词以致劝勉。前两种较多。至于布置,或贴在屋子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或直接放在桌面上,看方便而定。但更多的是不采用任何形式,把喜爱的格言默记在心,以作行事的准则,也就是座右铭了。

座右铭zuòyòumíng

写好后放在座位右边的警句;泛指用以自勉、自警的格言
 △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
★座舱 座钟 座上客 座谈会
★宝座 插座 讲座 就座 星座 雅座 高朋满座

座右铭zuòyòumíng

〈名〉古人作铭文放在坐位右边,用为警戒,现泛指激励、告诫自己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座右铭。

座右铭zuòyòumíng

【释义】
写出来放在坐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戒自己的格言。

【色彩】
褒义。

【扩词】
作为座右铭︱重温座右铭︱牢记座右铭。

【造句】
 ❍ 他的人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我的~。

座右铭zuòyòumíng

本指为了能够时时激励或警戒自己而特地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个人所尊奉的人生格言。张欣《爱又如何》:“莫爱宛显然是难得的经商人才,她很快成为一颗商界瞩目的新星。她的照片被放大登在报纸上,同时还要回答一切影视明星必须回答的问题,比如喜欢什么颜色?人生的~?”|王安忆《小鲍庄》:“先著书,后成家,这也是他的~,记在了心里。”

座右铭zuò yòu míng

名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语句,用于褒义。
【例】 历来有许多名流学者,常常引用管子的这些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马南邨《说大话的故事》)

信佛的人称佛的教言

信佛的人称佛的教言

金言
教训或训诫的话:训(训言;校~;庭~;家~)
 上级对下属教导和告诫的话:训话 训词
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话:格言 宪言 贤言
 劝诫自己作为行动准则的格言:铭座 座右铭
死者生前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遗训
谆谆教诲的话:诲谆
可贵的教言:金箴
可以作为准则的教诲的话:训格之言
(教导的话:教言)

另见:教导 教诲

☚ 教言   评语 ☛
座右铭

座右铭

铭的一种。写后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警。《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 “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他如《封燕然山铭》、《剑阁铭》、《石阙铭》、《新刻漏铭》、《陋室铭》,都是“铭”文的具体属类。铭文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寓意深远,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

☚ 绝句   杂记 ☛

座右铭

训戒文字的一种。古人将其置于座右,故名。现泛指用来勉励自己的简短文辞。可以抄录名言、格言,也可自己创作;可写在自己易于经常看到的地方,也可谨记在心中。在内容上包括作人、处事、待友、立业、治学、信仰等各个方面。形式多种多样。

座右铭

座右铭

文体名。自规之文。《文选·座右铭注》:“(崔)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为西汉严遵首创。白居易有《续座右铭序》: “崔子玉(瑗字)《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多为韵语。

☚ 铭   墓志铭 ☛

座右铭zuò yòu míng

maxim; motto
❍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毛泽东选集》833)This couplet from a poemby Lu Xun should be our motto: Fierce-browed,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Head bowed,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children.

座右铭

watchwords

座右铭

motto;maxim

G1J【座右铭】zuò yòu míng

座桌边上放着的警戒或勉励自己的格言,作为自己处世、行事的准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