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度量衡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度量衡制度 度量衡制度古代、近代对计量的总称; 政府对计量的长短、面积、质量(习惯称为重量)的标准、名称、进位、器具的规定。度量衡萌生于原始社会渔猎生产过程中, 产生于交换行为发生并获得初步发展以后。在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之初, 人们彼此不知产品所耗的劳动, 不知价值; 交换是出于有余和需要, 以有易无, 论件估堆, 不重视价值。随着交换的发达, 在频繁的交换行为中, 商品发生了比值关系, 人们重视按商品的价值公平交易。为了知道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 使用原始的物体计量, 进而创造了最初的度量衡器具与单位。度量衡当产生于原始社会。传说黄帝“设五量” (《大戴礼记·五帝德》),少昊“同度量, 调律吕” (《世本·帝系》), 舜“协时月正日, 同律度量衡” (《尚书·舜典》), 禹 “身为度; 称以 出” (《史记·夏本纪》 )。随着农业的发展,为了合理地分配给每个成员以耕地,家庭公社、农村公社需要测量土地面积的器具与计算面积的方法, 乃产生了地积单位。国家产生之后, 征收布、粟等实物赋税, 需要统一的衡量布、粟的器具。度量衡的单位、名称、标准皆由国家规定。演变的趋势是: 标准日趋精确、名称日趋统一; 单位量值趋向增长, 度制由短变长, 量制由小变大、衡制由轻变重。从秦到清,二千年中, 尺度由每尺合今23厘米增大到32厘米以上, 增长了40%; 量器的容量由每升200毫升增大到1,000多毫升, 增长了四倍多: 衡重由每斤250克增加到600克左右, 增长了一倍以上。民间实际使用的度量衡器具, 各个时期不同, 同一时期各地也不同,很不统一。在度量衡三者之间, 很早已确立相互关系, 积累了建立物理量的自然基准的知识。《汉书·律历志》记述了用累黍和音律管的长度作为校正尺度的依据。这是用数理统计和音频原理定单位长度的方法, 并据此单位长度和一定的黍数定单位量值与衡值。《汉书·食货志》记定重一斤的标准: “黄金方寸, 而重一斤” 。《后汉书·仪礼志》: “水一升, 冬重十三两” 。这种用金属和纯水比重确定度量衡单位量值的标准的方法是科学的, 在当时是先进的。因此, 对一些邻国度量衡制度的制定产生过重要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与欧美各国贸易频繁, 欧美的工业、交通技术设备与科技传入中国, 其度量衡单位与器具亦随之而来,对中国度量衡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度量衡制度为之一变,出现了“公制”、“市用制”并用的情况。适应机器工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度量衡逐步走向统一、精确。 ☚ 七、度量衡 度 ☛ 度量衡制度 度量衡制度Metrology所谓度量衡,是计量的容具的总称。度是指长度,如丈、尺、寸;量是指容量,如石、斗、升;衡是衡器,用于称量重量,如斤、两、钱。这些是商品买卖中必备的器具。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要实行等价交换,即等量劳动相交换。但抽象劳动所凝结的价值是以商品实体为物质承担者的,因此,在交换时,价值量的大小,就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商品。我国从战国时期起就注意统一度量衡,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解放后,我国政府曾对度量衡进行修订,如改变十六两一斤为十两一斤制,这对商品流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国际贸易中通常使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公制(The Metric System)、英制(The British System)、美制(The US System),以及在公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 ☚ 合同数量条款 公制 ☛ 度量衡制度 度量衡制度计量长短、面积、质量 (习惯称为“重量”) 的标准、名称、进位、器具的制度。度量衡萌生于原始社会渔猎生产过程中,产生于交换行为发生并获得初步发展以后。在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之初,人们彼此不知产品所耗的劳动,不知价值; 交换是出于有余和需要,以有易无,论件估堆,不重视价值。随着交换的发达,在频繁的交换行为中,商品发生了比值关系,人们重视按商品的价值公平交易。为了知道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开始使用原始的物体计量,进而创造了最初的度量衡器具与单位。传说黄帝“设五量”(《大戴礼记·五帝德》),少昊“同度量,调律吕”(《世本·帝系》)。舜“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尚书·舜典》)。禹“身为度,称以出”(《史记·夏本纪》)。随着农业的发展,为了合理地分配给每个成员以耕地,家庭公社、农村公社需要测量土地面积的器具与计算面积的方法,乃制定地积单位。国家产生之后,征收布、粟等实物赋税,需要统一的衡量布、粟的器具。度量衡的单位、名称、标准皆由国家规定。演变的趋势是: 标准日趋精确; 名称日趋统一; 单位量值趋向增加,度制由短变长,量制由小变大、衡制由轻变重。从秦到清,2000年中,尺度由每尺合今23厘米增加到32厘米以上,增长了40%; 量器的容量由每升200毫升增加到1000多毫升,增大了4倍多; 衡重由每斤250克增加到600克左右,增加了1倍以上。在度量衡三者之间,很早已确定相互关系,积累了建立物理量的自然基准的知识。《汉书·律历志》记述了用累黍和音律管的长度作为校正尺度的依据。这是用数理统计和音频原理定单位长度的方法,并据此单位长度和一定的黍数定单位量值与衡值。《汉书·食货志》记定重一斤的标准:“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汉书·仪礼志》:“水一升,冬重十三两”。这种用金属和纯水比重确定度量衡单位量值的标准的方法,在当时是先进的。因此,对一些邻国度量衡制度的制定产生过重要影响。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与欧美各国贸易频繁,欧美的工业、交通技术设备与科学技术传人中国,其度量衡单位与器具亦随之而来,对中国度量衡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度量衡制度为之一变,出现了“公制”、“市用制”并用的情况。适应机器工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度量衡逐步走向统一和精确。某些农民起义政权,如太平天国,对度量衡制度进行过局部的改革。民间实际使用的度量衡器具与名称,各个时期不同; 在同一时期,各地也不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各有特点。参见“太平天国度量衡制”、“少数民族地区计量制度”、“海关度量衡制”、“市制”。 ☚ 度量衡 太平天国度量衡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