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地》
《管子》篇名。写作于战国,或谓西汉初。为专论治水的著述。以往注者因不谙水利工程,多不得要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等编《中国水利史稿》(上册)多处引述训释 ,得其端绪。该文强调治水与治国的关系。将水区分为经水、枝水、谷水、川水、渊水五种。对各类水利用其流势加以疏导和控制利用的利弊都有论述。指出: “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漂石,而下向高,即流而不行。”并对水流在进行中遇到阻碍时产生的一连串水文现象以及引起的破坏性水力现象作了具体的描述。提出渠首工程位置的选择与建设要“高其上,领瓴之”,即要抬高上游水位,高屋建瓴地让水流进干渠。渠道设计应避免转弯太急和局部突然升降,而合理的坡降度为“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约为千分之一。还有压管流水力学现象的描述。证明战国或西汉初年在灌溉渠道中已使用“倒虹吸”技术。另在开辟滞洪区和养护堤防的种种措施方面颇有灼见。对于治水机构的建设、人员组织、施工季节、应急准备等亦多确论。它是中国治水技术史上的光辉篇章。有些治水技术原则直到今天仍在使用。